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您是不是不太喜欢被打扰啊?我感觉哪怕就算给您很多钱,好像也不一定能见得了您吧?”
“嗯。得随缘。”
“我就知道,师父您这类人有钱也不一定见得了。”
“师父给你讲个故事吧。”
“好啊好啊。”
“从前,有一个三十多岁特别特别牛逼的天医,这一生治任何疾病都仅仅只需要一针。
而他,只救那种马上咽气之人,每次一针下去就能将人从鬼门关抢回来。
不过他曾定下过一个规矩,那就是在下针之前,要收取十文钱。
对于当时的环境来说,这十文钱啊就很多很多了,一般人家也出不起。
但不管他人如何祈求,这年轻的天医也从未改变过这个规矩。
这就造成了很多人的不理解,觉得天医救人明明那么简单,只扎一针也不用费什么力气,怎么就这么不通人情呢?
很多被救之人乃至被救之人的家人,背后经常议论这个天医,甚至对他心生埋怨,有的还产生了怨恨。
不过,即便是这样,这些人也无可奈何,对这年轻的天医是又爱又恨,又需要,又没有招。
有一天,一男子背着自己病入膏肓的母亲求到天医面前。
眼看着母亲双眼翻白,进气少,出气多,马上就要不行了。
由于自身条件有限出不起这十文钱,于是跪在年轻的天医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苦苦乞求天医能够慈悲救自己母亲。
可这天医并没有因此有丝毫动容破坏自己定下的规矩,一样是要求需要先收十文钱再下针。
这时,有一财主正巧路过,见到此事伸出援助之手。
上前说道;他这十文钱我出了,针你帮他扎吧。
收完钱的天医二话没说,一针就将男子的母亲救了回来。
当天晚上,天医家中坐了两个人在喝酒聊天。
其中一人是天医,而另一人就是白天出钱的那个财主。
财主开口朝天医问道:“大哥,您明明一针下去就能把人给救回来,为何非要收这十文钱呢?
今天这事您直接救人就行啦。咋还将十文钱给我让我在众人面前装好人,经过我手给您这十文钱才肯救呢?
天医摇头笑了笑,喝了一口杯中酒。
缓缓道;“不是我非收不可,若我不收这十文钱,那么天下间很多人都会觉得我这一针并不费什么力气,然后找到我头上理所应当的让我为其施针。这看似不费什么力气的一针,却是救人性命的一针。
若我谁的钱都不收,我便没法生存。若我有的人收,有的人不收。
那未收之人就会因此赖上我,一旦有什么事情都会找我,然后觉得我不收费才是合理的。
可我这看似简单的一针,从特么你大哥我开始断奶就练来着,每一针都是你哥我那玩命的苦修结果。
收费的人呢?因我免费救过人,即便是不花这十文钱,哪怕是只花了五文,他们也会觉得我收得太多了。
若免费救治过之人再次来找我,一旦我说需要收费,他们会很差异,甚至是埋怨。
鸡毛蒜皮的小事本来在他那算个事,一提收费啊,他马上就觉得不叫事了。
收过费的再前来找我,即便我只收取一文钱,他们也会自动觉得不公平,对比没收费之人来说,这一文钱太多了。
这个东西就叫人性中的贪婪成性。”
“师父,我好像又明白了什么……”
“唉……人啊,善在有自知之明,恶在看不清楚自己当下的行为。
为师会允许一切对为师有善意的孩子在遇见真正问题时,来找为师解惑,以报这些孩子们对为师因感恩或因爱所赠予的礼物之情。
但不会去看着有些孩子因此,在不明白的情况下将自身的贪婪养大,这样会坑死他们。
人如果在自身条件不允许之下,过度的所得不归自己的东西,那么将会失去更多。
同时,由于师父这人的天性如此,哪怕是未曾给为师刷过礼物的孩子,在真正遇见了什么很大困惑痛苦不已时,为师也会为其随缘解惑。
但这不会是理所应当,更不是很多人没完没了过度索取的理由。
为师愿意停下一会脚步耐着性子解惑,交流。
不代表谁,能将为师当作是自己特有的权利,要求为师为谁教导,传授,解惑。
请教人如果都没有一个请教的态度,又何必去请教呢?无非是给自己找不愉快的同时给他人添堵。
若爱,那请互爱,若想得到尊重,请先学会尊重他人。
没有任何人应该平白无故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包括家里的父母,学校的老师,驾校的教练,汽配厂的修理工。
不尊重规律之人,也叫不敬道,即不敬道,何来求道一说。
做人,要学会有个尺度。
不要用自己的无知去试探他人的底线,不然自己会很惨,无知的试探,得到的结果又怎会如己所愿。
善良过头,成愚笨,谦让过头,成软弱。
老实过头,成迂腐,精明过头,成愚昧。
谦虚过头,成虚伪,自信过头,成狂妄。
勇敢过头,成鲁莽,机敏过头,成圆滑。
持重过头,成呆板,随意过头,成胡来。
理想过头,成空想,贪婪过头,成腐败。
坚持过头,成固执,执着过头,成偏执。
放心过头,成放任,宽容过头,成纵容。
宠爱过头,成溺爱,赞美过头,成献媚。
讲理过头,成计较,原则过头,成僵化。
反之;
善良有度,是善良,谦让有度,是谦让。
老实有度,是本分,精明有度,是聪明。
谦虚有度,是礼貌,自信有度,是信心。
勇敢有度,是勇气,机敏有度,是灵活。
持重有度,是尊重,随意有度,是天性。
理想有度,是方向,贪婪有度,是上进。
坚持有度,是毅力,执着有度,是明心。
放心有度,是关怀,宽容有度,是爱护。
宠爱有度,是慈悲,赞美有度,是帮扶。
讲理有度,是真知,原则有度,是真情。”
“师父,前面那些话我好像听过,但是后面这些我没听过。”
“那肯定的,前面那些是世俗间的片面话语,后面这些是你师父当下的赠予。”
“师父谢谢您。”
“不必客气,听着玩吧。
很多东西,都得是心里有才能有机会做得到,心里要是没有啊,那做到就很难了。
若科学只是科学,那么科学就不是科学。
若玄学只是玄学,那么玄学也不是玄学。
没有印证的真理,等同于狗屁。
印证在外叫实验,在内叫思辩。
除此外就是妄想形成的妄念。
有逻辑的叫知识,没逻辑的叫想象。
有逻辑有印证的叫认识,形成的理解叫认知。
没逻辑没印证的叫妄想,形成的理解叫虚妄。
想象这个功能,在有逻辑下叫思考,思维辩证。
在没有逻辑时,它就会变成妄心。
不思考与不用思考是两回事。
不思考,是有脑子不用。不用思考,是有脑子不需要用。
有脑子不用,不是你不能想你没在想,是你在被动的被本能左右如何去想。
有脑子不需要用,也不是你不能用想,而是你不需要去想,运用本能照见即可。
什么是浪费时间,烦恼就是浪费时间。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浪费自己的时间是自己的事,浪费他人的时间那叫没礼貌。
什么是浪费他人的时间,自己明明不懂请教他人时还觉得自己懂。
一个上学的孩子,自己啥也不会,问人家老师问完说老师教的不对。老师教的对不对,有没有问过自己会不会?
若是自己都不会,为何认为老师教的有不对。这是用什么去判断的?什么都没有嘛,有的只是情绪。
【心若能闲,即自在。心不能闲,即苦海。】
【人的苦都是自己没事闲的往上找,人的烦都是自己没事闲的往上想。】
所谓的对错在没脑子时候就是我执,而在有脑子之时就是事态走向。
连自己的人生方向都看不清楚,那会很容易被路上眼花缭乱的新奇所迷。
该做的是收心,该想的是问问自己。
那些眼花缭乱的新奇是否与你当下有关?为何有关?为何无关?有关你能如何?无关你又能如何?
是能换来真心的自在?还是能换来身体的健康?亦或者你因此就能够活成你真正的自己?
如果不能,你多一句都算是一个小孩子的胡闹无理。
想知道自己有没有长大,别看外在,看看自己的心性是否还是跟小时候没有丝毫区别。”
“是啊师父,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是在自己不懂却觉得如何的路上迷失了。”
“见怪不怪吧,都想明心见性,可真的明心见性之人又有几个呢?
修的好的,修出了本事的,哪个不是带着请教的态度,知道自己不懂,听话照做之后所掌握的能力?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路上的境遇起起伏伏。
多少可怜的孩子掉进了无常的规律。
修车的,看见撞车,不研究怎样修车,却好奇为啥能撞车。
骑马的,看见有驴,不研究如何骑马,却好奇驴它怎么踢人。
带孩子的研究天文,喂奶的思考钓鱼,吃饭的心思喝水,喝水的合计砍柴。
开拖拉机拉苞米想着坐火箭烫屁股不?养母猪下猪崽好奇交多少钱才能获得天人积分。
喷火的葫芦娃天天想喷水,喷水的葫芦娃天天想隐身,喜羊羊想特么怎么抓羊,灰太狼想特么怎么吃狼。
这种事儿,就特么吃饱饭的人才能干得出来,其它生灵很少会开这种玩笑。
就算是变形金刚,也不会因为加满了92号汽油之后,就好奇自己加点尿能不能启动。
不是问题出现有了问题,而是这个人当下心就是这个问题本身。
太闲了,这个闲得有福才能闲得住,一旦闲不住,胡思乱想会不停。
没有问题,想出个问题去苦恼,没有事情,想出个事情去烦躁。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不在当下了,当下还在烦恼什么呢?
未来的事情还没来呢,不在当下呢,当下还在焦虑什么呢?
当下的事情又不是不会过去,在当下急躁个什么劲?
砍材的时候是砍材,喝水的时候是喝水,吃饭的时候是吃饭。
砍材的时候想着喝水,喝水的时候想着吃饭,吃饭的时候又想砍材。
低头一看,材也没砍够,水也没喝好,饭也没吃饱。
早上忘记了想去晨跑,中午忘记了给牛喂草,晚上忘记了很想泡泡脚。
就算是这样,还得去想自己这般很好,大家不都是这样的嘛?可却看不到大家都因此苦恼。
是难坏了大夫,气死了神仙,弄哭了如来。
逼得大夫神仙如来,曰;若是用因果诊断法去看的话,孩子,那么你这个病啊,本就应该,佛也无奈。
若都说得这般明白,还要与懂医术的大夫争论谁开车的技术高超,与会法术的神仙探讨绵羊应该在哪里吃草。
一边吵吵想向如来求保,一边问道;你好,你是属羊的不?刚刚那个谁谁说羊应该去山上吃草。
大夫,神仙,如来,不由苦笑,回以一顿拳脚炮。
说道;别特么说俺仨欺负你奥,用慈悲共振给你检查过了,你这病就是特么欠削,去二百五十号窗口,取特么三十八副叫做无常的药,再去苦海泡一泡,要是有效就有效,要是无效就拉倒。
问;为啥?
答;兔吃萝卜牛吃草,野狼追羊嗷嗷跑。
再问;是何解?
答;不信大夫看什么病?不信神仙求什么福?不信如来见什么本心?”
喜欢一本不正经的修仙感悟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一本不正经的修仙感悟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