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阳殿内的晨光透过雕花窗棂,落在吴用呈上的《女真安置进度表》上,“丁口存活率八成、开垦荒地两千亩”的字迹清晰可见。
姜齐指尖划过表格末尾的备注,抬眼看向躬身侍立的吴用,语气带着几分探究:“所以,你将女真战俘送往倭国,并非简单借刀杀人,而是另有图谋?”
吴用俯身拱手,语气沉稳却藏着锋芒:“陛下明鉴,那些战俘算不得‘刀’,顶多是‘鸠’,借倭国的土地筑巢,却在暗中孵化我朝的根基。”
他抬头迎上姜齐的目光,继续说道,“臣查过前朝史料,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先禁胡服胡语,再迁都城于洛阳,不过两代人,鲜卑贵族便与汉人无异。倭国如今虽有六十六州,但上下不和,各自为政,尺寸之地,便领主众多,纷争不断,正是推行汉化的良机。”
姜齐放下进度表,起身走到舆图前,指尖点向倭国本州岛:“你是想让女真与倭人混居,再借文化渗透,慢慢将倭国纳入版图?”
“陛下所言极是。”吴用语气愈发坚定,“一个国家的根基在文化,文字便是文化的根。当年秦始皇‘书同文’,才让六国遗民认同一统,如今倭国贵族各守一方,先推行汉语,再逐步推行中原礼法,过一两代人,倭人便会忘了自己的‘根’,只知自己是大乾之民。”
姜齐闻言沉吟片刻,目光重新落回吴用身上:“所以你请开倭国恩科,是想让倭国拔尖的人跳出来,去其他地方当官?”
“此其一也。”吴用摇头,从袖中取出一份《倭国治理方略》,双手奉上,“臣所求的恩科,并非只让倭国人应试,而是选拔我朝下一批科举士人,派往倭国六十六州任官。这些士人需以‘汉化’为首要政绩,教当地百姓识汉字、习汉礼,再以‘丁口增长’为升迁依据,凡任内丁口增加一成、荒地开垦五千亩者,优先调回中原任要职。”
“那些倭国士人呢?”
“陛下,西域,草原,南越,雪原,海疆,有的是地方安置他们!”
姜齐翻开方略,只见里面详细列明了士人的考核标准:“三年内使所辖州府八成孩童能识千字者,记功;推行‘均田制’,让流民有地可耕者,加官一级;若放任倭人贵族私藏兵器、抗拒汉化者,革职查办。”
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却仍有疑虑:“那些士人远离中原,若与倭人贵族勾结,或被当地文化同化,岂非得不偿失?”
吴用早有应对之策:“臣已考虑周全。其一,派往倭国的士人需携带家眷,家眷留在济州岛;其二,每州设两名汉人通判,相互监督,重大决策需联署方可施行;其三,士人任期三年一换,不得连任,避免其在当地培植势力。”
姜齐呵呵一笑,“再加一条,立功显着者,特许族谱单开一页,地方志留名立传!”
姜齐走到殿外,望着远处的洛阳城郭,思绪飘向西域,耶律大石在高昌推行汉化,此时当地百姓已开始穿中原服饰、过中原节日,信奉中原道教儒教,如今吴用想在倭国复制此法,看似激进,实则是比武力征伐更稳妥的长久之策。
“当年汉武帝通西域,不仅派张骞凿空,还遣文吏教当地部族‘穿井筑城’,才有了后来的西域都护府。”姜齐转身对吴用说道,“只是倭国与西域不同,西域有丝路相连,百姓早已知晓中原文化,倭国隔海相望,对中原礼法只知其皮,不知其骨,推行汉化怕是阻力重重。”
吴用躬身回应:“陛下,早年倭国便有遣唐使,在前宋也多来渡种,只是其多浮于表面,而臣,愿让其沉降至普通百姓,丁口,另外,臣特请陛下下旨,让之前一批倭国劳力归家,俗话说,富贵不回家,如锦衣夜行……有了念想,才有动力!”
姜齐点头,心中已有定论。
数日后,姜齐下旨:“开倭国恩科,选拔科举士人两百名,分赴倭国六十六州任官,以汉化政绩、丁口增长定升迁。”
旨意传到贡院,应试的士人们反响热烈,不管去哪里,只要能当官,有的是人去。
短短一月,便有上千人报名。
吴用亲自负责筛选士人,已婚者优先,家中父母双全者优先,再由其中录取熟悉农耕、懂医术、通音律者。
他为每位士人配备了《千字文》《农桑辑要》,再三叮嘱:“到了倭国,切勿急于求成,要‘先安民生,再谈教化’,如当年诸葛亮平南中时‘攻心为上’。”
启程那日,济州岛的港口挤满了送行的人群。两百名士人带着家眷,登上前往倭国的商船,船上还载着铁犁、种子与印刷汉字书籍的雕版。
站在船头的士人们望着远方的海平面,心中满是憧憬,他们这一船人要去的摄津国,正是女真战俘聚居之地,或许用不了多久,那里的孩子也能像中原孩童一样,诵读“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消息传到倭国近江国,那些当地倭国公卿一听能去大乾参加科举,顿时狂喜。
当得知中原士人即将来治理各州时,更是一点都不在意,些许土地而已,和唐土的官位相比,孰轻孰重,怎么不知?
而在洛阳的乾阳殿里,姜齐与吴用并肩站在舆图前,看着代表汉人士人的小红旗插满倭国六十六州,仿佛已看到了数十年后,倭国成为大乾一行中书省的景象。
这不是靠刀剑的征服,而是靠文化的浸润,靠民生的吸引,靠一代又一代人的耕耘。
只是,有人欢喜有人愁,那些公卿一个个等着去大乾参加科举,可那些武士,却犯了难,他们一个个土生土长,读书少,识字更少,若要考试,别说科举进士,便是童子试都难。
“我等难道就这么看着?”
“不然呢?起兵造反?笑话!别说大乾天兵,就是那些迁来的女真蛮夷,壮硕者都能以一敌十!弓马无双!”
“天皇就看着公卿们西去?没了公卿,天皇……”
“听说天皇更自在了!在皇居中,听说连着办了十余日的御宴!”
“荒唐!荒唐!”
“天意难违,咱们这一代难了,不如想想下一代?不管你们如何想,我是要砸锅卖铁都要把孩子送到天朝上国的!在那里读书上进,若是能考个一官半职,嘿!光宗耀祖!”
喜欢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