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色刚蒙蒙亮,一声凄厉的尖叫划破了靖安坊的宁静。
“走水啦!郑府走水啦——!”
坊卒们提着水桶慌忙赶来时,郑府的书房早已被烧成了一片焦黑的废墟。
浓烟滚滚,刺鼻的焦糊味弥漫在空气中。
当他们费力地扑灭余火,从废墟中扒拉出几具焦黑难辨的尸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国子监祭酒,当世大儒郑儒印,竟然与几位心腹门生一同被活活烧死在了自己的书房里!
消息一出,犹如一颗惊雷在长安城炸响。
京兆府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封锁了整个郑府。
然而,经过仵作的初步勘验,得出的结论却让所有人都感到了匪夷所思——书房门窗从内部反锁,现场并无外人闯入的痕迹。
种种迹象,都指向了这是一场意外的火灾,或是……一场骇人听闻的密室自焚。
自焚?
这个结论谁也不信。
郑儒印昨日还在国子监慷慨陈词,意气风发,眼看着就要成为儒林讨伐西北王的领袖,怎么可能突然想不开带着门生一起自焚?
一个时辰之内,消息传遍了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
皇城之内,太极宫。
唐宪宗李纯听着京兆府尹和御史台官员的联合奏报,面沉似水,握着朱笔的手青筋毕露。
“密室自焚?”
李纯的声音冰冷得像是腊月的寒风,“你们当朕是三岁孩童吗?郑儒印会自焚?”
跪在下方的京兆府尹汗如雨下,颤声道:
“陛下,臣……臣只是据实上奏。现场……现场确实没有发现任何搏斗或外人入侵的痕迹,仿佛……仿佛是天火降罚。”
“天火降罚?”
李纯冷笑一声,将手中的奏折重重地摔在龙案之上,勃然大怒道:
“好一个天火降罚!这天下,哪来那么多的天火!”
他虽然迷信仙道长生,却对鬼神之说存疑。
在他看来,这根本不是天火,而是人火!而且,放火之人的手段,高明到了一个令他都感到心惊胆战的地步。
能将现场布置成密室,让京兆府的官差和仵作都查不出半点蛛丝马迹,这绝非寻常江湖草莽所能为。
他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一个名字——李唐!
除了那个盘踞在西北,手中掌握着无数匪夷所思手段的家伙,这天下还有谁能办到如此滴水不漏的暗杀?
郑儒印前脚刚把讨李唐的檄文传遍天下,后脚就全家死绝,这要是巧合,鬼都不信!
“李唐……你好狠的手段!”
李纯在心中暗笑,脸上却不动声色。
他知道,这件事他不能认。
一旦朝廷承认郑儒印是被李唐派人暗杀的,那就等同于向天下宣告,他这个大唐天子,连治下的一个大儒都保护不了。
这不仅会让他颜面扫地,更会激起天下读书人更加猛烈的反弹。
到那时,舆论的洪水将不再仅仅针对李唐这位西北王,而是会连他这个“纵容”西北王的皇帝一同淹没。
“陛下!”
御史大夫声泪俱下地跪伏在地,泣声说道:
“郑祭酒乃国之栋梁,儒门泰斗!如今惨遭横死,定是奸人所为!恳请陛下下旨,彻查此案,还郑祭酒一个公道,安天下读书人之心啊!”
“恳请陛下彻查此案!”
满朝文武,尤其是那些与儒家关系密切的官员,纷纷跪倒一片。
李纯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
他知道,这帮人名为请愿,实为逼宫。
他们要的不是真相,而是一个态度。
一个朝廷与西北王李唐彻底决裂的态度。
可是,能决裂吗?
李纯的脑海中,浮现出密探从西北传回的那些情报:兰州城外那如同钢铁森林般的工厂,天空中巡弋的巨大飞艇,以及那些能于百步之外洞穿铁甲的热武器……
更重要的是,李唐治下的西北,正在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着。
民心归附,府库充盈,兵强马壮。
贸然开战,朝廷有几分胜算?
李纯不敢赌,也赌不起。
“此事,朕知道了。”
李纯缓缓睁开眼,声音里带着不容置喙的威严,不动声色地缓声说道:
“着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会审,务必查明真相!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任何人不得妄加揣测,动摇人心!退朝!”
说罢,李纯拂袖而去,留下满朝文武面面相觑。
皇帝的态度,让他们感到了深深的寒意。那不是愤怒,不是悲痛,而是一种刻意压制的冷静,冷静得可怕。
所有人都明白,长安的天,要变了。
……
兰州,西北王府。
与长安城的风声鹤唳不同,此时的兰州阳光明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李唐正坐在王府后花园的凉亭里,悠闲地喝着茶。
他的面前,摆放着一份刚刚通过加密渠道从长安传回来的情报。
情报的内容,正是关于郑儒印的死讯。
长孙玥一袭青衣,静静地坐在他的对面,为他添上茶水。
她看着李唐平静无波的侧脸,美眸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长安城现在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长孙玥轻声说道:“所有人都认为,这件事是你做的。”
“哦?是吗?”
李唐放下茶杯,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他们有证据吗?”
“没有。”
长孙玥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
“现场被处理得天衣无缝,三司会审也注定查不出任何结果。但是……有时候,真相并不需要证据。天下人‘认为’是你做的,就足够了。”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
“郑儒印在儒门声望极高,他这么一死,等于是点燃了火药桶。接下来,中原的世家和儒生们,恐怕会用尽一切手段来攻击你,攻击西北。你……就不担心吗?”
李唐闻言,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他转头看向花园里盛开的蓝玫瑰,那是他让人从波斯引进的品种,开得正艳。
“担心?我为什么要担心?”
他收回目光,看向长孙玥,眼神深邃如海。
“玥儿,你觉得,决定这个世界走向的,究竟是什么?”
长孙玥一怔,沉吟片刻后答道:“是人心向背,是煌煌大势。”
“说得好。”
李唐点了点头,眼神深沉地缓缓问道:
“那什么又是煌煌大势?”
喜欢晚唐:开局一条船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晚唐:开局一条船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