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沧海茫茫粒米身

首页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带着农场混异界大明第一臣调教大宋我是正统我怕谁奥特格斗传说风入邺十龙夺嫡扶明录三国:东归志!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沧海茫茫粒米身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全文阅读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txt下载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41章 偶像的黄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杨植的大车队从北京出发并没有绕宣化镇,他们过紫荆关来到阳原县在桑干河边驿站驻下时已是七月五日,当天一名骑士从北京赶来带来诏令:杨植、文徵明修订宪宗实录的工程经内阁验收完毕。因编书之功,杨植升为从五品侍讲学士。

从此杨植身份高于正五品的王郎中,相当于外朝四品官,可以名正言顺挂佥都御史衔。

翰林院和司礼监一样属于内廷,翰林、太监与皇帝互动的机会多,皇帝一高兴即升迁他们的机会也多,非外朝官员可比。王郎中只叹自己殿试没写好策论,没有选上翰林!

杨植看出王郎中的眼热,便热心肠建议道:“王前辈,你可以上疏支持议礼,圣天子肯定会简拔你为学士的!”

王郎中苦笑一声:“我哪里敢走这条荆棘之路,那非得被士大夫阶级视为仇雠不可!

这样做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与朝臣为敌!朋友都没得,老家的房子时不时被秀才们丢几块瓦片进去!”

回望东边的北京城,王郎中庆幸道:“出京前一天,好几波朝臣各自拿着奏疏找我联署,我推脱不得,见奏疏上都是几十个签名,只好跟风!圣上征张、桂、方为学士,召席书为礼部尚书,可想而知,要面对朝臣多大的怒火!”

七月刚到,雪片一样的奏疏飞向通政司,经司礼监之手放在文华殿桌案上。

除了朝臣,连太医院的医官们都上疏指点议礼反对嘉靖,嘉靖批示“尔等不务本职,出位妄言,欺慢无礼”,并下令把这些医士逮下锦衣卫镇抚司拷打。

吏部六品员外郎方献夫被征为从五品侍读学士后上疏请辞,反而被看成惺惺作态,走程序虚应故事。

方献夫实在受不了同僚的冷暴力和嘲讽,打辞职报告给嘉靖请求放归。奏疏说:“臣之所以支持陛下,是支持天地间不可泯灭之理,没有一丝一毫迎合陛下的意思。

自从支持陛下后,臣遭到无数的诋毁。为表明臣的本意,臣乞求陛下放归,从此不再做官。”

方献夫的性子还是有点软呀!嘉靖心中叹息。张璁、桂萼两人的意志如钢似铁,他们从来不提辞职的事。现在他们只要出门就会被士人指着骂,嘉靖不得不派锦衣卫保护他俩。

嘉靖调南京兵部侍郎席书为礼部尚书一事,导致吏部尚书乔宇被朝臣指责,乔宇心力交瘁,也在七月初引疾乞休。嘉靖象征性挽留了一下,立刻批准。御史又纷纷上疏指责嘉靖不应听任乔宇离职。

七月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嘉靖生母的万寿日,嘉靖给生母上了章圣皇太后的封号,命礼部拿出仪注,制订出在京的朝廷命妇向章圣皇太后祝寿的流程。

朝臣像嗅到了鲜血的鬣狗,分外兴奋起来,从内廷的翰林院到外朝的部、院、寺、监、司,数百份奏疏要求嘉靖一定要给章圣皇太后的封号加“本生”二字,嘉靖将这些奏疏留中不发。

内阁大学士毛纪、石珤忍无可忍,终于出手上奏疏道:“宗庙之礼至重且大,‘本生’二字尤为紧要,不宜轻有更易!现在尚书及翰林科道诸臣皆执论以为非礼,此见人心之公,不可泯灭!

陛下奉承天命,以临九有,能依靠的只有人心,若陛下不舍己从人,何以治天下?

希望皇上熟思顿悟,向天下人表示称孝宗为皇考,称兴献帝为本生皇考,才能获得臣民拥戴。”

根据制度,阁老是皇帝的大秘,秉承皇帝的意志处理政务,必须事事与皇帝一致。以前杨廷和只是口头劝谏过自己,从没有形诸笔墨,现在两名资深阁老居然上奏疏威胁嘉靖,这是为留下历史记录,给历史和后人一个交代。

十七岁的嘉靖慌了神,自己能依靠的只有亲母,便去慈宁宫找母亲商量。

紫禁城内两位太后的寝宫一为张太后的慈庆宫,一为蒋太后的慈宁宫,一东一西互为邻居。

自从张、桂二人上疏后,嘉靖对张太后的礼节大大降等,不再像对父母亲一样晨昏定省,只当走亲戚逢年过节才来问候一下。张太后从后宫之主的地位上跌落下来,慈庆宫的太监宫女对张太后的侍奉也敷衍起来,连带拖累了张太后为嘉靖选的陈皇后。

此时陈皇后正在慈庆宫中陪张太后聊天,小太监来报嘉靖銮驾往这边来了,陈皇后赶紧起身去门外迎接,却见嘉靖的步辇从慈庆宫前匆匆而过来到慈宁宫前停下,嘉靖下了御驾看都不看这边,直入慈宁宫。

蒋太后听嘉靖说了连内阁相公都直接上疏要求嘉靖称孝宗为皇考,称兴献帝为本生皇考,见嘉靖六神无主的样子,反而冷静下来,温言说道:“你是天子,依祖宗之制,先帝遗诏,奉天承运代天立言的天子!法统道统在你身上,他们只是依附于你,他们的权力都要靠你授予!

你说说看,他们凭什么给你立规矩,凭什么给宾天的孝宗皇帝安排吾儿为孝宗之后,他们有什么权力给孝宗和吾儿安排身份?”

嘉靖恍然大悟,蒋太后虽然不懂辨经,不懂像双方辩手那样引经据典写上千字的文章,但是母亲反而知道最根本的道理:君权天授,官员只是被皇帝授权管理黎民百姓的人。

“官老爷如果没有身边的家丁,士绅如果没有身边的看家护院,那他们不过如此!我们今晚先杀了桂总兵、朱副总兵的家丁,再在城内点火!”

郭巴子、徐毡儿、胡勇等十多名意图第三次兵变的骨干趁着营兵放假,在七月八日下午进入大同城,于夜深人静之际对桂勇的总兵府发动了袭击。

门口松懈的守卫很快被郭巴子等人解决,总兵府大门被乱兵悄悄打开,乱兵们潜入总兵府,杀死了十多名熟睡中的家丁,当桂勇被乱兵从梦中唤醒,才骇然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乱兵的俘虏。

乱兵制住桂勇后,并没有侵害桂勇的家小,而是接着去隔壁副总兵朱振的府第,准备把朱振也拿下。

总兵府的动静引起了朱振的家丁的警觉,当乱兵前来时,朱振的家丁发出警报,乱兵见朱振府邸已有防备,迫不得已开始强攻,向朱振的庭院中、屋顶上投掷火把。

熊熊烈火又一次发出信号,大同城内的军兵骚动起来,不安分守己的士兵和城内官绅的奴仆趁着夜色四处放起火来。

城内总兵的标兵营、镇守太监的亲兵营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和怪叫,士兵们蜂拥而出军营,在夜色中敲开一家家的官绅宅第,大肆抢劫。

七月九日下午,杨植、王郎中的大车队来到大同城附近的西安驿站,惊愕地看到大同城内冲天的黑烟。

大同城发生了第三次兵变!

车队在驿站驻扎下来,杨植安排随队的京营小队长做好防卫,并派出郭雷、孟青等人前去大同城下打探消息。

一个时辰后,郭雷孟青带来了蔡天佑、朱振、武忠等大同城的军政长官,朱振等武官还带出来了自己的家小。

“又又又兵变了!”朱振苦涩地报告说:“乱兵杀了桂总兵的家丁,扣住了桂总兵,四处点火,城内就乱了,乱兵天亮后把我们赶出了大同城。”

杨植心中有数,问道:“城内宗藩如何?没遭到乱兵侵害吧?”

失陷宗藩的罪非常大,远高于弃民弃军,是以杨植有此一问。

蔡巡抚回道:“我等出城之时,特地前往代王府及博野王府,要把他们带上,但代王紧闭大门,在墙头上自云身为太祖高皇帝子孙受命驻守大同,乃天家在大同之象征。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全家人死也要死在大同,无计可施之时宁可阖府自焚,绝不逃逸。”

杨植与王郎中闻言暗自点头称赞,杨植又问了第二个关键问题:“诸君的印信都带出来了么?”

见几名官员接受了前任教训,倒是都带着印信。杨植又问:“城内情况如何?”

一名参将回道:“比前两次兵变更乱!更多官吏被杀,更多的士绅家被抢,更多的衙门被烧!”

王郎中之前从来没有遭遇过如此刺激的情景,问杨植道:“我们怎么办?”

杨植冷静回道:“上次乱兵抢劫了钱财都没有被追回,反正也没有人知道,估计他们尝到了甜头。我们两人联署一份奏疏,他们也写他们的奏疏,一起报告给朝廷吧!”

两边各自写好发出奏疏后已经是深夜。杨植安排蔡巡抚等人在官驿里挤挤住下,对郭雷和孟青道:“我去大同城下看看户部粮储的情况!”

户部总理大同粮储的员外郎哪里敢睡觉,披挂整齐安排了仓丁严守。当放哨的仓丁把杨植带到办公室时,员外郎愣住了,脱口而出道:“杨翰林,怎么又是你?”

杨植简单交流了一下情况,以户部郎中的身份勉励了员外郎几句,传授了一些布置安保的心得,便打马去大同城下看城。

深夜一片寂静,弯弯的上弦月俯视着大地,对人世间的悲欢无动于衷。

马蹄哒哒地走在石板路上,声音传出很远。

杨植低头想着自己该如何应对这次兵变,路过城南军户家属区时,听到路边有人轻声唤道:“杨青天,杨青天!”

郭雷警觉看去,却正是当初自己给他赠送过坎肩和银子的那名军兵,连同几名军户。

“杨青天,大同现在不比前两次,里面都疯了,你们不要过去!”

七月十日夜,嘉靖在紫禁城里第三次收到了大同兵变的急报,连忙召来相关大臣紧急来中极殿商议。

这次的奏疏更全面更详细,从嘉靖到各位中枢重臣在深夜被唤醒,已经对大同的乱兵失去了耐心。

兵部尚书金献民激愤道:“可一可二不可三!大同军兵已不值得朝廷信任,宜以雷霆之势调兵平定叛乱,给边镇打个样!”

大司马随即提出辽兵李贤平定甘州之乱正在返回辽东的途中,可与朔州卫、应州卫,并调宣化镇精锐平叛,他的意见获得了一致赞同。

下面就是商议谁统领这些各自互不隶属的军队,按大明自于谦以来形成的制度,必须要文臣领军。

根据翰林、京官与地方官的比较原则,此时大同府境内尽管有地方官三品山西按察使实职差遣大同巡抚的蔡天佑,但地位最高的是从五品侍讲学士杨植,杨植如果被蔡巡抚指挥,丢的是皇帝和朝廷的脸面。

何况蔡巡抚已经有瑕疵,权威尽丧没有说服力。

都察院左都御史很快提名曾任南京操江御史、现任右副都御史的胡瓒。

按廷推潜规则,对于别人的提名即使有异议也不能直接否定,只能另外提出人选,并说出理由。

武定侯为人胸怀坦荡,举贤不避亲:“要处置大同兵变,当快刀斩乱麻,从重从快解决,否则朝廷颜面何存?我提议杨植暂任大同巡抚,就近接受蔡天佑旗牌印信,统领李贤辽兵及调大同镇朔州、应州卫所营兵平叛。

杨侍讲学士级别足够,熟悉大同军民情况,也有两平大同兵变经验!”

众人闻言一愣,不由得思索:为什么只要杨植去大同,大同就发生兵变,而且都是杨植平的兵变?敢情杨植入翰林院以来,逮住大同兵变使劲薅军功?

张瓒首先道:“臣附议!”

张瓒是个帅帅的中年大叔,长得方面大耳,眉入鬓骨,眉框骨隆起,平时以知兵自诩。因为出自直隶沧州,所以凭张瓒的长相及籍贯,一看就是足以任用的福将。

尽管大家都知道张瓒依附于郭勋,靠郭勋举荐位列九卿,不过郭勋的话非常有道理。

现在九卿里面空缺了吏部、礼部两个尚书,户部尚书孙交略一思索便表示同意,工部尚书赵璜也表示赞成,兵部尚书金献民想了一下也点头曰可。

这事基本上就可以定下来了。

嘉靖更细心些,他对兵部尚书金献民道:“取杨植的武力考试档案来!”

各地县衙吏房、兵房有一式两份的当地童生秀才的武力考试档案,朝廷的吏、兵部则有举人进士的武力考试档案,这些档案都是官府用人的重要参考。

杨植的武力档案很快从兵部取来,档案表明杨植的武力值很高:骑射优异,能拉开两石弓,刀马功夫出众。

嘉靖更不犹豫,下令道:“命杨植任大同巡抚兼右佥都御史,就地接授巡抚关防及王命旗牌便宜行事,统领大同镇及辽东李贤参将兵马,尽速平定大同兵乱。令朱振就地接替桂勇为大同总兵。”

喜欢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九十年代小奋斗四合院:回到52,我人间清醒尸王噬宠:妖女要翻墙太子妃必须骄养七零位面小军嫂大神驾到大唐:吃货将军淑女本色,鬼王的新妃英雄联盟:我的时代沈婉宋恒小说免费阅读极品妖孽兵王水浒:梁山新寨主,好汉绝不招安龙族:我路明非不是没人要雷裂苍穹十龙夺嫡猎谍丹道仙途永恒剑主大清之祸害凌天狂婿
经典收藏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蛇蝎太后之男色妖娆盛世第一妾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三国之极品富二代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岭南宗师重生七零:暴富小农女穿越三国,匡扶汉室!人在三国也修真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六国派我当间谍,接头人是秦始皇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镇国二公子七十年代那场战争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总有大小姐想对我图谋不轨汉朝至上初唐峥嵘我于历史中长生
最近更新万浪孤舟,沧海一粟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穿越古代异界争霸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高门庶子大楚武信君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史上最强县令明朝的名义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浴血山河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沧海茫茫粒米身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txt下载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最新章节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