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的决心和热情像一团火,迅速点燃了整个合作团队。
他当天就通过加密视频,向自己国家的总统详细汇报了这次四合村之行的所见所闻,以及那个关于\"用心农业\"的宏伟构想。
据说,总统听完后,当即拍板,将这个合作提升为国家级战略项目,并承诺将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
消息传回四合村,整个村子都沸腾了。村民们从未想过,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竟然能与遥远的非洲大陆联系在一起,并且肩负起如此重大的使命。
王琳和亨利迅速组建了一个**\"中非农业发展联合工作组\"**。李岚凭借她出色的协调能力和专业知识,被任命为工作组的执行秘书,负责具体的沟通和计划落实。
他们制定了一个三步走的计划:
1. 技术输出与人才培养:先从非洲选派一批优秀的农业技术人员和青年农民来四合村,进行为期半年的沉浸式培训。让他们亲身参与到土壤改良、药材种植和品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2. 试点基地建设:在非洲选择1-2个气候和土壤条件与四合村相似的地区,建立\"用心农业\"示范基地。由四合村的技术骨干和亨利的团队共同指导,把整套模式完整地复制过去。
3. 本地化推广: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联合当地政府和农业机构,逐步将技术和模式推广到更多地区,帮助更多非洲农民实现可持续的增收。
三个月后,第一批20名非洲学员来到了四合村。他们带着好奇和期待,穿上了合作社的工作服,和村民们一起下地、堆肥、观察药材生长。
王琳和亨利经常一起去田间地头看望他们。有一次,一位来自肯尼亚的年轻人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问王琳:
\"王琳先生,我们国家的土地很贫瘠,真的能种出像这里一样好的西红柿和药材吗?\"
王琳蹲下身,抓起一把肥沃的黑土,递到他面前:
\"你看,这片土地以前也很贫瘠。它能变好,不是因为魔法,是因为我们用心对待它。\"
\"土地不会说谎,你对它好,它就会对你好。你们的土地也一样,只要有耐心和正确的方法,它一定能结出最甜美的果实。\"
年轻人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神里却多了几分坚定。
看着这些认真学习的非洲学员,亨利感慨地对王琳说:
\"王琳先生,你看,这些年轻人就是非洲的未来。我们正在做的,是在他们心里种下'用心'的种子。这比任何援助都更有力量。\"
王琳望着远方,夕阳正缓缓落下,将天空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色。
他知道,四合村的故事,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村庄的奋斗史。它已经成为一个关于希望、关于尊重、关于人类共同发展的故事,正向着更广阔的世界,缓缓展开新的篇章。
半年的培训转瞬即逝。结业那天,四合村的晒谷场上摆满了非洲学员们亲手种出的西红柿和中药材,个头饱满、成色鲜亮——这是他们交出的“毕业答卷”。村民们拉着学员的手,往他们包里塞着菜籽和种植手册,连平日里话少的老农技员都反复叮嘱:“遇到病虫害别慌,视频里教你们的配方要按比例配。”
第一批学员返程后,非洲的示范基地很快动了工。王琳带着李岚和三名技术骨干,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飞机赶过去。刚下飞机,就看见亨利带着当地村民在机场外等候,每个人手里都举着用中文写的“欢迎”牌子。基地的土地还是一片荒地,他们跟着当地村民一起翻土、测土肥,白天顶着烈日画种植规划图,晚上就在临时搭建的板房里开视频会,把四合村的“土壤改良三步法”结合当地气候调整细节。
三个月后,示范基地里的玉米和中药材冒出了嫩芽。有天清晨,王琳正在地里查看苗情,一位当地老人牵着孙子走过来,指着绿油油的幼苗用方言对亨利说了些什么。亨利笑着翻译:“他说,这是这片地十年来第一次长出这么整齐的庄稼,孩子终于不用再饿肚子了。”王琳蹲下身,把孩子的小手放在叶片上,像当初对肯尼亚年轻人那样说:“你看,土地从来不会辜负用心的人。”
又过了一年,“用心农业”模式在非洲三个国家落地推广。四合村的合作社里,经常能收到非洲学员发来的视频:镜头里,村民们围着丰收的西红柿笑,孩子们捧着新摘的水果往镜头前凑。李岚整理这些视频时,王琳总会凑过来看,有时会指着屏幕说:“你看这个小伙子,当初在村里总怕学不会,现在都能当本地技术员了。”
这天傍晚,王琳和亨利又站在四合村的田埂上,夕阳还是像往常一样染红天空。亨利突然说:“下个月,总统想邀请你去做农业分享,还有几个非洲国家的代表也会来。”王琳望着远处正在给幼苗浇水的村民,轻轻点头:“那我得把村里的新经验带上——咱们刚试成的节水灌溉技术,在非洲肯定用得上。”
风里带着泥土的清香,田埂边的蒲公英被吹得漫天飞。王琳知道,这些白色的小伞会飘向远方,就像四合村的故事、“用心”的种子,还会在更广阔的土地上,开出新的希望。
“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们的总统为了改变整个国家的贫穷状态,他邀请你去我们那里发展,当然,我们会以最高礼节来对待你和你们的人。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彻底让我们的人民解决温饱问题。对此。你不会拒绝吧?”
“当然不会。我们都是这个星球上的生命。解决你们的问题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王琳微笑着答应。“只是你们那边的气候与土壤适不适合我们所有的农作物与药材生产还不一定...”
亨利立刻接过话,眼里闪着光:“这点你放心!我们早就组织农业专家,把全国分了六个气候区,测了每块地的土壤数据,都整理成报告了。”他边说边从包里掏出平板电脑,点开一份标注详细的地图,“你看,东部高原区和四合村的温差不到3度,土壤酸碱度也接近,之前试种的玉米和药材长势特别好;南部河谷区虽然多雨,但我们可以用你说的节水灌溉技术改造成梯田,刚好种你们的高海拔水稻。”
王琳凑过去看着屏幕,手指在地图上轻轻划过:“数据很细致,不过还得实地再看看——比如雨季的排水情况、当地的农机适配性,这些得跟村民一起商量着来。”
“没问题!”亨利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已经安排好了,下周咱们就去东部高原区。当地的村民听说你要去,都在准备建临时的农技站,连盖房子的木料都备好了。”
这时,李岚拿着一份文件走过来,笑着补充:“王哥,非洲那边的学员也发来了消息,说想跟着你一起跑各个产区,他们熟悉当地语言,还能帮着翻译技术要点。”
王琳抬头望向远处的田野,夕阳把稻穗染成了金色。他想起半年前非洲学员第一次下地时的生涩,想起示范基地里冒出的第一株嫩芽,又想起亨利说的“用心的种子”——此刻他忽然明白,这些种子早已不止在土壤里生根,更在人与人的心里发了芽。
“那咱们就一起去。”王琳把平板电脑递给亨利,语气坚定,“不光要带技术过去,还要把‘用心待土地’的法子教给更多人。等将来,咱们还要在非洲建药材加工厂,让当地村民种出来的东西能卖上好价钱,真正把‘温饱’变成‘增收’。”
亨利用力点头,伸手和王琳握在一起。风掠过田埂,带着远处传来的蝉鸣,像是在为这场跨越山海的约定,奏响新的序曲。
喜欢中年也逆袭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中年也逆袭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