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玄武仙墓

首页 >>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扶明录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大明红楼,诗山词海,红袖添香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大唐:我在长安开商场汉末之全面开战雄霸三国骗了康熙十龙夺嫡抗日之兵魂传说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玄武仙墓 -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全文阅读 -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txt下载 -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23章 建宁六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建宁六年,仲春。

又是一年春风度,拂过巍峨的洛阳宫阙,掠过广袤的平原,唤醒沉睡的江南水乡,最终吹向帝国新拓的边疆。

建宁六年的春风,似乎格外浩荡,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复苏的暖意,更挟裹着一股沛然莫御的,名为“建宁之治”的磅礴力量,席卷着大汉的每一寸土地。

晨曦微露,豫州颍川郡,阳翟县郊外。

老农陈三蹲在自家田埂上,布满沟壑的手掌轻轻拂过一片沉翠油油的麦苗,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满足。

他的田里,不再是祖辈传下来的稀疏老种,而是郡劝农所推广的新麦种。

去年秋播时,劝农所的年轻农官还带着几个匠人模样的小伙子,在他田里演示了那架据说叫“耧车”的铁家伙,竟能一次完成开沟、下种、覆土三道工序,又快又匀!

“三爷,看这长势,亩产怕不得有三百斤?”邻田的李二柱凑过来,语气里满是羡慕,他家今年也换上了新种,用了劝农所教的堆肥法子。

“三百?我看不止!”

陈三笑得露出豁牙,“往年能收个两百出头就是老天爷开眼喽。

听说朝廷在司隶那边的大官田里,用好牲口拉着那带铁犁铧的新犁,深耕细作,亩产都奔着四百去了!”

阳翟县的这一幕,只是帝国庞大农业图景的一个微小缩影。

自力推新政以来,“劝农所”这个特殊的机构,如同最坚韧的藤蔓,已将根须深深扎入帝国州郡县乡的土壤。

它们不仅是良种的推广站,更是新农技术如:铁犁深耕、耧车播种、合理轮作、堆肥沤肥的传播点,甚至成了小型水利的规划所。

劝农所的农官们,多是学院培养出的“新汉学”子弟,通晓农书,更重实践,挽着裤腿下地是常态。

成果是震撼的。

昔日青黄不接时常见的流民,如今几乎绝迹。

各地常平仓的规模一扩再扩,仓廪充盈,粟米满溢。

大司农府奏报,建宁五年帝国粮赋总收入,较建宁元年竟增加了五成有余!

这不仅养活了日益增长的人口,更为庞大的帝国机器,如军队、工程、工坊等,提供了最坚实的物质基础。

……

午后的阳光,炙烤着冀州河间郡一座新兴的“工坊镇”。

这里没有阡陌农田,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高大整齐的砖瓦厂房,以及终日不息的喧嚣:铁锤的铿锵、织机的嗡鸣、陶轮的旋转、木料的锯切……

空气里混合着炭火、油脂、新织布浆洗后的气息,形成一种独特而充满活力的味道。

最大的厂房内,数百架改良过的纺织机整齐排列。

女工们手脚麻利地操作着,纱锭飞转,棉线、麻线、甚至轻柔的蚕丝,如同流水般被纺成粗细均匀的纱线。

其效率,是旧式纺车的数十倍之多!

一个工头模样的中年人,正对着账本,计算着今日的产量,脸上是掩不住的喜色。

“掌柜的,幽州范阳商行又催那批细棉布了,说是运河新通,他们的船队等着装货下江南呢!”一个伙计小跑着进来报告。

“告诉他们,有宝钞现付,优先给他们备货!”掌柜头也不抬,语气里却带着底气。

宝钞的出现,让这种跨州郡的大宗贸易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和安全。

不远处,是郡府工曹直管的“琉璃坊”。

巨大的窑炉散发着惊人的热量,匠人们穿着特制的厚布围裙,用长长的吹管从熔炉中蘸取炽热粘稠的琉璃液,熟练地吹制、塑形。

与过去仅供皇室贵胄的少量单色琉璃不同,这里的琉璃器色彩斑斓:明黄、翠绿、宝石蓝、玛瑙红……

配方经府匠作府的不断改良,成本大幅下降,产量激增。

精美的琉璃盏、花瓶、摆件,正被打包装箱,它们将沿着运河和驰道,流向洛阳的权贵府邸、长安的豪商巨贾、甚至遥远的西域商队。

而在帝国的心脏洛阳,少府辖下的“将作大坊”更是日夜轰鸣。

精钢工坊里,灌钢法的炉火熊熊,铁水奔流,经过千锤百炼,化作坚韧锋利的刀胚剑条。

隔壁的“制弩坊”内,工匠们按照严格的标准尺寸,流水般组装着弩臂、弩机、望山。

每一件成品都需经过校验官的检验,刻上工匠与坊监的姓名,确保其威力与可靠性完全一致。

这便是“标准化”的力量,它让帝国的强弩劲弓,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源源不断装备着日益壮大的军队。

洛水码头旁,巨大的干船坞内,龙骨初现。

这是为帝国水军建造的“福船”雏形。

巨大的杉木经过特殊处理,被能工巧匠们以精湛的榫卯技艺拼接。

多层甲板、水密隔舱、高耸的硬帆……

这些吸收了南方造船精华与少府匠作府改良技术的巨舰,预示着大汉的目光,已不仅仅局限于奔腾的江河,更投向了烟波浩渺的远海。

造纸坊则坐落在相对清静的城郊。

树皮、麻头、破渔网,这些昔日无人问津的“废料”,在碱液的蒸煮和工匠的捶打下,化作洁白、坚韧、廉价的纸张。

它们被裁切装订,运往各地的学院、官府,承载着知识与政令,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开去。

知识的门槛,正在这雪白的纸张上,悄然降低。

工坊城镇的兴起,吸纳了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富余劳力,也使得“工人”这一新生阶级,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固。

他们凭借手艺吃饭,收入不菲,眼界渐开。

洛阳、长安、宛城、汝南、建业这五大超级都市,更是工坊云集,商贾辐辏,人口百万计,昼夜不息,其繁华盛景,远超往昔。

除以上之外,建宁六年的帝国商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繁忙、高效。

沟通黄河与淮水、淮水与长江的关键河段已部分贯通。

巨大的漕船、商船,满载着冀州的粮食、幽州的皮革、徐州的铁器、荆扬的稻米木材、益州的蜀锦井盐,在宽阔的运河河道上首尾相连,帆影如云。

船闸有序升降,船只如履平地般跨越着曾经的天堑。

昔日辗转数月、损耗近半的陆路转运,如今只需旬日,损耗骤降至一二成。

“大汉商行”的金字招牌,已矗立在所有重要州郡的治所、运河码头、边关榷场。

它不仅仅是一个商业领头羊,更已成为帝国金融体系的中枢神经。

商行内,柜台上堆叠着不同面额的宝钞,伙计们熟练地验看着上面的复杂水印、特制油墨、精密暗记等标识,进行着存取、汇兑、放贷等业务。

在洛阳东市,一场交易正在进行。

来自扬州的大丝绸商陈掌柜,正与一位西域胡商讨价还价。

自从糜乔等人通商西域以后,诸多胡商也沿着新沟通的丝绸之路,开始前往大汉。

胡商看中了陈掌柜带来的一批顶级吴绫,价值高达数百万钱。

若在以前的时候,如此巨额的交易,双方要么小心翼翼交割黄金或铜钱,要么依赖易货,繁琐无比。

而此刻,陈掌柜却从容地从怀中取出一叠印制精美、加盖多重官印的“当万钱”宝钞。

“尊驾请看,此乃朝廷发行,大汉商行担保,十足通行之宝钞。凭此,可在洛阳、长安、姑臧、乃至贵国商队常去的敦煌等地,随时兑换黄金或铜钱,亦可直接在我大汉境内购买任何货物。”周掌柜语气笃定。

胡商仔细验看宝钞,又看了看商行分号出具的信用凭证,最终点了点头。

他在西域的时候,就见过那些大汉的商人们使用这种纸币,的确可以当钱用的。

双方在商行公证下,完成了这笔价值连城的交易,过程不过一盏茶的功夫。

宝钞,这张轻薄的纸,承载着帝国强大的信用,正成为大宗贸易不可或缺的润滑剂。

然而,金融的洪流之下,暗礁亦存。

在宛城,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刚刚平息。

几家由旧士族背景把控的米行,试图联合抵制宝钞,只收铜钱或要求宝钞折价,意图扰乱市场,打击新兴商贾和朝廷信用。消息传出,市面哗然,小民惶恐。

朝廷的反应迅疾如雷霆。

廷尉府的差役直接查封了为首米行,掌柜枷锁加身,游街示众,罪名“扰乱币制,动摇国本”。

同时,大司农府紧急调拨常平仓存粮,在宛城各处设立临时售卖点,宣布“十足收用宝钞,平价售粮”。

大汉商行也敞开兑换窗口,承诺宝钞随时可兑。

恐慌迅速平息。

百姓拿着宝钞买到了平价粮,对朝廷的信任反而加深。

那些蠢蠢欲动的旧势力,被这雷霆手段震慑,暂时偃旗息鼓。

这场风波,成了宝钞信用体系一次成功的“压力测试”,也清晰地昭示:在帝国意志和国家信用的铁拳面前,任何试图挑战新秩序的举动,都将被碾碎。

运河与宝钞,如同帝国新生的两条大动脉,一条输送着有形的物资洪流,一条涌动着无形的信用能量,共同滋养着这个日益强壮的巨人。

就在帝国各方都平稳快速的向前推进的同时。

建宁六年,夏初,帝国南疆,苍梧郡(今广西梧州一带)

莽莽山林间,一场精心策划的围剿正在进行。

目标是一股盘踞多年、依仗地形之利屡剿不尽的百越山蛮。

然而,这一次,他们面对的不再是装备杂乱、号令不一的郡国兵。

山脚下,是军容整肃的大汉南征军大营。

营盘壁垒森严,刁斗森严。营内,士兵们按兵种分区驻扎。

首先是北军的精锐步兵营,士兵身着统一的精钢札甲,背负标准制式强弩,腰间佩着寒光闪闪的环首直刃钢刀,手持厚实的大盾。

然后是凉州调来的精锐突骑, 战马高大健硕,骑兵身着轻便灵活的镶铁皮甲,马鞍旁挂着复合角弓和特制的长柄马刀。

再然后是工兵营, 正在组装调试几架造型奇特的车辆。

车身覆盖厚牛皮,前端装有坚固的撞角,顶部则是一个可旋转的、形似大号喷筒的装置。

此乃匠作府最新研制的“火龙车”,旁边还堆放着一些密封的陶罐,罐口引线外露,散发着刺鼻的硫磺硝石味道,这是从运河开山当中,改良而来的“震天雷”。

最后是内河水军,虽然此地不靠海,但数艘新式的中型内河战船停泊在附近的浔江支流上。

船体坚固,船舷加高,设有弩窗,甲板上甚至固定着几架小型床弩。

指挥高台上,征南中郎将皇甫嵩目光冷峻,手中的令旗猛地挥下。

“工兵营!火龙车、惊雷车,前出!目标,山腰隘口,蛮兵木寨!”

随着皇甫嵩一声令下,数架覆盖牛皮的“火龙车”在工兵推动下,冒着稀疏的箭矢,抵近至隘口木寨下。

随着操作手猛地拉动机关,浸满火油的麻布团被点燃,一股粘稠炽烈的火龙从喷筒中咆哮而出,瞬间点燃了木寨的栅栏和了望塔!

无数蛮兵惨叫着变成火人跌落。

同时,“惊雷车”将点燃引信的“震天雷”陶罐奋力抛出,陶罐划着弧线落入寨中或人群密集处。

“轰!轰隆!”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接连响起!

火光与黑烟冲天,破碎的陶片和里面填充的铁蒺藜如同死神的镰刀,横扫一片!

“天……天罚……”

“是上天的惩罚……”

“快跑啊!”

从未见过此等场面的山蛮,瞬间魂飞魄散,以为是雷神降罚,斗志顷刻崩溃。

“步卒弩阵!覆盖射击!”

“骑兵两翼包抄,截杀溃兵!”

“水军沿江巡弋,封锁水道!”

皇甫嵩的命令清晰而冷酷。

训练有素的弩兵方阵踏前一步,密集的弩矢如同死亡的乌云,覆盖了因爆炸和火焰陷入混乱的蛮兵。

钢铁的矛林紧随弩阵之后,如同移动的城墙,碾压上去。

两翼的骑兵如同出闸猛虎,马蹄践踏着溃散的敌人,水军战船上的强弩也对着沿岸逃窜的蛮兵点名射击。

这场战斗,简单如同一场游戏,完全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戮与展示。

职业化的军队、精良的制式装备、合理的兵种协同,加上火药武器带来的恐怖心理震撼和实际杀伤,将曾经难缠的山地蛮兵彻底碾压。

捷报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飞传洛阳。

随捷报附上的,还有皇甫嵩对“火龙车”与“震天雷”实战效果的详尽奏报,字里行间充满了震撼与敬畏。

德阳殿内,刘宏看着皇甫嵩的奏报,尤其是关于火药武器的描述,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他仿佛看到了更广阔的疆域在向他招手。

战争的胜利,不仅带来了荣耀,更带来了新的疆土。

建宁六年秋,第一批由朝廷组织的移民,开始向新征服的南中(云贵地区)和初步平定的部分百越之地迁徙。

洛阳城外,巨大的移民集结点。

人声鼎沸,车马辚辚。

官吏拿着名册,大声呼喊着:“豫州陈郡张大有家,丁五口,授南中益州郡熟田五十亩,免赋三年,耕牛贷一头。”

“下一个,冀州河间李满仓家……”

被点到名字的汉子,带着满脸的期待与一丝离乡的忐忑,领着家人,背着简单的行囊,在官吏的指引下,登上由官府征调或商行承运的马车、牛车。

车上堆满了农具、种子和官府配发的口粮。

“大哥,真要去那蛮荒之地啊?”一个年轻后生问旁边的汉子。

“怕啥!”汉子拍了拍胸脯,“朝廷说了,那里地广人稀,土地肥得流油,去了就给田,给牛,三年不用交租子。

留在老家,地少人多,一年忙到头也剩不下几粒粮,听说那边劝农所也建起来了,教咱种新稻谷,比咱老家的麦子产量还高,为了娃儿们将来能多几亩地,闯一闯也是值得的!”

像这样的场景,在司隶、冀州、兖州、豫州等人稠地狭的州郡同时上演。

劝农所推广的新农技和良种提高了产量,却也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而运河带来的物流便利、工坊城镇的兴起,虽吸纳了大量人口,但土地的压力依然存在。

向地广人稀的新征服区移民,成为了建宁五年之后,朝廷化解地方矛盾、巩固边疆的全新重要国策。

同时,帝国核心区域的人口也在稳步增长。

劝农所的普及、常平仓体系的完善、以及华佗、张仲景倡导的新医政在州郡的逐步落实,使得婴孩夭折率显着下降,成人的平均寿命也有所延长。

洛阳、长安等超级都市的人口,正朝着前所未有的高峰迈进。

大汉帝国,正迎来一个生机勃勃、人丁兴旺的时代。

除以上之外,经世致用与新学之光也开始渐渐发力。

深秋的洛阳,新兴帝国最高学府——“大汉书院”内,一场经筵正在激烈进行。

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的大儒郑玄,正与几位年富力强的“新汉学”教授辩论。

议题是《盐铁论》中的一些国策。

一位出身经学世家的太学生起身,引经据典,大谈“仁义为本,不与民争利”,认为朝廷专营食盐是为聚敛。

一位年轻的新汉学教授立刻反驳:“此言差矣,管子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

无食盐之利,何来充盈国库以养强兵、修水利、兴教化?何来常平仓平抑物价,活民无数?何来资财开凿运河,沟通南北?

朝廷取利,非为奢靡,实为集举国之力,行利国利民之大事,此乃“经世致用”之本义,若空谈仁义,坐视豪强兼并、国用匮乏、民生凋敝,才是最大的不仁不义!”

他的发言引来了不少出身寒门或工匠、商贾家庭的学子热烈赞同。

这些学子,正是学院体系建立后,通过相对公平的考核(重实务策论,轻浮华辞藻)选拔而来。

郑玄捋须微笑,并未直接评判,而是说:“经学之道,贵在通变,古人之言,当审其时,度其势。

今陛下励精图治,王师运筹帷幄,开运河、行宝钞、兴百工、强甲兵,皆非空谈仁义可成。

吾辈读书人,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这煌煌盛世,求索治国安邦之实学!”

他这番话,无疑为“新汉学”的经世致用理念,提供了来自传统经学高地的有力背书。

大汉学院的争论,只是帝国思想文化变革的一个缩影。

在州郡的分院,在各地的官学,甚至在一些由富商资助的私塾,“新汉学”的理念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

它强调务实、重商、重工、重技术、重国家力量整合资源办大事,与旧有的、更重道德文章和门第出身的传统经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渴望建功立业的年轻才俊。

而在广袤的乡村闾里,另一种力量也在悄然重塑着基层。

昔日主要在贫苦民众中传播、带有隐秘结社色彩的太平道,在张角三兄弟的努力与朝廷有意识的引导下,完成了彻底的转型。

各地道观,成为新的信仰中心。

道士们宣扬的不再是各种鬼神异说,而是宣讲朝廷认可的《太平清领书》中劝人向善、忠君爱国、勤勉劳作的内容,同时利用其粗通的草药知识和组织能力,配合官府进行简单的防疫、施药、调解乡里纠纷,甚至协助劝农所推广新农技。

在豫州一个刚推广新麦种的村庄,就发生了这样一幕:几户守旧的老农死活不信新种,眼看要误了农时。

当地的“三官庙”主持出面了,他先是焚香祷告,声称得“上天”启示,新麦乃祥瑞嘉禾,又拿出道观珍藏的新麦样品,展示其饱满。

最后拍胸脯保证,若收成不如旧种,道观愿以存粮补偿。

在神权和“官府背景”的双重保证下,守旧的老农终于勉强答应试种。

这种深入基层、与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影响力,是任何官府文告和学院理论都难以企及的。

道教,经过一番深入改造,已然成为帝国在乡土社会最有力的精神纽带和治理辅助工具。

……

建宁六年的岁末,洛阳城张灯结彩,准备迎接新的一年。

然而,在这喜庆祥和的氛围之下,一股锐意进取、开疆拓土的雄心,如同地火般在帝国的核心奔涌。

德阳殿的御书房内。

年轻的皇帝刘宏,身着常服,负手立于巨大的天下舆图前。

他的目光不再局限于司隶、中原,而是炽热地扫过舆图上的每一个角落。

北方的茫茫草原当中,匈奴虽附,但鲜卑仍在。

西域的广阔丝路之上,商路虽通,但控制力依旧稍弱。

南方的无尽山海当中,百越虽然初定,但南中仍旧待抚。

还有东方与南方的浩瀚海洋……

刘宏的身后,站着王潜、曹操、李儒、皇甫嵩、以及几位新晋崛起、锐气逼人的少壮派将领和学院出身的务实官僚。

“陛下请看!”

王潜率先开口:“依照朝廷此前计划,只需十年,运河便可全线贯通,届时江南财富,旬月可抵幽燕。

工兵营已熟练掌握火药开山筑坝之技,遇山开山,遇水架桥,大军投送再无险阻。

水军新造之福船,可载兵数百,航行稳健,近海波涛已不足惧……”

“还有北边,”曹操沉声道,“檀石槐近两年,虽安分守己,但其已然开始暗中整合草原诸部,狼子野心未死。

我军新式马具、马刀已装备边骑,战力大增,幽并铁骑,渴求一战灭之!”

“西域诸国,反复无常。”李儒也补充道:“长史府力量单薄,亟需增派精兵强将,重建都护,复通丝路,扬我国威!”

“南中、交趾,地广人稀,瘴疠虽厉,然沃野千里,稻可三熟。”一位来自荆州的官员补充,“移民实边,步步为营,假以时日,必成帝国粮仓!”

刘宏静静地听着众人的今晚,手指无意识地在舆图上划过,最终停留在代表大海的蔚蓝区域。

“海……”他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管子言,“利出于海,则国富”。

师父此前曾言,东海之外有夷洲,南海之滨有富庶大岛,更远有身毒、大秦……”

刘宏没有说下去,但书房内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皇帝那几乎要喷薄而出的、超越陆地的雄心。

近几年,大汉的国力,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蒸蒸日上。

因此,也就需要更加广袤的地方,来承载这高速发展背后的诸多不协调的地方。

而战争与扩张,无疑是最好的方法。

这也是当初王潜一早就灌输给刘宏以及诸多青壮派官员的思想。

王潜适时上前一步:“运河成,则国脉通;宝钞行,则财货流转畅;仓廪实,甲兵利,生齿繁,文教昌。

此诚我大汉前所未有之盛世根基!

旧时藩篱,已不足困,内修文德,外备武攻,顺势而为,拓土开疆,此其时也!

然,需谨记,扩张非为穷兵黩武,实为保境安民,畅通商路,广布王化,使我华夏文明之光,泽被更远!”

王潜的话,既点燃了扩张的激情,又定下了务实的基调。

刘宏重重的点了点头:“师父之言,深得朕心,这建宁盛世,岂能固步自封?

传旨:明岁春闱,策论之题,便为《论新势下帝国拓边安邦之策》,朕要看看,这天下英才,谁能献上经世良谋!”

随着刘宏话落,书房内的空气仿佛被点燃。

旧士族的代表或许仍盘踞在朝堂的某些角落,掌握着部分清贵职位和地方影响力,但时代的浪潮已不可阻挡。

商人凭借雄厚的财力和对流通的掌控,工匠依靠精湛的技艺和对新生产力的贡献,学院派官僚凭借务实的思想和治国才干,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崛起,稀释着旧有的权力格局。

一个充满自信、渴望突破、准备将力量投射到已知世界尽头的庞大帝国,正昂首屹立在建宁六年的岁末,它的目光,已投向星辰大海。

喜欢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丹道仙途小鲜肉从军记大神驾到奶爸搬运工永恒剑主尸王噬宠:妖女要翻墙二次元日常物语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一品侍卫今天大佬也不想开门仙农宗剑道至尊剑无双嫚嫚长途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妖妃其实是药引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大明第一臣九十年代小奋斗诸天:从云岚宗开始显圣一世之尊
经典收藏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特种兵之一夫当关郭嘉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战国野心家盛世第一妾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我于历史中长生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全军出击:从小山村到百万雄师无双毒士:女帝劝我善良大明群英传绝色冷妃三国:一切从大秦传承开始七十年代那场战争穿越三国,匡扶汉室!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南唐晚来风
最近更新寒门状元路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靖康前夜:帝业重光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北宋第一狠人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浴血山河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铜镜约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玄武仙墓 -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txt下载 -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最新章节 -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