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三年,六月。
北京城那场关于凉国公府的风波,随着汉王朱高煦的一辆马车,在某个寂静的黎明,悄无声息地驶出德胜门,而彻底画上了句点。
没有人知道那辆马车去了何方。
有人说是去了遥远的琼州,也有人说,是回了南京。
但无论去了哪里,所有人都明白,这位曾经在北京城不可一世的汉王殿下,至少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再回来了。
胳膊,终究是拗不过大腿的。
纵然是亲王,在皇后与皇帝联手之下,也只能选择低头。
朱高煦不甘,他撒泼,他打滚,他甚至跪在徐仪华面前痛哭流涕,赌咒发誓自己再也不争了,只求留在父母身边尽孝。
但知子莫若母,朱高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朱棣和徐仪华又岂能不知道。
最关键的是,他这次做出来的事情,的确是有些越过底线了。
所以最终徐仪华还是狠下了心肠,悄然把他送走了。
没有仪仗,没有卫队,只有几个忠心的老仆,和一车简单的行囊。
悄无声息,仿佛从未存在过。
时间流转,很快便到了八月。
秋高气爽。
北京城迎来了它真正的主人。
皇帝朱棣,率领太子朱高炽,皇太孙朱瞻基,以及内阁六部、都察院、翰林院等一众文武百官,自南京迁都而至。
车驾如龙,旌旗蔽日。
当朱棣再次站在这座他倾注了无数心血的雄城之上,看着那巍峨的宫殿,宽阔的街道,以及比当年他做燕王时繁华了何止十倍的景象,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与满足,充斥着他的胸膛。
这是他的城。
这是他为大明万世基业,打下的根基。
然而,这股满足感并未持续太久。
当他的视线扫过那些前来迎接的宗室,却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高大身影时,朱棣的脸上,那丝满意的笑意,瞬间就变得复杂了起来。
他想起了那个被他悄悄送走的儿子,朱高煦。
说起来这个二儿子还是最像自己,从小到大,也最得自己的宠爱,但可惜有时候形势就是这样,国家大事,即便他是皇帝,也不能由着他的性子来的。
而且,终究他还是不如父皇那般心狠啊。
朱棣在心中,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叹息。
想当年,老爹朱元璋为了给自己铺路,不但把二哥、三哥都送出了大明,就连大哥的两个儿子都亲自送了出去。
这才有了如今对于自己来说,没有任何掣肘的大明。
他虽然知道现在这种时候,把老二也像当年的二哥三哥一般送出大明,封去海外是最妥当,也不会留下任何隐患的办法,但他最终还是没能狠得下心来。
最终,还是听从了皇后的建议,先让他回了南京,圈禁在王府之中,先让他反省一段时间。
而他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还是觉得自己至少还有十多年的光景好活。
在这十几年里,他自信还压得住朱高煦,也压得住朝堂上的一切。
即便真要送走,也要再等几年,等自己真的老了的时候,也不迟。
不过,这件事却也算是提醒了朱棣,有些事情,终究是要提前安排妥帖的。
不单单是朱高煦,还有他的第三子朱高燧,还有老十二、老十四,
如今也是时候安排了
想着这些烦心事,朱棣的脑海里,又一次浮现出了那个年轻的身影。
蓝武。
这些事情,似乎也只有交给他来做,自己才最放心。
毕竟,他是自己的女婿,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帅才,而且对于海外之事也最有经验。
当初自己二哥、三哥,还有朱允炆等两个侄儿不都是蓝武安排的吗?
由他来执行,最合适不过。
正好,迁都之事已近尾声,这位凉国公也差不多该从那一大堆繁杂的琐事中脱身,是时候给他找点新的事情做了。
朱棣心中有了计较,但面上却是不动声色。
迁都大典,万国来朝,这些都是眼前的头等大事,不容有失。
至于如何处置朱高煦,如何安排蓝武,这些都可以往后放一放。
毕竟,即便再急切,也要等那支承载着他无尽期望的船队,从大洋的另一端回来。
而根据郑和之前派快船传回的音信,最迟明年初,船队便将满载而归。
到时候,再做决断不迟。
凉国公府。
蓝武自然也收到了同样的消息。
与皇帝朱棣不同,他关注的,不仅仅是郑和的那支主船队。
如今大明的下西洋船队,早已不是当年那般单一的航线。
在蓝武的建议下,船队早已分成了两支。
一支,由郑和统领,抵达南洋之后,便折而向东,去探索那片被后世称为美洲的,全新的大陆。
而另一支,则由汤和的嫡孙,汤文喻统领,沿着传统的航线,一路向西,深入西洋,最远甚至抵达了被后世称为非洲的红海沿岸。
汤文喻,是蓝武亲自向朱棣举荐的。
此人不仅是汤和的后人,根正苗红,更难得的是,他没有勋贵子弟的骄奢之气,为人沉稳,精通航海与商贸,是蓝武刻意培养起来的,自己这一系的人。
之前,这两支船队返航的时间,都是特意错开的,以便于朝廷能够从容地接收、处理船队带回来的海量货物与信息。
但这一次,却是个例外。
东去的船队与西去的船队,根据传回来的消息,将会在差不多的时间,一前一后,抵达北京。
两支庞大的舰队,满载着来自世界两端的奇珍异宝与财富,同时回归。
这绝对是大明开国以来,少有的一桩盛事。
更何况还有郑和首次抵达北美洲后的首次返回。
蓝武站在书房的舆图前,看着那张由他亲手绘制,标注着无数航线与地名的世界地图,心中亦是波澜起伏。
他知道,当这两支船队回来的时候,带来的,将不仅仅是财富。
更是一场,足以改变整个大明,乃至整个世界格局的,巨大风暴。
而且根据蓝武的了解,这一次下西洋回来之后,朝廷应该就会彻底放开海禁,从此之后只要有能力的,无论是谁,都可以出海谋生了。
这件事从洪武末年开始推进,一直到如今,已经快二十年时间,总算是要完成了。
喜欢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