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日光,已褪去料峭,变得醇厚温润,如同上好的琥珀蜜糖,流淌在八重堂前被岁月磨洗得光润的青石板路上。空气里浮动着油墨、宣纸与街角刚出笼的樱饼交织的甜暖气息,人群的喧嚣被这暖阳一烘,发酵成一种充满期待的、嗡嗡作响的暖流,包裹着每一个人。
飞云商会的二少爷,笔名枕玉的行秋,便坐在这片暖流的中心。靛蓝色的桌布衬得他指尖如玉,那柄狼毫在他手中轻盈流转,于扉页上留下“枕玉”二字,清逸洒脱,恰似其为人。面对簇拥的读者,他嘴角噙着那抹标志性的、介于温雅与一丝洞悉世情的狡黠之间的笑意,从容应对。
“枕玉老师!新卷里那位白衣侠客,最后可寻到了他的道?”一个年轻读者激动地探身询问,眼中闪着纯粹的光。
行秋搁下笔,抬眼望去,眸中笑意清浅,却如投入静湖的石子,漾开智慧的涟漪。“侠者寻道,不在天涯,而在心间。”他的声音清朗,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他能于市井烟火中见真义,于平凡琐碎里守本心,方是真正的成长,胜过千里独行。”
他谈笑风生,时而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时而妙语点评自己笔下人物的痴顽,引得周遭阵阵会心的低笑与赞叹。气氛是温暖而怀旧的,仿佛老友围炉,共话桑麻。然而,在这份看似不着边际的闲谈中,行秋的目光偶尔会掠过人群,与远处静立旁观的林涣微微一碰,旋即心满意足的收回。
此刻林涣并未置身于喧闹的中心,而是与温迪一同静立在人群外围一株盛放的绯樱树下,仿佛自成一方天地。她青衫素雅,姿态沉静,如同画中走出的仕女,与周遭的沸腾保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然而,与这份沉静形成有趣对比的,是她鬓发间一点极不显眼的“异动”——缩小了体型的特瓦林,此刻正将自己盘成一个小小的、泛着苍青荧光的“发饰”,懒洋洋地搭在她乌黑的鬓角,龙尾还无意识地轻轻扫过她的耳廓,带来一丝微痒。
温迪则斜倚着树干,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个小巧的酒壶,他抿了一口,碧色的眼眸弯起,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望向台上那个正在挥斥方遒的少年。他用肩膀轻轻碰了碰身旁的林涣,压低声音,语气里满是促狭与赞叹:“瞧见没?咱们这位小先生,平日里看着像个需要人照顾的琉璃娃娃,一上了这‘公堂’,可是比真正的骑士还要威风凛凛呢。”
林涣的唇角微微上扬,形成一个极淡却真实的弧度。她没有回头,目光依旧温柔地落在行秋身上,仿佛一位看着自家孩子在校场上大放异彩的家长,眼神里充满了鼓励与了然的静默,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她没有回应温迪的调侃,但那柔和的眼神已说明了一切。特瓦林似乎也被台下那激昂的气氛所感染,从鼻息里喷出一缕极细微的、带着青草与苍穹气息的吐息,算是附和了温迪的评价。
行秋的目光,转向一位熟识的书友,语气悠然,却如琴弦微振,透出别样的郑重:“小友可知,侠之大者,非仅仗剑天涯,快意恩仇。有时,为国为民,为往圣继绝学,为蒙尘者洗冤,涤荡历史的迷雾,亦是人间至侠。”
这话语不重,却像早春的第一声惊蛰,悄然滚过心头,在一些敏锐的读者眼中点燃了细微的火苗。更大的雷霆,尚在云后酝酿。
时机,悄然而至。
八重堂那位素来以沉稳着称的主编,此刻步上前台,步履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他轻轻击掌,那声音并不响亮,却奇异地压下了所有的嘈杂。他脸上泛着一种混合着郑重与荣光的红晕,声音透过人群,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诸位书友,今日之幸,不仅在于《沉秋拾剑录》新卷发售。更在于,我们荣幸地见证枕玉老师,受容彩祭文风启迪,焚膏继晷,倾情撰述的一部全新力作之诞生!”
所有的目光,如同被无形的丝线牵引,瞬间聚焦于一点。
“此书,非是虚构之传奇,而是一次基于严谨考据、以笔为剑,直指历史迷雾的壮举!”主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金石相击般的铮鸣,撞击着每个人的鼓膜,“它关乎一位天才诗人的沉冤,关乎文人风骨的不屈!今日,我们有幸在此,举办《赤人洗冤录》首发签售会!”
“有请枕玉先生——为我们,为历史,展示文人如何以笔为剑,劈开百年的迷雾!”
最后的尾音如同利剑归鞘,斩断了最后一丝余响。全场,陷入了一片绝对的、充满引力的寂静。
行秋缓缓起身。他脸上那属于少年商贾的、游刃有余的轻松笑意,如潮水般褪去,露出其下坚毅的礁石。他甚至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原本就已十分平整的衣襟,那动作缓慢而充满仪式感,仿佛一位即将步入庄严殿堂的学者,正在披上他的战袍。此刻的他,不再是小说家“枕玉”,更像一位捧着一颗赤诚之心的“历史叩问者”,肩负着为无声者代言、请命的千钧重担。
他走到台前,目光沉静地扫过下方无数双眼睛——期待的、好奇的、疑惑的、审视的。每一双眼睛,都是一个等待被照亮的灵魂。他手中那本墨香犹存的新书,此刻重若千钧。
“诸位,”他的声音依旧清越,却像被山泉洗过的玉石,蕴含着一种沉淀下来的、不容置疑的力量,“今日,我想讲述一个故事。一个关于‘诗’如何背叛其主人,而‘真’又如何被‘伪’所埋葬,最终……魂归苍茫的故事。”
他以一个绝佳的谜题,精准地扼住了所有人的呼吸:“一位才华横溢,本应光耀诗坛的诗人,为何会因自己的诗作而身败名裂,含恨终身,最终零落于‘野色苍茫’之中?”
成功地将所有人的心悬于一线后,他并未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如同一位技艺已臻化境的侦探,开始从容不迫地陈列他的“物证”。两名八重堂的伙计,抬上了两块蒙着洁白绸布的巨大竖板。
“请看,”他猛地掀开第一块绸布,动作干脆利落。上面是精心放大装裱的、笔迹潦草却蓬勃欲出的诗稿影印件,“此乃赤人真迹!诸位请细观其笔锋,起伏、转折、顿挫之间,是否有种如在呼吸、如在歌哭的律动?这并非凌乱不羁,而是情感奔涌到极致、与文字血肉交融时,留下的生命痕迹!”
紧接着,他“唰”地掀开第二块绸布,露出那份作为“铁证”的、笔迹工整如刻的伪作。
“而此,”他的指尖如剑,精准地点向那工整到毫无生气、仿佛用尺规描画出的字迹,声音里浸入了一丝冰冷的寒意,“便是当年指证赤人‘剽窃’的伪证!字字工整,行行对齐,看似无懈可击,完美无瑕!然其下笔之刻意模仿的颤抖、毫无灵魂的匠气,诸位可能感受?这,绝非创作,而是囚禁天才灵魂的、冰冷沉重的镣铐!”
视觉的对比,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冲击力。台下传来抑制不住的、倒吸冷气的声音,窃窃私语如潮水般涌起,人们脸上的神情已从好奇变为了深深的震撼与信服。
行秋并未停歇,他的演说如同精心谱写的乐章,层层递进,推向高潮。他又展示了赤人惯以“青鹭”象征超然高洁,与伪作中突兀出现的、寓意宿命与挣扎的“赤鸢”之鲜明对比,从文化基因与用典习惯的根源上,揭示了无法调和的矛盾。
最后,他的声音因胸腔里奔涌的情绪而微微发颤,他极其郑重地取出了那份《涤墨示君书》的影印件,那上面淋漓漫漶的墨迹,仿佛还带着四百年前那个绝望夜晚的血泪温度。
“而此——!”他几乎是带着一种吟诵般的悲怆,将那份影印件高高举起,“便是赤人与其挚友墨染,在至暗时刻,以清名与热血写就的绝笔!这斑驳的墨痕,这泣血的控诉,岂是轻飘飘的‘剽窃’二字可以污蔑、可以定罪的?!这分明是文士风骨在强权重压之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所发出的、最后也是最灿烂夺目的光华!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最悲壮惨烈的抗争!”
他的话语,不再是声音,而是一道道撕裂长空的雷霆,悍然劈开了笼罩历史百年的厚重迷雾,也重重地劈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湖之上,激起惊涛骇浪。先前那温暖闲适的空气,此刻已被彻底置换,变得无比肃穆、悲怆而又激昂!
就在这情感累积至巅峰的时刻,一个身影,自人群边缘的阴影里,安静地走了出来。
是枫原万叶。
他依旧是一身便于漂泊的浪人打扮,枫红色的衣摆在穿过人群的微风中轻轻拂动,但他的步伐,却异常沉稳,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脉搏上。他手中,没有捧着新书,而是以一种近乎托举的姿态,捧着一枚色泽暗沉、造型古拙大气的金属物件——那是一枚枫原家代代相传、见证过无数炉火与锤锻的刀镡。
人群如同被无形的力量分开,为他让出一条通路。所有的目光,包括行秋的,都聚焦在他身上,以及他手中那枚承载着家族荣耀、殇痛与不朽技艺的信物之上。
万叶沉默地走到长案之前,目光与行秋相遇,无需言语,已交换了千言万语。他极其缓慢、极其郑重地,将那枚刀镡,轻轻放在了那摞崭新的、墨香扑鼻的《赤人洗冤录》之上。冰凉的金属,与温润的纸页,紧紧相依。
他抬起头,目光清澈如秋水洗过的寒潭,坚定如亘古不变的山岩,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寂静,落入每个人耳中:
“枕玉先生以文章为历史铸剑,还亡者以清白,赋往事以新生,此乃‘文心’。”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无数张面孔,最终深深看进行秋眼底,“我枫原一族,身无长物,唯有祖辈传承的锻刀之魂,与这枚守护刀锋、亦象征‘守护’之念的镡。今日,便以此‘剑胆’,为先生的新书‘护法’。”
他的话语,褪去了所有浮华,带着古剑出匣般的质朴与锋锐,斩钉截铁:
“愿——文心剑胆,永世相承!”
刀镡静静地躺在书页之上。古老的金属在夕阳斜照下,折射出温暖而沉毅的光辉,其上细密的、宛如生命纹理的锤目痕迹,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另一个关于“技艺”、“清正”与“不屈”的、同样被尘封的故事。而崭新的书册,油墨犹香,代表着文明的记忆、不屈的风骨与薪火相传的希望。
一文一武,一古一今,一纸一铁,在此刻完成了跨越时空的、最庄严、最深刻的对话与融合。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台下,是死一般的寂静。人们屏住了呼吸,震撼于这远超预期的、极具象征意义的一幕,看着那枚为“文心”护法的“剑胆”,看着台上那位以笔为戈、锋芒毕露的文人,和这位以祖传信物致意、沉静如山的武士。
随即,如同积蓄了太久太久的磅礴地火终于找到了喷发的出口,雷鸣般的掌声,轰然炸响,如同海啸般席卷了整个八重堂前,直冲云霄!这掌声,不仅仅是为行秋精彩的演说,为他考据出的真相,更是为赤人洗刷的冤屈,为枫原家正名的清誉,为这“文心剑胆”交融的至高仪式,更是为文明自身那穿越一切黑暗、永不磨灭的璀璨风骨与坚韧脊梁!
夕阳的余晖,情深意重,为那枚古老的刀镡与新书的墨字,一同镀上了辉煌的、宛如史诗般的金边。
《原神钟离bg之小青龙穿越了》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博看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博看读书!
喜欢原神钟离bg之小青龙穿越了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原神钟离bg之小青龙穿越了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