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玄武仙墓

首页 >>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调教大宋奥特格斗传说十龙夺嫡我在明朝当国公紫鸾记汉末之全面开战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重生后我母凭子贵上位了逍遥侯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玄武仙墓 -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全文阅读 -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txt下载 -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39章 新世界的基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建宁三十年,春和景明。

洛阳城,这座历经沧桑的帝国都城,经过三十年的改造,已然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

扩建后的城墙高耸入云,以水泥浇筑的根基坚不可摧,将更大范围的土地纳入怀中。

城内,宽阔平整的道路纵横交错,将各个功能区紧密相连。

宫城区的巍峨殿宇、学院区的书声琅琅、工坊区的机器轰鸣、商业区的车水马龙,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盛世画卷。

德阳殿,这座帝国权力的核心所在,今日更是庄严肃穆。

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神情肃穆中带着难以掩饰的自豪。

殿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悬挂在正北墙壁上的那幅巨大无比的《皇汉舆地全图》。

这幅地图,由大汉学院数十位专精舆地、算学的学者,结合无数商旅、探险家、军方斥候带回的资料,历时三年方才绘制完成。

它以洛阳为中心,用精妙的比例和色彩,详尽地勾勒出这个庞大帝国的每一寸土地。

向东,地图脉络延伸至茫茫大海中的“倭州”,其上标注着移民屯垦的据点和正在开采的金银矿脉,更远处的“库页岛”,虽气候苦寒,却也标记着帝国的哨所和渔业基地。

向西,线条穿越葱岭,覆盖了广袤的“西域新州”和“安西都护府”,将丝绸之路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清晰呈现;

再往西,昔日安息、贵霜的故地已化作帝国的海外行省,地中海的波光粼粼仿佛就在眼前,连遥远的伊比利亚半岛和黑海沿岸,也被标注为帝国的“西极都护府”辖区,象征着大汉天威已远播至大西洋东岸。

向北,辽阔的草原不再是威胁,而是帝国的牧场和新边疆,贝加尔湖畔的“北海都护府”则守护着帝国的北境。

向南,笔触跨越琼州,覆盖了交趾、日南,更延伸至南洋诸岛,那里的香料、宝石和热带作物源源不断地输往中原;

穿过马六甲海峡,便是广袤的“天竺都护府”,恒河与印度河的两岸,正逐渐染上汉家的色彩,甚至连遥远的北非沿海,也标记着帝国商站和远征军留下的印记。

每一位凝视这幅地图的官员,心中都激荡着难以言喻的豪情。

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疆域,是他们与当今圣上一同打拼出来的赫赫功业。

“陛下驾到!”

随着内侍的高声唱喏,身着十二章纹衮服的刘宏,在王潜的陪同下,缓步走入殿中。

如今的刘宏,已经四十三岁了,岁月和无数次的历练,让他眉宇间充满了帝王的威严与自信。

而王潜也已经五十五岁,发间多了几许霜白。

王潜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那幅巨大的地图上,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自豪,有感慨,更有对未来的期许。

“诸卿。”

刘宏的声音响起:“今日召集诸卿来此,便是要共同审视我大汉如今的根基。”

说着,刘宏抬手指向地图:“自朕继位以来,赖天地庇佑,赖诸卿辅佐,更赖师父悉心教导,我大汉方能扫平六合,威加四海。

昔日的边患,已成今日的疆土;昔日的蛮夷,渐染我汉家风华,这一切,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我大汉日益稳固的基石之上。”

“今后,还望诸卿继续勠力同心,使我大汉苗裔,永昌不绝!”

“陈等领命!!”

众人齐声高呼,声音激昂洪亮,久久不歇。

此番召见群臣,除去观赏这幅地图之外,更主要的,还是为了推行最后一步改革。

曾经的尚书台,在处理日益繁杂的政务中,逐渐演变成了类似“内阁”的机构。

由数位精通庶政、各有专长的“阁老”共同商议国事,再呈报皇帝裁决,极大地提高了决策效率。

传统的九卿制度,则被更适应新时代的“六部”所取代。

吏部掌管官员选拔任免,户部管理户籍财政,礼部负责礼仪教化与外交,兵部统筹军政军令,刑部执掌司法刑狱,工部专司工程建设与技术研发。

六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运转高效,成为帝国行政的中坚力量。

对于如此辽阔的疆域,单一的治理模式已不再适用。

因此,众人创造性地施行了“行省—都护府—殖民地”三级治理体系。

核心区域及汉化程度较高的新征服地区,设立行省,完全推行汉家法度,与内地无异,如扶南地区设立的“东南行省”,其治理模式已与关中、冀州等境内地区相差无几。

对于边疆地区,或民族成分复杂、汉化尚浅的区域,则设立“都护府”,都护由朝廷重臣或名将担任,拥有较大的军政自主权。

这些地方以“因俗而治”为原则,逐步推行汉化,维护地方稳定,如“安北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天竺都护府”等。

而对于那些刚刚纳入版图、反抗势力仍存、环境恶劣的遥远之地,则暂时划为“殖民地”。

这些殖民地,由朝廷派遣总督或军队进行直接管辖,以军事控制和资源开发为首要任务,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升级为都护府或行省,如“安息”、“印度”及南洋部分岛屿。

……

除制度变革以外,经济方面也发生了转变。

如今的大汉商行,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仅仅为了赚取钱财和转移矛盾而设立的机构,它凭借着帝国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后盾,以及遍布海外的诸多分支机构,已然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全球垄断巨头。

垄断了丝绸、瓷器、琉璃、纸张等高端商品的海外贸易,控制了香料、宝石、金银、木材等战略物资的进口,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许多中小国家的朝廷。

帝国的货币体系也日趋成熟。

王潜力推的“金本位”与“银本位”并行制度,辅以官方严格背书的“宝钞”,形成了稳定而灵活的金融体系。

“宝钞”以其便捷性,在国内主要城市和商业活动中广泛流通,大大促进了商品交换。

大汉商行下设的“钱监”,负责货币的印制、防伪与回收,通过严格的准备金制度,以黄金、白银、粮食、丝绸等硬通货为储备,维护着“宝钞”的信用,有效防范了通货膨胀的风险。

手工业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以新型纺纱机为代表的纺织技术早已普及,催生了大型的官营和私营纺织工场;

琉璃的烧制技术不断突破,不仅能生产透明器皿,更能制造出色彩斑斓的艺术品和实用建材;

冶铁炼钢技术的进步,使得农具、兵器、机械的质量和产量都大幅提升;

造船业更是突飞猛进,能够建造承载数百人、远涉重洋的巨型福船。

在这些大型工坊中,传统的师徒制逐渐被规模化的雇佣劳动所取代,“工人”这一群体日益壮大,他们领取工钱,按规程操作机器,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已在大汉的土壤中悄然生长。

而遍布全国的驰道网络和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则如同帝国的血脉,将各地的物资、人员、信息快速输送,确保了这个庞大帝国的高效运转。

江南的粮食、丝绸,蜀地的锦缎、井盐,西域的玉石、良马,南洋的香料、象牙,源源不断地汇聚到中原,再从这里分发到帝国的各个角落。

除以上之外,科学技术也在一步步快速前进着。

大汉学院及其遍布各州郡的分院,如同一个个巨大的人才孵化器,持续不断地为帝国输送着各类实用人才。

从天文历法到农田水利,从机械制造到医学药理,学院培养的学子们活跃在帝国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工部的地位在帝国中日益崇高,成为汇聚顶尖工匠和科学家的核心机构。

在工部的主持下,一系列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火器方面,在原始火药的基础上,工匠们经过不断地改进配方和形制,一种基于燧石发火原理的“自生火铳”已经在学院的实验室中被研制出来,虽然还很简陋,但预示着武器发展的新方向。

机械制造领域,杠杆、滑轮、齿轮等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水利灌溉、建筑施工和矿山开采。

农业技术的推广让粮食产量稳步提升,新的作物品种不断被驯化推广,确保了帝国庞大人口的粮食供应。

天文历法的研究服务于农业生产和远洋航行,更精确的历法和星图被绘制出来。

医学领域,在华佗、张仲景等名医的主持下,《大汉医典》不断完善,外科手术、传染病防治、草药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太医院和遍布各地的官医署,有效提升了民众的健康水平。

而在大汉学院最深处的一间实验室里,几位须发皆白的老学者和年轻的工匠们,正围着一个由铜、铁、木材和皮革构成的复杂装置忙碌着。

那是一个基于蒸汽膨胀原理设计的模型,炉膛里的火正旺,水汽在密闭的容器中积聚,推动着一个简陋的活塞往复运动,进而带动了一个轮子缓慢转动。

“成了!先生,它真的动了!”一个年轻工匠兴奋地呼喊。

负责此事的老学者,正是当年最早跟随王潜做事的将作丞马均。

只见他抚摸着胡须,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快,记下此刻,这或许是开启一个新时代的钥匙,王师当年的设想,我们终于摸到门槛了!”

这个不起眼的模型,便是未来蒸汽机的雏形。它的出现,预示着一个全新的工业时代,已在不远处向这个伟大的帝国招手。

……

在文化方面,王潜早年的设想,已经初步成功。

“新汉学”早已取代了僵化的传统经学,成为帝国的官方意识形态。

它以王潜倡导的“经世致用”、“知行合一”为核心,融合了传统儒学的伦理道德、法家的刑名治术、道家的自然哲理,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务实的思想体系。

这套体系不仅是选拔官员的核心内容,更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着新时代汉人的精神面貌。

汉语言文字,作为帝国文化认同的核心载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力推广。

朝廷在各地设立“官学”,强制推广标准汉语和隶书。

无论是新征服地区的异族,还是偏远郡县的边民,学习汉语、书写汉字都成为融入主流社会、获得晋升机会的必经之路。

在帝国的行政体系、商业活动、教育机构中,汉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这种语言上的统一,极大地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还有道教,这个在王潜手中经历了重塑的宗教,已被确立为国教。

它融合了儒家的忠孝、佛家的慈悲,以及道家本身的清静无为,形成了一套更适应帝国统治和社会治理的教义。

道观不仅是宗教活动场所,更承担着部分慈善救济、文化教育的功能。

它倡导“尊天敬祖”、“积德行善”,将对皇帝的忠诚与对天道的敬畏相结合,在安抚新征服地区民心、促进民族同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还有“士农工商,四民平等”的理念,经过数十年的推行,已深入人心,传统的四民界限日益模糊。

工匠因其掌握的技术而备受尊崇,优秀的工匠可以凭借技艺获得官身、丰厚的报酬和社会地位,工部的高级技师甚至能与朝廷大臣平起平坐。

商人不再是“末业”的代表,他们通过贸易沟通有无,为帝国创造财富,“大汉商行”的大贾甚至能影响海外邦交。

朝廷通过立法保护合法商业活动,同时也对其进行规范管理。

农民的生活得到显着改善,农业技术的进步和赋税制度的相对公平,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许多农民通过辛勤劳作和智慧,积累财富,购置土地,甚至送子弟进入学院求学,改变命运。

曾经垄断知识和仕途的士族阶层,其特权被彻底打破。

虽然世家大族凭借深厚的根基仍有相当影响力,但已无法再像过去那样一手遮天。

大汉学院成为新的精英摇篮,无数寒门子弟、工匠商人之后,通过刻苦学习,进入帝国的各级官僚体系,凭借才干获得晋升。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在帝国社会中占据一定比例的奴隶制,在王潜的推动和社会进步的浪潮下,已在法律层面受到严格限制。

官奴主要用于最艰苦、最危险的工程或矿山,且有明确的年限和释放条件;私奴的数量被严格管控,虐待、擅杀奴隶被视为重罪。

虽然在新征服地区仍有残余,但整体而言,人身依附关系在不断弱化,自由民的数量持续增长。

新世界的基石已然奠定,更辉煌的未来,正在等待着这个伟大的民族去开创。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博看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博看读书!

喜欢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淑女本色,鬼王的新妃穿越后我凭种田脱单超神学院之银河之翼三生三世之花非花雾非雾三国:东归志!九十年代小奋斗诸天无限基地十龙夺嫡雷裂苍穹大清之祸害九州我为王六宫无妃,独宠金牌赌后综武:锦衣卫,摸尸就能变强斗罗:在史莱克稳健变强一觉醒来我隐婚了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颜语最新小说无限轮回:我一个人的修仙世界我的神通有技术大明第一臣
经典收藏三国:一切从大秦传承开始骑砍三国之御寇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生子当如孙仲谋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从伍千里开始老子就是要战争我在古代逃荒战国野心家绝色冷妃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三国之献帝兴汉
最近更新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大周第一婿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清宫秘史十二章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大楚武信君云起惊鸿客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高门庶子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北宋第一狠人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玄武仙墓 -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txt下载 -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最新章节 -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