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其乐自得

首页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的内娱穿越之旅名柯:我不喜欢波本酒白夜叶倩的小说免费阅读原神:我有吉尔伽美什面板倾尽天下携手山河黎明医生领主求生之天赋合成火神最新小说李牝安婉怡全文免费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其乐自得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全文阅读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txt下载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最新章节 - 好看的网游动漫小说

第176章 德配天命:夫子的从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鲁哀公三年的深秋,宋国都城商丘的街道上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孔子带着弟子们刚走出客栈,就见一队甲士手持长矛堵住去路,为首的将领盔甲上镶着青铜纹饰,正是宋国司马桓魋。“孔丘,你若不离开宋国,休怪我不客气!” 桓魋的声音像淬了冰,身后的甲士们齐刷刷举起长矛,矛尖在夕阳下闪着寒光,映得孔子花白的鬓发都泛着冷意。子路按剑欲上,剑柄的铜箍硌得掌心生疼,却被孔子按住。孔子整理了一下被风吹乱的衣襟,朗声道:“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论语?述而》记载的这句宣言,像一座丰碑,矗立在儒家精神的原野上。“天生德于予” 不是狂妄的自夸,是对自身使命的清醒认知 —— 就像农夫知道自己的使命是耕种,工匠知道自己的使命是造物,他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传播德行;“桓魋其如予何” 不是盲目的无畏,是对德行力量的坚定信念 —— 就像磐石相信自己能抵御风雨,松柏相信自己能耐住严寒,他相信德行能化解威胁。这种 “德配天命” 的自信,藏着儒家 “修身俟命” 的密码:德行是面对困境的底气,正如《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坚守正道的人自有天命护持。从孔子面对的长矛到当代人面对的挑战,这种 “以德抗险” 的精神始终是心灵的铠甲。

一、桓魋之难:生死关头的德行考验

桓魋在宋国是个权倾朝野的人物。《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他 “为宋司马,有宠于景公”,掌管宋国的军事大权,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长。他的祖先是宋桓公,按周礼 “诸侯世卿” 的制度,桓氏在宋国世代为官,到桓魋时 “富可敌国,家有三坟”(《礼记?檀弓》),其中他为自己预建的陵墓尤为奢华,石制棺椁(“石椁”)“三年而不成”(《礼记?檀弓》),耗费无数人力物力。

孔子曾在路过时看到施工场景,忍不住对弟子说:“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礼记?檀弓》)这话传到桓魋耳朵里,像一根刺扎在心里 —— 在等级森严的春秋,一个异国的士人竟敢批评自己,简直是奇耻大辱。这种对桓魋僭越行为的指责,为后来的冲突埋下了种子。

鲁哀公三年,孔子周游至宋,住在商丘城南的客栈里。那天清晨,他带着颜回、子路等弟子来到城外的空地上,那里有棵三人合抱的大檀树,枝叶浓密如伞。孔子让弟子们 “习礼大树下”(《史记?孔子世家》)—— 练习祭祀的礼仪:子路扮演 “尸”(代死者受祭的人),颜回负责摆放礼器,子贡诵读祝词,孔子则在一旁纠正动作:“执圭者弯腰要如弓,不可过急,也不可过缓。”

桓魋的密探很快把消息报了上去。桓魋正在府邸的高台上观赏舞乐,闻言把玉杯往案上一摔:“孔丘这是想在宋国推行周礼,削弱我的权势!” 他知道孔子在诸侯中声望很高,若被宋景公重用,自己的地位就危险了。于是立刻下令:“去把那棵树砍了,给孔丘一个警告!”

下午时分,弟子们正在休息,忽然听到一阵斧锯声。子贡跑出去一看,只见十几个工匠正围着大檀树砍伐,木屑飞溅,树枝 “咔嚓” 断裂。“夫子,桓魋派人砍树了!” 子贡急得声音发颤。孔子放下手中的竹简,走到门口,看着倒下的大树,只是叹了口气:“礼不可废,树倒了,我们就在空地上练。”

可桓魋的警告不止于此。第二天,孔子带着弟子刚走出客栈,就被一队甲士堵住了去路。为首的桓魋穿着犀兕甲,腰佩青铜剑,盔甲上的纹饰在阳光下闪着凶光。“孔丘,你若不离开宋国,休怪我不客气!” 他身后的甲士们齐刷刷举起长矛,矛尖对着孔子师徒,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

这场危机对孔子而言生死攸关。宋国是孔子先祖的封地 —— 他是宋微子的后代,本应是容身之所,却遭遇追杀;桓魋掌握着 “甲士千人,遍布都城”(《左传?哀公十四年》),城门、渡口都有他的人, escape 几乎不可能。弟子们都很恐慌:子贡主张 “微服夜遁”,换上百姓的衣服趁天黑逃跑;子路提议 “与其死,不如战”,他和几个身强力壮的弟子能抵挡一阵;颜回则沉默着,只是把孔子的竹简往怀里紧了紧。

而孔子却 “神色自若,弦歌不辍”(《孔子家语?困誓》)—— 他让子贡取出琴,坐在路边弹了起来,弹的是《文王操》,琴声沉稳有力,像山涧的清泉流过岩石。弹完后,他对桓魋的人说:“回去告诉桓司马,我孔丘传播礼乐,从未有害人之心。” 这种镇定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源于 “天生德于予” 的信念。

对比 “宋襄公之仁” 的迂腐,更能显出孔子从容的可贵。《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记载宋襄公与楚国交战时,坚持 “不鼓不成列”(对方没排好阵就不进攻),结果因固守旧礼而大败,被后人嘲笑为 “蠢猪式的仁义”。而孔子的从容不是迂腐,是基于 “德” 的清醒 —— 他知道桓魋的威胁源于私利,而自己的使命是传播礼乐,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中,德行终将胜出。这种区分使他的从容有了坚实基础,就像船有了锚,再大的风浪也能稳住。

二、天生德于予:德行使命的神圣赋予

“天生德于予” 的 “德”,在孔子语境中不是天生的品德,而是 “仁道” 的实践。《说文解字》“德,升也”,指通过修身达到的境界,就像登山,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孔子的 “德” 包括 “仁”(爱人)、“义”(正当)、“礼”(规范),他说 “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这个 “一” 就是 “德” 的核心 —— 对他人的关爱,对正义的坚守,对礼仪的遵守。

“天生德于予” 不是说德行是上天赋予的,而是说上天赋予他传播德行的使命。正如《周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天地的大德是孕育生命,圣人的责任是承载这种大德,将其传播给百姓。孔子的 “德” 是 “载道之器”,就像车能载物,他的使命是用自己的言行承载并传播仁道。

孔子对 “天生德” 的认知有一个渐进过程:

青年时 “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确立学习德行的志向。他在鲁国太庙 “每事问”(《论语?八佾》),连 “酒爵如何传递” 这样的细节都要请教,别人嘲笑他 “不知礼”,他却说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种谦逊是 “德” 的起点。

中年时 “三十而立”,在鲁国做官时 “为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史记?孔子世家》)—— 卖羊羔猪肉的不哄抬价格,男女走路各走一边,路上掉的东西没人捡,用德行实践使命,证明 “德” 能改变社会。

晚年 “六十而耳顺”,面对桓魋的威胁能 “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这种从容是长期修身的结果,非一时冲动,就像老树经历风雨后,根基更加稳固。

“天生德于予” 的 “天”,不是人格化的神,而是 “自然与道义的总和”。《论语?阳货》“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不说话,却让四季运行、万物生长,通过自然规律和人间道义显现意志。赋予孔子的 “德”,是让他成为 “道之载体”—— 就像月亮反射太阳光,他的言行反射着天道的正义。

当子贡问 “夫子贤于尧、舜乎?” 孔子答 “吾何敢?尧、舜之道,天之道也,吾述之耳”(《孔子家语?五帝德》),他自认只是传承天道的德行,而非创造。这种定位让他的 “天生德于予” 没有沦为狂妄,而是成为一种责任 —— 就像信使带着重要信件,只会小心保护,不会炫耀自己。

对比 “天道酬勤” 的功利观,更显 “天生德” 的超越。《尚书?泰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的意志通过民心体现,但孔子的 “天生德” 不是求天回报,而是 “尽其在我”—— 坚守德行不问结果。正如《论语?宪问》“君子思不出其位”,在自己的位置上完成使命,这种超越功利的态度,使 “天生德” 有了神圣性,就像灯塔发光不是为了得到赞美,而是为了指引方向。

三、桓魋其如予何:德行的力量自信

“桓魋其如予何” 的 “如予何”,是 “能把我怎么样” 的反问,带着对德行力量的自信。孔子认为,真正的威胁来自 “德之不修”(《论语?述而》),而非外在的武力。就像一个人的房子,真正的危险是内部腐朽,而不是外面的风雨。正如《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德行的影响力能化解暴力 —— 风一吹,草就会倒下,正义的德行能让不义的武力屈服。

历史上的 “德行胜武力” 案例印证了这一点:商汤 “以德伐桀”,《尚书?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他的军队人数远少于夏桀,却因 “德” 得到诸侯支持,最终以弱胜强;周文王 “阴行善”(《史记?周本纪》),诸侯有矛盾都来请他评判,“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不用一兵一卒就赢得人心。孔子熟知这些历史,故相信 “桓魋之武力” 终不敌 “自身之德行”。

孔子的 “如予何” 不是轻视危险,而是 “临危不乱”。《论语?乡党》记载他 “迅雷风烈必变”,遇到炸雷狂风会改变神色,说明他重视危险,但 “危而不惧”(《论语?子罕》)。在陈国绝粮时 “从者病,莫能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他仍 “讲诵弦歌不衰”(《史记?孔子世家》),这种在困境中保持常态的能力,是 “如予何” 的底气 —— 武力能威胁生命,却不能改变德行,就像大火能烧毁书籍,却烧不掉书中的思想。

有一次,子路问 “君子尚勇乎?” 孔子答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对比 “匹夫之勇” 的鲁莽,更显 “如予何” 的智慧。子路 “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论语?公冶长》),主张 “暴虎冯河”(空手打老虎,徒步过河),这种勇气没有德行支撑,只会惹祸;而 “桓魋其如予何” 的自信基于 “义”,是 “义之勇”(《礼记?聘义》),这种勇气有德行支撑,故 “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就像盾牌不是靠厚度,而是靠材质取胜。

四、德与命:儒家的信仰维度

孔子的 “命” 不是宿命论,而是 “客观限制与主观努力的结合”。《论语?颜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承认生死富贵有客观限制 —— 就像人不能决定自己的身高肤色;但 “为仁由己”(《论语?颜渊》),德行实践由自己掌控 —— 就像人能决定自己的善恶。“天生德于予” 是 “命”(使命),“桓魋其如予何” 是 “尽人事”,二者构成 “知命而不宿命” 的态度,正如《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君子在平安时做好准备等待命运安排,小人却冒险求侥幸。

“德配天命” 的核心是 “德行与使命的统一”。《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的运行刚健不息,君子的德行也应如此,故能 “与天地合其德”。孔子周游列国 “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正是 “德配天命” 的实践 —— 明知困难仍践行使命,因相信德行与天命一致。就像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他的德行总是朝着天命的方向。

历史上 “德不配命” 的教训让孔子警惕。《论语?季氏》“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鲁国政权旁落是因 “失德”—— 鲁桓公、庄公等君主 “失德”,导致权力被季氏等大夫夺走。故孔子强调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德行是 “配命” 的前提,无德则 “天命不佑”,就像船没有舵,无法在天命的海洋中航行。

对比墨家 “非命” 与道家 “安命”,更显儒家 “知命” 的积极。墨子《非命》反对宿命,主张 “强力从事”—— 认为人只要努力就能改变一切,这种观点忽视了客观限制;庄子 “安之若命”(《庄子?人间世》),被动接受命运 —— 遇到不公也不反抗,这种观点缺乏主观努力。而孔子 “知命” 是 “尽人事听天命”—— 既努力践行德行,又接受客观结果,这种平衡使儒家信仰兼具现实性与超越性,就像农民既要辛勤耕种,又要接受天气的安排,但不会因此不耕种。

五、孔子的生死观:超越恐惧的从容

孔子对死亡的态度是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注重现世的德行实践而非死后世界。当季路问 “事鬼神”,他答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问 “死”,答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这种态度不是回避,而是分清主次 —— 就像盖房子要先打好地基,人生要先活明白,再谈死亡。

面对桓魋的死亡威胁,他关注的是 “道之不行” 而非 “身之不存”。《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他晚年叹 “吾道穷矣”,是因理想未实现,而非恐惧死亡。当看到 “西狩获麟”(鲁哀公十四年捕获麒麟,被视为不祥),他 “反袂拭面,涕沾袍”(《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哭的是 “吾道穷矣”,这种 “重道轻死” 的态度源于 “天生德于予” 的使命意识 —— 使命没完成比死亡更可怕。

“杀身成仁” 的观念在孔子思想中已萌芽。《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虽为子贡所言,却符合孔子精神。面对桓魋,他若被杀,便是 “杀身成仁”,故无所惧;若幸存,便继续 “弘道”,故从容。这种 “成仁与否皆可” 的态度,超越了对生死的计较,就像演员只要演好角色,不在乎戏长戏短。

孔子的 “从容” 体现在日常细节中。《论语?乡党》记载他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注重生活品质 —— 不是奢侈,而是认真对待生命;“见齐衰者,虽狎,必变”,看到穿丧服的人,即使很熟悉也要改变神色,尊重丧礼。这些对生活与礼仪的重视,说明他的 “从容” 不是冷漠,而是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论语?述而》)的沉稳 —— 就像老练的船长,遇到风浪会紧张,但不会慌乱。

对比 “贪生怕死” 的苟且,更显孔子生死观的崇高。《左传?僖公十五年》记载晋惠公 “背施无亲”(背弃秦国的恩惠,不讲亲情),与秦交战失败后 “赂秦以求生”,用河西之地换自己的性命,遭人唾弃。而孔子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在生死关头坚守德行,这种崇高使 “天生德于予” 有了人格力量 —— 就像钻石在烈火中不会融化,只会更显光芒。

六、历史回响:德抗险的传承谱系

颜回的 “不改其乐”,是 “天生德” 的坚守。《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有一次,孔子去看他,见他住在漏雨的陋巷里,用破瓢喝水,却在竹简上抄写《诗经》,神情愉悦。孔子问 “何乐?” 他答 “吾道存焉,何忧之有?” 这种贫困中保持德行的快乐,与孔子面对桓魋的从容一脉相承。孔子赞其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论语?雍也》),正是因他 “知命” 而 “安贫乐道”—— 就像孔子面对威胁不慌,他面对贫困不忧。

孟子的 “浩然之气”,发展 “如予何” 的自信。《孟子?公孙丑上》“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种气 “配义与道”,是德行积累而成。有一次,他见齐宣王 “王顾左右而言他”(回避仁政问题),仍直言 “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这种面对君王的从容,源于浩然之气。他 “说大人则藐之”(《孟子?尽心下》),面对权贵的从容,继承了 “桓魋其如予何” 的精神 —— 就像孔子不怕桓魋的武力,他不怕君王的权势。

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是 “杀身成仁” 的实践。《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将孔子的 “德” 称为 “正气”。他在元军的监狱里被关押三年,受尽折磨,却写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狱中的环境 “阴雨晦冥,或烈日杲杲,或大风呼啸”,他却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面对死亡的从容,与孔子面对桓魋时的 “如予何” 精神一致,证明 “德配天命” 的信念能跨越时空 —— 就像孔子的德行穿越了两千五百年,他的正气也穿越了朝代。

七、德的当代力量:从危机到坚守

知识分子的 “德抗权”,践行 “天生德” 的精神。陈寅恪在文革中被批斗,眼睛失明,腿被打断,却坚持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拒绝修改自己的学术观点。他在《柳如是别传》的序言中说 “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这种对学术操守的坚守,与孔子面对桓魋的态度相通 —— 都是用德行对抗强权,就像孔子不向桓魋低头,他不向错误的批判低头。

普通人的 “德守常”,体现 “如予何” 的从容。武汉疫情期间,快递员汪勇原本只是个普通的顺丰快递员,看到医护人员上下班困难,自发组织志愿者车队接送他们。刚开始只有他一个人,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从一个人变成一支队伍”。他面对感染风险说 “总有人要做”,这种平凡人的德行勇气,是 “天生德于予” 的当代诠释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德行使命,就像孔子传播礼乐,他守护医护人员。

商业伦理中的 “以德抗利”,继承儒家精神。福耀玻璃的曹德旺 “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有一次供应商为了降价,偷偷降低玻璃质量,他发现后立刻销毁这批货,说 “企业家要有点担当,不能为了利润砸了招牌”。这种在利益诱惑前的坚守,与孔子批评桓魋 “靡费” 的精神一致 —— 桓魋为了奢侈不顾礼制,他为了质量不顾利润,证明德行是长久之道,就像好的品牌不是靠广告,而是靠信誉。

八、历史人物的德勇实践:从危机到不朽

司马迁的 “忍辱着史”,是 “知命” 的延伸。他因替李陵辩护,被汉武帝处以宫刑,这在当时是奇耻大辱。《报任安书》中,他说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自己之所以不死,是因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的使命还没完成。这种 “隐忍苟活” 不是贪生怕死,而是 “天生德于予” 的使命感 —— 就像孔子面对桓魋要活下去传播礼乐,他要活下去完成《史记》。出狱后,他担任中书令(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忍受着 “闺阁之臣” 的屈辱,最终完成了这部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范仲淹的 “先忧后乐”,展现 “德抗时弊”。他在庆历新政中担任参知政事,推行改革,触动了权贵利益,被诬陷 “越职言事”,贬到邓州。在邓州,他写下《岳阳楼记》,提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朋友劝他 “少管闲事,安享晚年”,他却说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纵被谪,此意不改”。这种在困境中的德行坚守,与孔子面对桓魋的从容一致,证明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他的改革理念后来被王安石继承,就像孔子的思想被孟子继承。

林则徐的 “苟利国家”,是 “杀身成仁” 的近代诠释。虎门销烟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把责任推给林则徐,将他流放新疆伊犁。临行前,他写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在新疆,他没有消沉,而是 “浚水源,辟屯田”,帮助当地百姓发展农业。这种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祸福的精神,与孔子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一脉相承,彰显德行的力量 —— 就像孔子为了礼乐不怕桓魋,他为了国家不怕流放。

九、德的终极意义:心灵的铠甲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的终极意义,是为心灵穿上 “德行铠甲”。这种铠甲不是刀枪不入的迷信,而是 “知义不惧” 的底气 —— 知道自己坚守正义,故能在威胁面前保持从容。就像《周易?困卦》“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君子在困境中仍能亨通,因有德行支撑,就像船有了龙骨,再大的浪也能航行。

从孔子的长矛到当代的挑战,这种精神始终适用:

面对职场不公,“其身正,不令而行”(《论语?子路》)的人终能赢得尊重 —— 就像孔子用德行赢得弟子的追随,正直的员工终会被认可。

面对生活困境,“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的人自有内心安宁 —— 物质的匮乏挡不住精神的富足。

面对社会乱象,“守义不阿” 的人能成为中流砥柱 —— 就像黑暗中的灯塔,指引方向。

德行不是外在的装饰,而是 “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的内在力量,能转化为应对一切的从容。它不需要刻意培养,就像种子天生会发芽,人天生有向善之心,只需坚守。

孔子面对桓魋时的那句宣言,像一粒种子,在历史中长成森林:颜回的陋巷、孟子的浩然、文天祥的正气、林则徐的担当,都是这棵树的枝叶。它告诉我们:威胁终将过去,唯有德行永存;恐惧源于内心的动摇,坚守德行便无所畏惧。

正如那夕阳下的孔子,衣襟被风吹动,眼神却比矛尖更坚定 —— 因为他知道,天生的德行在身,任何桓魋都无可奈何。这种力量,两千五百年后依然在我们血脉中流淌,提醒我们:德行是最好的铠甲,正义是最硬的脊梁。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博看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博看读书!

喜欢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四合院:回到52,我人间清醒妖妃其实是药引悠闲生活之歌神系统剑道至尊剑无双恶鬼训练营我的神通有技术仙农宗悍明覆手甜宠贴身辣妻退婚后,她在年代吊打重生小白花三国:东归志!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错嫁成婚:总裁的私宠甜妻重生90:辣妻要翻天一键修炼在线变强旧金山往事雷裂苍穹重生1990之改写人生糜汉
经典收藏伤病归来,我成了篮坛巨星地球人真恐怖[综+剑三]专业当爹荣耀王者之超能直播间枪神信仰网游之剑气无双都市最强兵王山乡艳事原神:我真不是什么神吖逆天改命:大小姐驾到萧嫣慕非寒是什么小说终极一家之甜寒滴东斗罗之崛起诸天美女的贴身风水师烛照铠甲之重生寻宝:从小镇探险家开始替嫁王妃每天都在想活命帝国崛起全面战争明日方舟泰拉之战渣夫另娶,医妃带崽炸翻王府杀疯了
最近更新港片太子:女厕藏枪认错人首席指挥官的自我修养高冷男配谁也不爱,杀穿结局境界触发者!领主之吞噬进化嬿婉传:本宫踩碎凤冠登帝位网游:开局获得混沌体主播,你马甲怎么这么多!?饼干人王国:我也可以是个反派神印:我,白玲轩,强娶魔神皇斗罗2:穿越斗罗之重振天使荣光八零遭恶亲算计,我主打六亲不认山海经中山的故事盾勇:寒怒屠穹斗罗叶骨衣:穿回过去,还称帝?惊骨名学密神:因为遇见你绝世:霍雨浩妹妹杀疯了斗罗大陆少女前线:星火燎原综影视:一见钟情再见倾心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其乐自得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txt下载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最新章节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全文阅读 - 好看的网游动漫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