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项军主帅狄在明率领二十万大军,愣是没有攻克只有两三万守军的秦州城,而且还损失惨重,心里别提有多窝囊了。
如今虽然损失的名额都给补齐了,要和十万龙丘军开战心里还是底气不足。既然国主和国师都没有催我进兵,那就耗着吧,过一天算一天。
可没过三天,西项国主突然派来了一个使团。这种阵仗狄在明从来没见过,把他吓了一跳,还以为是国主来兴师问罪,他生怕被治一个带兵不利之罪!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个使团是要出使龙丘帝国,为其国主向龙丘皇帝递交国书。
需要他做的事情也不难,那就是知会与其对峙的龙丘大军能够给予放行,并派人护送使团平安抵达龙丘帝国的京城。
递交国书通常意味着要建立友好邻邦,像两国刚刚休战这种情况下向对方递交国书,通常会被认为是在向对方示弱。
带队的是四殿下李令安,他的三位兄长都在同室操戈中丢了性命,他应该很快会被立为西项国的储君。
狄在明是他的嫡系,马上派人去龙丘军营商议此事。郑如山和监军高玠知道这是好事,但也不敢擅自做主,立刻飞信进京奏与朝廷。
隆兴爷看到奏报龙颜大悦,这次秦州之役虽然是惨胜,但毕竟宋佛西不负众望,以少御多,将来犯之敌挡在了国门之外。
已经多年没有他国使团来朝了,此战也算是扬我国威了。他是立刻准奏,并连夜飞书边关。
西项国四殿下李令安率领的使团,在得到龙丘朝廷的准许后,由一队龙丘精兵“护送”,穿越防线,向京城进发。
使团规模不大,约百余人,除了他们自己带的护卫,还有几位身着奇异服饰、气度不凡的随行人员,看样子像是西项国内的宗门修士。
郑如山和于勾都认为,此使团绝不仅仅是递交国书那么简单。郑帅下令沿途州县严密监视,于勾则悄悄派出了机敏的夏悲天和谭灵若,远远尾随使团,观察其沿途有无异常举动。
秦州城内,虽然大军压境之危暂解,但气氛并未完全放松。刺史霍启萧对郑如山的到来既感激又有些忌惮,毕竟郑如山曾是此地副刺史,威望极高。
副刺史宋佛西则一心扑在重建太平要塞和整备军队上,与郑如山配合默契。
于勾抽空拜访了宋佛西,将虎尾岭发生的刺杀事件以及自己的调查进展告知了他。
宋佛西听后,面色凝重:“于副统领,西项国此番动作,恐怕是连环计。
刺杀主帅,派来使团,都是为了扰我军心,拖延时间,或许……他们国内正在酝酿更大的阴谋。”
他说的这些,都与于勾和郑帅的看法不谋而合。
墨凝香在大营西北也有发现,成片的花草有轻微枯萎的迹象,这种枯萎并非寻常修为所致,与扶风涧底被六阴蚀魂掌摧残的花草状态极为相似。
于勾明白,这是尸蛊毒神易孤行贼心不死,在暗中寻找刺杀郑帅的机会时留下的痕迹。
他让墨凝香扩大监视范围,查看军营其他地方有无类似的现象。
一个月后,西项国使团顺利抵达龙丘帝国的京城——神州城。
神州城的繁华远非银州城可比,使团所有成员的眼睛此时都有些不够用了……
鸿胪寺为他们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把他们作为最尊贵的客人迎进了焕然一新的四方馆。
递交国书的仪式定在三日后的朝会上举行,隆兴帝虽然对西项国前倨后恭的态度心存疑虑,但天朝上国的气度不能失,场面上的功夫做得十足。
鸿胪寺卿和四方馆令为了办好这次接待事宜是不辞辛劳,他们陪着使团在神州城足足玩乐了三天。
到了递交国书的日子,隆兴帝以九宾之礼将以四殿下李令安为首的西项使团迎进了大庆殿。
九宾之礼,就是由九位礼宾官员组成的仪仗分列殿阶两侧,以钟鼓之声引导使节入殿,通过殿内外传呼的方式展现天朝的威仪,肃穆而不失隆重,盛大而不失庄严。
当大太监计端从西项国四殿下李令安手中接过国书放在龙案之上时,稳坐在龙椅之上的隆兴帝不慌不忙的将其展开……
随着国书上的文字不断映入他的眼帘,他的脸上已经没有了愉悦之色,换之而来的是龙颜大怒。
他把国书一合,“啪”的一声重重地摔在了龙案上面,“无端挑起两国战事在先,又以议和之名挑衅我龙丘国威在后,这哪里是递交国书,分明是在向朕下战书!李令安,你家国主是不想让你再回银州城了!”
“这……!”李令安知道事情不妙,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一直保管国书的散骑常侍拓跋显。
“不知发生了何事,请陛下暂息雷霆之怒!”隆兴帝看过国书如此震怒,他猜测国书很有可能被掉包了!
“让他自己看!”
隆兴帝大喊一声,余怒未消。
计端不敢怠慢,赶紧拿起龙案上的国书走下了丹墀将其递到李令安面前。
李令安接过国书,只见上面写道:
西项国皇帝敬奏龙丘帝国隆兴大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孤近来抱恙,疏于理政,一时不察致使两国大动刀兵。
今遣宁王令安为使,携带厚资,以表对贵国阵亡将士的慰恤之心。
孤负疚之余,突发奇想,遂令国内各大宗门联手摆下一座法阵名曰“镇魔图”,想以此与贵国一阵赌输赢。
输者需向赢者递上降书顺表,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天授十一年六月初十。
“拓跋显,你竟敢擅换国书,是想置本王于死地吗?!”
李令安出使之前是看过国书的,内容意在两国重修旧好,并向景明公主为自己提亲。他还等着一亲龙丘公主的芳泽呢!
如今事与愿违,他暴怒之下狠狠将国书摔在了拓跋显的怀里。
拓跋显是惶恐之至,手持国书忙不迭地跪在李令安面前,“宁王饶命,宁王饶命!他们挟持了老臣的家眷,我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否则老臣的家人就会身首异处啊!”
“他们,他们是谁?赶紧把国书原本拿出来!”
李令安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当务之急是拿到国书原本对自己才最为有利。
“老臣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只知道他们是一群凶神恶煞般的亡命之徒!至于国书,我们离开银州之前就被他们销毁了……!”
拓跋显此刻已经手足无措,说完将头杵在了地上。
“本王对你是何等的信任,你竟然这般辜负本王!真是该死,该死!”
恨得李令安牙根直痒痒,也顾不上一国使节的形象了,连踹拓跋显好几脚。
“好了好了,身为西项国的宁王怎么能如此对待你的臣下呢!关于国书之事,朕也不会迁怒于你。这份意义非凡的国书朕接下了,你即刻回国复命便是!”
没想到西项国的宁王会如此胸无城府,隆兴帝心内感觉到一阵阵的好笑!他们国内的纷争激烈至此,他是乐见其成的!
计端心领神会,急忙扶起拓跋显,并从他的手里拿走了国书,重新逞给隆兴帝。
“多谢陛下宽宥,令安告辞!”
李令安言罢,转身出了大庆殿。
本来以为帅团出使龙丘帝国是无上荣光之事,没想到会被弄得灰头土脸,他何曾受过这样的屈辱!
其他使团成员一看,赶紧向隆兴帝施了施礼,灰溜溜的去追他们的主人了。
“陛下,究竟发生了何事请您示下,老臣愿意为陛下分忧!”
“我等愿意为陛下分忧!”
看看西项使团已经离去,丞相言师采赶紧走出班列想问清事情缘由。左右两班文武也赶紧附和。
“西项国出尔反尔,又在两军阵前摆下法阵,妄图以此阵制胜于我龙丘帝国,其中或许还暗藏着阴险诡谲的手段不得而知。言相可有良策?”
面对两国不断的纷争,隆兴帝表现得却是云淡风轻。
“陛下,五刑堂皆为宗门大士,由他们出手相信法阵不难告破。另外,观其国内局势,不乏可乘之机。筹谋得当,或可一击而破。”
言师采可谓老谋深算,短短数言,已经阐明了对敌的战略方针。
“言相之言甚和朕心。不过,有太学府的诸多学子在前线,何须五刑堂出手!即刻飞书前线,令郑爱卿带人破阵的同时伺机大破敌军。”
隆兴帝非常赞同丞相言师采既要破阵又要破敌的建议,只是人员上做了调整。
“太学府的学子们毕竟年少,恐怕难堪大任,还请陛下三思!”
这时,新任兵部尚书言又止出班奏道。
此人正是丞相言师采的儿子,艳世罗刹言素商的父亲。
“言爱卿多虑了,你就准备好庆功酒等着为他们接风洗尘吧!”
“父皇,听说西项国来下战书,儿臣特来请旨前去破阵!”
隆兴帝话音未落,景明公主从殿外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桃花罗刹司空云依……
《出剑令》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博看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博看读书!
喜欢出剑令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出剑令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