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墨色江南

首页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郭嘉崛起1892大唐双龙传绝色至尊:邪王,放肆疼!三岁无敌小皇孙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武神主宰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史上最贪崇祯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墨色江南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全文阅读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txt下载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睡个囫囵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少年顿住,答不上。

又一人起身道:“应以内阁为纲,若太子越规,则以谏止之。”

钱师冷笑:“阁议属辅,非监。太子若高于百官,又低于皇帝,此责从何来?”

屋中一片静默。

朱标忽然出声:“若太子得权,失责无人问,则乱。若太子被问,无实责,则虚。故‘权责对置’,才是根本。”

诸生皆望向这陌生男子,有人起身问:“敢问阁下何人?”

朱瀚答道:“此乃我侄,一读书人。”

屋中哄笑,却也不敢轻视。

钱师凝望朱标,拱手笑道:“敢问阁下,可愿与诸生一辩?”

朱标答:“若不弃,愿与诸位共论‘问政之本’。”

村头树影斜斜,一间石砌小庙前坐着三个老翁,正围火煮茶。

见车停于树旁,其中一人眯眼看了片刻,忽唤道:“客官若要避雨,进来坐罢,荒庙无佛,只暖茶可慰。”

朱标笑着应了,携朱瀚下车,入庙中一坐,茶碗已递上。

粗陶旧器,茶味微涩,然入口竟极暖。

朱标拱手致谢:“敢问三位老丈,村中可安稳?”

老翁呵呵一笑:“安稳是安稳,只是这年景,雨多了些,菜价贵了些,叫小户人家有些扯肺。”

另一个老头插话:“你们若早来两日,便见着一桩趣事。”

“哦?”朱瀚挑眉。

那老翁放下茶盏,拍拍膝盖道:“村东口卖豆腐的老陈,与村西编箩筐的李二闹了两年,连狗都知道他们不对付。结果前日县里来贴公榜,说什么‘贡册更新,需查户列’,这两人啊,竟结伴上县衙,硬说自己不是‘独户’要算‘合伙’。”

朱标一愣,脱口问道:“为何?”

老翁哈哈大笑:“听说是独户赋重,合户能摊。可怜李二那老光棍,回村后竟被笑了两日,说他‘嫁’给了老陈。”

众人哄堂。

朱瀚也失笑:“这两人怕是比贡册还精。”

朱标却不笑了,沉声道:“那贴榜之后,村中如何应?”

三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年长的一位叹了口气:“说是查册,可人不知该报什么,问来问去,无人解。小户怕多填吃亏,大户却总说‘不记得’。我们这些老骨头,只当是官里又起花样,谁还信那册子真有用?”

朱标目光微敛,良久未语。

庙外雨声未止,忽有童子自坡上飞奔而来,赤足踏泥,气喘如牛:“爷爷!嫂子摔了!肚子疼得滚地!”

三老惊起,朱标亦立刻蹙眉,追问:“几月身孕?”

童子哽咽:“八个月了!方才挑水路滑,就……就倒了。”

朱瀚瞬息间已跨出门外:“朱标,你随我来。”

两人疾步赶至村中一处土屋,只见一妇人正侧卧于床,唇白如纸,手紧捂腹部。

屋中无一人会医,只剩哭声与慌乱。

朱标不敢怠慢,撩袍跪下,将手覆于其腕,虽不通脉理,却感其指尖已冷。

朱瀚沉声:“附近可有郎中?”

童子摇头:“平日里只请镇上药行的李老儿,他这几日去了州里。”

朱瀚一转头,忽问朱标:“你可识草药?”

朱标一怔,摇头。

朱瀚叹气,掀开门帘唤来屋外长者:“速煎姜汤,热罐敷腹,催暖为急!叫人快往镇上奔!”

他语声不高,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力道,那老者应声而动,几个村妇忙碌起来。

朱标却第一次显出些手足无措,低声道:“她若有事,怎么办?”

朱瀚淡淡答:“那便叫你记得,世上不是所有事都能写成章、评为议的。”

片刻后,屋中生暖,妇人唇色略有好转,腹中胎动渐平。

朱标一颗心才缓缓落下。

他站在屋中,低头望着稻草床上那张早已疲惫的面孔,轻声问道:“你叫什么?”

那妇人微睁眼睛:“小……小婉。”

“你这胎第几胎了?”

“头一胎。”

朱标轻轻点头,目光沉静。

傍晚,雨势稍歇,妇人已能进食,村人纷纷来送谢,手中或鸡蛋,或粗布,或糖米,朱标一概不收,只让朱瀚拦下。

村口破木亭前,老翁们将手中的豆花分碗递上,一人道:“官爷若不是寻差事,怕是不会来这等偏地。”

朱标笑而不语,朱瀚答:“我侄儿近日读书多,想看看纸外的人事。”

老翁感慨:“人事啊,写不得,管不了,改不动。可若真有人愿来听——那便该留下个名字。”

朱标缓缓站起,望向远山雨歇后的暮色:“我不能留名。”

“但我会记下今日——记下你们说的、笑的、哭的,以及那妇人的手。”

“我将来,若能管事,会记得她该活下来,不是靠命运,而是靠制度。”

老翁闻言一怔,随即低声道:“你是个能记事的人……但愿你也能做事。”

回程路上,朱标沉默许久。朱瀚终于开口:“你今日之行如何?”

“我曾以为权责清晰,法制明确,便可成政。”朱标道。

“可今日我见,一纸册文敌不过泥泞路;一句策问,不敌一碗姜汤。”

“我不能再只在殿中‘设策’——我要问人。”

朱瀚望着他:“问人?”

朱标点头:“问他们怎么活,怎么苦,怎么笑,怎么熬过每一个不被记录的早晨。”

午后,风微,灰瓦黛墙下的庙街已是熙攘。

朱瀚挽起袖子,一身寻常布衫,腰间别着一柄看似钝口的短刀。

他与朱标并肩走入庙街深处,仿佛两个外乡投宿的读书人。

街边叫卖之声不绝,香火鼎盛的土地庙前,老妪正在焚香祈子。

“这便是昨夜那客栈掌柜口中所说的‘三和巷’?”朱标低声问。

“嗯,听说这里三月才发下去的新粮,村民却说米粒都没见一颗。”

朱瀚扫了一眼前方高挂的“义仓协铺”招牌,嘴角一翘,“我们进去瞧瞧。”

铺子不大,却意外整洁,掌柜是个五十来岁的汉子,眼梢狭长,笑容谦卑,眉宇间却透着一股打量。

“两位官爷,可是要借米?”

朱瀚佯装迟疑,低声应道:“乡下路难走,铺中米价如何?”

“官爷打趣了,如今义仓当行,不收市价,只凭村印发籽。”

掌柜声音越发低,“若无印章,也不是不能买些,只是得——‘另有法子’。”

“另有法子?”朱标装作惊疑,“你这可不是坏了朝廷章程?”

掌柜眼睛一眯,似是意识到多言,连忙摆手:“诶,诶,小的胡说,小的糊涂了。”

朱瀚目光未动,淡声接道:“敢问这‘义仓协铺’,谁是设首?”

“回客官,是赵管头,那边那宅里住着。”

掌柜指向巷口西角的一座黑砖宅院,“平日不轻见人,但……”

朱瀚摆了摆手:“不必多说。”

二人离铺后转入僻巷,朱标低声道:“果然如你猜测,粮仓有鬼,只是这赵管头背后必有撑腰者,未必能轻揭。”

“揭也得揭。”朱瀚缓声,“朝中有人只知在礼案上笔战三日,却不知这乡野一斗米,就是一家老小的命。”

朱标默然良久,忽问:“若你不是王爷,只是寻常庶民——你会怎样?”

朱瀚顿住脚步,半晌未答,忽而一笑:“我啊?大概早扛起锄头,把那赵管头家的门砸了。”

朱标也笑了,带着一丝少年气:“可你现在不能砸门了。”

“嗯。”朱瀚望向远处人流,“所以只能用脚,一步步走到他门前。”

傍晚时分,庙街南首的“和义茶棚”热闹非凡,茶客多为本地老户。

朱标与朱瀚挑了个角落坐下,灶火气熏得人眼睛发酸。

“听说了吗?赵管头家今晚要宴客,听说是个外头来的大官!”

茶棚中一人低声说着,“他还说,那人若点头,咱这村新贡籍册就能照他话来写!”

“又是贡册……”另一个汉子叹气,“俺家三个儿郎,两个没田写不进册,一个十五却早被乡役挑去干苦差。朝廷哪说过这样?”

“你说得轻巧,谁敢上告?去年陈家的儿子去县里告状,回来后腿都瘸了。”

一时间,茶棚中几人齐齐沉默。

朱标听得眼神一动,忽然起身,走向那几人桌前。

“这位兄台。”他温声道,“小弟初至,不甚懂此贡籍之事,可否详说一二?”

几人愣了下,见他文士模样、神态温和,便有人略讲些实情。

一人姓李,是村中长工,叹道:“从前咱这村有个旧策,谁家儿子十五,若无田,则不入册、不服役。但这新规一来,不论田否,一概按人口下折,谁家人多谁负担重。赵管头说是‘太子新法’,咱们哪敢违?”

朱标面色凝沉,咬牙低声:“我从未颁此法……”

朱瀚按住他的手臂,低声提醒:“你不是太子,是个读书人。”

这时,一名七八岁孩童跑来摔坐李姓汉子腿上:“爹,俺娘说晚上不煮饭了,要给三娘家送去一瓢米。”

“她们家又没了口粮?”

“前天去义铺,被说没印,空着回的……”

朱瀚目光一冷:“这义仓系统,怎么烂成这样?”

“是人烂了。”朱标低声应。

夜色渐沉,朱标久久望着茶棚门外的庙街,忽然起身:“我们去赵家。”

朱瀚挑眉:“不等夜深?”

“不等。”朱标语气极淡,“再等,别人就饿一晚。”

巷口,赵家灯火通明,传来丝竹声。

朱标走上前,一掌拍响门环。门房挑帘出来:“哪来的?”

朱标从袖中掏出一块腰牌——竟是他从宫中带出的旧制印物,一眼便知非凡。

门房顿时色变:“贵人请进!”

朱标未等引路,径直步入堂前,赵管头正在宴席前斟酒,一见来人,怔住。

“你是……何人?”赵管头起身,已带警惕。

“我?”朱标缓缓道,“只是来问你——‘太子新法’,你是从哪听来的?”

赵管头脸色变了:“小人、小人不过……”

朱瀚亦步入厅中,冷声道:“义仓折统为何私设印证?贡籍为何乱写人口?米粮可私卖,你的胆子……从哪来的?”

赵管头咬牙,正欲跪下,朱标却一把扶住:“别跪。”

“我们不是来收你的罪名。”

朱标望着他,声音平静中有锋,“我们是来告诉你——若今日不收回那些话,明日你家这门,百姓就会替我来推。”

赵管头冷汗直冒,浑身哆嗦:“我、我收!我收!我明日立榜更正——义仓米只凭实需,不收印不收人情!贡册之误,尽数重查!”

朱标点头:“可。”

“你记着。”他看着赵管头双眼,“我是太子,但我不靠你给我‘立威’。”

“我靠的是——你做得对。”

当天夜里,朱标与朱瀚回至客舍,二人默坐窗前许久。

子时过半,庙街的余音已远,朱标与朱瀚避开了赵宅喧扰,连夜行至南乡——一处偏僻旧村,名唤“井口”。

“井口村?这名听着便干涩。”朱瀚拨开草丛,露出山坡上零星几盏灯火。

“昨日那李姓汉子说,他曾因无地而被拒登册,正是井口人。”

朱标脚步不停,“若村无地、无册,却又要出人力,那便是天下最苦之地。”

夜行至村口,两人未惊动人家,而是宿于祠堂一隅。

翌日未明,鸡鸣三声,远处已有砍柴声响。

朱标掀帘而出,看见一少年正背着箩筐,弯腰拾柴。

朱瀚随后起身,打着哈欠道:“太子殿下,微服之旅就不能睡个囫囵觉?”

朱标侧头:“你不是说,要走在人之前?”

“那也不必这么真。”

未等调侃完,少年已注意到二人。

他谨慎地靠近,眼神却透出机敏:“你们……昨夜在祠堂住的?”

朱瀚一笑:“怎么?这也要交税?”

“税倒没有。”少年咧嘴笑了笑,“只是你们穿得干净,不像是做苦工的,咱这村不常来外人。”

“你叫甚名?”朱标开口。

“鲁小宝。”少年眨眼,“爹娘说我命贱,起个‘小宝’也就图个喜气。”

朱标眼神一动:“你多大了?”

“十四过了中秋,十五。”他语气一顿,“可我已经扛粮三年,去年还被派去修旧井。”

朱瀚蹲下,看着他:“可你在村中却无田无册?”

喜欢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超神学院之银河之翼雾都侦探神权之上大唐:吃货将军尸王噬宠:妖女要翻墙凌天狂婿魔法史记苏泽列传十龙夺嫡穿越后我凭种田脱单宋成祖仙农宗退婚后,她在年代吊打重生小白花糜汉浴火焚神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错嫁成婚:总裁的私宠甜妻大仙官六宫无妃,独宠金牌赌后快穿之盈满穿书后和反派boos同生共死了
经典收藏骑砍三国之御寇三国之极品富二代水浒,我在梁山开网吧!南唐晚来风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全军出击:从小山村到百万雄师极品妖孽兵王大明匹夫无双毒士:女帝劝我善良贞观第一婿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我在水浒开了个挂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郭嘉盛世第一妾护国驸马爷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秦时韩公子糜汉
最近更新史上最强县令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岂独无故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大楚武信君穿越之原始之路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唐代秘史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大唐躺平王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墨色江南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txt下载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最新章节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