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天子

首页 >> 锦衣状元 >> 锦衣状元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我的姑父叫朱棣挽清:同治盛世风入邺兵临城下之召唤名将三国:东归志!史上最贪崇祯帝王惑:皇后,再嫁朕一次!崛起1892被废太子之位,反手灭了父皇的国
锦衣状元 天子 - 锦衣状元全文阅读 - 锦衣状元txt下载 - 锦衣状元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七百三十二章 昨天河东,今天河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杨廷和坐不住了。

他急忙出内阁值房,去兵部衙门找彭泽问询具体事宜。

此时兵部已乱成了一锅粥。

西北战事发生的中心地带,居然不在九边重镇,而在内三关的居庸关?鞑人这么会挑地方吗?

为什么唐寅镇守内三关,战事就发生了?

只因为先前唐寅派兵进行过一次诱敌深入?

「中堂,现在已基本确定,宣府镇等关口,已被鞑靶人连续攻击三天,现在居庸关战事告一段落,估摸鞑人见事不可为,很快就要退兵了。」

彭泽将最新战报告知杨廷和。

杨廷和一脸羞恼之色:「此等战情,为何提前不知晓?」

彭泽支支吾吾:「先前出居庸到怀来,再到宣府的官路,都被鞑人的游骑袭扰,官驿无法传讯。就连信鸽……也没法传军情到内三关……」

杨廷和一把抓起面前一份战报,上面清楚列明了唐寅出兵的情况。

「哦,对了,内三关总制唐寅,以先出兵后奏报的方式,引兵往宣府镇去了……此番不再是诱敌,而是直入宣府镇。」

彭泽急忙提醒一句。

现在满朝文武都知道了,唐寅先前败是「诈败」,为的是让各处鞑鞋人马集结后列阵于居庸关前,为大明兵马接下来的夜袭和反攻做准备。

至于为什么要把鞑人聚拢到一块儿再反击……这对于大明一众官员,诸如兵部大佬而言……是个迷。

难道分而化之,不是最好的破敌策略?怎么要把敌人聚拢到一起才打?敌人集中优势兵力,还是在居庸关前,就算你进可攻退可守,但你要是退的话,可能连关城都不保了,你这是什么战术?

「另外,战情奏报中提到一点,说是居庸关守军,用往敌营中丢掷火药包的方式,将***炸得人仰马翻,俘虏的鞑鞋残兵中,有不少都是缺胳膊断腿儿。」彭泽又说出个让杨廷和很无语的情报。

好家伙,火药还能这么用的?大明神机营几时有这么大的神通了?不玩火炮和火铳,改用丢火药包方式?

突然兵部右侍郎李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东西,见到杨廷和在,愣了一下,随即把那东西呈递给杨廷和:「中堂,此乃令郎在居庸关的上陈……您看看。「

杨慎仍在居庸关。

战事发生后,杨慎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怕以唐寅为首的明军奏报会不尽不详,他尽管对敌情不太了解,但杨慎选择了将自己所闻所见,一并上报给兵部,以此作为参考。

杨廷和看完后,脸都绿了。

如果说之前还只是传言的话,杨慎在居庸关内,所见不会是虚言,再说了杨慎也没必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杨慎说这一战应该是取胜了,只是要防备鞑靶人反扑,但鞑鞋最多三四千人马,首级丢了六七百,俘虏三四百,加上一些别的战损,那就过半了,鞑人还怎么反扑?

士气此消彼长的情况下,鞑人若只是以劫掠为目的,那必定是仓皇奔逃,有多远逃多远。

没来由的,杨廷和突然非常期盼鞑鞋人能「卷土重来」,最好杀假回马枪,给唐寅一个重挫,唐寅最后龟缩回居庸关,这样杨廷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怎么这种期盼,在以往看来,那都是再正常不过,现在看来好像是一种天方夜谭般的奢求?

「中堂,您没事吧?」

杨廷和突然人有些站不稳,摇摇晃晃。

彭泽和李昆赶紧扶住他。

杨廷和受打击太大,这次的事,对大明来说是好事,但对杨廷和来说……就跟阴沟里翻船差不多。

谁能猜到鞑人居然这么不堪一击?连一个从

未上过战场的唐寅,都能把鞑人杀到丢盔卸甲,落荒而逃?

「没……」

杨廷和想说什么,却发现气火攻心,连话都说不利索。

彭泽道:「要不急忙下令,让唐寅不得带兵往宣府镇,只等大同镇的人马接管沿关防务……」

杨廷和瞪了彭泽一眼。

这意思是唐寅负责冲锋陷阵,等其取胜后,让宣大总督陈九畴来接收胜利果实?怪不得你彭某人不如王琼……这话你都能说出口?还跑来问我!?你真把我杨某人也当成那种卑鄙无耻小人了?

李昆则道:「若是内三关出击人马顺势西进北上,则可趁势进驻宣府镇,或是宣府镇周边关隘的狄夷,将会不战自退。」

其实李昆还是很明智的。

他看出来了,现在大明军队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后,为震慑来犯的鞑人马,应该让唐寅顺势去宣府镇,最好让唐寅来当这个宣大总督。

……毕竟这场大捷,只是斩获了一小股「流寇」而已,真正要命的是在宣府镇北边,诸如张家口等地,积极攻打关城的鞑主力。

若是唐寅去了,鞑人一看煞神来了,又见失去里应外合的机会,还不赶紧鸣金收兵?

但这也不是杨廷和所能接受的结果。

........

..........

大明京师各处衙门,就在一点点挤牙缝般等消息的过程中,把这一天时间给渡过了。

第二天早朝。

皇帝一反前两日的消极态度,早早去了奉天殿,而当天……杨廷和却告了病假,没有上朝。

此时一直都是隔岸观火的孙交,最是轻松自在。

前几天又是闹腾唐寅出兵,又言唐寅战败损兵折将要将其撤换,到最后居然让唐寅打赢了?

那可是我女婿的先生!

果然是名师出高徒,难怪我女婿能为新皇器重,是我小瞧了唐伯虎啊,看看人家……这功劳,放在大明,就算不能封个爵位,官职上也能更进一步吧?

再看内阁几人灰头土脸的样子,还有本该属于杨廷和,现在队列中却空着的位置。

唉!

孙交不由在心中感慨,真是彼一时此一时,风水轮流转,昨天河东今天河西。

前两天众大臣还揣测陛下在整什么妖风闹辍朝呢,今天就轮到众人腹诽杨廷和在搞什么名堂。

「诸位卿家,昨日应该都听说过居庸关发生的事了吧?总制内三关军务的唐寅,就是朕委派的唐先生,不负众望,一举取胜。为乘胜追击,朕已下令让其暂时节制宣府军务,并酌情以快马传报大同、偏头等处,派兵守住关口,防止鞑逃遁人马从白羊口等处逃遁关外,现在就是要关门打狗……」

朱四说话时,尽管距离朝堂下的大臣还有一段距离,但谁都能感觉到他的兴奋,吐沫星子横飞的感觉。

众大臣灰头土脸。

要是换作前两天,你试试你敢来!

我们就能用吐沫星子淹死你!

但现在……

真是悲哀啊,皇帝准备用吐沫星子来淹死我们?谁让他坐的位置地势高呢?

「但西北之事,讲究个名正言顺,所以朕问询诸位卿家的意思,是否让唐寅就此接管宣府、大同和偏头等处军务,让他总制宣大军政呢?「

朱四将自己的问题抛出。

一下子,朝堂内氛围有些怪异。

很多人都觉得,陛下你不能顺着杆子往上爬。

最好还是见好就收。

我们承认了唐寅取得捷报,承认他的功劳,但这是他冒险冒进的结

果,就跟你那位便宜皇兄一样…….你那位皇兄是皇帝又怎样?取得功劳,还不是被我们抹杀?你是想步你皇兄的后尘?

所有人都觉得,朝堂上一定会争论激烈。

但结果却是……

一个说话的都没有。

谁都等别人出来反驳,或者说认为别人会反驳,但实际的结果却是……没人反驳。

很多人交头接耳,看看谁出来当「英雄」。

但其实每个人都看出来了,现在小皇帝在宣大军务用策上,可说碾压了杨廷和,连杨廷和本人都选择了回避不上朝,凭什么让我们这群虾兵蟹将出来当炮灰呢?

「兵部就没意见吗?」

朱四朝彭泽开炮。

彭泽出列道:「回陛下,此等事,并无先例。」

讲先例,不讲实际情况,这已是朝中老油条虚以委蛇的惯用招数。

「户部呢?」

朱四将目光转向孙交。

都以为孙交也要一如既往出来讲「先例」的时候,孙交却道:「战情紧急,或有此等必要。」

「啊?」

很多人很惊讶。

孙志同,你这是背叛革命了啊!

不是说好了你当中立派两不相帮的吗?怎么这次你不当墙头草了?看到风往小皇帝那边吹,你就决定往小皇帝那边倒?

原则呢?

脸呢?

你以后不想在朝廷混了?

孙交此时露出一副「爱谁谁」的神色。

唐寅以内三关总督,取得这么大的胜利,趁势让他领宣大总督的职位又怎么了?英雄不问出处,举人当官就不行了?

再说了,陈九畴当宣大总督前,不过是个陕西巡抚,所涉及主要是西北马政而已,能力就一定比唐寅高很多?

现在唐寅去宣府,用他一个人或许就把鞑人给吓退了,非要这时候起内讧,让鞑人看到大明军中的矛盾,再利用这种矛盾继续做文章?

这叫审时度势!

「内阁呢?」

朱四继而问询内阁四人。

可惜现在杨廷和不在,连次辅蒋冕,面对此等问题都不好回答。

主要是不知道杨廷和是作何想法,把握不准!

喜欢锦衣状元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锦衣状元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一品侍卫婚婚欲睡:腹黑老公请节制神剑无敌系统综武:锦衣卫,摸尸就能变强和离后王爷真香了斩神:攻略林七夜,青梅竹马很香九十年代小奋斗皇道我的神通有技术一世之尊浴火焚神嫚嫚长途大仙官诸天无限基地颜语最新小说一觉醒来我隐婚了穿进少女漫后被全员团宠了二次元日常物语离婚女人图鉴小鲜肉从军记
经典收藏水浒,我在梁山开网吧!蜀汉我做主(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绝对荣誉春秋发明家盛世第一妾三国之黄巾天下初唐峥嵘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帝国联盟三国纵横之凉州辞隋唐八卦史【精华版】宋末风雨之白衣天下重生七零:暴富小农女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战国野心家南唐晚来风浪子列国历险记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骑砍三国之御寇大明匹夫
最近更新寒门状元路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浴血山河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道藏辑要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铁骑红颜:大秦霸业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大乾风云起苍穹大唐躺平王清宫秘史十二章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玉符传奇
锦衣状元 天子 - 锦衣状元txt下载 - 锦衣状元最新章节 - 锦衣状元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