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每当我在浏览百度时,那些关于太子李弘被武则天毒杀的说法总是会像幽灵一样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些内容让我感到无比的气愤,仿佛有一股怒火在我心头燃烧,我甚至有一种冲动,想要直接冲进屏幕里,去和那些散布这些谣言的营销号好好理论一番。
这些说法言之凿凿地声称,李弘曾经为萧淑妃的女儿求情,他心地善良,不忍心看到这两个无辜的女子在冷宫中受苦。
他希望武则天能够网开一面,放她们出冷宫,并允许她们嫁人,过上正常的生活。
然而,武则天却对李弘的这一举动心生怨恨,她觉得李弘此举是在挑战她的权威,并且担心李弘身体虚弱,一旦他继位成为皇帝,自己将难以掌控政权。
于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武则天竟然对自己的亲生儿子痛下杀手。
当我看到这些说法时,心中不禁暗想:
“这写文章的人是不是野史看多了啊?怎么能如此胡编乱造呢?”
这些所谓的“证据”和“理由”在我看来简直就是无稽之谈,毫无可信度可言。
我无法想象,一个母亲怎么会因为这样的原因而对自己的孩子下毒手呢?这完全违背了人性和伦理道德。
萧淑妃都已经去世多年了,那两位公主也早已成为了没有任何势力的孤女,对于武则天来说根本构不成任何威胁。
李弘为她们求情,明明就是太子仁慈宽厚的表现,怎么能被歪曲成权力对抗呢?而且,如果武则天连这么一点容人之量都没有,她又怎么能够在朝堂上立足呢?
更可笑的是,关于权力的说法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上元二年的时候,武则天尚未完全掌控政权,而李弘不仅是她的亲生儿子,更是法定的太子。
如果李弘能够顺利继位,那么武则天作为太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辅政,她的权力只会更加稳固,又怎么会因为担心失去权力而对自己的儿子下手呢?
当我在网上刷到那些营销号说武则天为了夺权而杀害李弘时,我真的是忍不住想要怼回去——这种说法的逻辑根本就站不住脚啊!
我们先来算一笔政治账:
如果武则天真的杀了李弘,那么储位就会空缺,朝堂必然会陷入混乱。
这样一来,那些反对她的人就正好可以趁机发难,这岂不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吗?
而且,上元二年的时候,武则天虽然已经逐渐掌握了朝廷的大权,但她还没有完全独揽大权,李弘可是她的亲生儿子,更是法定的太子啊!
按照常理来说,只要李弘能够顺利继位,那么武则天作为太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辅政,她的权力不仅不会受到威胁,反而会更加稳固。所以,她又何必冒着杀子的风险去做这种事情呢?
再看看那些实打实的史料吧。《旧唐书》中明确记载:
“上元二年,太子从幸合璧宫,寻薨,年二十四”,这里面根本没有半个字提到毒杀。
而《新唐书》虽然提到了“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但也只是记录了当时人们的传言而已,正文仍然写的是“弘道薨”,并没有敢下定论说李弘是被武则天毒杀的。
最铁的证据是唐高宗亲自撰写的《孝敬皇帝睿德纪》,
这块碑刻至今仍然存在!在这篇文章里,唐高宗详细描述了李弘的生平事迹和品德,对他的评价非常高,但却没有任何地方暗示李弘是被毒杀的。
“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这句话的意思是自从琰圭(一种玉器)到手之后,沉重的疾病就缠绕在身上。
656 年,他刚刚当上太子,就不幸患上了慢性病,而且这一病就是十几年,病情还反复发作,令人担忧。
再看看他的症状,“多痰喘”,经常咳嗽气喘,痰液很多;
“身体虚损”,身体非常虚弱,抵抗力很差。夏天的时候特别怕热,冬天又特别怕冷,这种体质使得他常年都无法上朝处理政务。从这些症状来看,这不就是古代的肺痨(肺结核)吗?
要知道,在唐代那个时候,还没有抗生素这种药物,对于肺痨这样的疾病基本上是束手无策的。
所以,他在 24 岁的时候就病逝了,这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不仅如此,就连他的弟弟李贤也“染风疾”,同样遭受着疾病的折磨。
很明显,这说明皇族存在着遗传的健康问题。
而关于萧淑妃早死这件事,她的两个女儿对武则天根本构不成任何威胁。
李弘为她们求情,完全是出于太子的仁厚之心,怎么能说是“失爱”呢?
有些人放着正史不去看,却偏偏抓住一些野史胡编乱造,无非就是为了博人眼球,赚取流量罢了。
说实在的,如果武则天知道在千百年后的今天,自己会被安上这样的罪名,恐怕她会气得从昭陵里爬出来,质问那些营销号:
“你们能不能先翻翻史料,再逼我当这个恶人啊?”我对此真的是感到十分无语。
上元二年四月,我听闻李弘随帝后前往洛阳,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在合璧宫绮云殿猝然离世,年仅二十三岁。
这一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所有人都震惊不已。
高宗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对太子李弘的早逝深感哀伤和惋惜。
为了表达对李弘的深切怀念,高宗破例追加太子李弘为皇帝,这在唐朝建国以来是前所未有的。
父亲追赠儿子为皇帝,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高宗对太子的钟爱和痛惜之情。
不仅如此,上元二年五月,高宗又以皇太子“慈惠爱亲,死不忘君”的诏令,追谥李弘为“孝敬皇帝”。
这一谥号不仅是对李弘品德的高度赞扬,也是对他早逝的一种慰藉。
随后,高宗以天子礼仪厚葬李弘于洛阳郊区的唐恭陵,并下令百官为其服丧三十六日,以彰显对李弘的敬重和哀思。
此外,高宗还亲自书写了一篇《睿德记》,以缅怀李弘的一生。
这篇碑文详细记载了李弘的品德和功绩,以及高宗对他的思念之情。最后,这块碑石被竖立在李弘陵墓的旁边,成为了后人纪念李弘的重要文物。
(本书完)
《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博看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博看读书!
喜欢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