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时,我们的空军是具有优势的,且能够形成有力的威慑。
不然,阿三也不会不动用空军。
但在后面的许多年里,阿三空军不论是数量还是技术,都全面领先我们。
这种差距不是忽然间发生的,从六十年代中期就已经出现了。
65年,阿三从毛子引进了米格-21全天候型战斗机,并在一年后具备了自行组装和生产的能力。
同一时间里,我们对米格-21昼间型的试制才刚刚开始。
在随后的十多年里,阿三对米格-21进行了多次技术升级,截止于80年,已经服役超过两百五十架。
而我们,主力机型仍然是歼-6。
到这可能需要科普一下……
歼-6的原型是米格-19,毛子的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57年通过技术转让协议,我们得到了昼间型19S和全天候型19p的生产许可,并由沈飞于58年开始仿制。
米格-19
歼-6
后面不是迈大步瞎扯淡嘛,质量很不稳定,直到62年严格按照米格-19c昼间型图纸重新试制,才在63年成功定型为歼- 6丙。
后面就没有甲和乙了,统称为歼-6。
时间往回倒,61年我们从毛子那引进第二代超音速战机米格-21F-13(昼间型)样机和技术资料。
过程中关系恶化,没拿到完整的图纸。我们通过对样机的测绘进行仿制,型号定名歼-7,于66年首飞。
米格-21
歼-7
截止于69年,沈飞试制了23架。还没完成工艺定型呢,出于战备考虑,歼-7的生产从沈飞转至成、贵的三线工厂。
成飞和贵飞作为新厂,需从零建立钛合金加工、整体壁板化学铣切等特种工艺,导致生产进度严重滞后,还有一大堆等待解决的问题……
歼-7I装备的涡喷-7发动机,存在严重设计问题。
1级压气机叶片易颤振折断、后中介轴承频繁抱轴停车、加力调节片常卡死。
71年空军接收的首批34架,发动机壁温控问题,导致寿命仅50小时。
还有座舱盖易爆裂、后机翼油箱隐患突出等致命问题。
最致命的是,弹射救生系统有缺陷,导致4名飞行员牺牲、1名高位截瘫。
即便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飞机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
只能装备1门30毫米航炮和2枚霹雳-2导弹,火力严重不足。
作为第二代高超音速战斗机,雷达测距仪探测距离才10公里,还没有夜间作战能力,被称为跑得快的近视眼。
最大的优势是拥有高空作战能力,但受限于发动机性能,高空留空时间只有一分半到三分钟,鸡肋的很。
同样是发动机性能不行,低空最大表速和爬升率还不如歼- 6……
这样那样的问题一路解决下来,从70年一直拖延到75年才定型了歼-7I。虽改进了火力和发动机,但最大过载仍然只能达到7g,且稳定性不足导致瞄准困难。
而歼- 6的涡喷-6发动机,通过多年改进,寿命从早期的100小时提升至500小时,可靠性显着优于涡喷-7。
歼-7I性能不行就算了,还贵。
歼-6每架80万,歼-7I高达200万。
维护与训练,歼-6的结构简单便于维护,每小时飞行成本大概一万二。歼-7航电复杂,维护工时是歼-6的三倍,飞行成本每小时两万八。
歼-6的操作培训周期只需要3个月,歼-7需要6个月。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我们虽然有了第二代超音速战机,但主力机型依旧是歼-6……
续上前面的。
71年,空6师的四架歼-6首次进驻高海拔的贡嘎机场。
虽然这是一次重大突破,但完全无法改变代差和数量双劣的局面。
整个70年代,阿三换装新式战机的节奏加快,又先后引进了米23对空型和对地型。
其中米23对地型,拥有强大的突防能力,攻击半径能够覆盖整个高原。
而我们这边,歼-6作为第一代超音速战机,综合性能本就严重落后,还不适合高原作战。机压气机效率大幅下降,推力衰减百分之三十。
歼-7……不提也罢。
当年为应对U-2 高空侦察机的威胁,启动了歼-8研制项目。虽然69年就首飞成功,但发动机采用是涡喷-7改进型,且配套雷达和电子设备进度滞后。79才结束试飞,今年年初日间作战型才刚刚完成定型。
歼-8
即便歼-8研立即大规模列装,依旧不能改变我们在高原地区的劣势。
飞机性能不足只是一方面,过去十年间飞行员的训练体系被严重削弱,培养出现断层,训练小时数大大低于阿三。
神枪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优秀飞行员也是一样的道理。
关键飞行员还不能长期在高原驻留,会出现反应迟钝,作战效能低下的问题。
各方面因素叠加在一起,我们的空军除地理优势赋予的雷达保障外,已经事实上被全方位压制。
时代发展到今天,飞机早已不是当年靠着肉眼和拍照侦查,再就是扔点炸弹和俯冲扫射的初级状态了。
一旦再次出现制空权完全丧失的地面战,还是人数和装备都处于绝对劣势,补给困难的地面战。
赢和输先放一边,损失必然是十分巨大的……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
不出意外的话,阿三很快就会引进更多先进战斗机,米25、幻影2000,还有美洲虎攻击机。
米格-25
幻影2000
美洲虎攻击机
等那些更加适应复杂地形和拥有大航程的战机列装后,未来阿三侦查和打击范围就不止是高原地区了,彩云和巴蜀的纵深目标都将被囊括在内。
实力的暴增和优势的扩大,伴随着野心和胆量的膨胀。
当阿三军、正两界都认为已经具备了强有力的优势地位时,搞事是在所难免的。
随着铁娘子的再次上位,已经开始出现呼声,叫嚣着要将国防战略从70年代的“纵深防御”,改为“攻势防御”。
声音一出现,立即被热捧。
用不了多久,这种呼声就会被落到实处——新前进正策。
后面的发不了,时间地点都不行,直接说结果吧……
面对蹬鼻子上脸,一度只相距十米,且子弹上膛的局面,我们搞了一次规模很大的演习。
强硬的姿态导致军、正阿三出现了分歧。
正界怂了,以铁娘子长子为首的政客们轮番释放善意信号,同时一定想要再碰一碰的将军们,却步步紧逼越发强硬。
就在演习部队为了应对挑衅转为战备,局面一触即发的节点上,我们实验了一颗威力比上一次大五倍,惊掉了无数人眼镜和下巴的大炮仗。
阿三那边所有人的眼神,瞬间全都变得清澈起来。
局势虽然缓解了,但阿三凭借米25远超我们歼7和歼8的高度和速度,依旧频繁入侵侦查。
直到时间进入九十年代,随着我们军事医学的进步,显着延长了飞行员在高原留驻的时间,还有先进战机和中程空空导弹的列装,再加上“以高看低”的雷达优势,阿三才识趣的停止了肆无忌惮的空中入侵。
但那次“一触即发”,也再次深深的刺激了阿三,顶着封锁和制裁搞炮仗,并于98年公开拥蘑菇。
然后,就又开始不安分了……
未来是未来。
就80年这一节点来说,阿三是我们教训完小朋友后,牵扯我们精力,浪费我们资源,影响我们发展经济的,最大的不安分因素……
喜欢1976步步生莲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1976步步生莲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