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作者李涌辉

首页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流氓衙内原神:彼岸持明全能游戏设计师全民求生:从系统下线开始魔门败类六边形怪物,碾压欧洲足坛CSGO之职业选手网游之九转轮回救命!宿主又被主神拐跑了!联盟:我,重新定义辅助!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作者李涌辉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全文阅读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txt下载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 - 好看的网游动漫小说

朗州仙方记:刘宾客采药传薪(上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朗州仙方记:刘宾客采药传薪

楔子

唐元和初年,澧水畔的朗州刚过梅雨,青石板路上还沾着湿软的泥香。一辆乌篷船泊在渡口,船帘掀开,下来个身着青衫的男子,面容清癯,眉宇间带着几分书卷气,却藏不住眼底的温厚——正是刚从连州调任朗州司马的刘禹锡。他牵着仆从的手,踩着水痕往城里去,耳中满是市井的喧嚷:挑着药草的货郎在叫卖“紫苏治咳”,卖布的妇人跟邻人念叨“孩儿夜哭,张婆婆给的艾叶包真管用”,街角老树下,几个老者围着个竹筐,正争论着筐里褐色种子的用法。

走到巷口,却见一群人围着个蜷缩的老妪。老妪满头白发枯如秋草,双手按着腰腹,疼得额头冒冷汗,嘴里喃喃着“腰杆要断了,夜里还尿多”。有人喊“去寻李郎中”,可李郎中昨日刚去了山里采药。刘禹锡蹲下身,摸了摸老妪的手,冰凉得像浸了溪水,又问了症状,老妪断断续续说“这毛病缠了三年,吃了不少汤药都不管用,就山里张阿婆给的‘两味药’,吃着能松快些,可阿婆上月走了,再也寻不到了”。

刘禹锡心里一沉。他在长安时,曾听太医提过“补骨脂”之名,说是能温肾,可只在宫廷方剂里见过,从未听闻民间也有用法。看着老妪痛苦的模样,再想想方才街头巷尾的药草声,他忽然生出个念头:朗州山多林密,百姓在山里讨生活,定藏着不少没被写进医书的方子。这些“口传的学问”,若能记下来,岂不是能救更多人?当晚,他在灯下铺开宣纸,写下“朗州采方录”五个字,窗外的澧水泛着月光,像是在为这桩心事添了几分澄澈。

上卷 一 澧水畔初闻奇药 竹屋里细究医理

刘禹锡到朗州不过半月,便褪去了官员的拘谨,常穿着粗布衣裳,跟着药农往城郊的竹溪村去。村里多是靠种茶、采药为生的人家,村口有棵老樟树,树下总坐着个穿蓝布短衫的老者,人称“陈翁”,手里总攥着个药篓,篓里常装着些褐色的籽儿,还有裂了壳的胡桃。

这日清晨,刘禹锡刚到樟树下,就见陈翁正给个中年汉子抓药。汉子叫周三,是村里的樵夫,弯腰弓背的,头发白了大半,说话时还带着喘:“陈翁,您再给我配点‘黑发药’,前儿吃了三副,夜里腰不疼了,就是头发还没见黑。”陈翁笑着从篓里抓出一把褐色种子,又剥了几个胡桃,放在石臼里捣成泥:“急不得,这‘补骨脂’是慢功夫。你常年在山里砍柴,风里来雨里去,肾里的阳气都被耗光了——肾管着头发,管着腰杆,阳气不足,头发就白,腰就酸。这补骨脂是温肾的,像给肾里添把火;胡桃是补肾的,像给火里添些柴,俩搭着用,才能把阳气补回来。”

刘禹锡听得入了神,上前作揖:“陈翁,晚辈刘禹锡,敢问这补骨脂的用法,可有讲究?”陈翁抬眼打量他,见他虽穿着粗布,却举止文雅,便笑着点头:“先生是城里来的官吧?这补骨脂得用酒泡过才好,酒能把它的温性带出来,再和胡桃泥混着,早晚用温水送服。周三这毛病,是‘肾阳虚’,除了吃药,还得少在露水里待着,多吃点小米粥养脾胃——脾胃好了,才能把药的劲儿吸收进肾里。”

刘禹锡赶紧从袖中掏出纸笔,一笔一画记下来。正写着,周三的媳妇跑来了,手里拎着个陶碗:“陈翁,您看我家那口子,昨儿吃了药,夜里居然能睡整觉了,也不用起夜了!”陈翁接过碗,里面盛着刚熬好的药汁,褐色的药汤里飘着几片胡桃仁。他舀了一勺尝了尝,对刘禹锡说:“你看,民间用这个,不只是‘壮阳’。周三起夜多,是肾不固水;腰酸痛,是肾不养骨。补骨脂能‘固肾缩尿’,胡桃能‘益精健骨’,这才是对症。”

刘禹锡看着周三夫妻俩的笑脸,忽然明白:宫廷里的医书只说补骨脂“温肾助阳”,却没说它还能治夜尿、健腰,更没提过和胡桃配伍的妙处。这些学问,都是百姓在日子里摸出来的,像澧水的泉水,悄悄流着,却滋养了不少人。他把陈翁的话仔细记在本子上,末了还画了个补骨脂的模样——叶子像槐叶,籽儿像芝麻,褐色的壳上带着细纹,倒有几分朴实的可爱。

上卷 二 山田边再遇病案 茅檐下深探配伍

过了几日,刘禹锡跟着药农往更深的山田去。那地方叫“核桃湾”,因满山都是核桃树得名,村里的人多会用核桃入药。刚到村口,就听见一阵低低的啜泣声,从一间茅草屋里传出来。

推门进去,只见个年轻妇人躺在床上,脸色苍白,怀里抱着个襁褓,孩子饿得直哭。妇人的丈夫叫李二郎,急得直搓手:“先生,您快救救我媳妇!她生了娃刚半个月,就总喊腰痛,浑身发冷,奶也少得很,孩子都快饿瘦了。请了县里的郎中,开了些‘补血’的药,吃了也不管用。”

刘禹锡上前给妇人诊脉,手指搭在她腕上,只觉得脉象沉细,像没力气的溪流。他又摸了摸妇人的额头,也是凉的,便问:“你是不是总觉得膝盖冷?夜里睡觉,脚也暖不热?”妇人点点头,声音细弱:“是呢,连盖两床被子,脚还是冰的,腰像被石头压着,连坐起来喂娃都费劲。”

这时,隔壁的王阿婆端着个陶锅进来了,锅里飘着胡桃的香气。她把锅放在桌上,对李二郎说:“快给你媳妇盛一碗,这是用补骨脂炖的胡桃,我加了点生姜和红糖,喝了能暖身子。前儿我家闺女坐月子,也是这毛病,喝了三回就好了。”

刘禹锡眼睛一亮,凑过去看陶锅里的东西:褐色的补骨脂浮在汤里,胡桃被炖得软烂,汤汁呈浅棕色,闻着有股温温的药香。王阿婆见他好奇,便解释:“这媳妇的毛病,不是‘血虚’,是‘肾阳虚’。女人生娃的时候,会耗掉‘先天的阳气’,阳气少了,就怕冷、腰痛;奶是‘气血所化’,阳气不足,气血就生得少,奶自然就不够。补骨脂能把肾里的阳气补回来,胡桃能补气血、通乳,加生姜是怕补骨脂太燥,红糖能暖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好了,阳气才能运到全身。”

李二郎赶紧给媳妇盛了一碗,妇人小口喝着,没一会儿,就说:“身子里好像有股热气,从肚子往腰上走,不那么冷了。”王阿婆笑着对刘禹锡说:“先生您看,这方子在我们核桃湾,妇女生完娃都爱用。有的人家还会加些红枣,有的加些山药,都是看各人的情况。比如要是媳妇还拉肚子,就加把炒白术;要是咳嗽,就加几颗杏仁。”

刘禹锡听得连连点头,又拿出本子记录。他发现,民间用补骨脂和胡桃,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方子”,而是像农民种庄稼一样,会根据“土性”调整——人有不同的体质,病有不同的症状,方子也得跟着变。他问王阿婆:“这方子是谁教您的?”王阿婆想了想:“是我婆婆教我的,我婆婆又是她婆婆教的,传了好几代了。只知道管用,却不知道为啥,先生您是读书人,要是能把它写下来,往后更多人能用,就好了。”

刘禹锡心里一动,握着笔的手更沉了。他看着妇人喝完汤,脸色渐渐有了血色,孩子终于含住奶,不再哭闹,忽然觉得:这些口口相传的方子,不是简单的“偏方”,而是百姓用日子熬出来的智慧。就像这核桃湾的核桃树,栽在山里,没人特意管它,却年年结果,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上卷 三 松林间偶遇猎户 石屋里详记炮制

入秋之后,朗州的山林染上了金黄,补骨脂也到了采收的季节。刘禹锡听说松林坡的猎户常用补骨脂治“老寒腿”,便特意往那边去。

松林坡的猎户多住在石屋里,用松枝当柴,石头当床,常年在山里打猎,多有风寒湿痹的毛病。刘禹锡刚走到半坡,就看见个猎户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往回走。猎户叫赵五,腿上裹着麻布,额头渗着汗:“先生,您是来寻药的吧?快跟我来,我家老爹正用‘药酒’治腿呢,比吃啥药都管用。”

跟着赵五进了石屋,只见个白发老者坐在火塘边,手里拿着个酒坛,正往碗里倒酒。酒是深褐色的,里面泡着些褐色的籽儿和胡桃。老者见刘禹锡进来,笑着招手:“先生尝尝?这是用补骨脂泡的酒,泡了三个月,喝着暖身子,治腿痹最灵。”

刘禹锡接过碗,抿了一口,只觉得酒液入喉,带着股温辛的药味,顺着喉咙往下走,连胃里都暖烘烘的。他问老者:“老伯,您这补骨脂泡酒,有什么讲究吗?我之前见人用补骨脂捣成泥,您怎么用整颗的泡?”

老者放下酒坛,从墙角的竹筐里拿出些补骨脂,对刘禹锡说:“这补骨脂,得先‘酒浸’,再‘炒’。你看,我先把补骨脂用米酒泡三天,让它吸足酒气,再放在锅里,用文火炒到发黄,这样才能把它的‘温性’逼出来,还能去点它的‘燥性’。要是直接用生的泡,喝了容易上火,还伤胃。”他又指了指酒坛里的胡桃:“这胡桃也得处理,得把壳敲碎,取里面的仁,再用盐水泡一泡,炒香了再放进酒里。盐水能‘引药入肾’,让胡桃的劲儿都往肾里去,治腿痹才管用。”

正说着,赵五忽然说:“先生,您看我老爹,去年冬天腿痹得连路都走不了,夜里疼得睡不着,就是喝这药酒好的。还有隔壁的孙猎户,常年在雪地里追兔子,得了‘寒疝’,肚子一疼就像有冰块,喝了这药酒,再用补骨脂和胡桃捣成的泥敷在肚子上,没半个月就好了。”

老者点点头,对刘禹锡说:“我们猎户在山里,最怕‘风寒湿’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钻进骨头里,就成了‘痹症’;钻进肚子里,就成了‘寒疝’。补骨脂能‘祛寒除湿’,胡桃能‘通经活络’,用酒泡了,酒能‘活血通络’,把药的劲儿带到骨头缝里,这才是‘标本兼治’。”他还从床底下翻出个旧布包,里面是晒干的补骨脂花,“这花也有用,要是眼睛干涩,用花煮水熏眼睛,能润眼。只是这花不好采,得在清晨带露的时候摘,不然药效就跑了。”

刘禹锡把老者说的“炮制方法”——酒浸、炒制、盐水泡胡桃,还有补骨脂花的用法,都一一记下来。他看着火塘里跳动的火苗,映着酒坛里的补骨脂和胡桃,忽然觉得:这些炮制的步骤,不是随便想出来的,是猎户们在一次次试错里总结的——比如知道生补骨脂燥,就用酒浸炒;知道胡桃要入肾,就用盐水泡。这些细节,宫廷的医书里从来没有,却比医书里的话更实在,更管用。

上卷 四 问药栏前聚乡邻 灯影下初赋诗句

又过了一月,刘禹锡在朗州府衙的东侧,设了个“问药栏”——一块木板挂在墙上,上面写着“凡有民间良方,皆可在此记录,亦可为乡邻解疾”。栏下放了张桌子,一把椅子,还有笔墨纸砚。

消息传出去,每天都有乡邻来。有来记录方子的,有来问病的,还有来送药草的。这日,一个老妇人牵着个五六岁的孩童来,孩子怯生生的,老妇人说:“先生,这娃总尿床,每晚都得换被褥,我试过不少法子都不管用,您给看看?”

刘禹锡蹲下来,摸了摸孩子的小肚子,又问:“孩子是不是平时爱怕冷?吃饭也不多?”老妇人点点头:“是呢,冬天总揣着手,一碗饭要吃半个时辰,人也瘦得很。”刘禹锡想了想,对老妇人说:“这娃是‘肾气不固’,肾管着‘膀胱’,肾气不足,膀胱就关不紧,所以才尿床。您可以用补骨脂三钱,胡桃两个,再加山药五钱,一起煮水给孩子喝,早晚各一次,喝半个月试试。”

老妇人有些犹豫:“补骨脂不是男人用的吗?孩子也能吃?”刘禹锡笑着解释:“补骨脂能‘温肾固涩’,不管男女老少,只要是‘肾阳虚’、‘肾气不固’,都能用。只是孩子年纪小,用量要少,加山药是为了健脾,脾能养肾,还能防止补骨脂太燥,伤了孩子的脾胃。”

这时,之前见过的陈翁也来了,手里拿着一筐刚采的补骨脂,对刘禹锡说:“先生,您说的这个方子,我们村里也用过。前两年,张三家的娃也总尿床,他媳妇就用补骨脂炒黄了,和胡桃、山药一起磨成粉,拌在粥里给娃吃,没几天就好了。”说着,他还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画着补骨脂的生长周期:“这是我画的,啥时候播种,啥时候开花,啥时候采收,都记在上面,先生您要是用得着,就拿去。”

刘禹锡接过纸,心里暖暖的。他把方子写在“问药栏”上,又添了陈翁的种植笔记。不一会儿,围过来不少人,有个年轻的郎中说:“先生,我在长安时,曾见太医给皇室用补骨脂,只用来治‘阳痿’,却没见过这么多用法。没想到民间的方子,比宫廷里的还周全。”

刘禹锡听了,心里颇有感触。当晚,他在灯下整理这些日子的记录,看着本子上密密麻麻的病案、用法、炮制方法,还有陈翁画的补骨脂图,忽然有了写诗的兴致。他拿起笔,在纸上写道:“补骨脂兼胡桃肉,能令髭发转青青。”写完,又觉得不够,再添了几句,写的是补骨脂治夜尿、健腰、通乳的妙处。

窗外的月光洒在纸上,照亮了“朗州采方录”几个字。刘禹锡看着本子,忽然觉得:他收集的不只是方子,更是百姓的日子——是周三砍柴时的腰酸痛,是产妇怀里孩子的哭声,是猎户雪地里的寒疝痛,是孩童尿床时的怯生生。这些日子里藏着的智慧,比任何医书都珍贵。他要把这些都记下来,让这补骨脂和胡桃的配伍,像澧水一样,一直流下去,滋养更多人。

这夜,朗州的风里,似乎都带着补骨脂和胡桃的温香,悄悄飘着,像在为这桩“采方传薪”的心事,添了几分绵长的诗意。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重生90:辣妻要翻天丹道仙途永恒剑主水浒:梁山新寨主,好汉绝不招安悍明妖妃其实是药引我的姑父叫朱棣太子妃必须骄养悠闲生活之歌神系统大明第一臣家族崛起,从灵植夫开始浴火焚神青灯鬼语快穿:总裁攻略手册纯情校医糜汉惊!嫡长女她撕了豪门炮灰剧本错嫁成婚:总裁的私宠甜妻穿进少女漫后被全员团宠了沈婉宋恒小说免费阅读
经典收藏辐射海求生,从小木筏到黑珍珠号林夕煜宸妖夫在上免费阅读全文假太监:再不死我就当皇帝了甄嬛传:一代贤后杀穿前朝后宫!电竞王者:人间有妹是清欢逍遥小神农[HP]里德尔魔王夫人网游之海盗王求生:我在冰原打造地下城盖世小村医网游之剑气无双主神游戏之灵魂入侵帝国崛起全面战争我,腕豪,海军大将全民转职:成为法神的我只会禁咒英雄联盟之疯狂主教渣夫另娶,医妃带崽炸翻王府杀疯了一发入魂的深渊领主DNF之异界召唤师反派兵王修远
最近更新三角洲:穿成铁驭开局加入赛伊德执迷为梦以你为荣传奇法爷:开局隐身戒指领主之吞噬进化机器人不语,只是一味的养娃精灵:重生小智缘起城都成就梦想境界触发者!高冷男配谁也不爱,杀穿结局异世界骷髅生绝世:霍雨浩妹妹杀疯了斗罗大陆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深海进化:从鲨鱼到群鲨之父!神印:我,白玲轩,强娶魔神皇御兽求生,我靠反卷当榜一女装学霸逆袭电竞巅峰嬿婉传:本宫踩碎凤冠登帝位亮剑:开局手搓飞雷炮,老李乐疯了!棋王林默四合院:傻柱重生,娶妻陈雪茹万界魂途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作者李涌辉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txt下载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全文阅读 - 好看的网游动漫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