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姐依旧潇洒

首页 >>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华夏先祖屹巅峰霸天武魂重生后我母凭子贵上位了兵临城下之召唤名将亮剑:我只打硬仗大唐:我在长安开商场我在明朝当国公史上最贪崇祯明末:乱世崛起大明第一臣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姐依旧潇洒 -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全文阅读 -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txt下载 -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98章 海纳万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巴达维亚的雨季来得猝不及防,清晨的雨丝斜斜织着,却把水师学堂门前的广场浇得格外热闹。一百二十名学子踩着积水站成整齐的队列,粗布衣裳被雨打湿,紧紧贴在身上,却没人敢动——他们中既有大明本土来的少年,也有苏门答腊的部落青壮,甚至有两个从澳洲达尔文湾赶来的卡拉族人,手里捧着的《海疆图志》课本,边角都被小心地包了油纸。

萧如薰站在学堂门前的高台上,郡王蟒袍的下摆扫过积水,溅起细碎的水花。他望着台下一张张年轻的脸,声音透过雨幕,沉稳得像南洋的礁石:“今日你们入水师学堂,学的不只是开船、打炮,更是守护。守护南洋的每一寸海疆,守护在这里生活的每一个百姓——不管他是汉人、马来人,还是澳洲的卡拉族人,都是大明的子民。”

话音刚落,四名水师教官扛着一面猩红的战旗走上台。旗面上的“明”字用金线绣成,在雨里依旧耀眼,旗杆底部还缠着几缕褪色的红绸——那是去年与荷兰人作战时,从沉没的“海晏号”上抢救下来的旧旗。

“林小虎!”萧如薰喊出一个名字。

队列前排的少年立刻出列,他约莫十六七岁,肩膀还带着少年人的单薄,左额角有一道浅疤——那是去年荷兰人偷袭苏门答腊时,他父亲用身体护住他留下的。“弟子在!”他的声音有些发颤,却透着一股韧劲儿。

萧如薰将战旗递到他手里:“这面旗,浸过水师兄弟的血。以后,就由你们扛着它,让它永远飘在南洋的海上。”

林小虎双手接过战旗,旗杆的重量让他手臂微微下沉,却立刻挺直了腰板,对着萧如薰行了个标准的军礼:“弟子定不负郡王大人所托!”

开学仪式结束后,萧如薰跟着教官们走进学堂。教室是用南洋硬木搭建的,屋顶盖着厚厚的棕榈叶,雨水打在上面,发出“沙沙”的声响。教室里摆着十二张长条木桌,每张桌上都放着一本《孙子兵法》和一张手绘的海图——海图是福建老船长郑老海画的,上面用不同颜色的墨标注了洋流、暗礁和航线,甚至连哪片海域多台风、哪处港口能补淡水都写得清清楚楚。

“郡王大人,您看这处。”郑老海指着海图上澳洲东侧的一片海域,那里画着几个小小的“△”,“这片暗礁群去年吞了三艘荷兰商船,咱们的商队要是想去澳洲东边的部落通商,得绕着走。我打算把这些险地编成口诀,教给孩子们,让他们记在心里。”

萧如薰蹲下身,手指顺着海图上的航线划过:“光记口诀不够。下个月,让学堂的学员跟着水师的战船出航,从巴达维亚到马六甲,再到爪哇,让他们亲手掌舵、测水深,亲眼看看海图上的标记,比在教室里学一百遍都管用。”

郑老海连连点头,眼里满是佩服——他跑了几十年船,知道纸上的知识远不如实践来得实在,郡王能想到这一层,可见是真懂航海。

从水师学堂出来,雨已经小了些。萧如薰刚坐上马车,就见张万邦骑着马匆匆赶来,手里攥着个湿漉漉的布包,脸上却带着笑:“大人!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商队到了,这次不仅带来了三十万担棉花,还送来了沙贾汗皇帝的亲笔信,说想跟咱们合作开棉纺厂!”

萧如薰让马车掉头,往通商馆去。刚到门口,就闻到一股淡淡的棉花香——几十袋棉花堆在院子里,雪白的棉絮从袋口露出来,几个印度商人正围着张万邦,用夹杂着波斯语的汉语说着什么。看到萧如薰进来,商人们立刻迎上来,为首的商人名叫卡里姆,正是去年来签订通商合约的使者。

“尊敬的郡王大人!”卡里姆双手捧着一封用丝绸包裹的信,递到萧如薰面前,“沙贾汗皇帝说,大明的棉纺技术天下第一,想请大明派工匠去印度,在加尔各答建棉纺厂,生产的棉布一半归大明,一半归莫卧儿王朝。”

萧如薰拆开信,上面的波斯语字迹工整,末尾还盖着沙贾汗的金印。他笑着说:“沙贾汗皇帝的提议很好。大明可以派五十名棉纺工匠去印度,还能提供纺车和织机的图纸,但有一个条件——棉纺厂生产的棉布,优先供应大明的水师和南洋的百姓,剩下的才能销往欧洲。”

卡里姆毫不犹豫地答应:“没问题!沙贾汗皇帝说了,一切都听郡王大人的安排!”

正说着,一名亲兵匆匆走进来,递上一张纸条。萧如薰看完,眉头微微一挑:“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人,居然敢来巴达维亚?”

张万邦凑过来一看,纸条上写着——荷兰东印度公司派使者求见,想赎回去年被俘的士兵,愿意用五十万荷兰盾和十船小麦交换。他立刻皱起眉:“大人,荷兰人肯定没安好心,说不定是想趁机打探咱们的虚实!”

萧如薰却笑了笑:“见一见也无妨。让他们在通商馆的偏厅等着,我倒要看看,他们这次又想耍什么花样。”

半个时辰后,荷兰使者跟着亲兵走进偏厅。他穿着一身黑色的西装,领口系着白色领结,手里拿着顶高帽,脸上堆着刻意的笑容:“尊敬的南洋郡王大人,我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使者范·德堡,奉公司总督之命,前来与大明商议赎回战俘之事。”

萧如薰坐在主位上,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五十万荷兰盾,十船小麦,换三千名战俘,这个条件不算苛刻。但我有个要求——荷兰东印度公司必须签署保证书,十年内不得进入马六甲海峡以东的海域,不得再与葡萄牙人勾结。”

范·德堡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又恢复如常:“郡王大人的要求,我需要向总督汇报。不过,我可以先代表公司承诺,在保证书签署前,荷兰的船队绝不会靠近马六甲海峡。”

萧如薰站起身:“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后,我要看到荷兰总督的亲笔回信,若是不同意,这些战俘就留在南洋,跟着水师的战船做苦役。”

范·德堡连忙点头,拿着萧如薰拟定的保证书草案,匆匆离开了通商馆。看着他的背影,张万邦忍不住问:“大人,真要放荷兰人回去?他们要是反悔怎么办?”

“反悔也没关系。”萧如薰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海面,“现在的南洋水师,不是去年的样子了。就算荷兰人再来,咱们也能再把他们打回去。况且,五十万荷兰盾和十船小麦,能解南洋的燃眉之急——水师学堂需要钱,澳洲的据点需要粮食,这些东西正好能用得上。”

张万邦这才明白过来,连忙点头:“还是大人考虑得周全!”

当天傍晚,萧如薰回到城堡,刚走进书房,就见赵忠捧着一封密信迎上来,脸色有些凝重:“大人,京城来的急信,是孙大人派人快马送来的。”

萧如薰拆开信,孙承宗的字迹透着几分仓促——天启帝的身体越来越差,最近甚至不能上朝,魏忠贤的残余势力在暗中联络东林党,想趁机把持朝政;更棘手的是,北方的后金军队最近频繁袭扰辽东,已经攻破了两座边城,孙承宗请求南洋尽快调派一批火器和工匠支援。

“魏忠贤的人还敢作乱?”萧如薰将信捏紧,指节微微发白。他沉吟片刻,立刻让人去请宋应星和陈麟。

不多时,宋应星和陈麟就赶到了书房。听萧如薰说完信中的内容,宋应星立刻说道:“大人,火器方面不用担心!现在南洋的火器作坊每月能造两千支鸟铳、五十门佛郎机炮,我这就安排工匠加班赶工,半个月内就能凑齐五千支鸟铳、两百门炮和十万发弹药!”

陈麟也站起身:“水师这边,我派‘镇远号’‘定海号’护送火器北上,再从水师中挑五十名熟悉火器的士兵,跟着去辽东,教边军怎么用咱们的新炮。另外,让澳洲的商队把今年的新粮先调一部分过来,跟着船队一起运去京城,给皇上补补身子。”

萧如薰点头:“就按你们说的办。宋主事,工匠要选最有经验的,不仅要教边军造炮,还要帮他们改进冶铁炉,让辽东也能自己造火器。陈将军,船队出发前,务必仔细检查战船,沿途多派探子,防止荷兰人或海盗偷袭。”

两人齐声应下,匆匆离开书房去安排事宜。萧如薰走到案前,铺开宣纸,提笔给孙承宗写回信——他承诺半个月内派船队北上,同时建议孙承宗联合徐光启,尽快扶持太子监国,稳定京城局势;至于魏忠贤的残余势力,若是他们敢作乱,就联合朝中大臣,拿出他们勾结葡萄牙人的证据,彻底将他们扳倒。

写完信,萧如薰将信封好,交给亲卫,让他连夜送往京城。窗外的雨已经停了,月光透过窗棂洒在纸上,映得“大明”二字格外清晰。他知道,南洋虽然远离京城,但大明的安危,从来都与南洋息息相关。他必须守好这片海疆,不仅为了南洋的百姓,更为了整个大明的安稳。

夜深了,城堡里渐渐安静下来,只有远处水师营地的号角声,偶尔传来几声。萧如薰坐在案前,翻看着手头的水师学堂学员名册,看着上面一个个年轻的名字,心中渐渐安定下来——只要南洋的根基越来越稳,只要水师的力量越来越强,就算京城有再多的风雨,大明也能扛过去。

他想起白天在水师学堂看到的景象,想起林小虎接过战旗时坚定的眼神,想起郑老海画海图时认真的模样,想起卡里姆签下通商合约时高兴的神情。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肤色,却都在为南洋的安稳努力着。

萧如薰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巴达维亚港。港口的灯火星星点点,像撒在海上的碎钻,水师的战船静静地泊在港内,桅杆上的龙旗在夜风中轻轻飘动。他知道,未来的南洋,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但只要这里的人同心同德,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他的目光望向更远处的海平面,那里是澳洲,是印度,是欧洲,是更远的未知海域。他相信,总有一天,大明的战船会航行到那些地方,大明的丝绸和瓷器会出现在那些地方,大明的文化和善意,也会传到那些地方。

而他,会一直守在这里,守着南洋的海疆,守着大明的希望,直到那一天到来。

荷兰使者范·德堡带着总督的亲笔回信赶来时,巴达维亚的雨季已近尾声。信中不仅答应了萧如薰提出的所有条件,还额外附赠了一份荷兰绘制的“欧洲至南洋航线图”,标注着沿途的补给港口和海盗出没区域——显然,荷兰东印度公司经此一败,已彻底放弃与大明争夺南洋的念头,只想保住与印度的贸易航线。

“请转告贵总督,”萧如薰将盖好郡王印玺的合约推到范·德堡面前,“只要荷兰遵守约定,大明愿意与荷兰在印度开展正常通商。但若是你们敢越界一步,南洋水师会让你们知道,什么叫‘悔之晚矣’。”

范·德堡连连点头,双手接过合约,小心翼翼地塞进公文包——他这次亲眼见到巴达维亚港内新造的“拓海号”战船,甲板上排列的神威大将军炮比荷兰最先进的盖伦船还多两门,再看水师学堂里操练的学员,个个眼神锐利、动作整齐,哪里还敢有半分轻视。

送走范·德堡后,张万邦拿着刚到的澳洲商队账目走进来,脸上满是喜色:“大人!达尔文湾的金矿这个月产出了三百两黄金,铁矿炼出的精铁也运到了巴达维亚,宋主事说,有了这批精铁,新战船的建造速度能再快一个月!”

萧如薰接过账目,指尖在“澳洲棉花试种成功”那行字上停顿——库鲁的部落按他的建议,在达尔文湾附近开垦了两百亩农田,试种从印度运来的棉花种子,如今已长出半人高的棉株,再过两个月就能采摘。“让宋应星派棉纺工匠去澳洲,”他抬眼对张万邦说,“先建个小型棉纺作坊,教卡拉族人纺纱织布,以后澳洲不仅能产铁、产金,还能产棉布,百姓的日子就能更安稳。”

张万邦刚应下,就见亲兵匆匆跑进来,手里举着一面黄色的旗号——那是护送火器北上的船队传回的信号旗,代表“一路平安,即将抵达京城”。萧如薰心中一松,走到城头,望着北方的海面——虽然看不到船队的影子,但他仿佛能想象到,满载着鸟铳、火炮和稻米的战船,正沿着海岸线缓缓驶向通州港。

半个月后,京城的回信终于送到巴达维亚。信是孙承宗亲笔所写,字里行间透着欣慰:天启帝见到南洋送来的火器和稻米后,精神好了许多;辽东边军用上新造的佛郎机炮,成功击退了后金的进攻,还收复了两座边城;魏忠贤的残余势力因“勾结葡萄牙”的证据确凿,被徐光启联合大臣弹劾,已全部被革职查办,京城局势彻底稳定。

信的末尾,孙承宗还特意提到:天启帝感念萧如薰在南洋的功绩,下旨将“南洋都护府”升格为“南洋行省”,任命萧如薰为南洋行省总督,统管南洋军政要务,还允许南洋自行选拔官员,不必再从京城调派。

“南洋行省……”萧如薰反复摩挲着信上的这四个字,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从最初的南洋总兵,到南洋侯,再到南洋郡王、南洋行省总督,皇上的信任和支持,始终是他坚守在这里的底气。

他立刻召集陈麟、宋应星、张万邦等人,在城堡大厅召开会议。当萧如薰宣布“南洋升格为行省”的消息时,众人都激动得站起身,陈麟更是用力一拍桌子:“太好了!以后南洋就是大明的正式行省,咱们做事更有底气了!”

“不仅如此,”萧如薰笑着补充,“皇上还允许咱们自行选拔官员。我打算从水师学堂的学员、通商司的商人、各族部落的首领中挑选有能力的人,担任各州的知州和知县,让南洋的事,由南洋人自己管。”

阿木的儿子阿吉——如今已是水师学堂的优秀学员,听到这话,立刻站起来:“总督大人!我愿意回苏门答腊,帮着管理部落的事务,让更多的族人学大明的文化,守大明的律法!”

萧如薰点头:“好!阿吉,你先跟着张万邦熟悉通商事务,等水师学堂毕业后,就回苏门答腊担任知州助理,跟着老知州学习管理经验。”

会议结束后,宋应星拉着萧如薰,神秘地递上一张图纸:“大人,您看这个!我根据欧洲商人带来的钟表原理,改进了火箭筒的发射装置,现在火箭筒能连发五枚火箭,射程还能再远半里!另外,我还在战船的船底加了层铁皮,就算被炮弹击中,也不容易漏水。”

萧如薰接过图纸,只见上面画着改进后的火箭筒和战船底部结构图,标注得详细清晰。他忍不住称赞:“宋主事,你真是大明的能工巧匠!有了这些改进,咱们水师的实力又能上一个台阶。”

转眼到了秋收时节,南洋各地一派丰收景象。苏门答腊的稻田里,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农人挥舞着镰刀,脸上满是笑容;爪哇岛的香料园里,胡椒、肉桂挂满枝头,商人们忙着收购、打包,准备运往欧洲;澳洲达尔文湾的棉花田里,卡拉族人和大明工匠一起采摘棉花,雪白的棉絮堆成了小山。

萧如薰带着亲卫,沿着海岸线巡查。在马六甲港,他看到新建成的通商馆前,来自印度、欧洲、南洋的商人络绎不绝,汉语、波斯语、荷兰语的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却秩序井然;在苏门答腊的学堂里,孩子们正用汉语背诵《论语》,黑板上还画着大明的舆图,老师正指着澳洲的位置,给孩子们讲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总督大人!”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萧如薰回头,只见库鲁骑着一头澳洲野牛,匆匆赶来,身后还跟着几个卡拉族青壮,手里捧着个大木盒。“这是达尔文湾新采的红宝石,还有新纺的棉布,特意给您送来!”

库鲁打开木盒,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十几颗鸽卵大的红宝石,还有几匹雪白的棉布。“咱们的棉纺作坊已经能造出棉布了,”库鲁兴奋地说,“族人都穿上了棉布衣服,比兽皮舒服多了!孩子们也能去学堂读书,还能学算术,以后就能帮着管理部落的事务了!”

萧如薰拿起一块棉布,手感柔软细腻,不比大明本土的棉布差。他笑着说:“库鲁,以后咱们还要在澳洲建更多的学堂和作坊,让卡拉族人都能过上好日子。另外,我已经让人在达尔文湾建港口,以后大明的商队能直接开到澳洲,咱们的红宝石和棉布,也能卖到欧洲去,赚更多的钱。”

库鲁激动得连连点头,拉着萧如薰的手,非要请他去达尔文湾参加丰收庆典。萧如薰笑着答应,他知道,这不仅是一场庆典,更是南洋各族百姓同心同德的见证。

深秋的达尔文湾,海风带着丰收的气息。庆典当天,卡拉族人穿着崭新的棉布衣服,跳起了传统的丰收舞;大明的工匠们则展示了新造的农具和棉布,引来族人阵阵惊叹;水师学堂的学员们还表演了队列操练,整齐的步伐和响亮的口号,让卡拉族人看得连连鼓掌。

萧如薰站在庆典的高台上,望着眼前的景象——汉人、马来人、爪哇人、卡拉族人,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此刻都笑着、闹着,像一家人一样。他忽然想起刚到南洋时,这里还是荷兰人的天下,部落之间互相厮杀,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而现在,南洋已成了大明的行省,百姓安居乐业,商路四通八达,水师强盛,文化繁荣。

“总督大人!”陈麟走上台,递给他一份奏折,“京城传来消息,皇上打算明年春天派使团来南洋,考察南洋的发展情况,还想让您回京城参加朝会,给大臣们讲讲南洋的故事。”

萧如薰接过奏折,心中满是期待。他知道,这次回京城,不仅是为了参加朝会,更是为了向皇上和大臣们证明,南洋不是大明的负担,而是大明的财富之地、希望之地。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只要大明坚持开拓海洋,坚持团结各族百姓,就一定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庆典的欢呼声再次响起,萧如薰望着远处的海面,夕阳正缓缓落下,将海水染成一片金红。他知道,南洋的故事还在继续,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着他。但他有信心,有南洋各族百姓的支持,有大明的强大后盾,他一定能将南洋建设得更好,让大明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洋的天空下,让南洋成为大明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博看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博看读书!

喜欢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今天大佬也不想开门永恒剑主太子妃必须骄养颜语最新小说糜汉龙族:我路明非不是没人要将军不容易李易陆璃混在皇宫假太监全文免费阅读大结局江总,夫人又闹离婚了沈婉宋恒小说免费阅读雾都侦探无限轮回:我一个人的修仙世界锦鲤嫁到:重生极品农家丹道仙途一品侍卫凌天狂婿兵锋王座快穿之盈满和离后我入主中宫,前夫悔断肠了我的姑父叫朱棣
经典收藏老子就是要战争被女帝退婚后,我捡走了她妹妹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全军出击:从小山村到百万雄师大宋说书人骑砍三国之御寇万界之我是演员三国:一切从大秦传承开始大明群英传大明,我以族谱变法大明匹夫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极品妖孽兵王凤霸天下女皇威武三国之献帝兴汉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
最近更新大楚武信君大明辽国公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穿越之原始之路英烈传奇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大唐躺平王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水浒之往事随风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云起惊鸿客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姐依旧潇洒 -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txt下载 -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最新章节 -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