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的一声,人偶的身体好像填充了什么材料所以很沉重,它那一端的跷跷板砸在跷跷板底座上,发出一声闷响。然后,男人再次伸手,按下自己这一端,将人偶抬起......松开......坠落......
男人就这样,周而复始,沉默而机械地重复着这个动作。按下,松开,抬起,坠落。仿佛在进行一场只有他一个人参与的,荒诞至极的跷跷板游戏。
月光偶尔穿过云层,吝啬地洒下些许清辉,勾勒出男人专注而僵硬的侧影,还有那个人偶在起落间,帽檐下那张照片脸孔一闪而过的空洞表情。一人一玩偶就这样没有言语,没有互动,只有这单调、重复、在寂静午夜中不断回响的金属摩擦声和重物落地的闷响。这幅景象,远比任何张牙舞爪的鬼怪更加令人心底发寒。它透着一股深入骨髓的诡异、一种违背常理的执着,以及一种难以言说的悲伤与疯狂。
姚寅笙静静地站在阴影里,像一具凝固的雕像。她没有立刻行动,只是冷静地观察着。那个男人是谁?他为什么要深夜在此,与一个诡异的人偶玩跷跷板?他会不会就是药紫秦提到的那个博主?这个人偶和这个男人的出现,到底意味着什么?
午夜的寒风似乎更冷了,地上的几片落叶被卷起来,在那架持续发出声响的跷跷板周围打着旋儿。一场超出常人理解的诡异戏剧,正在这夜深人静的小区角落里,无声地上演。而姚寅笙成了这场戏的唯一观众,也即将成为介入这场诡异游戏的局外人。
姚寅笙并没有刻意隐藏自己的气息,对于某些感知敏锐的存在而言,她站在那里,本身就如同黑夜中一盏难以完全忽视的微灯。她原本打算观察得更久一些,但显然那个沉浸在自己荒诞游戏中的男人,比她预想的要更早察觉到她。
就在那的单调循环进行到第十几次的时候,男人按在跷跷板上的手突然顿住。他没有立刻回头,但那原本机械、专注的背影明显僵硬了一下。随即,他缓慢地转过头,目光穿透昏暗的光线精准地锁定姚寅笙藏身的那片树影。
男人的脸在斑驳的光影下显得有些模糊,但能看出大约三十五六岁的年纪,面容普通,乌黑的眼眶在告诉姚寅笙,他正在经历的憔悴和麻木。然而,男人的眼睛里却没有任何被惊扰的慌乱或愤怒,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疲惫,和一种被打断仪式的、隐隐的不耐。
姚寅笙知道自己藏不住了,她从树影中缓步走出来,走进路灯昏黄光晕的边缘。她的脚步声很轻,但在死寂的午夜却清晰可闻。男人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姚寅笙走过来,他那双空洞而疲惫的眼睛里没有任何情绪波动,仿佛姚寅笙的出现不过是一片落叶飘下。
姚寅笙在距离跷跷板三五步远的地方停下,目光先是扫过那个依旧坐在低处,穿着橘色连帽衫的人偶。近距离看,那玩偶更显破旧,布料磨损,颜色黯淡。帽檐下那张贴在脸部的男孩照片,在昏暗光线下呈现出一种不适感。照片上的男孩,五官清秀,但正如药紫秦所描述,眼神空洞得没有一丝生气,像两颗失去光泽的玻璃珠,凝固在永恒的漠然之中。那鲜艳的橘色连帽衫套在破旧的娃娃身上,形成一种刺眼又悲哀的对比。
姚寅笙主动开口,“这个玩偶,是你的吗?”
男人没有立刻回答,他收回按在跷跷板上的手,那端坐着人偶的一边便沉沉地落在地上,发出一声闷响。他转过身完全面对姚寅笙,身影在路灯下拉得很长。他打量姚寅笙几眼,眼神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诧异,似乎没想到深夜出现在这里的会是这样一位年轻淡定的女子。
“这个玩偶是我的。”
男人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沙哑干涩,像是很久没有好好说过话,带着一股烟酒过度的磨损感,“这个玩偶叫小迪。”
“小迪?”姚寅笙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目光再次落在那张照片上,“这照片上的孩子,是......”
“是我儿子。去年夏天,他在水库里没的。”
原来是溺水,这么说姚寅笙就明白了。横死,尤其是孩童的横死,往往伴随着极大的不甘与执念,也最容易成为某些诡异现象的源头。但眼前这个男人和他的人偶,姚寅笙看不出有鬼魂在作祟。
“请问怎么称呼?”
“莫莽,莽撞的莽。”
莫莽开始断断续续地诉说:“我做了这个娃娃来纪念我的儿子,用的是他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偶的填充棉,衣服是他生日时我买给他的,他只穿过一次。这张照片是他幼儿园入园时拍的证件照,你看,他笑得多好看。”
莫莽的话语里满是追忆,但姚寅笙敏锐地捕捉到,在那悲伤之下似乎隐藏着一种刻意营造的、表演性质的痕迹。她不动声色,继续听着。
“我在网上有账号,我会在账号里发一些小迪以前的照片,视频,还有这个娃娃。”莫莽的语气渐渐有了波动,不是纯粹的悲伤,更像是一种寻求认同和关注的渴望,“网络上有很多人安慰我,给我留言,说我很坚强,说小迪在天上会看着我的之类的话。”
姚寅笙想起了药紫秦提到的那个博主。她拿出手机,当着莫莽的面快速搜索到了那个制作玩偶的Id。点开主页,里面确实充斥着对一个逝去孩子的怀念,文字悲切,配图有时是孩子生前的照片,有时就是这个穿着橘色连帽衫的人偶,被摆放在各种有爱的场景里,公园长椅,餐桌旁,甚至空荡荡的儿童床上,评论区里也有很多网友们的同情和鼓励。
然而,姚寅笙的手指继续滑动点开主页关联的另一个小号。这个号的内容,却与主号大相径庭。里面没有太多悲伤的文字,更多的是这个人偶出现在各种公共场合的打卡照:深夜的公交站、无人的街角、废弃的游乐设施等等,当然,也包括这个小区。配文往往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诡异氛围和引人遐想的悬念,比如“带小迪夜游,他好像很喜欢这里”、“猜猜明天小迪会出现在哪里?”,甚至还有一些明显是为了博取眼球和流量的标题党。
喜欢集魂录二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集魂录二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