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光头李三

首页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第一全能纨绔崇祯聊天群奥特格斗传说兵锋王座帝王惑:皇后,再嫁朕一次!史上最贪崇祯糜汉春回大明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紫鸾记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光头李三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全文阅读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txt下载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126章 君臣相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官员们给陛下进言,如何治理倭地,说的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朱翊钧也一直认真听着。

时不时的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心里面还在想着,朕的身边,人才是真多啊。

正在大家积极讨论,君臣气氛融洽之时候,王家屏忍不下去了。

都已经有官员说道,在未来,把倭地分成四省了。

只见王家屏越众而出,来到御阶之前,而后深深一揖,声音清朗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甚至隐隐有些激动:“陛下!臣,有本要奏!”

众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到他身。

朱翊钧面色不变,平静地看着他:“王卿有何见解,但讲无妨。”

实际上,朱翊钧知道,王家屏此次出列,肯定是唱衰治理倭地的政策,不过,他并没有阻止。

还是那句话。

不辨哪来的理。

即便自己在怎么霸道,地位在怎么神圣不可侵犯,手上的权力在怎么至高无上……

也不能不让人说话啊,直接给大臣们禁言啊。

自己是皇帝,但不算什么独裁者啊。

王家屏直起身,目光扫过在场同僚,最后落回天子身上,朗声道:“陛下!诸公!适才所议,皆在‘如何’治理倭地。然臣斗胆,欲问一句,也是想让陛下为臣解惑。”

“吾大明,为何定要耗费如此心力,去治理那万里之外的倭国?乃至……那更遥远的南洋?”

他此言一出,满殿皆静。

这是直接质疑皇帝开拓政策的根本目的。

当然……在此时的乾清宫中,有很多官员心里面都多多少少有些质疑。

不过,国情如此,他们不提出来,就等着头铁的人出头呢。

“自陛下御极以来,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刷新吏治,整顿武备!”

“北逐残元,西定叶尔羌,东灭倭寇!此乃不世之功,足可告慰列祖列宗,亦使我大明社稷稳固,海内承平!”

“如今,百年边患已除,正乃与民休息,励行文治之良机!”

王家屏的语气愈发恳切,带着一种理想主义者的热忱。

“陛下!我大明有万里江山,亿兆黎民。境内犹有诸多州县待兴修水利,劝课农桑,诸多生民犹待教化,以沐圣贤之道。”

“朝廷若能集中财力、物力、心力,再以二十年之光阴,专心内政,轻徭薄赋,兴学育才,使我大明百姓安居乐业,仓廪充盈,礼义兴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届时,国泰民安,盛世可期!”

“此方为圣天子垂拱而治之至境也!”

他越说越激动,手臂微微挥动:“然如今,朝廷却要倾注国力于海外!”

“倭地蛮荒,言语不通,习俗迥异,治理之难,百倍于内地!”

“分封诸王,设置流官,驻守大军,输送钱粮……此皆需靡费巨万!”

“这些银钱、这些心力,若用于我大明本土,可使多少沟渠得修?多少学堂得建?多少饥民得哺?”

“臣实不能理解!”

“为何要舍近求远,为何要本末倒置,弃已然安定繁荣之中土于不顾,反而将国之重器,投向那烟瘴未开、胜负难料之海外绝域?”

“倭国、南洋,于我等儒者看来,不过疥癣之疾,化外之地,得其地不足增赋,有其民不足强兵,何必为此虚名,而耗损我大明元气。”

这一番洋洋洒洒的言论,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一块巨石,激起了千层浪。

殿内许多官员,虽然未必敢如王家屏这般直言不讳,但内心深处,何尝没有类似的疑问?

儒家传统的“重中原轻四夷”、“重农抑商”、“重陆轻海”观念,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

开拓海外,他们现在能接受,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润,是因为现在一切顺遂。

可如果有一天,这条路,不好走了,海外的银子不好赚了。

那……

文官集团,可能还是会往后撤。

朱翊钧静静地听着,脸上并无愠色,反而在王家屏说完后,露出了一丝若有所思的神情。

他并没有立刻驳斥,而是,沉默了片刻。

他在想问题。

“王卿所言,拳拳为国,心系黎民,朕心甚慰。你所描绘的国泰民安之景,亦是朕之所愿。”

“然,王卿可知,我大明如今户籍,已逾万万?且仍在增长。人多而地少,此乃千古难题。”

“中原膏腴之地,历经千年垦殖,潜力尚有几何?”

“若亿万生民之后裔,未来皆拥挤于现有田亩之上,人地之争日趋激烈,届时,纵有尧舜之政,可能确保天下永享太平否?”

人口与生存空间的现实问题,这些官员,想都没有想过。

“倭国、南洋,乃至更广阔之海外,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将其纳入王化,非为虚名,实则是为我等子孙,开拓万世之基业,预留下更为广阔的栖息之地!”

“此非与民争利,而是为民开源!”

“王卿言其地不足增赋?朕却要问,若无南洋之香料、木材、稻米,无未来可能从倭国获取之金银、硫磺,我大明之商贸,怎能保持现在的繁盛?”

“国库岁入,海贸所占几何,众卿也都明白……”

“至于,你说的南洋,控制南洋,则控东西洋贸易之咽喉!”

“西夷之商船,欲来我大明交易,则必经我大明掌控之海域,需遵从我等所定之规矩!”

“如此,海贸之利,方能最大程度惠及我大明,而非为他人做嫁衣!若弃之不顾,则西夷来去自如,利权旁落……”

“至于疥癣之疾……王卿莫非忘了嘉靖年间倭寇之患?其根源,便在于彼时有海无防,有力不施!今日若不将倭地、南洋彻底消化,纳入治下,谁敢保证数十年、百年后,不会再有新的‘丰臣秀吉’崛起,觊觎我大明富庶?”

“将其纳入版图,驻军镇守,分封亲王以作屏藩,方能永绝后患,使我东南沿海,真正高枕无忧!此非耗费元气,而是以一时之投入,换千秋之安稳!”

“更何况,圣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天下’,岂止于长城之内,江河之间?”

“我华夏文明,礼义廉耻,衣冠文物,乃世间瑰宝。将其播撒于海外,使蛮荒之地渐染华风,使化外之民渐知礼仪,此乃上天赋予我大明之使命,亦是彰显我皇明德被四海之盛况!”

“岂能因畏难而固步自封,画地为牢?”

实际上这个时候朱翊钧说的这一番长篇大论,已经从生存空间、经济利益、战略安全、文明使命等多个维度,系统地阐述了他执着于开拓海外的深层原因。

他没有动怒,只是平静地摆事实、讲道理,但其话语中蕴含的宏大格局与深远考量,却让殿内众臣,包括王家屏在内,都听的迷迷糊糊。

朱翊钧从少年天子以来,都是以善辩着称。

此时,年龄渐大,水平更高了。

不过,近些年来大明的政治生态,已经很少给自己机会了。

这次刺头王家屏,也算是让朱翊钧重新找回一下状态。

即便,王家屏当着这么多重要官员的面,来从根本上质疑自己的决策,但,朱翊钧一点都没有生气。

甚至……

还多少有些欣慰。

因为从现阶段来看,王家屏的主张一点毛病都没有,甚至,不着眼于未来,他是对的。

王家屏张了张嘴,还想再辩……

可皇帝却不给他这个机会。

“渡海之战,是为后世子孙而打,治理倭地,也是为了后世子孙而为,即便现在有些艰难,也不得不为……”

“王爱卿……”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朕的长子,万历二十五年,就要就藩南洋了,你陪同前去,送他就藩,到时候,代朕祭奠一番,张文襄公……”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和离后王爷真香了浴火焚神婚婚欲睡:腹黑老公请节制女配在年代文里做万人迷水浒:梁山新寨主,好汉绝不招安二次元日常物语诸天无限基地综武:锦衣卫,摸尸就能变强亲亲总裁,先上后爱十龙夺嫡妖妃其实是药引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龙族:我路明非不是没人要重生1990之改写人生快穿:总裁攻略手册快穿之盈满兵锋王座四合院:回到52,我人间清醒丹道仙途覆手
经典收藏三国第一狠人春秋发明家凤霸天下女皇威武万界之我是演员三国之献帝兴汉浪子列国历险记隋唐八卦史【精华版】老子就是要战争特种兵之一夫当关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一切从大秦传承开始帝国联盟大明匹夫红楼从迎娶秦可卿开始水浒,我在梁山开网吧!朱门华章录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盛世第一妾
最近更新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靖康前夜:帝业重光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浴血山河道藏辑要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铜镜约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唐代秘史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光头李三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txt下载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最新章节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