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
太子唐昭肯定地点头,语气中带着一种引导性的启发。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种出莴苣和高粱,更是要说清楚。
派专人在田间地头,用最朴实的话语,向农人们讲清楚这种作物的习性、优劣、投入与可能的风险。
比如,高粱虽然拉嗓子、难以下咽,但是它耐干旱,贫瘠的土地上就能种植成功。而且它可饲家畜,还是酿造烈酒的原作料,具备一定的市价。
坦诚布公,不隐恶,不虚美。”
太傅捋着雪白的长须,缓缓点头,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妙啊!如此一来,农户最大的顾虑——未知与风险,便被降到了最低。
他们抗风险能力弱,朝廷若强行推广,他们即便不敢明着反抗,也多半会阳奉阴违,出工不出力,甚至将领去的种子束之高阁,最终报一个水土不服了事。
可若让他们亲眼看到这高粱和莴苣在本地士里真能茁壮成长,亲手掂量过看过,心中自会有一本明白账。
打消了那份源于无知的不安和不情愿,他们才会自发地、真心实意地去接纳,去尝试。”
户部尚书卢谦此刻也是眉头舒展,抚掌赞叹,思维瞬间被打开,举一反三道:
“殿下此法,可谓一举多得,老臣叹服!这试种农庄之妙用,远不止于推广这西瓜一类的新作物啊!
日后,无论是由司农寺培育出的新品稻麦,还是皇后娘娘管理的农庄培育出新作物,还是由工部打造的新式曲辕犁、节水翻车,皆可先置于这农庄之中演示!”
他越说越激动,仿佛看到了一幅生动的画卷:
“想象一下,老农扶着新犁,在官家田里轻松地犁开板结的土块。
邻里乡亲围在田埂上,看着那新式水车如何将低处的河水轻易汲入高田……
这比我们下发一百道公文都来得直观,来得有力!
百姓信服的是亲眼所见,是身边人实实在在的收成!”
皇帝唐治一直安静地听着,此刻眼中已满是欣慰与激赏的光芒。
他含笑看着自己年轻的继承人,鼓励道:
“昭儿此议,深得润物细无声之妙。
化被动为主动,化强制为引导,这才是真正的牧民之道。
众卿既觉可行,不妨再细化一番,看看具体该如何操办,方能将此策落到实处?”
众位大臣们都没有出声,而是看向太子。
这不是他们想不到,而是他们在默契的给太子机会表现。
皇帝唐治看着这一幕,蓦地想过当年自己的庶长子唐忠,他当太子的时候,他和众臣们也给过他机会,但那时候,自己可没有如今这般期待,反而很是忐忑与脸面无光。
实在是庶长子当时作为太子太平庸了,每每给他机会表现,总能让他丢脸。
后来,他干脆都不给机会了。
而昭儿,他很放心,他聪慧却从不自大,反而务实,每次提议都很有见地。
而得到父皇的首肯和重臣的支持,太子唐昭精神更为振奋,他回到座位,条理清晰地开始完善自己的构想:
“谢父皇,谢各位大人。孤以为,此策要行之有效,需把握几个要点。”
“其一,选址必须显眼,要紧邻官道,方便农人往来观看,切不可寻那偏僻难寻之处。”
“其二,庄内需立解说木牌,以图文并茂之方式,写明作物名称、特性、种植要点。
并定期安排老成持重、精通农事的庄头或小吏,现场解答农人疑问,绝不可有官架子。”
“其三,”他看向工部尚书卢谦。
“产出归属。试种农庄头三年的产出,无论瓜果还是粮食,可不入官仓,直接于当地市集发卖,或允许观摩的农人以稍低的价格优先购买、品尝。
让他们不仅看到,还能吃到、用到,如此,信任方能根植于心。”
“其四,反馈制度。
农庄需备有问询录,专门记录农人们提出的问题、担忧以及他们本地种植可能遇到的困难。
这些第一手的民情,对于司农寺和母后培养新作物的庄子,以及工部改进技术、优化工具,将是千金难买的宝贵资料。”
他一番话语,将一个初步的设想,勾勒成了血肉丰满、可执行的方案。
殿中的气氛彻底从之前的凝重转为热烈。
太傅看着沉稳睿智的太子,眼中满是激赏,他最后补充道:
“殿下思虑周详,老臣拜服。
老臣再添一言,此策若能推行,其意义远超农事本身。
这遍布大理三百余州的试种农庄,将成为一条无形的纽带,让朝廷的德政与良苦用心,如春风化雨,真正沁入黎庶之心。
此乃王道教化,根基永固之良策也!”
皇帝唐治闻言,龙颜大悦,朗声道:
“善!太傅此言,深得朕心!太子此策,便命名为‘润物庄’如何?
卢卿,孙卿,便由你二人牵头,会同司农寺,尽快拟定详细章程,先在京畿几县试行。
朕期待着,今年能在朕的皇庄之外,最先看到这润物庄里结出的硕果!”
“臣等遵旨!”众臣齐声应诺,声音中充满了干劲儿。
从今日起,直至大理末年的前十几年,润物庄所试种的各种作物和各种新农具在大理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开出遍野繁花。
而也因为润物庄的缘故,让大理的德政传播天下,更因此深得民心。
据后世考究历史发现,太宗的秦王破阵曲延续了大理几十年的国运,润物庄也同样延续了大理至少上百年的国运。
大理很看重农业研究,每每有成果后,经过润物庄推广后,不仅仅百姓得利,就是农业研究出成果之人,不仅仅得到了爵位和金钱奖赏,还得到了名。
他们研究出来的新作物,随同本人名字记录进历史。
作物推广也是大理官员考核政绩的一项,所以他们大多数的时候很尽责。
此外还有种种原因,比如明君数量数量较多,庸君不连续上位等等。
最后大理发展成为了遍数古代,除了周王朝的八百年之外国运最长的朝代,竟然经历了五百多年的国运。
大理的突出和成功,后面朝代自然借鉴。
之后几个朝代,更是将这项用润物庄推广新作物和新农具的政策,不断延续。
喜欢快穿之生子躺赢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快穿之生子躺赢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