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凌霄十一岁连中三元的盛况,如同在沸腾的油锅里滴入清水,将“青云教育”的话题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街头巷尾,茶楼酒肆,人们谈论的不仅是这位少年状元的天纵奇才,更是他背后那位被称为“育儿大师”的母亲,以及那座培养出“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青云学堂。
朝堂之上,风向彻底明朗。
此前因经筵辩议和格物学堂之议积压的争议,在范凌霄这块活生生的“金字招牌”面前,变得苍白无力。
连最顽固的守旧派,也无法睁着眼睛说瞎话,否认柳清漪教育方法的卓有成效。
难道要指责培养出十一岁状元的方法是错的吗?
皇帝谢子卓等待的,正是这个时机。
在一个大朝会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皇帝没有给守旧派再次发声的机会,直接命内侍监朗声宣读了他深思熟虑、几易其稿的《兴学求才诏》。
诏书文辞雅驯,却立意革新。开篇肯定了传统经史教育的重要性,随即笔锋一转,指出“然国之需才,非止一文”,强调“百工诸业,亦为邦本”。诏书核心主要有三:
其一,正式于京城设立“格物书院”,仿青云学堂模式,除经义基础外,增设农学、工巧、算科、商道、医理等实用科目,择优招收学子,毕业经考核后,可由朝廷量才授职。
其二,鼓励各州府仿效,兴办各类专科学堂,并对民间善堂、义学中涌现出的优异匠人、医者、农师给予旌表乃至破格录用。
其三,允许各地官学、私塾在确保基础教化之前提下,酌情引入实用学问,并允许女子入学旁听或进入特定专科学习(如医、绣、商等)。
此诏一出,如同在沉寂的湖面投入巨石。革新派官员面露喜色,扬眉吐气。
守旧派如李阁老等人,脸色铁青,嘴唇翕动,却终究未能说出反驳之语。
事实胜于雄辩,范凌霄的状元,范家众多子女在各行各业的出色表现,就是最锋利的矛,已将他们固守的盾牌击得粉碎。
皇帝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定格在柳清漪身上(她因诏书涉及自身理念,被特旨允准列席)。
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范夫人柳氏,教子有方,育人得法,其所倡‘因材施教’、‘人尽其才’之论,深合朕心,于国于民,功在千秋。
特封为‘文昌夫人’,赐金牌一面,可随时入宫建言。
新设之教育司,聘为首席顾问,参赞全国学政革新事宜。”
“文昌夫人”!首席顾问!
虽无“帝师”之名,却已有“帝师”之实!
这意味着她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国家最高层面的正式认可,并将直接影响整个大庆朝未来的教育走向。
柳清漪在百官复杂的目光中,从容出列,敛衽行礼:“民妇柳清漪,谢陛下隆恩。定当竭尽所能,不负圣望。”
这一刻,她不再是范府后宅的主母,不再仅仅是二十六个孩子的母亲,她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时代变革的推动者。
“文昌夫人”柳清漪,这个名字,将随着这道《兴学求才诏》,一同载入史册。
---
“文昌夫人”的名号响彻朝野,连带着范府的门槛都仿佛被踏低了三寸。
除了络绎前来请教教育之法的文人、官员,更多的,是揣着庚帖、带着厚礼上门提亲的媒人。
范家的孩子们,不仅个个身负奇才,如今更有了“帝师”母亲的光环,无疑是京城最炙手可热的联姻对象。
柳清漪对此早有预料,也早有主张。
她将适龄的孩子们叫到跟前,温言道:“你们的婚事,母亲只有一个原则:尊重你们自己的意愿。
家世门第固然要看,但更重要的是对方的人品、才学,以及是否真心理解并支持你们想走的路。
若不愿,即便是王孙公子,母亲也替你们回绝。”
这番开明的话,让孩子们都松了口气。
最先定下的是范朝颜。
她性子沉静,一心扑在绣艺上,对儿女情长并不热衷。
一位江南来的年轻儒商,数次拜访朝颜绣庄,并非为了生意,而是真心折服于她的绣艺,更能与她探讨配色、意境,甚至能为她的绣品题写恰到好处的诗词。
范朝颜觉得与他相处舒适,便点头应允。
柳清漪考察后,见那儒商为人诚恳,家境殷实,且承诺婚后绝不干涉范朝颜经营绣庄,便欣然同意。
范京墨的亲事则带着武将家的爽利。
他人在北境,柳清漪去信询问。
范京墨的回信只有寥寥数语,却意志分明:“母亲,孩儿志在沙场,无意早婚。
若非要成家,但求一性情爽朗、能理解孩儿志向、最好是将门之女。”
恰巧一位与柳禹琛交好的武将听闻,主动为自家嫡女说项,那姑娘自幼习武,性情泼辣,最是崇拜少年英雄。
两家一拍即合,只等范京墨边境稍安回来定亲。
轮到范茯苓时,媒人几乎踏破门槛,说的不是世家嫡女,便是皇商千金。
范茯苓却一概回绝,他对柳清漪直言:“母亲,孩儿的心思不在内宅,而在四海商路。
娶妻之事,不急。
即便要娶,也需得一能掌家、明事理、不干涉孩儿商事,甚至能助我一臂之力的女子。
若寻不到,宁可不要。”
柳清漪知他志向远大,且年纪尚小,便由得他去,只对外称“二公子专心事业,暂不考虑婚嫁”。
其他孩子也各有情形:
范夕颜对来说亲的贵公子们嗤之以鼻:“他们喜欢的不过是我的妆容和夕颜阁的名气,有几个真懂我?”
她立志要做出大庆朝最好的胭脂水粉,暂时无心风月。
范白薇人在宫中,婚事已非柳清漪能完全做主,但太后和皇帝都颇为喜爱她,她的未来,注定与宫廷紧密相连。
范清玥目标明确,她的婚嫁,更是她实现野心的重要一步,目前仍在宫中经营,等待最佳时机。
年纪更小的如范南星、范紫菀等,更是懵懂,被柳清漪牢牢护在身后,言明不到年纪,绝不议亲。
范府的婚嫁事,就这样在柳清漪的开明主导和孩子们的个性选择下,呈现出一种不同于任何高门大户的轻松与鲜活。
没有政治联姻的沉重,没有盲婚哑嫁的无奈,有的只是对每个个体意愿的尊重。
这也让外界在啧啧称奇之余,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文昌夫人”的教育,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亦包括“情遂其愿”。
《育儿师天降,携26子共谱华章》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博看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博看读书!
喜欢育儿师天降,携26子共谱华章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育儿师天降,携26子共谱华章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