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枷锁之囚牢

此心可安

首页 >> 自由与枷锁之囚牢 >> 自由与枷锁之囚牢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虚影重生赘婿当道全文免费 阅读小说最新带着空间来种田玄幻之神级帝皇系统赵东苏菲都市潜龙免费阅读龙头至尊狼与兄弟斩神:攻略林七夜,青梅竹马很香从卖鱼摆摊开始的幸福生活二次元日常物语
自由与枷锁之囚牢 此心可安 - 自由与枷锁之囚牢全文阅读 - 自由与枷锁之囚牢txt下载 - 自由与枷锁之囚牢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

第113章 急滩乱石疑难渡,短檝轻桡反自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宁致远深吸一口气,在自己不在的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每个人都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煎熬。

如果没有经历这一切,此刻的宁致远,从来也不会仔细在内心衡量,家人对自己的无私帮助和重要性。

宁致远拿起二姐宁菲的信看了起来,这是印象当中第一次看到二姐手写的字体,看得出来,是她在纸上写好之后,拍照发过来然后打印机打印出来的。二姐宁菲对宁致远整个家庭的贡献,是怎么说都不为过的,甚至可以说是带有些牺牲性质的。

在那个年代,有机会考大学跟没有机会考大学那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人生,不但村里人都认为只有通过考上大学才能离开这个穷乡僻壤,而且这件事情,在一个已经是初中生的眼中更是可以看的一清二楚的。你要是没有机会读大学,那村里人的一生就是你将来的一生,一个人,如果能看到自己的未来是根本不想过的日子,那内心得是一种怎么样的绝望啊。

而且,不同于被命运的压迫、被外界的强迫,有些苦难是不问缘由的劈头盖脸就向你身上砸去的,你没有办法逃避,你只能想办法接受。其实,这样被迫、被动的接受,对人内心产生的压抑感反而是小的,因为你没有选择,没有选择就意味着不会有做错事的遗憾和后悔,心理学上有很多的效应理论,比如瞄定效应啦、晕轮效应啦、罗森塔尔效应啦等等,都表达了这么一件事。

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后悔的做效应’理论,即你由于做了某事而导致的后悔程度要比你没做某事导致的后悔程度高,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最容易后悔的是那些我们自己做了的事和自己选择的事,如果从这个理论上说,宁致远的二姐是自己做出了选择不去考大学的决定,这样的选择就是一种自我牺牲。

这种选择是很不容易的,牺牲自己的生活前途,选择另一种更加平淡的人生,人们常说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说的就是人们一定要自己去尝试了、去经历了才会内心安然的接受现有的生活,而且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很多家庭的女孩子,别说读到初中了,能读完小学就已经算是好的了。

在那个时代的父母眼中,女孩子的出生天生就是用来利用的,要么就是帮忙干农活,要么就是帮忙看弟弟妹妹,等养到十六七岁,周边村子找个亲家嫁了、拿一笔彩礼费就完了。

有人可能就会问了,也不是谁都会有弟弟妹妹要看的吧,产生这个疑问的人那真是没在那个时代的农村里呆过,那时候,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而且是所有的家庭都这样的,不生个儿子基本不会罢休的,但是偏偏第一胎是男孩的概率少之又少,所以只能生了又生。

就算是你第一胎是个男孩,那也是不够的,人们的观念是越是家里穷的,就越要多生孩子,那个时候的农村都是穷的,所以家家户户有三四个孩子那是标配,反正一个也是养,两个也是养,不费事的,那时候在村里面养孩子既没有、也不用奶粉尿不湿的,花不了多少钱,有口吃的慢慢就养大了,所以在农村的每一个女孩应该都不缺下面会有弟弟妹妹,所以也就不缺孩子要看。

宁致远家里也是如此,有四个孩子,但他们父母与其他人的想法不同,他们是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读书的,无论付出什么样的、多么大的代价。所以,宁致远的大姐宁静可以有机会参加高考,宁致远的二姐也有机会读到了初中。

然而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有时候脱离了物质基础的理想那就是幻想,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仅仅靠着两个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挣来的收入,每年要一下拿出四份学费来那不是件简单的事,哪怕父母两个人一直省吃俭用,尽力用透支生命去换钱的方式也难以为继。

后来,二姐宁菲看出了家里的窘境,也心疼父母的艰苦生活,在上到初三那一年,上面是已经上高二的姐姐,下面是两个还在读小学的弟弟,没办法,有一天晚上,她自己跑到父母那里跟父母说,高中不上了,自己不愿意读书了,想要出去打工赚钱,没等父母回答,她就头也不回的跑到了房间里,盖上被子蒙头睡觉了。

其实父母心里什么都明白,二姐宁菲在四个孩子当中学习成绩永远是最好的,不喜欢读书会有这样的成绩?无非是因为老两口没有能力供她上了,她是不忍心看家里生活的这么苦难,想帮家里减轻负担了。

唉,世间的事总是如此,从来都不是顺了人的愿的,穷苦家庭更是如此,说什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无非就是贫贱夫妻百事哀罢了。

说到宁致远的父母,人都说男主外女主内,可他们家刚好倒过来,父亲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实人,性格内向、懦弱,很多事情都不好意思出头,更不会跟别人骂骂咧咧的吵吵。

在他们那个年代,贫富差距没有那么大,虽然大家都穷,但穷得也开心,都是高高兴兴的辛苦。但开心是开心,因为都穷,那就算是很小的一点物质利益,也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冲突。

比如谁家故意挪动了两家之间田地里的石根啦,石根就是作为两家田地界限的分隔,北方的田地都是一望无际的,村里是根据每家的户口人数来定你家能种多少田地,分好了在地头刨个坑,然后埋颗大石头,一半在地里,一半在外面,这样容易分辨,但也就是这样,有些霸道的人会偷偷把石根挪上一挪,这也就引来了纠纷。

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当然更多的是因为田地的肥沃程度不同,村里的田地每隔五年会更换一次,大家重新进行分配,既维护了公平,也让之前相邻的、产生矛盾的可以换换,省的老是打来打去。

在村里,换田地那可是个大事情,采取的方式是抓阄,把村里所有的地都标上序号,自己家里抽到几号那就种几号的地。这个抓阄的时候也是显摆儿子的时候,因为那时大家都觉得小孩子手气好,都是让小男孩去抓的,这时候谁家没有小男孩只能自己去抓,就算抓到了最肥沃的地也高兴不起来,总觉得在人面前矮人一截,重男轻女的观念害人不浅啊,时不时的就会跑出来显示自己的存在。

也是因为穷,很多人也就动起了歪脑筋,比如谁家的鸡又被谁晚上偷去了吃了,你又抓不到现行,不知道是谁,只能一大早就起来在村里沿街的骂街;又比如有专门偷粮食的人,在地里庄稼成熟的时候,晚上就去偷,所以很多人在玉米快要熟了时,都会在地里搭个棚子,晚上就睡在里面,在那里看着,一直到全部收完。

宁致远到现在还记得有一次他跟父亲在玉米地搭的棚子里一起睡觉,那个月光啊,洒满了一整片玉米地,空中有很多很多的萤火虫,树上有很多很多的知了,旁边的小溪流里很多很多的青蛙,知了声、蛙叫声此起彼伏,抬头看又是漫天的繁星,那真的是美呀。

宁致远那时突然想到小学时他们校长教给他们的,说是古代很有名的一个诗人写的一句话:‘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此情此景、此时此刻,古人的描写就活生生的映入眼帘,真的是一种很惬意的享受啊。

就像没有男人喜欢叽叽喳喳的女人一样,也没有女人喜欢沉默寡言的男人。但正因为在村里面生活,不得不面临着这些来自外部的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老实巴交的父亲和怒其不争的母亲经常会产生性格上的冲突与激烈的争吵。

宁致远的父亲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别人看来,身上没有一点值得夸耀的地方,他显然是不擅于交际和出头露面的,当然这也不是人人必须要具备的本领,无论家里出了什么事,受了什么气,宁致远的母亲让他父亲去找人家说道说道,他父亲死活就是不去,不是因为事情不占理,而是因为父亲这个内向憨厚老实的性格。

而这种性格在母亲眼里,那就是窝囊,就不算是个男人,用当地的土话说,就是‘三脚踹不出个屁来’,要这样的男人有什么用?父亲也没有什么迥然有别于普通人的怪异癖好,充其量就只能算是一个善良、、无趣诚实的普通人,别说是在那个时代了,就算是放到现在,人们也许,也只是可能会敬仰他这种所谓的高尚的善良老实的品质,但绝对会敬而远之,不会有与之发生交集的欲望,因为毫无可取之处,老实人难混啊。

宁致远的父亲是独生父母家庭,爷爷在父亲两岁左右就死掉了,因为常年嗜酒如命,据说是得了肝硬化,疼的要命,那个时候医疗技术又不发达,疼的在地上打滚,实在是受不了了,就自己上吊死掉了,结束了生病的痛苦。

听村里人坐在打谷场乘凉的时候调侃说,那个时候给宁致远的爷爷发丧的时候,父亲还光着屁股,一边拍着屁股一边在大街上又跳又笑的,小孩子懂啥呀,因为发丧有好吃的,开心的手舞足蹈,那时村里人就一直拿这个当笑话,一说起来就哈哈大笑,一直到宁致远这一辈了,还有人拿这个开玩笑。

宁致远的母亲呢,在他外公外婆家里排行老大,母亲的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说是看父亲脾气性格好,最重要的是能干活、肯吃苦,就同意两人成亲了。农村里成亲是这样的,那个年代的人们很少提爱,提理想,提的都是生存基础,都是你能不能帮着干活。

那时候两个人结婚也没有现在程序那么复杂,只要父母同意了,女方自己抱着被子去男方家里,就在一起生活了。宁致远听他母亲说那时连领结婚证她都还没走到村里,他父亲就已经把两人的结婚证领出来了。现在想想也挺有意思,那时候的结婚仪式虽然少,但基本上都是在村里白头到老,很少会有离婚这一说,就算是离婚的,那也基本上是女方跑了,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在那个年代离婚,光是别人的指指点点都能让你窒息。

而现在呢,结婚的仪式跟流程多了去了,花样繁多,可离婚率还蹭蹭的往上涨,据说美国的离婚率高达百分之五十,有人调侃说,以后真的害怕结婚了,因为结婚后有一半的概率,最终的结局是要两个人白头到老,呵呵。

看来基于利益的婚姻确实是要胜过基于爱情的婚姻,利益是永久的,爱情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变来变去,更何况还有很多人打着爱情的名义做各种离谱的事情。当然,这样说好像也不对,应该说是爱情的对象变来变去更合适,这么容易变的话爱情还是个啥?还有啥好歌颂的?说什么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浪漫主义色彩罢了,你看看现在,没有朝朝暮暮,何来长长久久?

在宁致远看来,都是人的欲望在作祟罢了,饱暖思淫欲,物质生活好了,就要解决欲望越来越膨胀的问题了。当然,这个话题就扯远了,还是说回来。所以就是因为这样,农村里有很多的观念,束缚着女性,就是一般谁家跟谁家打架了,那理所应当是男的出头露面,女的出头露面那是不太合规矩的。

可宁致远的父亲唯唯诺诺的样子,实在是让母亲窝火,可母亲自己又没法抛头露面,心里又咽不下这口气,那就只能化成了两个人内部的争吵,说是争吵,其实也就是一个人的破口大骂和一个人的默不作声,有时这种默不作声对于一个脾气暴躁的人来讲,更是难受,比针锋相对的跟她吵都更是来气。

母亲每次破口大骂的发泄完了,累了,就会自己坐在地上大哭,边哭边在嘴里嘟囔着,我怎么找了个这样的窝囊废呀,我还不如找个流氓混混呢。唉,没有办法,农村里多的是欺软怕硬,只要你家里或者你有个亲戚朋友是个流氓混混的,那是谁都要敬你三分,谁都不敢招惹的。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现实,当然,也是这个年代的现实,比那个年代更加现实。

现实总是残酷的,有些人会逆来顺受自我安慰,在现实的泥淖中踽踽独行;但有些人却向现实低下了头,甚至送掉了命。就像村里之前提到过的偷盗,有偷的,那就有丢的;有小偷,那就会有大偷,没办法,这是自然法则,是事物运行的规律,人性也逃离不了这个法则。

之前说的那些个偷盗,那都是小事情,而且说到底你也还是可以想办法防住的,可反过来说,能防住的那都不是什么大事情,可怕的是有些偷盗让人意想不到且防不胜防,等你反应过来,那一切就都晚了,也完了。

有一件事,至今在宁致远的心理都是触目惊心的存在,触目惊心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发生了之后带给当事人的绝望,那种绝望你可以通过他的不停颤抖的身体、哽咽含泪的声音和茫然绝望的眼神看的真真切切。

说到底,影响人的其实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们对所发生事情的态度,就像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强调的那样,生活中的事件可以分为两部分:百分之十是由外部事件决定的,而剩下的百分之九十则取决于我们如何应对这些事件。也就是提醒我们,尽管我们无法控制所有外部事件,但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来影响剩余的百分之九十。

那是发生在跟宁致远玩得很好的一个小伙伴身上的事情,触目惊心和难以忘记的绝望和茫然的眼神,也来自于他。

在宁致远小时候,谁家家里有头牛的话,绝对算是家境优渥的了,在种地时代,牛那可是第一生产力,很多人都花钱找有牛的人家来帮忙犁地拉东西之类的,宁致远的这个小伙伴家里就有一头老牛,听说是之前村里的合作社倒闭之后剩下的,一位老人一直是它的饲养员,后来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这头牛就一直跟着他爷爷。

就这么过了很多年,这头牛也为村里的家家户户贡献过很多的力量,毕竟村里头有牛的人家也不多,他爷爷呢,是个热心肠,也不收庄稼人的钱,就是别人送点吃的、粮食之类的就行了。

但都说树大招风,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村里第一件离奇的事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成了村里乘凉时谈论话题的第一名,闻言有惊奇的、有无奈的、有惋惜的、甚至还有解气的。

究竟是什么事情呢,说是有一年一个初春的晚上,就是家里有牛的那户人家,也就是宁致远的小伙伴家里,小伙伴半夜起来上厕所,迷迷糊糊的看到自己家的牛好像是在往天上飞,于是他尿尿回去之后就跟爷爷说,咱们家的牛是不是要升天啦,爷爷觉要么是小孩子睡迷糊了,看花眼了,做梦了;要么是白天给他讲故事时新白娘子传奇和牛郎织女的故事讲的太多了,小孩子迷怔了,所以就没放在心上,就让孙子赶紧睡觉。

小孩子嘛,睡意也都足的,一躺下也就睡着了。第二天清晨,孙子是被爷爷撕心裂肺的叫喊声吵醒的,他迷迷糊糊的起了床,走出屋子,看到自己家院子里围满了人,牛棚旁边也被围得水泄不通,一阵嘈杂。

孙子跟牛的感情也很好,爷爷经常把他放在牛背上骑牛,平时到山上放牛时也带着他,他害怕这么多人围着他的牛会害怕,就赶紧挤到人群里去,好不容易才挤到前面,但没有看到熟悉的牛,只看到爷爷正躺在牛棚里里打滚,一边打滚一边撕心裂肺的破口大骂,手掌还不断恼怒的拍打着地面,众人怎么拉也拉不起来,好像是浑身没了力气,一拉起来就又躺下了。

孙子还是第一次看到爷爷这么伤心,也是第一次听到爷爷这么歇斯底里的骂人,自打他记事以来爷爷就一直是笑嘻嘻的、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他,更没动手打过他。现在的爷爷,在他眼里好陌生,一脸的愤怒,脸涨得通红,好像要杀人了一般,嘴里一直碎碎念道:‘我的牛啊,我的牛啊,你去哪了呀,我的心肝宝贝啊,是哪个天煞的把我的牛偷走了呀,真的是丧尽天良啊,也不怕遭天打雷劈啊,我以后的日子可怎么活呀,我是活不下去啦.......’

就这样足足折腾了一天,后来傍晚的时候,孙子正趴在爷爷旁边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看到爸爸回来了,爸爸一般是不会轻易回家的,一般只要爸爸回来,第二天家里就要很忙活起来,要么是收麦子,要么是收玉米,要么就是要过年了。可像这样刚刚过完年,自己刚放完鞭炮,吃杀猪菜没多久,爸爸就又回来了,那还是第一次。

他很开心的迎上去抱住爸爸,可爸爸这次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把他举到天上去甩高高,而只是面色凝重的摸了摸他的头,问他爷爷呢,孙子说在床上躺着呢,爷爷都一天没吃过东西也没说过一句话了,叫他他也不理我,爸爸你怎么回来了。

爸爸一听,没有回答就小跑着去了爷爷屋里,他还没来的及追上爸爸,就听到爷爷屋里爸爸的大声喊叫:‘我的个大(da,北方某些地方对父亲的称呼对)来,大,大,您怎么就这么走了啊,儿子回来晚啦,儿子对不起您呀......’,然后就是一阵惨哭。

后来孙子又看到本来中午慢慢散去的人群又陆陆续续的回来了,之前是院子里牛棚里围满了人,现在是院子里跟爷爷屋子里又再次围满了人,只是这次人群里没有了嘈杂声,有的只是一片沉默,沉默的他心里都很发慌,他吓得不敢动弹。

他心里害怕极了,这样的场景他以前也有过一次,那次是在爸爸妈妈的屋子里,自从那次之后,他就再也没看到过妈妈,任凭他怎么哭闹,妈妈就是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出现在他眼前,抱抱他抚摸他了。

想到这里孙子内心害怕极了,他害怕会不会爸爸爷爷也要像这样丢下他,他想着想着又钻进人群里,这次更难钻了,他死命的往前钻,好不容易挤到了屋里面,一看爸爸跪在地上,爷爷躺在床上,都还在眼前,这时他就放心了。

爸爸看到他,就把他拉到身边,让他在床边跪下,他就跪下;爸爸又让他磕头,这时他有点疑惑了。以前都是只有过年祭祖拜神的时候磕头,平时都不磕的呀,这时他刚刚放下的心又被曾经的记忆提了起来。上次爸爸让磕头还是妈妈像爷爷这样躺在床上的时候,从此之后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可这次换成了爷爷,爷爷也会像妈妈那样再也不回来了吗,他不要磕。

爸爸啥也没说,一把就把他的头按了下去,他抬起来,又被爸爸按回去,再抬起来再按回去,就这样来来回回了四次,爸爸不再按他了。再到后来,他是确定爷爷会跟妈妈一样再也不会再回来了,因为他穿上了妈妈不见时被大人们强行穿上的白色大褂,听到了爸爸以前老是带他去听的戏曲,之前去听的时候都是看别人穿着白色大褂的,只有妈妈那次是他也要穿白大褂,还被人一直按着头不能抬头看,只能穿着白色大褂被别人看。

这次呢,同样的白色大褂,只不过前面多了一个也是穿着白色大褂的爸爸。再到后来,他就看着爸爸把家里的东西都卖掉了,然后锁上了门。他一步一回头的跟着爸爸走出了村子,就是在这个时候,宁致远看到了他,像往常一样叫他去玩,他用一种茫然而绝望的眼神看着宁致远,眼神里没有了光,像个木偶,再后来,宁致远就再也没有看到过他了,他家的大门也再也没有打开过,就算是门上的锁从新到旧,又从旧到生了锈。

人们说,这小孩子真的是可怜啊,现在想来,宁致远觉得,也许直到后来许久,孙子才会想起来在那段时间里,不仅爷爷不见了,家里的那头他老是骑来骑去的牛也不见了,也许他会觉得,原来牛真的会飞啊,难不成是妈妈和爷爷也是趁自己不注意在自己睡着的时候飞走了吗?

可怜的小伙伴呀,可怜的一家人啊,可怜的一头牛啊,真不知道是哪个丧良心盗窃团伙想出来的这么个损招啊,大半夜的趁着屋里人熟睡的时候,偷偷把吊机开过来,然后翻墙进去,给牛打上一针,再用绳子把牛捆住,放到一张板上,把绳子挂在吊机上,里应外合的就把一头牛给从家里吊到外面车上给偷走了,这样的办法也亏他们想的出来,胆子也真的是大啊,与其说是胆子大,不如说的没人性,欺负一个老头和一个小孩子。

说到底,还是人善被人欺啊,也怪他儿子太老实了,闷葫芦一个,他老婆不就是嫌他太老实两个人吵架一时气急就喝药了吗,肯定是觉得烂泥扶不上墙,伤心了。可有人也觉得,也不能这么说,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井盖哪有不碰到井沿的,两口子吵架本就是床头吵床尾和的,他老婆也是个急性子,也是想不开啊,人只有先活着才能有未来呀,要是人都没了还谈什么喔。

也有人说,你说的轻巧,别说她一个小媳妇了,你看他爷爷呀,那么大年纪,难道就懂这个道理了?不还是想不开喝药死了。他爷爷是心疼啊,人这一辈子活着图个啥呀,不都是想生活好一点吗,你说说那个老牛跟了他多久了呀,咱们村谁家没有用过那头牛犁过地,拉过东西,就这么活生生的被人偷走了,谁能受得了,换做是你,估计也是一样。

俄罗斯着名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出自他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听说托尔斯泰在写到最后小说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自杀的情节时痛哭流涕,一度曾经崩溃了,身边的朋友都说,反正是你写小说,你可以不把她写死的呀,可他却坚定的说道,结局不是我能左右的,是故事发展到当下,必须如此。

宁致远的二姐也曾经历过类似的情感历程。之前说到因为宁致远的母亲从来没上过学,不识字,因此吃了很多亏,所以坚定地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让自己的四个孩子上学,可现实总是残酷的嘛,现实不会因为你的坚定就对你手下留情,二姐迫于压力以及对父母辛苦的不忍心,就选择中学辍学外出打工赚钱补贴家用。

那几年,有了二姐在外打工,家里的压力确实小了很多。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人生旅途,那个年代出去打工的,都是十五六岁大的少男少女,又是吃住同在一个厂子里,谁也抵挡不了荷尔蒙的驱动,谁都想在远离家乡和父母温暖的时候,身边能有个关心自己的人,这是人之常情,在这一点上,工厂里的男孩女孩比高中或者大学里的男孩女孩需求更迫切,氛围更浓烈。

这个宁致远也深有体会,前面也说过了,他在上大一和大二的时候,每年的寒假暑假都会去工厂里面找兼职去做,基本暑假的两个月左右时间都用在了做兼职上,那时候就跟工厂里的正式工生活一样,工厂里管吃管住,一天到晚工作十二三个小时,就是一些手工活,每次晚上下了班,都会有一些小姑娘约宁致远出去走走,吃吃夜宵啥的,她们就看上了宁致远长得既白净又文静,还有文化,虽然知道他只是个暑假工也愿意跟他交往一段时间。

可能也是厂子里男生少女生多的缘故吧,万事万物都离不开经济学上的供给和需求理论,都分个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宁致远的二姐也不例外,在外打工四年后,有一次厂里放长假,带回家了一个男的,说是谈的男朋友,父母第一句问那个男的就是家是哪里的,那男的说了一个地方,跟宁致远女的家都不是一个省的,父母立马变脸了,说不行,绝对不可能。

后来厂里要上班了,父母让那个男的先走了,把二姐锁在了家里,没让他们一起回去,就是不同意他们之间的事情,那个时候二姐整天躺在床上,偷偷抹眼泪,还抽烟喝酒的糟蹋自己,父母就是不答应。

你要说宁致远的父母开明吧,在那个年代,在让子女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上学读书这件事上,绝对是开明的;可是具体到养儿防老这一点上,就没有那么开明了,他们是一定要把一个女儿留在身边的,到自己老了好有个照应,那现在大女儿宁静已经读高中了,将来是肯定要考大学的,也是肯定不会在村子周围找对象的;两个儿子也是一样,以后都是要走出去的,不可能留在农村的,能留在身边的,那就只有二姐了,就是一定要在周边村子里说媒,把二姐放在自己身边。

再后来过了一段时间,二姐也从上一段感情中差不多走了出来,宁致远的父母也不敢再让她去远的城市里打工了,就在家里干干手工活。后来村里说媒的给他二姐和邻村的一个男的安排了相亲,见面后二姐也很喜欢,父母也同意了,本来这样的话就算说成了,很完美。

可是后来,事情就越来越不对了,在农村里,像这样说媒走在一起的是常态,说成了之后一般女方就跟着男方一起到外面打工去了,一起生活相互了解下,一起赚钱回来办酒席。可二姐说的这个对象,就是不同意带二姐一起出去打工,一直推脱着说不急,等等再说。

可就这么过了一年,那男的突然跟他家里人说跟二姐的这门亲事不同意了,二姐知道后又是伤心又是难过的。到后来才知道那男的在外面一直有一个的,男方的父母也是一直要求他就在邻村找对象,不能带外面的女人回来,他是在被父母弄得不耐烦了才答应了在村里说亲这件事,可这完全是出于他的缓兵之计,等他在外面谈的这个女的怀孕了,他强行带到父母跟前,他父母也没了办法,生米煮成熟饭了。

就这样,二姐又失恋了,每次都是被动的,她的话也越来越少了,笑容也慢慢消失了,应该是心灰意了,随之而来的是脾气越来越差了。就这么一直又过了两年,二姐已经21岁了,21岁的年纪在现在看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在那个时候的农村,女孩子一般十八九岁就已经确定好婆家了,如果20岁以后还没定好婆家的话,就有点剩女的味道了,之后选择的余地也很少了,就很难找到好的人家了,宁致远的父母也有点着急了。

好在很多事情也许都是命中注定的,俗话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你受过的伤都会化成你的好运。后来二姐在22岁的时候,媒婆给说到了一个男的,脾气性格跟宁致远的父亲差不多,老实肯干,脾气也好,就是因为男方的母亲在她们村子里名声不是很好,很多人家都不愿意嫁过去,怕是自己女儿受委屈,在农村,还有一件事情很容易成为大家的谈资,那就是婆媳关系,这个也很重要。

很多说媒的不太介绍男方的条件,先说的都是男方的母亲怎么怎么好相处啦等等的,就是这个原因。可是眼下二姐年龄越来越大,也很少有转圜的余地,好在二姐遗传了宁致远母亲的强势性格,只要男的脾气好,嫁过去就能当家,能当家就不怕婆婆难为她。

就这样,二姐终于嫁出去了,后来两个人感情很好,男方很是珍惜,对二姐很好,至于二姐的婆媳关系嘛,宁致远也是亲眼所见,因为二姐刚嫁过去没多久就给他们生了两个大胖孙子嘛,那还是有地位的,再加上二姐脾气也很刚硬,对她婆婆也是经常大呼小叫的,她婆婆虽然心里受气,可是为了两个大胖孙子,没有办法,只能忍气吞声的相处。

在宁致远看来,对于二姐的婆婆来讲,她也没有办法,她就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观念之中,没有人能跳脱出去,除非你自行了断,那是另一说。可谁又有这个勇气寻死呢,好死不如赖活着的道理都懂。久而久之,她婆婆就算是有点脾气也被磨得没有脾气了,没办法,农村观念里,看孙子那就是婆婆该干的事,你就是再怎么样,你也不可能撒手不管,那样的话你在村里就不占理了,就没办法在村里待下去了,村子里妇人的唾沫星子真的能淹死人的。

宁致远边看着二姐的信,边这么漫无目的的思考着,因为二姐的信里面都是一些关于生活上的担忧和无法见面的思念,然后是一些鼓励的话,宁致远感受到着姐姐的关心与温暖,很快就把二姐的信看完了。

知道了二姐在历尽苦难之后,终于活在了幸福的生活中,宁致远再一次相信了,暗夜尽头是黎明,苦尽甘来定有时。

喜欢自由与枷锁之囚牢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自由与枷锁之囚牢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悍明浴火焚神穿越后我凭种田脱单剑道至尊剑无双大明第一臣雾都侦探凌天狂婿一品侍卫嫚嫚长途亲亲总裁,先上后爱纯情校医青灯鬼语我的姑父叫朱棣宋成祖综武:锦衣卫,摸尸就能变强快穿:总裁攻略手册水浒:梁山新寨主,好汉绝不招安二次元日常物语皇道和离后我入主中宫,前夫悔断肠了
经典收藏人道至尊重生之目中无人御姐师父带我赛博抓鬼开挂的肆意人生刚会五雷正法,整蛊主播上门打假双城:开局和蔚做狱友都市修仙,杀到天地无颜色三年之约之风云再起修仙归来,我无敌你随意娱乐:我这么帅你们竟然叫我狗贼军门辣妻尸王噬宠:妖女要翻墙住进我房子的那个美女民国鞋王我把反派崽崽养萌了神算小小姐马甲一地大哥,收手吧,你的关注全嘎了!净身出户,只能靠双修无敌我真的不想要系统哇极品狂医
最近更新当狗腿子怎么了,我身价过亿!刚大一就与女神老师被强制结婚侧妃进门我让位,死遁了你疯什么重生93:从高考状元开始娇娇反派要嫁人,男主疯批争红眼拒绝SSS级天赋被封杀,我成唯一真神凤隐锦杀京夜娇宠我是废雌?可哥哥们是大佬黑月光她专克病娇汴京手作娘绑定预知梦,我靠演戏救偏执对头小人参三岁半,警局破案当团宠古代末世生存日常你陪白月光,我离婚你后悔啥重返1977:带着粮票去捡漏幻想战队无人区:开局肉身点满掌家婢顶级甜妹:在限制级修罗场钓疯了
自由与枷锁之囚牢 此心可安 - 自由与枷锁之囚牢txt下载 - 自由与枷锁之囚牢最新章节 - 自由与枷锁之囚牢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