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有充足的粪源,采买成本低廉,且供应稳定,这一点很重要,出了农会,这肥厂就开不起来。”
周怀民介绍道:“其次我们会供应碱和其他物料,以及直接在肥厂打井,沤肥的时间和成本会下降许多。”
“最重要的是,肥厂属于保民之厂,三年免税,厂地免费,且有农事院教导,只需出资盖厂舍,院墙,雇佣账房、沤肥工、牙人、货夫送货即可。”
众商贾听周怀民如此详细介绍,心道看来这肥厂是周会长极为重视的。
粮商谭经问道:“咱们农会又不收税,又送井,送地,费了这么大劲,没有任何进项,是图什么?”
“保民!”周怀民指着教室里的孩子,和一间正冒着饭香味的教舍,“谁帮着农会保民,谁就是我们的朋友。谁戕害农会的子民,谁就是我们的敌人,对待朋友,我们以诚相待,互利互惠。但敌人那就必须血债血偿。”
众商贾听了反贼头子亲口说保民,感觉有些荒诞。
但自己确实亲眼目睹,朝廷不管的人,农会来保,朝廷不管的事,农会来做。朝廷厌恶商贾,农会却喜迎。
鲁善谨却不这么认为,他把各县都推荐肥厂的情况和他堂哥鲁世任说,纳闷农会难道真的就如此无私?比朝廷每次春耕拉来一头牛,系上红绸布,祈祷感恩做做样子强了万倍。
鲁世任笑道:“亏咱们还是经商世家,在他面前,如同新兵蛋子。你可别小看了这周怀民,花招多的很。我已经知道他大概的套路。”
这肥厂确实没有给农会带来直接收入,但盖屋舍院墙,要从白窑砖厂采买红砖,要雇佣北林建筑厂施工,要从沙场购买河沙,粪场经营起来,还要购买板车,铁锹,水桶等物,他都有厂卖给你。
这还不够,必然要雇佣附近劳工,货夫,这些人要给他们发工食银,他们有了钱,也会在农会市场买日用所需。
以上这些都是直接收入或间接税收流入到周怀民手里。
鲁善谨恍然大悟,不禁赞道:“妙啊,此人真是个人才,这已经不是生意的门道了,但也不是做官的门道,更像是两者合一,看来兄长也跟着他学到不少本事。”
鲁善谨此时听到周怀民避重就轻,只捡好听的说,有些庆幸自己提前了解他的手法,不然和周围这些商贾一样,为他的无私而自惭形愧,完全没必要啊。
教室传来朗朗读书声。
国学先生按照教案指引步骤,在黑板上写上“1”,用教棍指着:“这个像不像一根木棍?”
下面学童坐在凳子左右扭动,挠头扣桌。
“像~”
先生偷瞄了一眼窗外,一群人隔着窗户观看讲课。
他心里发慌,赶忙看一下教案,强装镇定道:“和我一起念,1像棍子~”
“1像棍子~”
先生又在黑板上写“2”,“这个像什么?”
“像鸡!”
“像鸭!”
“鸡!早上有人送来一只鸡,被捆着,你眼瞎啊!”
“日你娘,哪村的你?我是本地人!”一个十二岁的学童,圆脸赤膊,已是人高马大,指着说鸡的孩童。
“老子是孙八寨的流民,本地人就了不起?”同是十二岁的瘦脸孩童,个头差不多,撸起袖子就站起来。
教室里年纪小的孩子,七八岁的,还有女童都不吭声。
特别是今天刚入班的王芒种,害怕的瑟瑟发抖。
先生心里暗骂,狠狠敲了桌子,怒斥:“给我闭嘴!你们两个,给我滚出去!”
两人被揪出来,窗前于校长脸色黑青,娘的,周会长这么多人都在,真是给我丢脸。
“周会长,这俩孩就是刺头,年纪大了就不能和幼童在一个班。”
说完便踹向圆脸孩童:“跪下!”
那孩童却闪身躲过,面红耳赤,朝先生呲牙横眉道:“农会人格平等,你算老几?凭什么让我跪你?”
这话说的,农会各院首都愣住了,互视哈哈大笑。
商贾们也乐了,调皮捣蛋的学童哪里都有,但用周会长的话来堵自己先生的,可是天下头一份。
禹允贞噗嗤一笑,走上前去,问道:“你知道我是谁吗?”
圆脸孩童瞧了她一眼:“不认识。”
一旁的瘦脸孩童嗤笑:“蠢蛋,她你都不认识?这是保安堂的周夫人,亏你还是本地人!”
禹允贞指着周怀民:“他呢,认识吗?”
“不认识。”
“蠢蛋,这是周会长啊!你成天吃周会长的饭,真是喂狗了!”
圆脸孩童闻听一惊,聚目细看,见众人拱卫之中,周会长朝他走来。
噗通一声,赶忙跪地磕头:“周会长!”
周怀民把他抬起,笑问:“你不是说人格平等吗?为何给我下跪?”
“我乐意跪,就是平等。”
保民营总参张国栋指着这孩和众人道:“他倒是理解的对,比许多大人还清楚。”
周怀民拍着他的肩,笑道:“你很好,我的志向就是让你们站起来,你和我说说,你的志向是什么?”
这圆脸孩童竟见周会长不仅没责骂自己,反而夸赞,不禁有些愣神,喜道:“俺爹说,没有周会长就没有俺家的好日子,我想跟着周会长干大事。”
于炳文介绍:“他叫李德志,家是王府田庄的佃户。”
周怀民听了笑了笑,指着各院首:“想干大事,一个人是不行的,要和我一样,学会和朋友相处,团结起来,才能打跑骑在你们头上的庄头总管,对吧?”
李德志看向各院长围在他身边,都在盯着自己。
他心道,自己看到曾打骂爹娘的庄头,被威风的社兵杀死赶跑,这些自己见了就怕的庄头,却跪地求饶,真是解气。
这社兵和俺家的新铺面,都是周会长带来的,一直没见过他,没想到今日在这里撞到。
他的话自然是要听,这可是自己崇拜的大人物。
他低头道:“是,我听周会长的。”
一旁的瘦脸孩童早在安置大营就见过周会长及夫人,心里感恩之心自不必说,也拱手作揖:“是。”
禹允贞揪着他俩的衣袖,拉在一起:“高岗镇没有流民和本地人,只有劳动肯干养活自己的人,只有好好念书孝敬父母的人,你们同意了,就击掌言和,身为学长,做好表率,不然不准吃午饭。”
俩人互相看了一眼,想起一会还要吃鸡,忽然笑了,击掌和好。
于炳文沉声道:“你们俩,今日听了周会长和周夫人的训导,也是你们的造化。”
周怀民对两人道:“人格平等,是要人自重自爱,不自轻自贱,立志止于至善。但孝敬父母,尊师重道,乃是为人之本,若再有不敬先生之事,定当责罚!”
“是。”
八间校舍,有一间专做灶房,雇佣附近村妇伙夫,为孩子们做饭。
开支由县文教堂统筹,度支堂付款,实施包餐制。
包餐制就是每个月每个校的餐费是固定的,伙食标准也是固定的。由承包商自己采买食材烹饪。
好处是文教堂省去大量繁琐的灶房之事,为村民创收,坏处是承包商以后必然会压低饭菜质量,获取更高利润。
“于校长,可以下学吃饭了。”
于炳文回到自己书舍,拿着一个铁锤出来,走到院里一大柳树下,敲响悬挂的厚铁板。
“铛铛铛……”
其实两个班而已,完全可以吼一嗓子就好了,但这是文教院的《学堂准则》,按流程办事。
平时能偷个懒,但今天必须仪式感满满。
学童们听到下学铃声,一窝蜂涌出来,围在大人一圈,好奇观看这群大人来干啥。
“周会长?”
有个别孩童不去吃饭,先跑去玩秋千,丢沙包。
“排好队!”
一厨娘发碗筷,一厨娘打饭。
众院首及商贾们在旁围观,鲁善谨凑近,看看小孩都吃的啥。
只见李德志俩人率先排在前面,接过了一碗米饭,一碗炒菜,一碟酱菜。
菜是豆腐搭配应季野菜,里面还有鸡肉。
俩人端着饭菜,从众人面前走过,蹲在孔子石像下,靠在格物致知的字铭上,呼哧呼哧大口吃饭。
谭经惊呼:“周会长,你们十八个镇小学,这一天要杀多少只鸡!现在彰德府,卫辉府一带流民遍野,路上抢麦偷麦,为了一捧面不惜闹出人命,这些孩在这里能吃上饭就不错了!还顿顿有肉!”
鲁善谨听了哈哈大笑,他可太清楚这些鸡从哪来的,见周怀民等人在帮忙分发碗筷,便把老婆子从白莲教护法手里高价买鸡,供奉给周怀民的事,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啊?”众商贾听了目瞪口呆。
“竟还有这种事!”一油商咂舌道:“那也得有粮可换呐,说明这几县确实打了不少粮食,谭掌柜,你收粮的生意好了啊!”
谭经摇头道:“我这生意一直都不行,大多是从福绅、藩王这些大地主手里收,换他们想要的土产、金银,粮商太多,主家少,挣不了多少钱。我早问过周会长,他不允许我收粮。”
“谭掌柜说的对,各位,粮乃我农会之本,当下严禁所有商贾从农户手里购粮,若被村民举报,那便人财两空,纵然远在朝廷各府,我们也会过去报复的。”一旁的黄必昌严肃告诫。
见各商贾面有惧色,他笑道:“不过我们非常欢迎各位从别处收粮,贩粮给我们,来了再运走各厂货物,一来一去,货不走空。”
谭经问道:“咱们这里今夏一亩能打多少粮?老婆子手里都有余粮供奉?”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博看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博看读书!
喜欢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