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围栏期间艰难险阻不断。
总体方案是沿着高速路沿搭建围栏,但是每一段的方案也各自不同。
高速出入口全部把路用废弃车辆堆积,再用收集的钢板之类的材料焊接;
走在地面的道路沿着路沿旁清空防护林的地面,用吊机挖掘机辅助,把从后方运来切割下来的路灯倒插做桩,随后用铁丝绑上隔离栏,再焊接牢固,最后用收集的钢管钢板做三脚架焊接在高速道沿围栏上支撑;
穿山高速部分则是直接沿山梁清理树木,平地立围栏连去高速;
这些地方虽然也麻烦,但是至少还算好干,最麻烦的是高速穿越市郊路段,不少地方高速基本悬空至少五米,距离也不短,都是十几公里十几公里长。
后方运来的材料要耗费不少才能完全堵住。后来想想,干脆不堵高速,把高速两侧城镇依托建筑用搭路障的方式围起来,留了出入口。
后面正好可以用作巡逻队伍休息点,况且万一有尸群,一般也是从平原城镇道路移动,那城镇围起来,就算遇上尸群,小股直接消灭,大股也能拖一段时间。
如果没有尸群过来,那预留出入口可以过车,到时候也可以作为出击口使用。
结果计划好了开始干活,刚干一个周开了个头,又下大雪封路,温度再降。
近两万人窝在几处高速出入口附近村镇,取暖木柴没几天便消耗殆尽,把屋子里桌椅沙发,衣柜木门全劈了当柴烧,破衣烂被裹身,勉强驱寒。
等挨过大雪,孟俞晨想想万一又下大雪,怕是要冻死人,想上山伐木劈柴。
但是山上全是雪,路滑坡陡,一般人别说上山砍柴,能勉强上山都不错了。
孟俞没招,也不想着让特侦营节省能源了,安排张晓飞带着特侦营着甲战士上山清雪伐树劈柴,再安排一个营战士带着几个小营地幸存者专门负责在山脚和平原上伐木砍柴,搜索附近村镇,收集能烧火的材料。
等劈了一个周柴,山上树木稀疏不少,看看劈的柴够两万人用个把月,这才停手。
这头柴存了一批,北线和东线能源又同时告急,也是因为输电线没通,后方电力送不过来,清理城市收集的油料能用的不多,加上天寒地冻,燃料用的也多,油料眼瞅见底,车辆都要罢工,赶紧找后方协调。
结果营地也没有多少油料库存,黄大爷和成大爷去找几个大营地协调,还好那粮王又贡献一批油料,随后那李凤玲专程带队运了不少油料过来,解了燃眉之急。
不过那唐惠雯见到那李凤玲营地送来的油料,有些古怪的说,按照李凤玲送来的油料计算,她那土炼油厂这几个月炼的油估计是全送来支援作战了。
前方缺柴保暖,缺油干活,后方同样困难,西边山区也是大雪漫天,温度一降再降,最低竟是到了零下三十多度。当地幸存者都说这种天气一辈子没见过。
有俩小营地地方偏僻,居所简陋,大雪压塌茅屋,有人活活冻死。不少营地在山里熬不住,纷纷下山,搬来平原。
平原上稍微好点,但是随着接收人口增多,也是缺木少柴,住所紧张,供发电用的石煤已是全部用来取暖,虽然没人冻死,但是不少人被冻感冒。
还好房屋结实,稍微修缮,拿铁皮塑料片先临时堵了屋子里破窗,留个洞伸烟囱,勉强也还能扛过去。
前线围栏修了一个月,勉强顺着高速东侧路沿搭建三米高围栏建了一小半,温度一直是零下十几度,等后方赶制的棉鞋棉手套紧急送来,不少幸存者手脚已是冻伤,扛不住了。
周博找孟俞晨安排战士准备护送受伤幸存者回去营地治疗,孟俞晨颇有些担心这块前沿情况传回去,怕是没人敢再过来干活。
结果等周博回来时,竟是又带来了近千人的队伍。
一问才知,受伤回去的幸存者皆是按照已完成搭建围栏任务量给予报酬,还有所上浮,再加上之前做任务领取的奖励,少的幸存者也至少分了二十多亩地,多的幸存者分了三十多亩。
有一个小营地,也就三十多号人,是在开战前就下山迁移至平原的,他们首领和下面几个壮劳力正好受伤回去治疗,代为领取了全营地奖励,奖励算下来,再加上之前迁移补偿,直接占了一个小镇。
那小镇是刚清出来的地方,四周良田河流俱全,房屋设施俱全,稍加修缮就可居住,他们又领了不少修复的农机设备和生活物资。
营地间协调发展促进会全营地通报过这事后,不少小营地一下激动起来。
再加上回去养伤的幸存者诉说亲身经历,那丧尸皆是不堪一击,轻松就能清理,而且今年大寒,估计又会冻死不少。
小营地留在协调发展促进会总部的幸存者代表报名支援前线作战不少,那周博回来两日就接待了十几个代表。
两日时间,算下来已是报名了十几个中小营地,近两千人准备去支援前线作战,而且后面还有营地来报名支援前线作战。
不过考虑前线实际情况,周博暂时只带过来千人,等后面稳定了,再继续召集幸存者过来支援。
孟俞晨几人闻此消息,也是惊奇不已,本来以为天寒地冻没人来,没想到大家热情这么高。
干活的人不缺,但是天气时好时坏,工程机械也是损坏的越来越多,不少地方清雪机械上不去,只能靠人力先清雪,再把材料运上去搭建围栏。
整体进度缓慢,不过好处是没有丧尸打搅。
营地这头整个冬天也是有些难过,又要支援前线作战,运送各式后勤物资;又要救助帮扶那山区中小营地迁来平原度过寒冬,柴米油盐一度都开始紧缺,连那粮王和陈守贵营地都是入不敷出。
那上层协调的北方几个大营地清理六朝古都作战任务也是一度不顺利,虽然更朝北天气更冷,但是丧尸基数毕竟摆在那,那大型建筑里猫着不少丧尸扎堆过冬。
几个大营地组织的部队清理建筑一度缺少枪弹,差点打不下去。
还好铁路线打通,黄大爷协调了一批营地生产的枪弹用铁路运过去支援作战。
那北方几个大营地又支援了营地不少粮食物资和油料。
靠着这物资相互支援调配,大家这都才安然度过严冬。
那南线第一阶段清尸任务和第二阶段清尸任务也已大致完成,甚至配合南线守部队,一路沿江水清了好几个城市,一路清去千万级人口城市附近,江水入大江入口附近。
整个南下通道完全通畅,并与最早迁移至江边的几个小营地和南部驻防部队区域连成一片。
这下杜工最开心,平原盆地南北有油田,南下出口江水边城市有炼化厂,花上一段时间,营地整合好资料,那油料和一些化工品,营地也能自给自足了。
待连换了三批次志愿者过来帮忙,一直干到年后冬去,北线和东线整个围栏总算是全部搭建完成。留了部队巡视围栏,随后准备回头再清平原盆地内剩余城市。
南向出口同样连山修建围栏,也同样留出入口。
那刘旅长和彭旅长本是休整三个月就要离去,一下延迟到冬末,也分别收到调令,刘旅长部队向南过大江驻防,彭旅长部队调派西北边疆。
虽然清尸队伍少了两个旅主力部队,但是西部山区下来了不少幸存者,那能用来清尸的总人数反倒多了不少。
而且有不少营地已是搬迁至平原地带,急切希望尽快清理平原,以便能拥有村镇。
同时,随着气温慢慢回升,也是快要到春播的时候了。
由此,三师调整战略,分三个方向,三师分别以一团,二团,三团各自带领几千幸存者和志愿者优先清理平原,随后再进占城市。
喜欢黑暗之后便是黎明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黑暗之后便是黎明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