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内静得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偶尔响起的、因困惑而发出的细微叹息。
王璇玑下笔如有神助。
这些题目看似刁钻古怪,实则万变不离其宗,核心考察的正是《科学启蒙》一书中的基本概念。
李唐,或者说西北王府的教育体系,根本没有指望她们这些只学了十天的“门外汉”能给出多么精深完美的答案。
关键在于,是否接受了这种新的思维方式。
“试论述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对社会生产的意义”,这道题考的不是让她们去造一台蒸汽机,而是考察她们是否理解了“能量转化”和“机械做功”这两个核心概念。
王璇玑清晰地记得教材上那副精美的插图:一个巨大的铁罐子,下面生着火,水被烧开,白色的蒸汽推动一个活塞来回运动,再通过复杂的连杆和齿轮,带动车轮滚滚向前。
批注上写着:此物之力,可抵百牛。若用于纺纱,一日之功,可当千人。若用于冶炼,风箱鼓动,可使炉火不息,钢铁产量十倍于今。
寥寥数语,却蕴含着宛若神谕之伟力。
王璇玑没有拘泥于复杂的机械结构,而是从更宏观的角度切入。
她将蒸汽机比作一个不知疲倦的钢铁巨人,将煤炭和水转化为驱动一切的力量。
她论述了这种力量将如何解放人力,让工厂的生产效率呈几何倍数增长,从而创造出海量的财富。
最后,她大胆地提出一个推论:当财富不再仅仅依赖于土地和人力时,传统的士农工商阶级划分将被彻底颠覆,一个全新的社会结构将应运而生。
另一道题,“已知蓝球为一球体,请根据兰州与长安的纬度差,估算地球之周长”,更是让她拍案叫绝。
这道题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根本不在乎你算出的最终数字是否精确。它考察的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逻辑推演能力。
首先,你必须接受“蓝星是球体”这个颠覆性的前提。
其次,你要理解“纬度”的概念,知道它是衡量地表位置的角度。
最后,你要运用最基础的几何学原理: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正比,弧长与圆心角成正比。
王璇玑在草稿纸上画了一个圆,标出兰州和长安的大致位置,利用题目给出的两地直线距离和纬度差,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比例关系。
虽然计算出的数字未必准确,但她完整地展示了推导过程,这才是出题人真正想看到的。
一个时辰的文试时间,在许多人看来是煎熬,对王璇玑而言却稍纵即逝。
当交卷的钟声响起时,她刚好完成了最后一道论述题的收尾。
环顾四周,大部分考生的脸上都带着茫然和沮丧。
有些人甚至大半张试卷都是空白。她们引以为傲的诗词歌赋、经义策论,在这张试卷面前,竟变得毫无用武之地。
而另一边,那个名叫拓跋晴的鲜卑女子,却是少数几个神色自若的人之一。
她几乎是与王璇玑同时停笔,交卷时,两人目光在空中交汇,仿佛有无形的电光闪过。
王璇玑心中了然。
看来,这位军功贵族之后,早已接触过这些“新学”。她们这些来自中原的世家女,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落后了一大截。
走出考场,王芷若几乎是哭着扑进了姐姐的怀里。
“姐姐,那些题目……我一个字都看不懂,怎么办?我肯定要被淘汰了。”
“傻丫头,尽力就好。”
王璇玑轻声安慰着,心中却是一沉。
芷若从小体弱,又偏爱文史,对算术格物之学向来不感兴趣,这次文试对她来说,确实是太难了。
杨文菁和林昭君也走了过来,两人的表情倒是颇为轻松。
“这次出的考题真有意思!”
林昭君兴奋地比划着,欣然笑道:“特别是那道关于草药成分提取的,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杨文菁也微微颔首,清冷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淡然说道:
“格物类的题目并不算难,只要理解了《科学启蒙》上的公式,代入进去计算即可。倒是那道论述蒸汽机的题,让不知蒸汽机为何物的人颇费思量。”
四人交流着心得,不一会儿,便被引导员带到了进行“武试”的巨大操场。
操场之宏伟,远超她们的想象。
红色的塑胶跑道,绿色的茵茵草地,四周是阶梯状的观众席,足以容纳上万人。
这一切,都散发着一种她们从未见过的、名为“现代”的气息。
数百名女生被分成了五十一组,站在操场中央。
校长秦良玉再次出现在主席台上,她的声音通过遍布操场的“大喇叭”清晰传来。
“文试,考察的是你们的头脑。而接下来的武试,将考验你们的身体、意志和团队精神!”
“第一项,负重越野!”
随着秦良玉一声令下,一群身穿迷彩服的女兵抬上来一排排背包。
“每个背包重二十斤,你们需要背着它,完成五公里越野。用时最短的前三百名,积十分。三百到六百名,积八分。以此类推,一千名之后,零分!”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二十斤!五公里!
这对在场的绝大多数女子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她们平日里走上几里路都要气喘吁吁,更何况是背着二十斤的重物跑五公里?
“这……这不是要人的命吗?”
有娇弱的女子当场就白了脸。
“我……我放弃……”
已经有人开始打退堂鼓。
王芷若的小脸更是没有一丝血色,身体摇摇欲坠。
王璇玑眉头紧锁。
她知道,这绝非单纯的体能测试,更是一场残酷的筛选。
它要筛掉的,不仅是体弱者,更是那些意志不坚、轻易言弃的人。
西北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
绝不是养在温室里、弱不禁风的娇花。而是能够适应艰苦环境,拥有钢铁般意志的建设者,甚至是战士!
“芷若,听我说。”
王璇玑扶住妹妹的肩膀,直视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认真说道:
“你不需要跑得有多快,但你必须走完全程。只要坚持下来,你就战胜了大部分人。记住,在这里,坚持比速度更重要!”
王芷若看着姐姐坚定的眼神,用力地点了点头。
杨文菁和林昭君也走了过来,两人相视而笑。
“璇玑说得对,咱们四个,一个都不能少!”
林昭君拍了拍胸脯,“我从小练武,体力还行,待会儿我帮你们分担一些重量。”
“不必。”杨文菁摇了摇头,眼神清亮,“规则就是规则。自己的路,要自己走。”
拓跋晴那边,早已利落地将背包甩在背上,活动着手脚,眼神中充满了不屑与好战的光芒。
她和她身边的几名草原女子,显然对这种程度的考验习以为常。
“预备——跑!”
一声令下,数百名女子冲出了起跑线。
拓跋晴如一头矫健的猎豹,瞬间就冲在了最前面,将大部分人远远甩在身后。
王璇玑、杨文菁和林昭君则保持着一个相对平稳的速度,她们三人呈品字形,将体力最差的王芷若护在中间。
“调整呼吸,芷若,跟着我的节奏!”
王璇玑一边跑,一边指导着妹妹,“三步一吸,三步一呼……对,就是这样,不要看终点,看着脚下的路!”
刚开始的一公里,大家还能勉强支撑。
但很快,体能的差距就显现了出来。
不断有人掉队,有人瘫倒在地,有人痛哭流涕地选择放弃。
考官们面无表情地记录着这一切,将放弃者的考号划掉。
王芷若的脸色越来越苍白,呼吸如同破旧的风箱。
她感觉自己的双腿像是灌了铅,每一步都沉重无比。肩上的背包,更是像一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姐姐……我……我不行了……”
她的声音带着哭腔。
“芷若!”
王璇玑一边跑一边厉声喝道:
“看看你周围!还有那么多人没有放弃!你难道连她们都不如吗?想想我们为什么来这里!难道就是为了在这里哭鼻子吗?”
严厉的话语像一记重锤,敲在王芷若的心上。
她抬起朦胧的泪眼,看到杨文菁和林昭君虽然也汗如雨下,但眼神依旧坚定。
她看到前方,还有许多和她一样咬牙坚持的身影。
是啊,我为什么要来这里?
不就是为了摆脱那种身不由己的命运,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吗?
如果连这点困难都无法克服,还谈何改变命运?
喜欢晚唐:开局一条船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晚唐:开局一条船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