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姒洛天

首页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变成女人后要嫁人重生之摄政王妃太嚣张我拿阳寿玩恶魔游戏,一发入魂!依靠神秘仙府,我成为仙界道祖斗罗:在史莱克稳健变强Hello,小甜心(后来偏偏喜欢你四合院:开局一亩三分地有抽奖的我要誓死守护美好极品逃荒一家亲贵女穿知青,我和退伍军官结婚了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姒洛天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文阅读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txt下载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2234章 尸易无限(139)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火车驶入杭州南站时,初冬的细雨正斜斜地织在钱塘江上,远处的西湖在薄雾中泛着粼粼波光,宋六陵遗址的古柏在雨雾里露出苍劲的枝干,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桂花香和湿润的泥土味。林浩刚下车就把泡沫防震箱抱得更紧了,还不忘掏出防潮纸擦了擦箱面的水珠:“这杭州的雨下得绵,官窑瓷瓶要是沾了水,釉色就容易花,咱们的防潮纸可得多垫几层,监控屏蔽器也得提前调试好,别到时候出岔子。”

老烟枪把烟锅揣进怀里,又摸了摸背包里的木片,指尖蹭过木片边缘的光滑纹路:“宋高宗墓的暗格在东侧的‘祭台石基’下面,石基是南宋的青条石,每块有两百多斤重,得用撬棍和钢丝绳一起抬,别用蛮力,青条石脆得很,磕出裂纹就会留下痕迹。而且暗格的‘榫卯盖’是松木做的,泡在西湖渗水里几百年,软得像海绵,木片插进凹槽的时候得轻着点,别把凹槽撑破了。另外,绢本画卷怕霉,得带些防霉剂,发现画卷上有霉点就赶紧喷,再用软毛刷轻轻刷掉,别蹭坏画纸。”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青石板,听着远处的游船马达声:“我听到宋六陵遗址方向有考古铲的敲击声,应该是考古队在清理祭台。《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宋六陵是‘天目山龙脉’的分支,暗格卡在‘水脉’上,地气纯但‘湿煞’重,是西湖水和瓷器生出来的,得带些艾草绳和朱砂,艾草吸潮,朱砂护着瓷瓶不沾邪气。而且祭台的‘青条石’之间有‘糯米灰浆’,是南宋的黏合剂,撬石的时候别把灰浆弄掉了,不然石基会松动,容易被人发现。”

我们在宋六陵遗址附近找了家临湖的民宿,民宿老板是个退休的园林管理员,姓钱,对南宋皇陵的历史很有研究:“宋六陵晚上六点闭馆,闭馆后会有两道巡逻岗,第一道岗的保安七点换班,第二道岗的保安九点换班,你们可以趁九点换班的空隙进去。而且遗址里的‘文物保护亭’有备用钥匙,钥匙藏在亭柱的‘石缝’里,我以前巡逻的时候见过。”

钱老板还给我们画了张宋六陵的简易地图:“暗格的祭台石基上有个‘方形刻痕’,是当年工匠留的标记,你们找到刻痕,就找到暗格的位置了。另外,西湖的渗水会从石基的缝隙渗进暗格,抽水机得放在暗格门口,抽水管要够长,才能把水抽干净。”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忙着准备:林薇从文物商店买了八瓶中性防霉剂和几卷无酸防潮纸,还借了两台便携式湿度计;林浩网购了三根重型撬棍和一卷承重钢丝绳,钢丝绳的挂钩包了软布,避免划伤青条石;老烟枪则把木片的尺寸修得更精准,反复试验插进榫卯盖凹槽的力度;我和瞎子、阿古拉、巴特尔去宋六陵踩点,摸清了巡逻岗的位置和祭台石基的走向,腾格尔、小杨和达来则在民宿里练习抬青条石,确保动作协调,不会磕坏石头。

出发那天,晚上九点十分,雨渐渐小了,我们背着装备向宋六陵遗址走去。夜色里的遗址格外安静,只有古柏的枝叶在风里沙沙作响,祭台石基在月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上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青苔。我们绕到文物保护亭,阿古拉从亭柱石缝里摸出备用钥匙,打开亭门,里面的空气里满是潮湿的土腥味。

林浩先把监控屏蔽器放在保护亭中间,按下开关,周围的监控指示灯瞬间熄灭。我们扛着撬棍和钢丝绳来到祭台石基,找到方形刻痕——刻痕下面的青条石比其他石头松动,正是暗格的入口。阿古拉和巴特尔把撬棍插进青条石的缝隙,腾格尔和达来则把钢丝绳拴在石头的凸起处,我们一起发力,“哼哧”一声,青条石被抬起来一道缝,里面果然渗出积水!

老烟枪赶紧把抽水机的吸水管伸进去,按下开关,积水顺着水管“哗哗”地流出来,抽了四十多分钟,才把水抽干。林浩拿出木片,轻轻插进榫卯盖的凹槽,“咔嗒”一声,凹槽弹开,松木盖缓缓向上抬起,露出黑漆漆的暗格,暗格里飘出一股淡淡的瓷土味,还夹杂着纸张的霉味——是南宋官窑瓷瓶和绢本画卷的味道!

我戴上无菌手套,先摸出一个圆柱形的物件,捧起来一看,是一只官窑瓷瓶,瓶身是淡青色的釉面,釉色温润如玉,正是我们要找的南宋官窑瓷瓶!接着又摸出几卷用黄麻纸包裹的东西,打开一卷,里面是绢本画卷,画纸上的山水纹路清晰可见,角落还有“李唐”的落款,正是《万壑松风图》的草稿!我们把瓷瓶放进泡沫防震箱,周围垫满防潮纸;画卷则喷上防霉剂,用软毛刷轻轻刷掉霉点,再用无酸纸包好,放进密封袋。

刚把东西收拾好,突然,远处传来保安的手电筒光束——是我们抬青条石的时候,钢丝绳碰到了旁边的石基,发出了声响!“谁在那里?!”保安的喊声传来,脚步声越来越近。

“快把青条石归位!”老烟枪大喊,我们赶紧把抽水机收起来,一起用力把青条石抬回原位,用糯米灰浆把缝隙补好,再用青苔把表面的痕迹盖住,确保看不出撬动过的迹象。我们顺着保护亭的后门溜出去,躲进旁边的竹林,保安的手电筒光扫过祭台石基,没发现异常,转身走了。

回到民宿后,我们把泡沫防震箱放在通风处,打开湿度计——箱内湿度刚好45%,瓷瓶和画卷都完好无损,我们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钱老板看到官窑瓷瓶,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是南宋官窑的‘粉青釉瓶’啊!我在浙江省博物馆见过复制品,真品的釉色比复制品还温润!”他赶紧联系了浙江省文物局的专家,专家们连夜赶了过来,用专业的文物运输箱把瓷瓶和画卷装走,还说要把这些文物送到杭州博物馆展出,让更多人了解南宋的制瓷工艺和绘画艺术。

晚上,我们在民宿里庆祝,钱老板做了一桌杭帮菜,有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还有一壶绍兴黄酒。林薇喝了一口黄酒,突然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广东广州——南越王墓秘藏”。“我在古籍里看到,南越王墓的‘赵眜墓’下面有个暗坑,里面藏着‘南越王金印’和‘丝缕玉衣残片’,金印是赵眜的‘文帝行玺’,用纯金打造,上面刻着篆体字,丝缕玉衣残片是南越国的丧葬服饰,用丝线把玉片串起来,是研究南越国历史的重要资料,”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满是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广东广州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林浩、阿古拉、巴特尔、腾格尔、小杨、达来对视一眼,都笑了。广东广州离这里千里之外,南越王墓在越秀山脚下,人流量大,安保级别极高,暗坑里可能有“毒蛇”和“瘴气”,而且丝缕玉衣残片很脆弱,玉片之间的丝线容易断,保护难度极大,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再远再险的路,我们都愿意走。

老烟枪点燃烟锅,深吸一口,烟圈在灯光下慢慢散开:“走!南越国的宝贝咱也得护着!不过这次,可得带够防蛇和防毒的装备,蛇药得每人备两盒,防毒面具里的活性炭得每天换,瘴气要是吸多了会头晕。而且暗坑的‘石门’是南越国的‘铜销锁’,锁上刻着‘南越’二字,销子藏在门的‘侧面’,得用细铁丝把销子勾出来,才能开门,我已经让林浩磨了几根细铁丝,保证勾得稳。另外,丝缕玉衣残片的玉片怕摔,得用软布把每个玉片都包起来,再放进特制的木盒里,别让玉片互相碰撞。”

林浩掏出手机,打开南越王墓的卫星图:“我查了,赵眜墓在广州的‘南越王博物院’里,暗坑在墓的‘西侧耳室’下面,耳室的地面有块‘方形地砖’,砖缝比其他地方宽,就是暗坑的入口。咱们得趁博物院闭馆后进去,里面的监控是红外的,得用信号屏蔽器把红外信号屏蔽了,再用黑布把监控镜头盖住。”

达来听到要去广州,眼睛里满是兴奋:“我还没见过越秀山呢!广州的冬天应该很暖和,我肯定能适应。还能帮你们扛木盒,遇到毒蛇,我先撒蛇药,保护大家安全,玉衣残片我也会小心拿,保证不摔碎。”

我们举起酒杯,酒杯里的绍兴黄酒泛着琥珀色的光,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窗外的杭州夜景渐渐安静下来,远处的西湖在灯光下泛着波光,古柏的影子在雨雾里轻轻摇晃,像是在为我们的新旅程祝福。我知道,明天一早,我们又要踏上新的旅程,从浙江的杭州,到广东的广州,去寻找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国宝。

火车在第二天清晨出发,车轮滚滚,载着我们向南行驶。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从浙江的水乡,到福建的山地,再到广东的平原。远处的越秀山在阳光下泛着绿色的光,南越王博物院的红墙像一道屏障,静静卧在山脚下。

我抱着装有官窑瓷瓶照片的盒子,手里攥着蛇药,心里满是期待——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广东广州的南越王墓展开,在那座神秘的赵眜墓暗坑里,又有多少南越国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去揭开,又有多少珍贵的金印和丝缕玉衣残片在等着我们去守护。

火车驶入广州南站时,初冬的暖阳正透过车窗洒在站台上,远处的越秀山在蓝天映衬下露出翠绿的轮廓,南越王博物院的红墙在街边格外醒目,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木棉花香和湿润的水汽。林浩刚下车就把装蛇药的背包抱在怀里,还不忘检查特制木盒里的软布:“这广州的气候又潮又暖,毒蛇肯定多,蛇药得随时揣着。丝缕玉衣的玉片薄得像纸,软布可得铺够,别让玉片在盒里蹭碎了。”

老烟枪把烟锅揣进怀里,又掏出手电筒照了照细铁丝的尖端,指尖沾了点站台的露水:“赵眜墓的暗坑在西侧耳室的‘方形地砖’下,地砖是南越国时期的青灰砖,砖下面有‘夯土层’,得用塑料铲慢慢挖,别用金属铲,免得碰坏铜销锁。而且铜销锁的‘南越’二字刻在门的侧面,‘南’字在上,‘越’字在下,销子藏在‘越’字的‘走之底’里,得用细铁丝弯个小钩,轻轻勾住销子向外拉,力气大了会把销子弄断。另外,南越王金印的印柄是龙形的,脆得很,拿的时候得托着印底,别捏印柄,免得捏断。”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地砖,听着远处的车流声:“我听到南越王博物院方向有游客的喧闹声,应该是在参观耳室。《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南越王墓是‘越秀山龙脉’的核心,暗坑卡在‘水脉’上,地气纯但‘湿煞’重,是地下水和金玉生出来的,得带些艾草绳和朱砂,艾草吸潮,朱砂护着金印不沾湿气。而且耳室的‘墙壁’有‘通风孔’,是南越国的透气孔,挖的时候别堵了,不然瘴气会闷在暗格里,吸多了头晕。”

我们在南越王博物院附近找了家岭南风格的民宿,民宿老板是个本地大叔,姓陈,祖上是做玉器修复的:“南越王博物院晚上六点闭馆,闭馆后会有保安在馆内巡逻,他们八点会到馆外的茶餐厅吃夜宵,你们可以那时候去。而且暗坑的夯土层里有‘竹片’,是南越国用来加固土层的,挖的时候别把竹片弄断了,能看出当年的建筑工艺。”

陈大叔还给我们泡了一壶普洱茶:“喝这个能祛湿,你们在广州多喝点,免得受潮生病。另外,西侧耳室的方形地砖旁边有块‘刻字砖’,上面刻着‘西耳’二字,你们找到刻字砖,就找对暗坑的位置了。”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一边适应广州的气候,一边准备装备:林薇从药店买了十瓶驱蚊水和几卷无酸纸,还借了两台便携式湿度计;林浩网购了几把塑料铲和一卷细钢丝绳,钢丝绳能把南越王金印吊上来,避免直接用手抬;老烟枪则把细铁丝弯成小钩,反复试验勾铜销锁的力度;我和瞎子、阿古拉、巴特尔去西侧耳室踩点,摸清了保安的巡逻路线和方形地砖的位置,腾格尔、小杨和达来则在民宿里练习勾铜销锁,确保动作轻柔,不会弄断销子。

出发那天,晚上八点半,我们背着装备向南越王博物院走去。夜色里的博物院格外安静,红墙在路灯下泛着暗红色的光,西侧耳室的轮廓在月光下隐约可见。我们绕到博物院的侧门,陈大叔之前跟我们说过,侧门的锁是电子锁,密码是博物院的开馆时间“”——那是南越王墓被发现的时间。

林浩输入密码,“嘀”的一声,侧门开了。我们轻手蹑脚地走进耳室,打开手电筒的弱光档,照向方形地砖——刻字砖就在旁边,地砖的砖缝果然比其他地方宽。阿古拉用塑料铲挖地砖周围的夯土,夯土很湿,一挖就沾在铲上,我们用无酸纸把夯土收起来,避免留下痕迹。挖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挖到了一块青铜门,门上刻着“南越”二字,正是铜销锁的位置。

林浩拿出弯好的细铁丝,轻轻插进“越”字的走之底里,慢慢勾住销子,一点一点地向外拉,销子“咔嗒”一声弹开,青铜门缓缓向内打开,一股带着金属味的凉风从里面飘出来——是南越王金印和丝缕玉衣残片的味道!

“先撒蛇药!”老烟枪大喊,腾格尔赶紧从背包里掏出蛇药,在暗坑周围撒了一圈,防止毒蛇爬出来。我戴上无菌手套,先摸出一块冰凉的金属,托起来一看,是一枚方形的金印,印面上刻着“文帝行玺”四个篆体字,印柄是龙形的,正是我们要找的南越王金印!接着又摸出几片玉片,玉片上还缠着细细的丝线,正是丝缕玉衣残片!

我们把金印放进铺着软布的木盒里,玉片则用无酸纸一片一片包好,再放进木盒,每片玉片之间都用软布隔开。刚把东西收拾好,突然,远处传来保安的脚步声——是我们挖夯土的时候,塑料铲碰到了通风孔,发出了声响!“谁在里面?!”保安的喊声传来,手电筒的光在耳室里扫来扫去。

“快把地砖盖回去!”老烟枪大喊,我们赶紧把青铜门推回原位,用细铁丝把销子复位,再把夯土填回坑里,铺上地砖,用灰尘把砖缝的痕迹擦掉。我们顺着侧门溜出去,躲进旁边的巷子,保安的手电筒光扫过侧门,没发现异常,转身走了。

回到民宿后,我们把金印和玉片放在桌子上,陈大叔看到金印,激动得直拍手:“这是真的南越王金印啊!我小时候听爷爷说过,印柄的龙形是南越国特有的工艺,全国都没几件!”他赶紧联系了广东省文物局的专家,专家们连夜赶了过来,用专业的文物运输箱把金印和玉片装走,还说要把这些文物送到南越王博物院展出,和之前发现的丝缕玉衣残片拼合,还原南越王的丧葬服饰。

晚上,我们在民宿里庆祝,陈大叔做了一桌粤菜,有白切鸡、叉烧肉、煲仔饭,还有一壶米酒。林薇喝了一口酒,突然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陕西西安——唐代乾陵永泰公主墓秘藏”。“我在古籍里看到,永泰公主墓的‘甬道’下面有个暗格,里面藏着‘唐代唐三彩马’和‘墓志铭拓片’,唐三彩马是永泰公主的陪葬品,釉色鲜艳,墓志铭拓片上记录着永泰公主的生平,是研究唐代宫廷历史的重要资料,”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满是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陕西西安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林浩、阿古拉、巴特尔、腾格尔、小杨、达来对视一眼,都笑了。陕西西安离这里千里之外,乾陵在梁山脚下,冬天的梁山寒风刺骨,暗格里可能有“积水”和“碎石”,而且唐三彩马的釉面怕碰撞,一碰就掉釉,保护难度极大,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再远再险的路,我们都愿意走。

老烟枪点燃烟锅,深吸一口,烟圈在灯光下慢慢散开:“走!唐代公主的宝贝咱也得护着!不过这次,可得带够防碰撞的装备,唐三彩马得用泡沫防震箱装,里面垫上软海绵,每个部位都得固定好,别让马身晃动。而且暗格的‘甬道地砖’是唐代的青砖,砖下面有‘碎石层’,得用探杆先探清碎石的位置,再挖,不然碎石会砸到唐三彩。另外,暗格的‘石门’是唐代的‘铁环锁’,锁上有两个铁环,得把两个铁环同时向中间掰,才能打开,我已经让林浩做了两个小铁钩,保证能同时勾住铁环。”

林浩掏出手机,打开乾陵的卫星图:“我查了,永泰公主墓在乾陵的‘东南侧’,暗格在甬道的‘中段’,那里的地砖比其他地方松动,敲起来声音不一样。咱们得趁乾陵闭馆后进去,里面的监控是24小时的,得用信号屏蔽器把监控屏蔽了,再用黑布把镜头盖住。”

达来听到要去西安,眼睛里满是兴奋:“我早就想看看乾陵了!西安的兵马俑我只在电视上见过,这次说不定能顺便看看。而且我在草原上练的力气大,扛防震箱肯定没问题,遇到碎石,我先把探杆插进去,探清位置再挖。”

我们举起酒杯,酒杯里的米酒泛着透明的光,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窗外的广州夜景渐渐安静下来,远处的珠江在灯光下泛着波光,木棉花的香气还在屋里飘着,像是在为我们的新旅程送别。我知道,明天一早,我们又要踏上新的旅程,从广东的广州,到陕西的西安,去寻找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国宝。

火车在第二天清晨出发,车轮滚滚,载着我们向北行驶。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从广东的平原,到湖南的山地,再到陕西的黄土高原。远处的梁山在阳光下泛着土黄色的光,乾陵的无字碑像一座沉默的守护者,静静卧在梁山脚下。

我抱着装有南越王金印照片的盒子,手里攥着泡沫防震箱的钥匙,心里满是期待——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陕西西安的唐代乾陵展开,在那座神秘的永泰公主墓甬道暗格里,又有多少唐代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去揭开,又有多少珍贵的唐三彩马和墓志铭拓片在等着我们去守护。

火车驶入西安北站时,初冬的寒风正裹着黄土高原的细沙掠过站台,远处的梁山在灰蒙蒙的天色里露出苍茫的轮廓,永泰公主墓的甬道入口隐在乾陵景区的古柏间,空气里飘着淡淡的黄土味和历史的厚重感。林浩刚下车就把泡沫防震箱抱得贴紧胸口,还不忘检查箱内固定唐三彩马的海绵:“这乾陵的风带着沙,要是刮进箱子里,唐三彩的釉面肯定会被磨花,防震箱的密封条可得再缠一圈,探杆也得拿稳了,别戳到文物。”

老烟枪把烟锅揣进怀里,又掏出土质检测仪在站台角落按了下,屏幕跳出土层湿度数据:“永泰公主墓的暗格在甬道中段的‘青砖’下,青砖是唐代的‘金砖’,质地紧实,得用撬棍从砖缝慢慢撬,别用金属锤敲,一敲就会裂。而且暗格的铁环锁在石门内侧,两个铁环间距三寸,得用小铁钩同时勾住往中间掰,差一点都打不开——我昨晚在木头上钻了两个洞练手,你们再试试手感。另外,墓志铭拓片是宣纸做的,遇风就破,得用玻璃相框先夹好,再放进密封袋,防沙又防潮。”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水泥地,听着远处乾陵方向的风声:“我听到甬道里有滴水声,应该是地下水渗进去了。《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永泰公主墓是‘梁山龙脉’的支脉,暗格卡在‘土脉’上,地气燥但‘沙煞’重,是黄土和陶土生出来的,得带些艾草绳和朱砂,艾草挡沙,朱砂护着拓片不被虫蛀。而且甬道的‘墙壁’有‘夯土夹层’,是唐代用来防盗的,挖的时候别挖透夹层,不然黄沙会灌进暗格,把唐三彩埋了。”

我们在乾陵附近找了家关中风格的民宿,民宿老板是个退休的文物保护员,姓王,祖上曾在乾陵守陵:“永泰公主墓晚上五点闭馆,闭馆后会有保安分两班巡逻,第一班十点换岗,第二班凌晨两点换岗,凌晨一点的时候巡逻最松,你们可以那时候去。而且甬道中段的青砖下面有‘木炭层’,是唐代用来防潮的,挖的时候别把木炭弄散了,能看出当年的防腐工艺。”

王老板还给我们煮了一壶茯茶:“喝这个能解腻去沙,你们每天喝两杯,在墓里就不怕呛着沙了。另外,甬道墙壁上有‘唐代壁画’的残痕,走的时候别靠太近,蹭掉一点都是损失,景区的监控对着壁画呢,得绕着走。”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一边适应黄土高原的气候,一边准备装备:林薇从县城的五金店买了四卷防水胶带和几副玻璃相框,还借了两台便携式风速计;林浩网购了三把防滑撬棍和一卷细钢丝绳,钢丝绳的末端缠了软布,勾住唐三彩马的时候不会刮伤釉面;老烟枪则把小铁环锁的操作步骤画在纸上,让我们随时记;我和瞎子、阿古拉、巴特尔去甬道踩点,摸清了保安的巡逻路线和青砖的位置,腾格尔、小杨和达来则在民宿里练习用铁钩开铁环锁,确保两个铁环能同时发力。

出发那天,凌晨一点十分,风稍微小了点,我们裹紧外套,背着装备向永泰公主墓走去。夜色里的乾陵格外寂静,只有风声在古柏间穿梭,甬道入口的铁门在月光下泛着冷光。王老板之前跟我们说过,铁门的挂锁是老式铜锁,用细铁丝弯个钩子就能打开——他年轻时在景区修过锁,熟得很。

林浩掏出铁丝,三两下就把铜锁勾开,轻轻推开铁门,甬道里立刻飘出一股潮湿的黄土味。我们打开手电筒的弱光档,贴着墙壁慢慢走,避开监控镜头对着壁画的方向。走了大概五十步,就到了甬道中段,王老板说的“木炭层”所在的青砖就在脚下,砖缝比其他地方宽出半指,正是暗格的入口。

阿古拉把撬棍插进砖缝,用巧劲慢慢撬,青砖“吱呀”一声被撬起一角,下面果然露出黑色的木炭层。我们小心翼翼地把木炭捧出来放进布袋,避免弄散,再用探杆探了探下面的土层——没有碎石,只有松软的黄土。林浩用塑料铲挖黄土,挖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挖到一块石门,石门内侧隐约能看到两个铁环,正是铁环锁。

腾格尔和小杨各拿一个小铁钩,同时伸进去勾住铁环,“一、二、三!”老烟枪喊着号子,两人同时往中间掰,铁环“咔”地一声弹开,石门缓缓向内打开,一股带着陶土味的凉气涌出来——是唐三彩马和墓志铭拓片的味道!

我赶紧把玻璃相框递过去,林薇先小心翼翼地把拓片从暗格里捧出来,拓片上的字迹虽然有些模糊,但“永泰公主”几个字清晰可见,她轻轻把拓片放进相框,再塞进密封袋。我戴上无菌手套,托着唐三彩马的底座慢慢抱出来——马身是黄、绿、白三色釉,马鞍上还刻着缠枝莲纹,釉面光滑鲜亮,没有一点磕碰。我们把唐三彩马放进泡沫防震箱,用海绵把四肢和马首固定好,再用防水胶带把箱子封紧。

刚把东西收拾好,突然,远处传来保安的手电筒光束——是风速计发出的轻微声响被巡逻的保安听到了!“谁在甬道里?!”保安的喊声带着回音,脚步声越来越近。

“快把青砖盖回去!”老烟枪大喊,我们赶紧把石门推回原位,用铁钩把铁环锁复位,再把木炭层铺回去,将青砖撬回原来的位置,用黄土把砖缝填实,确保看不出撬动的痕迹。我们贴着墙壁往甬道外退,刚出铁门,就看到保安的手电筒光扫过来,我们赶紧钻进旁边的灌木丛,屏住呼吸,等保安走远,才抱着箱子向民宿跑去。

回到民宿后,我们把唐三彩马和拓片放在桌子上,王老板看到唐三彩马,激动得手都在抖:“这是唐代的‘三彩腾空马’啊!我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见过类似的,没想到能在这儿见到真品!”他赶紧联系了陕西省文物局的专家,专家们连夜赶了过来,用专业的文物运输车载走了文物,还说要把唐三彩马放在乾陵博物馆的特展柜里,让游客能近距离看到唐代三彩工艺的精湛。

晚上,我们在民宿里庆祝,王老板做了一桌关中菜,有羊肉泡馍、肉夹馍、油泼面,还有一壶西凤酒。林薇喝了一口酒,突然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江苏南京——明孝陵功臣墓秘藏”。“我在古籍里看到,明孝陵附近的‘徐达墓’下面有个暗格,里面藏着‘明代青花梅瓶’和‘诰命卷轴’,青花梅瓶是朱元璋赏赐给徐达的,瓶身上画着‘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图案,诰命卷轴是徐达的封爵文书,用蚕丝织成,上面盖着朱元璋的玉玺,是研究明代功臣制度的重要资料,”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满是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江苏南京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林浩、阿古拉、巴特尔、腾格尔、小杨、达来对视一眼,都笑了。江苏南京离这里千里之外,明孝陵在紫金山脚下,冬天的南京湿冷刺骨,暗格里可能有“积水”和“白蚁”,而且青花梅瓶的瓷胎薄,一碰就碎,诰命卷轴的蚕丝怕虫蛀,保护难度极大,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再远再险的路,我们都愿意走。

老烟枪点燃烟锅,深吸一口,烟圈在灯光下慢慢散开:“走!明代功臣的宝贝咱也得护着!不过这次,可得带够防蛀和防摔的装备,白蚁药得撒在暗格周围,诰命卷轴得用防虫纸包好,再放进樟木箱——樟木能驱虫。而且暗格的‘石门’是明代的‘铜销锁’,锁上刻着‘徐府’二字,销子藏在‘府’字的‘宝盖头’里,得用细铁丝弯个小钩勾出来,我已经让林浩磨了根细铁丝,保证够尖。另外,青花梅瓶得用气泡膜裹三层,再放进泡沫箱,箱底垫上棉花,防磕碰。”

林浩掏出手机,打开明孝陵的卫星图:“我查了,徐达墓在明孝陵的‘东北侧’,暗格在墓的‘祭台’下面,祭台的青石板有块是松动的,敲起来声音发空。咱们得趁明孝陵闭馆后进去,里面的监控是红外的,得用信号屏蔽器把红外信号挡住,再用黑布把镜头蒙住。”

达来听到要去南京,眼睛里亮了起来:“我早就想看看紫金山了!南京的鸭血粉丝汤我在网上见过,这次一定要尝尝。而且我力气大,扛樟木箱肯定没问题,遇到积水,我先把水抽干,保证卷轴不沾水。”

我们举起酒杯,酒杯里的西凤酒泛着透明的光,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窗外的西安夜景渐渐安静下来,远处的梁山在夜色里只剩下模糊的轮廓,寒风还在吹着,像是在为我们的新旅程送行。我知道,明天一早,我们又要踏上新的旅程,从陕西的西安,到江苏的南京,去寻找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国宝。

火车在第二天清晨出发,车轮滚滚,载着我们向东行驶。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从陕西的黄土高原,到河南的平原,再到江苏的水乡。远处的紫金山在阳光下泛着绿色的光,明孝陵的红墙黄瓦在绿树间若隐若现,徐达墓的石人石马静静立在祭台两侧。

我抱着装有唐三彩马照片的盒子,手里攥着白蚁药,心里满是期待——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江苏南京的明孝陵展开,在那座神秘的徐达墓暗格里,又有多少明代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去揭开,又有多少珍贵的青花梅瓶和诰命卷轴在等着我们去守护。

火车驶入南京南站时,初冬的冷雨正斜斜地打在站台玻璃上,远处的紫金山在雨雾中露出黛色的轮廓,明孝陵的红墙黄瓦在绿树间若隐若现,徐达墓的石人石马在雨里立得笔直,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桂花香和湿润的泥土味。林浩刚下车就把裹着气泡膜的泡沫箱抱在怀里,还不忘掏出白蚁药检查包装:“这南京的雨又冷又绵,青花梅瓶要是受了潮,瓷胎容易裂,白蚁药得提前撒在暗格周围,樟木箱的防虫纸也得铺够,别让虫子咬了诰命卷轴。”

老烟枪把烟锅揣进怀里,又摸了摸背包里的细铁丝,指尖蹭过铁丝磨尖的一端:“徐达墓的暗格在祭台的‘青石板’下,石板是明代的花岗岩,每块有三百多斤重,得用撬棍和钢丝绳一起抬,撬棍的顶端得包上软布,别把石板划出印子。而且暗格的‘铜销锁’刻在石门侧面,‘徐府’二字的‘府’字宝盖头里藏着销子,细铁丝得弯成‘L’形,轻轻勾住销子向外拉,力气大了会把销子弄断——我昨晚在木头上钻了个小孔练手,你们再试试。另外,诰命卷轴的蚕丝怕水,得带些吸水棉,发现卷轴上有水珠就赶紧吸,别让水渗进丝里。”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青石板,听着远处的雨声:“我听到徐达墓方向有落叶的沙沙声,应该是风吹的。《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徐达墓是‘紫金山龙脉’的分支,暗格卡在‘土脉’上,地气纯但‘湿煞’重,是雨水和瓷器生出来的,得带些艾草绳和朱砂,艾草吸潮,朱砂护着梅瓶不沾邪气。而且祭台的‘青石板’之间有‘糯米灰浆’,是明代的黏合剂,撬石板的时候别把灰浆弄掉了,不然石板会松动,容易被人发现。”

我们在明孝陵附近找了家临湖的民宿,民宿老板是个南京本地人,姓周,祖上曾在明孝陵管理处工作:“明孝陵晚上六点闭馆,闭馆后会有保安分区域巡逻,徐达墓这边的保安九点会到湖边的亭子歇脚,你们可以那时候去。而且祭台的青石板下面有‘木炭层’,是明代用来防潮的,挖的时候别把木炭弄散了,能看出当年的防腐工艺。”

周老板还给我们泡了一壶雨花茶:“喝这个能驱寒,你们每天喝两杯,在墓里就不怕冷了。另外,徐达墓的祭台旁边有个‘石望柱’,柱子上刻着‘徐中山王’四个字,你们找到石望柱,就找对暗格的位置了。”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一边适应南京的湿冷气候,一边准备装备:林薇从药店买了十包吸水棉和几卷防虫纸,还借了两台便携式湿度计;林浩网购了四根重型撬棍和一卷承重钢丝绳,钢丝绳的挂钩包了厚软布,避免勾住青花梅瓶时划伤釉面;老烟枪则把细铁丝弯成“L”形,反复试验勾铜销锁的力度;我和瞎子、阿古拉、巴特尔去徐达墓踩点,摸清了保安的巡逻路线和青石板的位置,腾格尔、小杨和达来则在民宿里练习抬青石板,确保动作协调,不会磕坏石板。

出发那天,晚上九点半,雨渐渐小了,我们背着装备向徐达墓走去。夜色里的明孝陵格外安静,只有雨声和落叶的沙沙声,祭台的青石板在月光下泛着冷光,石望柱的影子投在地上,像个沉默的守护者。我们走到石望柱旁,先把白蚁药撒在祭台周围,再用撬棍插进青石板的缝隙——石板果然松动,下面传来轻微的空洞声。

阿古拉和巴特尔把撬棍顶在石板下,腾格尔和达来则把钢丝绳拴在石板的凸起处,我们一起发力,“哼哧”一声,青石板被抬起来一道缝,里面果然露出黑色的木炭层!我们小心翼翼地把木炭捧出来放进布袋,避免弄散,再用探杆探了探下面的土层——没有积水,只有松软的黄土。林浩用塑料铲挖黄土,挖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挖到了一块青铜门,门上刻着“徐府”二字,正是铜销锁的位置。

林浩拿出弯好的细铁丝,轻轻插进“府”字的宝盖头里,慢慢勾住销子,一点一点地向外拉,销子“咔嗒”一声弹开,青铜门缓缓向内打开,一股带着瓷土味的凉风从里面飘出来——是明代青花梅瓶和诰命卷轴的味道!

我赶紧把吸水棉递过去,林薇先小心翼翼地把诰命卷轴从暗格里捧出来,卷轴用黄色的绸缎包着,打开一看,上面的蚕丝还很完好,“朱元璋”“徐达”等字样的朱红印章清晰可见,她轻轻用吸水棉擦了擦卷轴上的潮气,再用防虫纸包好,放进樟木箱。我戴上无菌手套,托着青花梅瓶的底座慢慢抱出来——瓶身上画着“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图案,青花釉色浓艳,人物线条流畅,正是我们要找的明代青花梅瓶!我们把梅瓶用气泡膜裹了三层,再放进泡沫箱,箱底垫上棉花,确保不会磕碰。

刚把东西收拾好,突然,远处传来保安的手电筒光束——是我们抬石板的时候,钢丝绳碰到了石望柱,发出了声响!“谁在那里?!”保安的喊声传来,脚步声越来越近。

“快把石板盖回去!”老烟枪大喊,我们赶紧把青铜门推回原位,用细铁丝把销子复位,再把木炭层铺回去,将青石板抬回原来的位置,用糯米灰浆把缝隙填实,确保看不出撬动的痕迹。我们顺着祭台旁边的灌木丛溜出去,躲进湖边的芦苇丛,保安的手电筒光扫过祭台,没发现异常,转身走了。

回到民宿后,我们把青花梅瓶和诰命卷轴放在桌子上,周老板看到梅瓶,激动得直拍桌子:“这是真的明代青花梅瓶啊!我在南京博物院见过类似的,瓶身上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案是明初的经典纹饰,全国都没几件!”他赶紧联系了江苏省文物局的专家,专家们连夜赶了过来,用专业的文物运输箱把梅瓶和卷轴装走,还说要把这些文物送到南京博物院展出,让更多人了解明代的制瓷工艺和功臣制度。

晚上,我们在民宿里庆祝,周老板做了一桌南京菜,有盐水鸭、鸭血粉丝汤、松鼠鳜鱼,还有一壶金陵白酒。林薇喝了一口酒,突然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安徽寿县——楚幽王墓秘藏”。“我在古籍里看到,楚幽王墓的‘主椁室’下面有个暗格,里面藏着‘楚国青铜方壶’和‘楚简’,青铜方壶是楚幽王的礼器,壶身上刻着蟠螭纹,楚简上写着楚国的法律条文,是研究楚文化的重要资料,”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满是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安徽寿县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林浩、阿古拉、巴特尔、腾格尔、小杨、达来对视一眼,都笑了。安徽寿县离这里千里之外,楚幽王墓在八公山脚下,冬天的八公山寒风刺骨,暗格里可能有“积水”和“流沙”,而且楚简怕氧化,一接触空气就容易变色,保护难度极大,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再远再险的路,我们都愿意走。

老烟枪点燃烟锅,深吸一口,烟圈在灯光下慢慢散开:“走!楚国的宝贝咱也得护着!不过这次,可得带够防氧化和防沙的装备,楚简得用密封袋装好,再充氮气,流沙的话得用防沙网把暗格周围围起来,别让沙子灌进去。而且暗格的‘石门’是楚国的‘龙纹锁’,锁上刻着龙纹,得按‘龙头、龙身、龙尾’的顺序触摸,顺序错了石门会自动锁死,我已经让林浩查了龙纹的结构,记熟了。另外,青铜方壶的壶盖是活动的,拿的时候得托着壶身和壶盖,别让壶盖掉下来摔碎。”

林浩掏出手机,打开楚幽王墓的卫星图:“我查了,楚幽王墓在寿县的‘楚文化博物馆’附近,暗格在主椁室的‘西侧’,那里的土层颜色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是深褐色的。咱们得趁博物馆闭馆后进去,里面的监控是360度无死角的,得用信号屏蔽器把整个区域都屏蔽了,再用黑布把监控镜头盖住。”

达来听到要去安徽,眼睛里满是兴奋:“我早就想看看八公山了!寿县的豆腐宴我在网上见过,这次一定要尝尝。而且我力气大,扛防沙网肯定没问题,遇到积水,我先把水抽干,保证楚简不沾水,青铜方壶我也会小心拿,保证壶盖不掉。”

我们举起酒杯,酒杯里的金陵白酒泛着透明的光,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窗外的南京夜景渐渐安静下来,远处的玄武湖在灯光下泛着波光,雨声还在轻轻敲着窗户,像是在为我们的新旅程伴奏。我知道,明天一早,我们又要踏上新的旅程,从江苏的南京,到安徽的寿县,去寻找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国宝。

火车在第二天清晨出发,车轮滚滚,载着我们向西行驶。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从江苏的水乡,到安徽的山地,再到寿县的平原。远处的八公山在阳光下泛着绿色的光,楚文化博物馆的青砖灰瓦在山脚下格外醒目,楚幽王墓的封土堆像一座小山,静静卧在博物馆旁边。

我抱着装有青花梅瓶照片的盒子,手里攥着氮气密封袋,心里满是期待——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安徽寿县的楚幽王墓展开,在那座神秘的主椁室暗格里,又有多少楚国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去揭开,又有多少珍贵的青铜方壶和楚简在等着我们去守护。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穿书后和反派boos同生共死了我成了六零后快穿:总裁攻略手册和离后我入主中宫,前夫悔断肠了李易陆璃混在皇宫假太监全文免费阅读大结局大明红楼,诗山词海,红袖添香浴火焚神大仙官太子妃必须骄养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六宫无妃,独宠金牌赌后家族崛起,从灵植夫开始江总,夫人又闹离婚了我的神通有技术锦衣御明龙族:我路明非不是没人要快穿之盈满一品侍卫超神学院之银河之翼悠闲生活之歌神系统
经典收藏觅香现实世界走出的宗师探仙途:从凡人开始步步登天夫人逃婚后,少帅追妻不装了!我是特种兵之钢铁军人灵泉空间之逃荒农女超彪悍这个黑希儿可以打终焉穿成不受宠嫡女,我灭全家造反了血族琴酒,在线自闭假千金她是满级大佬-2和反派狼王贴贴,我假孕成真了!长夏永不凋零逍遥异能侠农女致富带上某宝来穿越社恐女修靠网游在修仙界生存甄嬛传之千万面华夏大宗师皇后,请慢走谍战我的祖父是大佬落魄千金掉马后:各界大佬抢疯了
最近更新快穿:满级大佬她独宠反派重生九零:万朝陪我长大寒门贵子我在美食副本篡位当BOSS囤货和权臣一夜共感后,我女儿身暴露凤隐锦杀被四个哥哥团宠后马甲掉了囊中妖随母改嫁后,我成整个家属院团宠快穿之宿主别吃了吃瓜!顶流影后被爆一胎三宝易川说陆少专宠小青梅直播,然后碰瓷男主带着双胎去离婚,七零丈夫他疯了诡事密录我的暴君系统天天想噶我老公重生换宗,小可怜被大佬们团宠了娇娇庶妃软又媚,侯爷失宠求名位再动就亲你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姒洛天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txt下载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最新章节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