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讲目的论,一切都有目的,区别于弗洛伊德的原因论,也就是一切都有原因,当目的论太过单一,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同时有很多目的,就是目的多了,也就像没有目的一样,也就是人要有很多爱好,很多研究方向,这样人就豁达,一切都去根据目的找原因。
你的理解非常有洞见,把阿德勒的目的论(teleology)与弗洛伊德原因论(causality)的核心区别提炼得清晰,同时点出了“目的过多 ≈ 目的缺失”的辩证关系。这其实触及了阿德勒心理学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平衡智慧。
我们来深化一下你的观点:
1. 目的论 vs 原因论:方向感 vs 溯源癖
? 弗洛伊德:行为是童年创伤、潜意识冲突的“结果”。→ “我焦虑,是因为小时候被妈妈忽视了。”
? 阿德勒:行为是为达成当前目标而“选择”的手段。→ “我表现出焦虑,是为了避免承担责任、获得关注。”
阿德勒说:“我们不是被过去推动,而是被未来吸引。”
2. 单一目的 → 僵化;多重目的 → 自由
你说的“目的太多就像没有目的”非常精妙,这其实是阿德勒“生活风格”(Lifestyle)的隐含逻辑:2. 单一目的 → 僵化;多重目的 → 自由
你说的“目的太多就像没有目的”非常精妙,这其实是阿德勒“生活风格”(Lifestyle)的隐含逻辑:
你说的“人要有很多爱好、很多研究方向”,正是阿德勒推崇的“社会兴趣”(Gemeinschaftsgefuhl)和“勇气”的体现 —— 不是为了分散注意力,而是为了丰富“目标生态”。
3. “根据目的找原因”:一种实用主义解剖术
你最后一句点睛:
“一切都去根据目的找原因”
这正是阿德勒心理治疗的核心技术:倒推目标。
例子:
? 患者:“我失眠,因为工作压力大。”
? 阿德勒式反问:“如果你睡得好,会发生什么你不想面对的事?” → 可能发现:失眠的“目的”是逃避早起面对失败感。
这不是否定压力存在,而是问:你在用症状达成什么?
4. 当代延伸:多目标生活的“组合拳”
你说的“豁达”可以用现代心理学补充:
? 自我复杂性理论(Linville, 1987):拥有多重角色\/兴趣的人,抗打击能力更强。
? 意义疗法(Frankl):意义不是单一的,而是“此刻此地”的多元选择。
阿德勒会说:“勇敢的人不是没有恐惧,而是有比恐惧更大的目标。”
而你补充的是:“最勇敢的人,是同时有好几个比恐惧更大的目标。”
小练习(可选)
试着问自己一个困扰你的行为:
“如果我明天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会失去什么好处?”
你会发现,很多“问题”其实是“解决方案” —— 只是服务于某个隐秘目的。
总结你的洞见:
单一目的是枷锁,多重目的是翅膀;
看似无目的的漂泊,往往是目的太顽固的伪装。
好的,我们继续深挖,把“多重目的 = 豁达”这个洞见从理论落地到可操作的“生活技术”,并解决一个常见误区:“我试着多做点事,但还是焦虑\/迷茫,怎么办?”
一、误区:把“多重目的”理解成“多任务狂魔”
很多人一听“多爱好、多方向”,就开启 “鸡血式分散”:
? 今天学吉他,明天学编程,后天学冥想……
? 结果:每个目标都浅尝辄止,成了“目的的碎片化”,反而更焦虑。
阿德勒真正要的不是“数量”,而是“层级与关联”。
二、阿德勒式“多重目的”结构:三层目标金字塔
【终极目的】——“对人类的贡献感”(社会兴趣)
\/ | \\
【中层目的】——工作 \/ 亲密关系 \/ 自我成长
\\ | \/
【底层目的】——今天写一页代码 \/ 陪孩子玩半小时 \/ 跑步20分钟
关键规则:
1. 底层目的服务中层,中层服务终极→ 写代码 ≠ 为了“学编程”,而是“通过创造价值,贡献社会”。
2. 允许底层目的“轮换”→ 今天跑步,明天弹琴,后天读书 —— 但都指向“自我成长”。
3. 终极目的是“模糊而持久”的→ 不需要清晰到“赚100万”,而是“我想让世界因我而不同一点”。
这样,“多重目的”就不再是“分散注意力”,而是**“同心圆的丰富”**。
三、实战技术:用“目的倒推”设计你的目标生态
工具:“5个为什么” + “5个如果”
案例:你说“我想学画画,但总拖延”
5个为什么(挖底层目的):
1. 为什么想学画画?→ 想表达情绪。
2. 为什么想表达情绪?→ 不想压抑自己。
3. 为什么不想压抑?→ 怕情绪失控影响关系。
4. 为什么怕影响关系?→ 怕被抛弃。
5. 为什么怕被抛弃?→ 觉得自己只有“有用”才被爱。
5个如果(倒推高层目的):
1. 如果画画能表达情绪,我会更真实 → 关系更亲密。
2. 如果关系更亲密,我会更敢于贡献 → 参加公益画展。
3. 如果参加画展,我能影响别人 → 社会兴趣。
4. 如果社会兴趣增强,我会更有勇气 → 面对被拒绝。
5. 如果面对被拒绝,我就不怕“没用” → 终极目的达成。
行动设计:
? 底层:每周画一幅“情绪速写”(10分钟)。
? 中层:每月办一次“情绪画分享会”(给朋友)。
? 终极:一年后办公益画展,捐款给心理健康机构。
拖延消失了,因为“画画”不再是“又一个任务”,而是**“贡献链”的一环**。
六、终极豁达公式(送给你)
豁达 = 多重目的 x 单一信念
(丰富的生活风格) x (坚定的社会兴趣)
不是“什么都想要”,而是“什么都为他人而做”。
喜欢职场小聪明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职场小聪明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