大宋第一太子

九天枫

首页 >> 大宋第一太子 >> 大宋第一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锦衣御明重生之我真没有想当皇上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华夏先祖屹巅峰将军好凶猛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特种兵之神话传说我,孙山,科举铁血宏图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大宋第一太子 九天枫 - 大宋第一太子全文阅读 - 大宋第一太子txt下载 - 大宋第一太子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59章 发布科考消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关于孔子配享太庙的这件事情句这样结束了,孔子到底是没有能够进入赵宋皇朝的太庙。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例外,居然把他排除在了太庙之外,这连赵匡胤也是没有想到。

本来他们两个安排的好好的,这件事情之后在宣布明年秋天举行科举,现在全部是改变了。

不仅是赵匡胤就连赵个始作俑者,也是没有想到,他也是临场发挥的。

下朝之后一大群文臣都是将赵光义团团围住,邀请他去赴宴,其实变相的感谢赵光义今天在朝堂上的帮忙。

赵光义一想这也没有什么,这样以来既能和大臣们搞好关系,也能树立自己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旭儿今天是怎么回事,不是商议好的说是呀把孔夫子请进太庙的,你为什么临时变卦了?”

下朝之后,赵匡胤没有去赶着处理公文,现在他要弄明白赵旭今天为什么要改变主意。

“这很简单我们将他请进太庙的目的就是为了笼络天下的读书人,现在不让他请进太庙也能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再者说了,我也不想去祭拜一个不是我们先人的人,即使是象征性的也不行,他凭什么和我们赵家的先人一个待遇。”

前面已经说过,如果将他也请进太庙,那就是把他当成了自己祖宗之一了。

每次去太庙祭拜的时候,你总不能少了孔老二吧,这让赵旭很不舒服,你一个死了一千多年的人了,跟我有什么关系。

“可是这个孔夫子在历史上真的很出名,历代的帝王对他也是十分推崇的,从汉朝的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他的地位就尊崇了,现在我们这样做是不是有点……”

以前都是百家争鸣的,各种思想十分的兴盛,也创造出来了十分灿烂的文化,这是华夏文化十分繁盛的时期。

可是后来汉武大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他的思想开始逐步的没落,或者是融入了儒家思想里面。

这样做的好处是思想真正的统一了,有利于中央集权的统治,这在当时是十分有必要的。

可是慢慢的儒家思想就变味了,他们打着孔老二的大旗,慢慢的改变了正统的儒家思想。

使得儒家思想成为阻碍人们进步的思想,使人们的思想极大的禁锢起来。

这一点赵旭知道是是做清楚的,特别是在宋一朝,为了限制那些武将,采取的是大力扶持文臣。

这样武将的地位是越来越低了,文人的地位是越来越高了,整个大宋是文风盛行。

儒家思想也是十分的流行,什么程朱理学这种禁锢人性的东西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儒家思想宋朝的流行,是的送人变成了一个个温柔的小绵羊,没有丝毫的骨气。

骨头渐渐的软了,再也找不到或者没有了秦汉时期的彪悍之风,盛唐风骨也彻底的断送在这这种风气之下。

虽然这不是儒家思想的错误,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他是占了很大的因素的。

赵旭知道他的到来是绝对不会再让他出现什么宋岁币求和的事情了,更不会出现靖康之耻了。

但是只要是后世的每个华夏人都不会忘记这段历史,这是一段耻辱的历史。

所以赵旭对孔老二并不十分感冒,虽然这不是他的错吧,我就是对你不感冒,你能怎么样?

“您看,您也说了那是历代的帝王,这并不包括你,你不是说要成为一个前无古人的帝王吗,那你何必要和他们一样呢》况且我们现在和他们处的环境也不一样。”

汉朝的时候国家已经统一了,只有匈奴一个外患,推行儒术有利于维护他们的统治。

唐朝也是在强盛的情况下实行的,我们宋朝呢,内忧外患都是存在的,我们没有那个条件去这样做。

我们要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并不一定非要学前人,我们要做自己的路。

这是我们现在的环境所决定的,也许到了我们统一天下的时候,也可以学学前人,但是不是现在。

我们现在并没有必要在这上面纠缠,我们重要的是要将精力放在我们统一大业上。

再说了孔夫子的徒子徒孙们只能帮助我们治理天下,能帮我们打天下吗,这还不是靠我们自己吗?

就这样赵匡胤在赵旭几番胡诌八扯的情况下,脑袋也被他给扯糊涂了。

但是他却清楚的记住了一句话,那些文人只能帮他治理这大宋的天下,可是却不能给他打天下。

所以这件事情他晒是放下了,并说这件事就交给赵旭全权处理了其他的他也不过问了。

说完他就去处理奏章了,这边剩下赵旭一人,他也没有闲着,先吃了一点东西,然后就去看了看太后和皇后。

还有自己的几个弟弟妹妹,这一年多的时间,赵匡胤有有了好几个子女,只不过他们现在还都十分的小。

按照朝廷上的安排,要新建孔庙,可是赵旭发现,原本就有现成的空面和国子监。

这件事情是他全权负责,于是他就让工部的人去翻新一下,就行了。

一些文臣对此很不满意,说这是对圣人的不尊敬,告状都告到了赵匡胤哪里了。

赵匡胤现在哪里有时间问这个事情,他已经让赵旭去全权处理这件事了,所对于大臣们的哭诉,只有这几个字:“去找太子。”

可是赵旭比赵匡胤更加的难缠,见到一些儒学大师级的人物来了,也不多说。

“国家现在正处在多事之秋,能省则省,这是孔夫子托梦给我说的,我这是在按照他老人家的意思在办事情,你们有意见?”

赵旭满口胡说,有人说孔夫子怎么不给我托梦,为什么给太子你托梦。

这还不简单,我是太子,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这是天定的,你只是个普通人,你有我的身份高贵吗?

是呀,人家是以后的天子,那不是一般的人,一定是天下的什么下凡,你只是个普通人,凭啥找你。

这下子这些人都哑火人,人家圣人都不嫌弃了,自己等人还说些什么呢?

就这样花费了大概十天的时间总算将孔庙修葺完毕,现在已经快到腊月二十了,打算在今天将孔子的神位放到孔庙中去。

这个孔子的牌位要有孔家的后人抱着送进去,这不孔子的第四十四代孙,已经来到了开封城。

孔宜,正是前一段日子被恩赐继承祖上文宣公的爵位,当时他还不信直到有传旨的人来到的时候,他现在还记得圣旨的内容。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有至圣先师孔讳丘,开创儒学,教化世人,堪称天下读书人的典范,千百年来为世人所称赞,历代皆有对其封赏。”

“今朕鼎定天下,建立新国,特学先悲缅怀孔圣人,今特旨圣人第四十四代孙,孔宜世袭文宣公,钦此。”

就是这么一张圣旨就将他一个小小的曲阜县的主簿给扶上了国公的位置。

整个孔府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连忙到孔家的宗祠去祭拜祖先,一个祖先护佑了他们千百年了。

同时宣旨的钦差告诉他,让他一同回京一方面是谢恩,另一方面是还有事情要做。

等他来到这里才知道,原来朝廷是准备在京城给先祖盖了一个孔庙,让他抱着先祖的牌位入孔庙。

这是好事呀,他能不同意吗。,这是朝廷对他们孔家最大的恩宠呀!

孔庙是和国子监连在一起的,国子监是在右边,这个时候虽然孔庙也不少,每个地方可能有,但是最为正统的就是山东曲阜的了。

在这开封城里面的这个不过是为了政治的需要,大家也知道这么个情况。’

可是这也说明了朝廷对儒学,对孔圣人的尊重不是吗,所以大家很是很看重这样的仪式。

在一阵礼乐之中,赵旭走在了左边的最前列,其身后是范质等朝廷高官。

右边则是孔家的直系亲人,孔宜这个当代的家主走在了最前面,怀抱着至圣先师孔子的神位。

缓缓地向孔庙走去,这种场面赵匡胤没有必要出席,太子来了就说明朝廷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用了半天的功夫总算是把孔老二神位放在了孔庙的神龛上,正中央还有孔子的雕像,一副慈善老人家的模样。

“大宋皇太子赵旭祭拜孔圣人,我到大宋将秉承圣人的遗志继续育人,同时决定于明年的秋天,举行我大宋的第一场科举,为朝廷选拔人才。”

赵旭在给孔子上香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让大臣们都是欣喜若狂。

这个消息他们一点都不知道,没有想到朝廷已经准备科举了,经年的战乱科举已经好久没有举行过了。

现在大宋朝居然准备重开科举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这一点没有人不高兴。

科举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现在朝廷有开科举的意思,这算的上是一件大事了。

这些大臣高兴也是有原因的,他们是不能参加了,但是他们的子弟后辈可以的,年轻人的机会来了。

喜欢大宋第一太子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大宋第一太子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明第一臣青灯鬼语上门龙婿什么时候更新仙农宗斩神:攻略林七夜,青梅竹马很香我的神通有技术大仙官无限轮回:我一个人的修仙世界婚婚欲睡:腹黑老公请节制二次元日常物语穿越后我凭种田脱单小鲜肉从军记神权之上嫚嫚长途将军不容易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妖妃其实是药引一世之尊极品妖孽兵王大唐:吃货将军
经典收藏帝国联盟郭嘉绝色冷妃大宋说书人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一切从大秦传承开始宋末风雨之白衣天下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全军出击:从小山村到百万雄师战国野心家染谷君的异常老子就是要战争坏坏相公好难缠:女人,敢不要我【完结】三国纵横之凉州辞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秦有锐士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无双毒士:女帝劝我善良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
最近更新冰临谷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靖康前夜:帝业重光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史上最强县令云起惊鸿客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三藏还俗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水浒之往事随风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大宋第一太子 九天枫 - 大宋第一太子txt下载 - 大宋第一太子最新章节 - 大宋第一太子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