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吹牛者

首页 >> 临高启明 >> 临高启明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明第一臣我在明朝当国公奥特格斗传说天命靡常掀翻满清,华夏大航海时代兵临城下之召唤名将亮剑:我只打硬仗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太平天国的末路我的姑父叫朱棣
临高启明 吹牛者 - 临高启明全文阅读 - 临高启明txt下载 - 临高启明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二百三十七节 苗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孔令洋猜测得没错。兼任黎苗事务办公室主任的慕敏和方敬涵的到来,正是为了从当地的黎苗人口中招募国民军。

黎苗人口在海南岛当地对于元老院来说始终是无法使用的人力,这使得劳动力资源紧缺的企划院一直耿耿于怀。

但是黎苗民生产力水平极低,又习惯了原始公社式的生活生产模式,历史上和当地汉族又有很强的矛盾,要将其转化为工农业人口有很大的难度

为了有效的掌握和使用黎苗民,一方面,宗教办“双教齐下”,天主教和新道教一南一北的深入山区大肆传教,通过宗教传教,卫生服务的渗透方式来掌握当地百姓的精神层面,进而控制整个社会。

另一方面,通过扩大贸易的方式,放弃传统上黎苗贸易中的暴利方式,以较低的利润,更多的商品来刺激当地商品经济发展,再辅助以医药下乡和少量的农技推广。以物质来促进社会演变。

尽管过去有过招募黎苗民组建山地步兵的设想,但是军务总管庭认为当前并无这一紧急需求,黎苗民的体质体能普遍较差,且多疟疾,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调养。编制为作战部队成本较大。

发动机行动要登陆台湾岛,总参、对外情报局汇总了海天号和大图书馆的资料,认为在台湾岛的作战行动中使用黎苗士兵组成的治安部队是合适的。特别是未来针对台湾的平埔族、高山族的作战行动中,黎苗士兵的丛林山地活动能力能够发挥作用。

为此,军务总监部在和黎苗事务办公室讨论之后,派出了联合工作组,前往临高、三亚和昌化等双方接触较多。有一定互信基础的黎苗聚居区,开展招募工作。

魏爱文舒舒服服的喝了一口乌龙茶,问道:“老孔,你这里的黎人苗人多吗?”

“多得很。”孔令洋听他如此问,知道自己猜中了,“不瞒你说。昌化的经济就是黎苗经济。”

此言不虚,如果元老院也统计治下各县的GDP数据的话,昌化的GDP七成都出自和黎苗的贸易活动。

“苗寨多吗,大概有多少苗族人口?”

“很少。就我们目前掌握的情报,苗寨不到十个。每个寨子从二三十户到一百户人家不等。总人口大约有五六千。没有详细的数据。”孔令洋虽然到任不久,但是李海平在任上的时候,各种调查不断,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总得来说,黎寨多。苗寨少。而且苗寨较黎寨更小。更穷困落后。因为苗民是海南岛的后来者,他们是当年随同明军,为镇压黎民暴动的时候作为弩手从广西征调到海南岛的的“狼军”、“打手”、“药弩手”的后裔。战争结束之后苗军就地解散,分散到各地安家落户。因为来得晚了,较好的土地和山地已经被汉人和黎人占去了,所以苗族的寨子一般都在自然环境较差的山区。除了勉强开垦一些土地之外。就是以打猎和采集山产维生,也佃种汉、黎地主的土地和山林。

方敬涵插话道:“苗黎之间关系怎么样。和当地汉人、我们的关系呢?”

“苗人不管和谁都没有大冲突――小摩擦难免。苗人很穷,没有土地。连山地带土地都没有。大多数以渔猎维生,很少与外人接触。”孔令洋没有去过苗寨,但是从他的“黎苗事务联络员”――当初带考察队去堑对寨和石碌河的王伙计那里,得到了许多有关黎苗人的情报。

魏爱文听得很仔细,他对苗寨特别在意――海南苗族人口最少,经济状况最差。又和黎人在历史上有过冲突。所以他认为在使用上面更为放心。海南苗族既然是从征而来的,就有打仗的传统。吸收他们充当治安部队是很合适的选择。

“有我们比较熟悉的苗寨没有?”

“有,李海平当初和几个苗寨的关系不错……”

“能去拜访一下吗?”

“当然可以。”孔令洋连连点头,“合作社里有个专门负责对黎苗贸易的本地雇员,叫王达良,汉黎混血,是本地商铺伙计出身,能说黎话和苗话,对各个寨子都很熟悉。”

魏爱文点点头:“明天安排我们去一个苗寨。”他说着又问:“老孔,我们这次来是为了招募一些黎苗青壮年当兵,你觉得当地黎人苗人愿意不愿意来当兵?”

“肯定能招募到,”孔令洋说道,“不管是黎人还苗人,他们过得日子都苦哈哈的。种山栏劳动强度虽然不算大,但是吃饱饭的日子不多。”

接着孔令洋谈了目前和昌化的黎苗寨的交涉情况,目前,昌化的大多数黎苗寨子都和合作社昌化支店有贸易往来。关系至少谈不上敌视。想要去招募些丁壮不成问题。

第二天,在合作社的当地商贩的带领下,访问团的成员们就再一次的踏上了访问苗寨大道路。

苗寨的位置非常的偏远,尽管从地图上看,距离昌化堡的直线距离不足30公里,但是地形崎岖,草高林密。全队人只能跟着向导的步子,穿梭在一条难以辨认的小路上,第二天一早才抵达苗寨。

还没进寨子,他们就被寨子外的一片树林里的恐怖景象吓了一跳。大树的枝干上横置着许多芦席卷摸样的物件,有些已经半腐朽了,散落在地上。一行人很是好奇,方敬涵却知道这不是什么有趣的事情。

“这是苗寨的墓地。”他介绍道,“这里的苗人,人死之后就是这样放在林间的树干上的……”

慕敏一听赶紧躲得远远的,魏爱文尽管已经看惯了战场上的死人,也不有得毛骨悚然。

“这个习俗我们怎么没听说过?”慕敏感到奇怪,她去过西南旅游,到过好些个苗寨,没听说过有这样的风俗。

“这是本地的一种习俗无疑。”方敬涵说道,“至于大陆上的苗寨有没有这样的习俗,我可没研究。不过你们是去旅游,对方总不见得会把这样的风俗作为宣传点。”

他们很快就到了寨门口,王达良不时来往此地,熟门熟路,看守寨门的丁壮们立刻就放他们进去了。

苗寨的状况远不如他们曾经去过的黎人的堑对寨,看得出十分贫困,只有四十多户人家,寨子没有像样的围墙,是用带刺的植物作为天然篱笆,寨中的房屋极其简陋:竹制建造框架,竹篾编制成墙壁,外面涂抹黄泥,屋顶覆盖稻草。村落里,游荡着一些散养的猪和鸡鸭。

据王达良的介绍,这里的苗人几乎买不起任何东西,只是靠着打猎和采集山产来交换合作社的食盐和铁器。

狩猎经济是非常不稳定的来源,所以他们还种用山栏稻,产量不高,勉强维持村里的基本生计。孔令洋正在昌化的黎寨和苗寨中推广一些简单的经济作物栽培,但是这里交通实在过于不便,暂时也被排除了出去。

“苗人住在这么难走的山上,别人固然很难进来,他们出去一趟岂不是很不容易?”慕敏说道。

王达良却说这对苗人来说不算什么,苗人翻山越岭的本事很大,爬山越岭不但速度很快,而且不知疲惫,苗寨的人每次去赶集,来回一百里的路程当天走完的。

“这是上好的山地步兵的材料啊。”魏爱文说道,眼中流露出贪婪的神情来――让他们当治安军真有点浪费了。

慕敏饶有兴趣的在村中观察了一番,感慨这里的生活水平真是太艰苦了。一般人三餐吃得是稀粥或者杂粮粥,除了打猎之后能吃到肉之外,平日里几乎没有肉――连蔬菜都没有,寨子周围看不到菜地,所以下饭只用咸盐而已。西南诸民族的恩物:辣椒在本时空还刚刚在临高种植不久。

孔令洋之所以让王达良把他们带到这个寨子来,目的自然是因为穷困可以让他们能够方便的招募到人手。

她忽然问道:“我觉得这里的苗人和大陆上的苗人差别很大。”

“海南岛的苗族,有一些专家认为他们实际上是广西来得瑶族和侗族,可能也夹杂有一部分的苗族。”方敬涵说道。

在王达良的引荐下,他们很快就见到了村里的长老。在火塘边,慕敏向长老馈赠了礼物,在随后的谈话中,魏爱文耍起三寸不烂之舌,把为应募为澳宋、为元老院服务吹嘘得如何的前途远大,如何的“三顿饭都吃白米饭,顿顿吃肉”。招募去得人还有安家粮。说得连长老自己都有点动心,连着感叹自己太老了。

尽管长老对伏波军的待遇没什么直观感受,但是这二年来合作社在这里经营贸易,一直诚实守信,在本地的声望值很高,所以长老并没有怀疑此话的真实性。

访问团很快就达到了目的:长老同意在当地让他们招募士兵。在他的大力配合下,魏爱文在这一个寨子里就招募到了十几个人。(未完待续)

喜欢临高启明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临高启明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快穿:总裁攻略手册一觉醒来我隐婚了七零位面小军嫂小时候救的校花,长大后她倒追我洪荒之我不是哪吒尸王噬宠:妖女要翻墙快穿之盈满悠闲生活之歌神系统我家娘子在修仙大明第一臣大明红楼,诗山词海,红袖添香穿越后我凭种田脱单颜语最新小说锦衣御明穿书后和反派boos同生共死了魔法史记苏泽列传直播:老登,鬼火停你家楼下咯!将军不容易气御千年小鲜肉从军记
经典收藏水浒,我在梁山开网吧!三国之黄巾天下湛湛露斯卿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歃血护国驸马爷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糜汉无双毒士:女帝劝我善良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大明群英传大宋第一太子战国野心家初唐峥嵘总有大小姐想对我图谋不轨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蜀汉我做主(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
最近更新大明太监秘史魅力太高也是错?曹操都成迷弟了大明养生小帝姬穿越我有招兵系统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挽天倾之南明复兴全族扶我青云志,我赠族人朱紫袍逃荒是不可能的风起赣南魂穿水浒:我竟成了童贯义子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大明:开局要被诛满门?我人麻了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大明:老娘,别拦着!妹子快救咱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我的AI我来养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三国群美传双经问渡穿成太子,本想摆烂,却被人陷了
临高启明 吹牛者 - 临高启明txt下载 - 临高启明最新章节 - 临高启明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