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在明末

丰收的西瓜

首页 >> 王凌在明末 >> 王凌在明末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明末:乱世崛起帝王惑:皇后,再嫁朕一次!将军好凶猛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崇祯聊天群铁血宏图重生后我母凭子贵上位了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
王凌在明末 丰收的西瓜 - 王凌在明末全文阅读 - 王凌在明末txt下载 - 王凌在明末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62章 光武内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光武七年·秋·大明京师·紫禁城

帝国的心脏——京师北京,沐浴在金秋的肃穆与丰收气息之中。

阔别京师两年有余的光武帝王锦繁,终于率领着征服了北海(北大西洋)、慑服了欧陆的庞大舰队,在万民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中,御驾回銮。

舰队停在天津港,旌旗蔽日,艨艟连云,那象征着帝国无上威严的龙旗,在秋日艳阳下猎猎作响,宣告着一位开疆拓土的雄主凯旋。

荷兰的臣服,不仅为帝国增添了近五百万平方公里的新土(包括荷兰本土及其广袤的海外殖民地),更将帝国的势力范围前所未有地楔入了欧洲腹地,将北海变成了大明的内湖。

这份功绩,足以彪炳史册。

正如帝国朝野私下流传的那句话:“无开疆拓土之皇帝,不是完美的。”

光武帝王锦繁,以其青年天子的锐气与魄力,亲冒矢石,万里远征,终成此不世之功,其个人威望在帝国境内,已然如日中天,光芒万丈,仅次于其父永昌帝在军事征服方面的巅峰成就,成为帝国军民心中当之无愧的“武皇帝”。

然而,光武帝甫一踏入紫禁城,甚至未及在奉天殿接受百官的正式朝贺,一个明确无误的信号便从深宫传来:太上皇永昌帝王凌,携皇太后朱媺娖、以及随行的石红玉、赵敏、张雪等一众太妃、妃嫔,连同次子爪哇总督王锦世一家,已悄然启程,前往爪哇省巴厘岛的皇家度假村度假。

这道旨意下得迅速而决绝,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太上皇甚至连一句对光武帝西征功绩的口头嘉勉都未曾公开留下,仿佛那震动欧陆的胜利于他而言,不过是帝国运转中一件寻常的、完成了的公务。

其用意昭然若揭:将帝国权柄,毫无保留、彻底地交还给正值盛年的光武帝。

这两年光武帝亲征在外,帝国中枢的政务,名义上由监国太子(王锦繁长子)与留守内阁处理,但真正掌舵、定策、处理重大危机的,依然是那位深居简出却洞察万里的太上皇。

如今,功成身退,太上皇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他的儿子:舞台是你的了,帝国是你的了,放手去干吧。

皇极盛典:老臣荣退,赤心永铭

光武帝理解父亲的深意,也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他回京后的首要大事,并非庆功宴饮,而是着手进行一场意义深远的权力交接与格局重塑——改组内阁,启用新人。

光武七年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天高气爽。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中枢的皇极殿(注:此处沿用永乐北京皇宫规制名称),被布置得庄严肃穆,金碧辉煌。丹陛之下,文武百官按品秩肃立,鸦雀无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新旧交替的凝重与期待。

光武帝身着十二章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端坐于高高的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阶下的群臣。他的视线,首先落在了站在文官班列最前列的几位老者身上:内阁首辅朱慈烺(前明太子,光武帝舅舅)、次辅吴伟业(文坛泰斗,永昌朝重臣)、兵部尚书兼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李定国(永昌朝第一名将)、海军元帅郑成功(海洋开拓的奠基者)、户部尚书赵全海(与永昌帝一起造反的铁兄弟)、以及虽未在内阁正式挂职,却始终参与核心决策、影响力巨大的皇太妃赵敏(代表太上皇的财政监管)。还有如卢象升之子卢师淮(时任南海舰队司令)、以及一批永昌朝中后期崛起、如今也已年过五旬的重臣。

这些面孔,代表了永昌朝近四十年的辉煌与积淀。

他们辅佐永昌帝王凌,筚路蓝缕,开疆拓土,奠定了这横跨寰宇的超级帝国。

他们功勋卓着,德高望重,是帝国的基石。然而,岁月不饶人,他们中最年轻的也已近花甲,精力、思维与新科技、新世界的节奏渐显脱节。

光武帝锐意进取,需要一个更年轻、更具活力、更能理解并执行他全球战略和科技兴国理念的新核心团队。

“诸卿!”光武帝的声音洪亮而沉稳,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中,“朕远征欧陆,两载有余。赖列祖列宗庇佑,将士用命,终使荷兰臣服,疆土再拓。然此功业,非朕一人之力。帝国能有今日之强盛,能支撑朕万里远征而无后顾之忧,全赖尔等老成谋国,夙夜在公,于朕离京之时,坐镇中枢,运筹帷幄,安民理政,输送粮秣军资。此乃擎天保驾之功,社稷柱石之勋!朕,感念至深!”

一番话,情真意切,充分肯定了老臣们在过去两年乃至整个永昌朝的巨大贡献。殿中老臣们,如朱慈烺、李定国等人,眼中泛起感慨的泪光。他们深知,这是新皇对他们过往功绩的盖棺定论,也是荣退的序曲。

“然,”光武帝话锋一转,带着帝王的决断,“江山代有才人出。帝国欲求恒久强盛,欲领寰宇风潮,非锐意革新不可。诸卿皆国之瑰宝,为帝国操劳半生,功勋卓着,理当颐养天年,享天伦之乐,同时以其丰富经验,为帝国未来之发展,提供宝贵的智慧与指引。”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更加高昂:“为此,朕决定:成立‘大明光武朝国事顾问团’!此顾问团,尊太上皇永昌帝陛下为终身荣誉团长,凡永昌朝功勋卓着之重臣,皆可入团,享超品俸禄,见君不拜,随时可向朕或内阁陈奏国策建言!”

此言一出,殿中微微骚动。顾问团!这是一个极其尊荣的安排,既给了老臣们崇高的地位和无上的体面,让他们退而不休,继续发挥余热,又巧妙地实现了权力的平稳过渡,将决策核心位置让了出来。更重要的是,尊太上皇为荣誉团长,既是对父亲的无上尊崇,也暗示顾问团拥有极高的权威性,其意见新皇与新内阁必须高度重视。

“首辅朱慈烺!”光武帝点名。

“臣在!”朱慈烺出列,躬身行礼,虽已显老态,但气度依旧雍容。

“次辅吴伟业!”

“臣在!”吴伟业紧随其后。

“五军都督府左都督李定国!”

“臣在!”李定国声如洪钟。

“海军元帅、靖海侯郑成功!”

“臣在!”郑成功虽因海风湿邪腿脚略有不便,但身姿依旧挺拔。

“户部尚书赵全海!”

“臣在!”

“皇太妃赵敏(因其特殊身份,由内侍代为应声)!”

“……”

光武帝一口气念出了十余位永昌朝核心重臣的名字。每念一个名字,便有一名内侍手捧一个覆盖着明黄锦缎的托盘,恭敬地走到被点名的老臣面前。

光武帝站起身,声音带着无比的庄重:“尔等辅佐先帝,开创基业;拱卫朕躬,安定后方。忠肝义胆,日月可鉴!为彰尔等‘赤心报国’之功绩,特赐‘赤心报国’金质勋章一枚!此勋章,乃帝国最高荣誉,非社稷之功不可得!望尔等珍之重之,永传后世!”

锦缎掀开,托盘上,一枚枚由纯金打造、镶嵌着璀璨宝石的勋章在殿内烛火和天光映照下,放射出夺目的光辉。勋章中心是熊熊燃烧的火焰环绕着一颗赤红宝石心,象征着永不熄灭的报国热忱,边缘是盘龙纹饰,彰显皇家恩典的无上尊贵。

在礼官的高声唱礼和庄严的宫廷雅乐声中,光武帝亲自走下丹陛,为每一位老臣佩戴上这枚沉甸甸、金灿灿的“赤心报国”金质勋章。当那枚勋章挂在胸前时,如李定国这般铁血的汉子,也忍不住眼眶微红。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他们一生功业的最大肯定。朱慈烺轻抚勋章,百感交集,从亡国太子到帝国首辅,再到今日功成身退,恍如隔世。郑成功望着勋章上象征海洋的波浪纹饰,心中充满了对帝国海权未来的期许。赵全海则感到一丝卸下重担的轻松。

佩戴完毕,所有获勋老臣齐齐向光武帝行三跪九叩大礼:“臣等叩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愿陛下引领帝国,再创辉煌!”

至此,永昌时代核心班底的谢幕仪式,在庄重与荣光中完成。他们正式卸任了所有实权职务,以“国事顾问”的身份,进入了象征崇高地位与智慧储备的“光武顾问团”。帝国权力的接力棒,即将传递到新一代的手中。

新朝新锐:内阁与军政班底亮相

勋章授予仪式结束,皇极殿的气氛为之一新。光武帝回到御座,目光投向殿中那些更为年轻、充满锐气的面孔。他们是永昌中后期通过新式教育(融合中西)、科举考试(内容已革新,加入算学、格物等)以及实际政务、军旅历练成长起来的新生代精英。

“国之重任,需有贤能担当。”光武帝声音清朗,带着对未来的期许,“经朕深思熟虑,并报请太上皇陛下允准,现任命光武朝新内阁及五军都督府、海军、各部院主官!”

殿中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决定帝国未来十年乃至数十年走向的名单。

“内阁首辅——”光武帝的声音清晰地传遍大殿,“着永昌二十一年殿试状元,原吏部左侍郎,山东行省巡抚,王紫涵 担任!”

一位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目光深邃沉稳,气质儒雅中透着干练的官员大步出列,深深叩首:“臣王紫涵,叩谢陛下天恩!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陛下开创光武盛世!”王紫涵是永昌帝推行新学后的第一批受益者,状元及第,文章、实务俱佳,在地方任上政绩斐然,尤以清廉、高效、重视民生与工商着称,是锐意改革派的中坚,深得光武帝赏识。

“内阁次辅——”光武帝继续宣布,“着永昌二十四年进士,原户部右侍郎,江南制造总局督办,傅启光 担任!”

又一位年富力强(约三十七八岁),身材挺拔,眉宇间英气勃勃的官员出列叩首:“臣傅启光,谢陛下隆恩!必竭尽所能,协助首辅,推行新政,不负圣望!”傅启光背景深厚(其家族与皇室商贸联系紧密),自身精通算学、格物,是帝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推手,在江南制造总局任内成绩卓着,是技术官僚的顶尖代表,作风务实而富有开拓精神。

这两位核心阁臣的任命,清晰地传递了光武帝的治国思路:王紫涵代表稳健改革与吏治民生,傅启光则代表科技兴国与工业发展。

“五军都督府左都督,总领帝国陆军及防务——”光武帝看向武将班列,“着原南洋舰队司令,卢师淮 担任!”

一位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的中年将领(约四十五岁)铿然出列,甲胄轻响:“末将卢师淮,领旨谢恩!定为陛下守土开疆,练就铁血雄师!”卢师淮乃名臣卢象升之子,将门虎子,深谙新式陆军战法,在北方边疆与俄罗斯、蒙古诸部的冲突中屡立战功,是坚定的扩张派和军事现代化推动者,深得光武帝信任。

“五军都督府右都督,协理陆军,并掌帝国禁卫、宪兵及新军编练——”光武帝的目光落在另一位更年轻的亲王身上,“着原爪哇行省总督,瑞安郡王,王锦世 担任!”

光武帝同父异母的弟弟,永昌帝次子王锦世(年约三十五六)身着亲王常服,英姿勃发,出列行礼:“臣弟王锦世,谨遵皇兄旨意!必恪尽职守,拱卫京畿,整军经武!”王锦世在爪哇总督任上展现了出色的军政才能,对南洋及印度洋事务熟悉,且作为皇室近支,忠诚毋庸置疑,他的任命加强了皇室对核心军权的直接掌控。

“大明海军元帅,统领帝国所有海上力量及海外领地防务——”光武帝的声音带着对海洋的重视,“着原南洋水师提督,大明美洲永乐都司副都督,安平侯,朱和伟 担任!”

一位肤色微黑,海风刻画出坚毅轮廓,约四十岁出头的将领出列,声如洪钟:“末将朱和伟,谢陛下信任!帝国龙旗所向,即末将航迹所至!必使我大明水师,雄霸七海!”朱和伟是郑成功一手培养的海军悍将,参与过平定台湾、经略南洋、远征印度洋等几乎所有重大海战,实战经验极其丰富,是海军中少壮派的领袖,深谙新式铁甲舰战术。

“户部尚书,掌帝国度支、赋税、钱粮——”光武帝看向文官队列,“着原大明皇家银行副总裁,金声 担任!”

一位气质精干,目光敏锐,约三十五岁的官员出列:“臣金声,叩谢陛下!定当殚精竭虑,为国理财,充盈府库,支撑陛下宏图!”金声是永昌朝后期金融改革的干将,精通现代银行运作和财政管理,是赵敏(皇太妃)在财政领域的得意门生,他的任命标志着帝国财政体系进一步向专业化、现代化迈进。

《王凌在明末》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博看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博看读书!

喜欢王凌在明末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王凌在明末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神权之上妖妃其实是药引快穿之绑定生娃续命系统后仙农宗淑女本色,鬼王的新妃先缅北后樱花,我在全球搞事情丹道仙途宋成祖悠闲生活之歌神系统大明第一臣大明红楼,诗山词海,红袖添香十龙夺嫡永恒剑主李易陆璃混在皇宫假太监全文免费阅读大结局我成了六零后今天大佬也不想开门仙缘寻仙悍明将军不容易绝色嫡女一睁眼,禁欲太子掐腰宠
经典收藏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我在古代逃荒骑砍三国之御寇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水浒,我在梁山开网吧!终极潜伏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盛世第一妾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人在三国也修真极品妖孽兵王贤王传全军出击:从小山村到百万雄师绝对荣誉特种兵之一夫当关蜀汉我做主(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三国:一切从大秦传承开始汉朝至上朱门华章录
最近更新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道藏辑要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大明辽国公清宫秘史十二章北宋第一狠人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铁骑红颜:大秦霸业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大楚武信君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大唐躺平王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
王凌在明末 丰收的西瓜 - 王凌在明末txt下载 - 王凌在明末最新章节 - 王凌在明末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