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再仅仅被视为一个幸运的诺奖得主,而是被公认为一位能够定义科研前沿、开创全新范式的战略科学家。
他的洞察力、领导力以及在面对不公和竞争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智慧,赢得了学界广泛的敬佩。
论文发表后,繁缕研究院的公开邮箱和电话几乎被来自世界各地的合作咨询、博士后申请、甚至是一些资深学者寻求访问交流的信函所淹没。
《自然》、《科学》等顶级期刊的编辑第一时间发来邮件,邀请陆时羡团队考虑将后续研究成果投给他们。
多家跨国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敏锐地意识到了这项基础发现背后蕴藏的巨大商业潜力,因为针对“调度网络”的调控,可能意味着全新类型的智能药物。
合作邀约和投资意向书像雪片般飞来。
国际学术圈的反应,从最初的震惊、质疑、到深入的思考、再到最终的认可与追捧,完成了一次剧烈的震荡。
这篇论文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重新调整了领域内的影响力格局,将资源和注意力疯狂地吸引向东方,吸引向那个名为“繁缕”的研究院。
这场由《细胞》一次特刊引发的风暴,清晰地宣告了一个事实:在生命科学最前沿的探索中,一个新旧力量的交替已经不可避免地进行。
繁缕研究院,凭借这一次开创性的工作,已经稳稳地站在了浪潮之巅,开启了属于它的时代。
所有之前关于它“被碾压”、“已出局”的论调,在此刻都成为了一个遥远而可笑的笑话。
就在国际学术界因《细胞》特刊而地动山摇之际。
这场科学风暴的缔造者陆时羡,已悄然置身于燕京西郊一栋掩映在苍松翠柏间的建筑内。
这里没有学术界的喧嚣,只有一种沉淀了权力与智慧的静谧。
他此行目的很明确,越过一切中间环节,直接向能决定华国科技命运的最高决策层,当面阐述“枢纽蛋白”及“智能调度网络”研究的深远战略意义,进行一次特殊的工作述职。
并以这份沉甸甸的成果,为华家对“方舟”乃至整个前沿探索方向的持续投入,注入一剂最强的“信心催化剂”。
汇报场所是一间看似朴素,却处处透着庄重与威严的会议室。
深色的木质墙壁吸音良好,椭圆形的长桌旁,坐着的人数不多,但分量极重。
除了分管科技、财政的领导,发改部门、科技部门、工信部门的主要领导,还有两位来自军方科技委员会、肩扛将星的将军。
以及几位虽无具体行政职务,却对国家科技战略拥有极大影响力的资深战略科学家。空气仿佛凝固,每一道目光都蕴含着审视与期待。
陆时羡站在演示屏前,依旧是一身洁净的白色研究服,与周遭的庄重形成了微妙而有力的对比。
他没有携带任何纸质材料,所有的数据与图表都已烙印在他脑中。他的开场,没有任何寒暄与自谦,直接如手术刀般切入核心。
“尊敬的各位领导。”他的声音平稳清晰,带着一种源于绝对自信的冷静。
“我们发表在《细胞》上的工作,其首要价值,并非在于仅仅解答了一个困扰生物学界数十年的具体难题,而在于它成功验证了一条能够引领未来基础科学研究的‘华国路径’。”
他身后的屏幕亮起,没有复杂的公式,而是一幅清晰的对比图。
一边是传统生物学研究遵循的“假设-实验-验证”线性模式,另一边,则是以“方舟”超算为核心,整合海量数据、多尺度动态模拟与人工智能推演的“数据驱动、计算先行、系统解析”的全新科研范式。
“过去,我们多在他人开辟的航道上‘跟跑’,依赖于技术引进和思路模仿。但‘枢纽蛋白’的突破性发现,完全得益于‘方舟’这台国家重器所提供的、全球独一无二的计算洞察力。”
他调出了一段在“神威”上需要数周、而在“方舟”上仅需数小时即可完成的超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模拟对比视频,那精准捕捉到的蛋白质变构瞬间,让在座的几位技术背景出身的领导身体微微前倾。
“这意味着。”陆时羡加重了语气:“通过布局前瞻性的大科学装置,整合跨学科顶尖力量,我们完全有能力在基础研究的‘无人区’,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像今天这样,在特定领域实现‘领跑’,甚至成为‘游戏规则的重新定义者’。这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成功,更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国家科研战略可行性的成功验证。”
这番话,如同重锤敲在鼓心。
领导微微颔首,与身旁的科技部门负责人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这已超越了一般的工作汇报,上升到了提升国家科技发展路径自信的高度。
紧接着,陆时羡将视角从纯粹的学术荣誉,转向更具象的国家利益层面。
“其次,这项基础研究的突破,其产生的价值裂变,将远超学术界,深刻影响未来产业格局与国家安全。”屏幕上画面切换,展现出三个推演场景。
“第一个是生物医药与新药研发领域。 理解‘智能调度网络’,就如同拿到了细胞内部物流管理的‘核心算法’。”
陆时羡指向一个癌细胞模型演示继续说道:“针对癌症等疾病中信号通路的紊乱,传统药物如同‘地毯式轰炸’,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严重损伤正常细胞。”
“而基于我们的发现,未来可以开发出像‘精确制导导弹’一样的智能药物,只干扰、修正病变细胞中特定的‘运输指令’,实现前所未有的精准治疗,这将是医药工业的一次革命。”
他列举了几个基于此原理可望突破的现有药物研发瓶颈,其描述之具体、逻辑之清晰,让在场一位曾主导过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领导目光灼灼。
“第二个是合成生物学与先进生物制造领域。 这套网络,是生命体亿万年来优化形成的、最精密的‘内部自动化控制系统’。”
画面随即切换到设计微生物生产高价值化合物的流程。
《没参加高考怎么了?我保送的》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博看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博看读书!
喜欢没参加高考怎么了?我保送的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没参加高考怎么了?我保送的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