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卫星的这十几天,空间他都没来的及照顾。
看着已经成熟的玉米,李枭索性掰了起来,用了一个多小时,也就掰完了,把他们堆成一个小堆就不再管。
又看了看蔬菜水果的生长情况,这才进了屋坐在电脑前查找了起来。
这么一查找,李枭心中也是凉了半截。
他还真没猜错,hdS-9机的硬件配置,确实用了很多这个时期没有出现的东西,最要命的就是中大规模集成电路这一项。
hdS-9机在这一块采用的并不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用的是中大规模集成电路。
尤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要知道小规模集成电路,逻辑门大概在10个以下,元器件不会超过100个,这种规模的集成,现在国内已经可以制造出来了。
中规模集成电路,逻辑门在10门至100门之间,元器件数在100至1,000个之间,而对于这个规模的电路,现在国内也突破了,制造出来,不过大概只能够最大50个逻辑门左右
并且产量和良品率都有限。
至于大规模集成电路,逻辑门至少要在100个以上,元器件数量至少在1,000个以上。
这就有些难了。
光刻工艺、材料纯度都必须有所突破,就拿光刻工艺来讲,光刻精度必须提升至微米级以下才可以,至于材料的话也需要研究出“电子纯”和“moS纯”的超高纯度试剂和光刻胶。
至于制作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小型集成电路的制造方法,都是制版依赖手工刻绘红膜,根本就无法处理复杂图形,而大型的集成电路,则需要计算机辅助自动制版技术。
“看来是制造不出来了?”,看到这些信息,李枭算是彻底死了心。
不过很快眼神就又亮了起来,既然缺少光刻机,那就制造出光刻机来,研究出新型材料,弄出超净环境,设计出设计方法来,形成一个体系,不过这些就需要一步步来了。
李枭记得能够实现1微米以下的光刻机,是FpA-141F光刻机,这款光刻机1975年才被制造出来,也是全球首款实现了1微米以下的图形曝光的计算机。
不过它的制造难度就有些高了,以现在国内的工业技术肯定无法制造出来。
倒是可以先从低端的光刻机入手研究,现在全球普遍都是接触式光刻,国内研究的也是接触式光刻,并已经有了成功。
既然如此,李枭就打算从接近式光刻入手,至于再往后的投影式光刻,这个就有些超过他的能力了。
也超过了这个年代制造的极限。
研究来研究去,最后李枭把目光放在了GK-3、GK-4,这是国内早期的产品,也是代表了国内在该领域的自主探索的成功。
虽然制造出了GK-3、GK-4的时候,已经到了70年代中后期,但也正是如此,GK-3、GK-4光刻机,也算是集大成制作,该有功能都很全面,不像是早期的产品,是一代代叠加来的。
虽然找难度肯定有所上涨,但也会省去很多研究的时间。
不过研究光刻机的项目还要往后放放,现在最重要的是研究第三代计算机。
李枭也就不再查找关于GK-3、GK-4光刻机的资料,而是查找起了关于150机的详细资料。
150机研究成功的时间是1973年,是由当时的燕京大学、燕京有线电厂和燃化部等联合研制。
而它的出现也是在当时的国内,突破了很多技术。
像是多道运行操作系统,150机可以说是国内第一个支持多道程序运行的大型操作系统,允许计算机同时处理多个任务,这也极大提升了计算机计算的效率。
此外就是虚拟机调试技术,要知道当时在硬件尚未完全就绪时,就构建出了150机的“虚拟机”,不仅如此,还在此平台上仅用23天就完成了操作系统的调试,实现了软硬件研制的同步推进。
要知道这在当时可是是一个创举。
它的出现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在很多方面产生了影响,就比如石油勘探数字化方面,150机成功应用于石油勘探数据处理,更是被誉为了“石油勘探领域数据处理的第一次数字化革命”。
不过这一世想要获得这个头衔就不可能了,据李枭所知,他弄出的可以出口的pdp-8计算机,不仅在国外的销售势头很猛,在国内也被用在了很多地方,在大庆油田那边,就使用了多台计算机,进行数据计算处理。
虽然无法获得这个头衔,但等到将来大庆那边计算机设备肯定也会进行更换,更换成这一款机器。
而这款计算机也大概分为6个部分。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系统、指令系统、输入输出系统以及软件系统。
运算器与控制器可以说两者共同组成了150机的中枢,运算器它们的负责就是完成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以及与、或、非等逻辑运算。
因为运算器字长为48位,这也就保证了较高的计算精度,可以同时进行定点运算和浮点运算,可以灵活满足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中的不同需求。
至于控制器它就是“指挥中心”,它由硬连线逻辑电路构成,能够按照程序指令,按顺序发出控制信号,指挥运算器、存储器等各个部件协同工作。
存储器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储存东西用的,用的还是磁芯存储器,不过李枭查了查150机上的磁芯存储,可不是现在的磁芯存储技术能比的。
首先就是容量,可以达到13K字的容量,这个容量比起这年代的来讲可就大得多,不仅是大速度还快,存储器周期也就是完成一次读写操作所需的时间,只需要2微秒。
至于指令系统与输入输出这个就要好好研究研究了,主要还是指令系统,输入输出无非就是键盘和显示器,都能解决。
指令系统就要麻烦一点,150机他有两种指令系统,24位和48位两种格式,当然麻烦也是有限的,毕竟他可以抄。
别人是“文公超”,他这倒是属于“技术超”,但都无所谓,正所谓天下技术一大抄,关键是可以弄出来。
这对于李枭来讲没有比这更好的消息了。
今天李枭也没研究太晚,大约10点左右就出了空间,明天还有要紧的事情,必须要养足了精神。
第二天一大早,李枭就被叫了起来,可能是知道他今天要去大会堂受表彰,李彤、李颖、陆秀秀几人也十分兴奋,早早就给他准备好了早饭。
“怎样这一身衣服还可以吧?”,吃完饭把衣服换上,李枭对着家人道。
他此穿的是一身中山装,这一身中山装属于厚款,糙中带软,穿起来挺括得很,特别是肩线可以绷得的笔直,这样一来就可以不像是棉袄那样堆出松垮的褶子。
收腰也是通过剪裁,把腰线衬得很利落,从后背看衣料顺着脊椎往下走,没一点多余的弧度,这样整体下来就会显得干净利落,就连走路的的步子都显得稳当。
以前的中山装,李枭都是随意买的,但这一次不同是特意定制的,有一些细小的改动。
第一次穿上的时候,李枭自己也是不由感叹了几声,真的很帅。
不过李枭想了想倒也不感觉奇怪,毕竟是定制的,要是和普通款的一样,那也就没必要定制了。
而听到李枭的询问,李彤也是点了点头称赞道:“哥,你太帅了。”。
帅这个词语还是李枭教给李彤的,不然这个年代的人可不会这么说,等到家人都夸完一遍后。
李枭就出了门,坐上了已经等在门外的汽车,就先去了卫星研究所。
喜欢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