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野史!

天字第一等

首页 >> 三国野史! >> 三国野史!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掀翻满清,华夏大航海时代大唐:我在长安开商场运朝:开局赐婚,被封闲散王爷我的姑父叫朱棣汉末之全面开战华夏先祖屹巅峰治国平天下从抱大腿开始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郭嘉
三国野史! 天字第一等 - 三国野史!全文阅读 - 三国野史!txt下载 - 三国野史!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6章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却说南郡太守糜芳,听闻荆州已被东吴袭取的消息,心中本就“惶恐不安,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正在此时,忽有小校飞报入内:“启禀太守大人!公安守将傅士仁将军,已至城外,有紧急军情求见!”

糜芳闻言,更是心中一惊,急忙下令,将傅士仁接入城中。二人相见,糜芳急切问道:“傅将军,荆州失陷,孙权大军压境,如今局势如何?你夤夜至此,莫非是有什么紧急军情?”

傅士仁面带惭色,长叹一声,道:“糜兄啊!非是我傅士仁不忠于汉中王,实乃如今大势已去,荆州各处皆已插上了东吴旗帜,我军势单力薄,根本无力抵抗,再做坚守,亦不过是徒增伤亡,白白断送了将士们的性命。我……我如今已献了公安,归降了东吴。糜兄,恕我直言,为今之计,你也莫不如早早归降,尚可保全富贵性命啊。”其“贪生怕死,劝降之意”显露无遗。

糜芳听了,不由得大惊失色,怒道:“傅将军此言差矣!你我二人,皆深受汉中王知遇之厚恩,委以镇守一方之重任!如今大敌当前,不思奋力抵抗,以死报国,反而要背主求荣,屈膝投降,安能忍心为之?此事万万不可!”

傅士仁却是冷笑一声,道:“糜兄啊,你莫要执迷不悟了!你我二人,先前因失火之事,早已得罪了那关云长。他离去之日,对我等痛恨入骨,言辞之间,毫不留情!倘若此番侥天之幸,让他北伐得胜,班师回朝,你我二人,岂能有好下场?他必然会寻机报复,将我等置于死地!你可要仔细思量其中利害啊!”

糜芳听了这话,亦是沉默不语,心中更是“犹豫不决,天人交战”。他与兄长糜竺,乃是刘备最早的资助者与追随者之一,可谓是“元从旧臣,忠心耿耿”。如今要他背叛刘备,投降东吴,心中着实是万分不愿。

就在二人相对无言,各怀心事之际,忽有守门军士飞报入内:“启禀太守大人!关君侯派遣使者前来,已至厅堂,请大人即刻前往接见!”

糜芳闻言,更是心头一震,急忙与傅士仁一同来到厅上。只见那使者神色倨傲,对着糜芳宣读关公将令道:“关将军军中粮草告急,特命你二人,即刻从南郡、公安两处粮仓之中,调拨白米十万石,星夜兼程,解往樊城军前交割,不得有误!倘若稍有迟延,贻误军机,定按军法从事,立斩不饶!”

糜芳听了,更是吓得面如土色,手足冰凉。他回头望向傅士仁,颤声道:“傅…傅将军…如今…如今荆州大半已被东吴所取,道路阻隔,我…我这粮草,又如何能运得过去啊?”其“惊慌失措之情”溢于言表。

不想,那傅士仁听了,眼中却猛然闪过一丝凶光!他厉声大喝道:“糜兄休要再多疑虑!事到如今,已无退路!”说罢,他竟猛地拔出腰间佩剑,“呛啷”一声,手起剑落,趁着那传令使者尚未反应过来,便已将其斩杀于厅堂之上!鲜血溅满了整个厅堂!

糜芳见状,更是大惊失色,失声叫道:“傅…傅将军!你…你如何敢斩杀关公使者?此乃滔天大罪啊!”

傅士仁却是面露狰狞,冷笑道:“糜兄啊!你还看不明白么?关羽此番遣使前来催粮,其真实用意,正是要寻个借口,将你我二人斩首示众,以泄其心头之恨!我等若不先下手为强,难道还要伸长了脖子,等着他来杀不成?事已至此,公若不肯早早归降东吴,他日必被关羽所杀,悔之晚矣!”

傅士仁话音未落,忽有小校慌慌张张地跑来禀报:“启禀二位将军!大事不好!东吴大都督吕蒙,已亲率大军,将我南郡城池,团团围住了!”

糜芳听闻此言,更是如同五雷轰顶一般,彻底断了最后一丝侥幸之心。他长叹一声,知道大势已去,再也无法挽回,只得与傅士仁一同,打开城门,带领城中守军,出城向吕蒙投降。

吕蒙见糜芳、傅士仁二人果然献城归降,心中大喜,当即便引荐他们二人,拜见了随后赶到的吴侯孙权。孙权重赏了二人,仍令他们各自镇守原职,以安抚人心。随后,孙权下令,开仓放粮,安抚城中百姓,并大犒三军,庆贺不费吹灰之力,便尽得荆州南部诸郡。

时曹操正在许都,与其帐下众位谋士,商议如何应对关羽北伐,以及如何进一步稳固荆州战局之事。忽然,有门吏飞报入内:“启禀魏王!东吴派遣使者,奉上吴侯亲笔书信,已至殿外,请求陛见!”

曹操闻言,心中一动,急忙传令召入。东吴使者入见,叩拜已毕,呈上孙权的亲笔书信。曹操拆开观看,只见信中孙权详细述说了东吴大军如何趁虚而入,袭取了荆州,如今关羽已是“腹背受敌,后路断绝”的困境,恳请魏王能够依照先前约定,立刻从北面出兵,与东吴南北夹击关羽,共同平定荆襄。信末又特意嘱咐,此事务必高度保密,切勿提前泄漏消息,以免关羽得知之后,提前有所准备。

曹操看完书信,抚须大笑,对帐下众谋士说道:“哈哈哈!孙权小儿,果然没有让孤失望!如今关羽后院起火,已是自顾不暇,正是我军一举击溃此獠,尽复失地,再图长驱直入的大好良机也!”

主簿董昭出班进言道:“大王,如今樊城被关羽围困日久,城中军民,皆已是‘人心惶惶,引颈望救’。为今之计,我军不如将计就计。可令人将孙权此书信,暗中用弓箭射入樊城之内,一来可以告知城中守军,东吴已袭取荆州,关羽后路已断的消息,以安定其军心,鼓舞其士气。二来,亦可故意让关羽得知此讯。那关羽素来‘骄傲轻敌’,又兼‘义气深重’,一旦得知荆州失陷,家眷被困,必然会‘心神大乱,军心动摇’,唯恐后方有失,定会火速撤兵回援。到那时,我军再令大将徐晃,乘其‘仓皇退兵,阵脚不稳’之际,从后掩杀,必能一战成功,大获全胜!”

曹操听了董昭之计,抚掌赞道:“好!伯和(董昭字)此计大妙!真乃‘一箭双雕,攻心为上’之良策也!”当即便依照董昭之谋,一面派遣心腹之人,火速前往徐晃军中,传达将令,命其见机行事,准备随时追击关羽败军;一面则亲率中军主力大军,离开许都,径直前往洛阳之南的阳陵坡一带屯扎,以为后援,随时准备接应曹仁,并相机进取中原。

却说大将徐晃,奉曹操之命,正统领五万精兵,屯驻于阳陵坡,日夜操练兵马,窥探荆州军动静,只待时机成熟,便要与关羽决一死战。忽然,有中军传令使者飞马而至,传达魏王将令。徐晃急忙接入帐中询问。那使者道:“启禀徐将军,如今魏王已亲率大军,越过洛阳,屯驻阳陵坡。魏王有令,命将军不必再作等待,即刻尽起大军,火速前往樊城,与关羽决战,务必将其击溃,以解樊城之危!”

徐晃领命,正待点兵出征。忽有帐下探马飞报入内:“启禀将军!探得蜀将关平,已在樊城以北的偃城一带屯扎重兵;其部将廖化,亦在附近的四冢安营下寨。二处营寨,前后共计有一十二座,依山傍水,互为犄角,连络不绝,防守甚是严密!”

徐晃听了,略作思忖,便立刻差遣副将徐商、吕建二人,吩事故意打着他“中军都督徐晃”的旗号,大张旗鼓地向着偃城方向进发,正面与关平交战,以吸引其注意力。而徐晃自己,则亲率五百名最为精锐的“虎卫铁骑”,悄然离开大营,沿着沔水(汉水支流)南岸的隐蔽小路,准备绕道奇袭偃城的后方!其“声东击西,暗渡陈仓之计”已然成型。

且说蜀将关平,正在偃城大营之中,调度军务,忽闻探马飞报,言曹将徐晃已亲率大军前来挑战,其“兵锋之锐利,杀气之汹涌”,不可小觑!关平年轻气盛,又素来勇猛,哪里会将徐晃放在眼里?当即便亲自披挂上阵,提了手中大刀,统领本部兵马,出城迎敌!

两军在偃城之外,各自摆开阵势。关平一马当先,出阵挑战。魏军阵中,副将徐商拍马而出,与关平交锋。二人战不三合,徐商便佯作不敌,拨马便往本阵败走。另一名魏将吕建,又催马出战,与关平斗了五六个回合,亦是诈败而逃!

关平连胜两阵,更是“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也不多想,当即便指挥大军,乘胜追杀,一口气竟追出了二十余里!

就在此时,忽然有败兵从后方慌慌张张地跑来禀报:“启禀少将军!大事不好!我军偃城大营之中,不知何故,突然火起!火势凶猛,难以控制!”

关平闻言大惊,知道中了徐晃的奸计,急忙下令,勒住兵马,火速回军救援偃城!

然而,为时已晚!当他刚刚奔回偃城附近,便见前方一彪军马,早已严阵以待,截断了去路!为首一员大将,立马于门旗之下,手持开山大斧,威风凛凛,正是那曹军主将徐晃!徐晃见关平狼狈而回,抚须大笑道:“哈哈哈!关平贤侄,你好不知死活!你可知晓,你家荆州老巢,早已被我东吴吕子明都督尽数夺了去!如今你已是‘丧家之犬,无处可归’,犹然还敢在此猖狂作为,与我大军抗衡么!”

关平听了徐晃这番话,更是又惊又怒,厉声喝道:“徐晃匹夫!休要在此妖言惑众,扰乱我军军心!看刀!”说罢,纵马轮刀,直取徐晃!二人战在一处!

战不三四合,只听得三军呐喊,偃城之中,火光更是大作,浓烟滚滚,直冲云霄!关平知道偃城已然失守,再也不敢恋战,只得奋力杀开一条血路,也顾不得收集残兵败将,径直奔往附近的四冢大寨,投奔廖化去了。

廖化接入关平,见其兵败将亡,狼狈不堪,亦是心中惊疑,急忙问道:“少将军,究竟发生了何事?为何会败得如此之惨?”

关平将徐晃如何用计,袭取偃城之事,述说了一遍,又忧心忡忡地说道:“如今军中皆有人言,说我荆州已被东吴吕蒙袭取,不知真假。军心浮动,士气不稳,如之奈何?”

关平正色道:“此必是曹军散布的讹言,意在动摇我军军心!军士之中,若有再敢胡言乱语,传播谣言者,立斩不饶!”

话音未落,忽有流星快马飞奔入寨,急报:“启禀二位将军!正北方向,我军第一座屯兵营寨,已被那徐晃亲率大军攻破!如今正向我四冢大寨杀来!”

关平听了,更是心急如焚,对廖化道:“元俭(廖化字),若这第一屯营寨有失,则我等后续诸营,皆暴露于敌军兵锋之下,岂能再得安宁?此间地势,皆是依靠沔水天险,那徐晃的陆地兵马,量他也不敢轻易涉水来攻。为今之计,你我二人,当尽起四冢大寨的精锐兵马,火速前往救援第一屯,务必将其夺回,方能稳住阵脚!”

廖化亦知事态紧急,便唤过帐下部将,仔细分付道:“尔等务必坚守此四冢大寨,深沟高垒,严加防范!倘若有贼兵前来攻打,便立刻在寨中高处,举火为号,我等自会前来救援!”

那部将慨然领命道:“请二位将军放心!我这四冢大寨,外围已布下十重鹿角拒马,坚固异常,便是飞鸟也难以轻易飞入,何惧区区贼兵前来送死!”

于是,关平、廖化二人,便尽起四冢大寨的精锐兵马,倾巢而出,火速奔赴北方第一屯营寨,准备与徐晃决一死战。来到近前,只见魏军早已占据了营寨,并依托营寨周围的浅山丘陵,安营扎寨,防守严密。关平远远望见魏军屯兵之处,地势虽然不算险要,但也算易守难攻。他便对廖化说道:“元俭,你看那徐晃屯兵,并未占据绝对的地利优势。我军今夜,可效仿昔日甘宁百骑劫魏营之举,挑选一支精锐敢死之士,趁夜前去劫寨,或可侥幸成功。”

廖化为人谨慎,劝道:“少将军,如今我军新败,士气受挫,不宜再行冒险。依我之见,将军可分拨一半兵马,前去劫寨,末将则带领另一半兵马,在此谨守本寨,以为接应,如何?”

是夜,三更时分,月黑风高。关平亲自带领一支精选出来的“敢死先锋”,人人手持利刃,口中衔枚,悄无声息地摸到了魏军大营之前。然后,他一声令下,蜀军将士齐声呐喊,如猛虎下山一般,直杀入魏军营寨之中!

然而,令他大吃一惊的是,整个魏军大营之中,竟是空空如也,连一个人影也未曾看见!只有无数的草人,披着魏军的衣甲,立于帐前,随风摇摆!

“不好!又中奸计了!”关平心中暗叫一声,知道此乃徐晃的“空营诱敌之计”,急忙下令,火速撤退!

然而,为时已晚!只听得营外左边山坡之上,鼓声大作,一彪军马杀出,为首的正是魏将徐商!右边山谷之中,亦是喊杀声震天,另一彪军马杀出,为首的正是魏将吕建!两路魏军伏兵,如两把锋利的钳子,从左右两翼,将关平的劫营部队,死死地夹击在核心!

关平虽然勇猛,但毕竟兵力悬殊,又陷入重围,如何能抵挡得住?一番苦战之后,蜀军死伤惨重,大败而回!魏军则乘胜追杀,从四面八方,将关平、廖化所部的残兵败将,团团围住。关平、廖化二人,左冲右突,奋力死战,也难以支撑,只得放弃了这第一屯营寨,带领少数残兵,又狼狈不堪地向着来时的四冢大寨方向逃去!

然而,当他们刚刚奔回四冢大寨之前时,却早已望见,寨中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喊杀声震天!急忙冲到寨前察看,只见寨墙之上,早已插满了魏军的旗帜!原来,徐晃早已料到关平会退守此地,预先便已派遣一支奇兵,趁着关平、廖化尽起主力前往救援第一屯之际,悄然袭取了这空虚的四冢大寨!

关平、廖化等人,见四冢大寨也已失陷,更是“心胆俱裂,亡魂皆冒”,知道大势已去,再也不敢停留片刻,急忙带领残部,转而向着樊城方向的大路,亡命奔逃,希望能尽快回到父亲关羽的中军大营。

不想,刚奔出不远,又见前方尘土大起,一彪军马,早已严阵以待,截断了去路!为首一员大将,手持开山大斧,威风凛凛,正是那曹军主将徐晃!

关平、廖化二人,见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已是陷入了绝境!二人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视死如归的决绝之意”!当即便各自奋起神威,带领手下残兵,与徐晃的拦截部队,展开了一场惨烈的血战!二人奋力死战,左冲右突,好不容易才杀开一条血路,带领少数亲兵,侥幸逃脱,狼狈不堪地逃回了关羽的中军大营。

来到帐中,拜见关公。二人将偃城、四冢等处营寨,皆被徐晃用计攻破,损兵折将的经过,详细禀告了一遍。又忧心忡忡地说道:“父亲,如今徐晃兵锋甚锐,连夺我军数座营寨,士气正盛。更兼那曹操老贼,亦已亲率数十万大军,分作三路,正向我樊城杀来!军中如今更是人心惶惶,皆有传言,说我荆州大本营,已被东吴吕蒙袭取了!”

关公听了,丹凤眼猛地一睁,厉声喝道:“一派胡言!此必是曹操老贼与那徐晃匹夫,故意散布的讹言,意在扰乱我军军心,动摇我军斗志耳!那东吴吕蒙,久病缠身,早已是个半死之人,量他也无此胆量与能耐!如今接替他的,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孺子陆逊,此等竖子,何足为虑哉!”其“骄傲轻敌之态”与对东吴的“极度不屑”,依旧未改。

话音未落,忽有小校飞报入帐:“启禀君侯!曹将徐晃,已亲率大军,来到我军营前挑战!其‘军容之盛,杀气之烈’,远非前日可比!”

关公闻言,勃然大怒,当即便下令左右:“与我备马!我要亲去会一会那徐晃匹夫,看他究竟有何能耐,竟敢在我关某面前如此猖狂!”

关平急忙上前劝谏道:“父亲!您臂上箭伤未曾痊愈,元气未复,不易再与强敌交锋!为今之计,还是应当以‘坚守不出,静待时机’为上策啊!”

关公却是浓眉一竖,厉声道:“徐公明与我,亦算是有过数面之缘的旧识,我深知其为人与能耐。他若识时务,知难而退,我尚可饶他一马。若其执迷不悟,定要与我为敌,我便先将他斩于马下,以警戒其余魏将,让他们知道我关云长的厉害!”说罢,也不再理会关平劝阻,当即便披挂整齐,提了青龙偃月刀,翻身上了赤兔马,奋然而出,直奔阵前!

魏军阵中,将士们远远望见关羽亲自出马,那面如重枣,长髯飘飘,手提青龙宝刀,胯下赤兔神驹的“盖世英雄形象”,早已是深入人心!无不被其“凛凛神威”与“赫赫凶名”所震慑,皆是心中惊惧,暗自叫苦!

关公立马于阵前,勒住赤兔马,用手中青龙刀遥指魏军阵中,朗声喝问道:“徐公明安在?何不早早出来答话!”

魏军阵中,中军门旗开处,大将徐晃亦是拍马而出,来到阵前。他见了关羽,先是微微欠身,行了一礼,然后才缓缓说道:“哎呀!不想今日竟能在此处,与君侯再次相见!自上次与君侯一别,倏忽之间,已是数载未曾谋面。不想今日再见,君侯两鬓须发,竟也已是苍白一片了!回想当年,你我二人一同在曹丞相帐下效力,壮年之时,彼此相从,多蒙君侯不吝赐教,指点武艺,晃至今依旧感激不忘,没齿难报!”

“如今君侯威名远扬,英风盖世,震慑整个华夏大地,使我等这些故人旧友,听闻之后,亦是不胜感叹与钦羡!今日有幸能在此地,与君侯再次相见,畅叙旧情,实乃晃平生一大快事,深慰我这数年来的渴仰与思念之情也!”徐晃这番话说得是“情真意切,感人肺?”,似乎全然忘记了此刻乃是两军阵前,生死相搏的战场。

关公听了徐晃这番话,心中的“怒气”也稍稍平息了一些,叹了口气,道:“唉!公明啊!你我二人,昔日交情深厚,义气相投,非比寻常之人。今日你我各为其主,沙场相见,亦是不得已而为之。只是,你又何故要屡次为难我的孩儿关平,苦苦相逼,赶尽杀绝耶?”

徐晃听了,脸色微微一变,忽然回头,对着身后的曹军诸将,厉声大喝道:“诸位将军听着!今日魏王有令!若有能取得那关羽首级者,便可重赏黄金千两,加官进爵,封妻荫子!”其声音之洪亮,态度之决绝,与方才判若两人!

关公听了,更是大吃一惊,怒道:“徐公明!你…你何出此言?莫非是要与我恩断义绝,拔刀相向么?”

徐晃面色一沉,朗声道:“君侯!今日你我沙场相见,乃是国家公事!晃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岂敢因昔日私交,而废国家公事!”言罢,他也不再多言,大喝一声,轮起手中那柄锋利无比的开山大斧,便径直向关公猛劈过来!其“公私分明,忠于职守”之态,亦是令人敬佩!

关公见徐晃说翻脸便翻脸,毫不留情,心中更是勃然大怒,亦是挥动手中青龙偃月宝刀,慨然相迎!

两员当世顶尖的猛将,就在这沔水之畔,再次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生死对决!斧来刀往,杀气冲天!二人皆是将平生武艺,发挥到了极致!转眼之间,已大战了八十余合,依旧是不分胜败!只是关公毕竟右臂有伤,又兼年事已高,鏖战日久,渐渐感到右臂之上,力道有些不济,刀法也略显迟滞。

一旁的关平在阵后观战,早已看得是心惊肉跳,唯恐父亲有失,急忙下令,火速鸣金收兵!

关公听得鸣金之声,也知自己右臂伤势未愈,不宜久战,便虚晃一招,拨转马头,退回本阵。

然而,就在此时,忽然只听得四下里喊杀声大震!原来是困守樊城的曹仁,听闻魏王曹操派遣的援军已到,并且与关羽在城外展开了激战,知道反攻的时机已到!他当即便亲率城中守军,打开城门,从后方杀出城来,与徐晃的援军会合一处,前后夹击,向着荆州兵马,发动了猛烈的反攻!

荆州兵马,本就因连日征战而疲惫不堪,又见曹军两路夹攻,来势汹猛,顿时阵脚大乱,难以抵挡!关公急忙上马,指挥众将士,奋力抵挡,且战且退,向着来时渡过襄江的上游渡口方向,突围而去。背后,徐晃、曹仁率领的魏军主力,则如潮水般紧追不舍!

关公好不容易才带领残兵败将,突出重围,急急渡过波涛汹涌的襄江,望襄阳方向,狼狈奔逃。正在此时,忽然有流星快马,从南方飞奔而来,急报:“启禀君侯!大事不好!东吴吕蒙,已趁我大军北上之际,暗施诡计,率领江东水陆大军,袭取了我荆州大本营!如今,荆州已失,嫂嫂(指刘备夫人甘、糜二位)与阿斗(刘禅小名),以及君侯您的家眷,皆被困于城中,生死未卜!”

关公听闻此言,如同五雷轰顶一般,只觉得眼前一黑,天旋地转,险些从赤兔马上栽倒下来!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一心北伐,为国尽忠,后方竟会突生此等惊天大变!

他不敢再奔襄阳,唯恐自投罗网,只得急忙带领残部,转而向着荆州南部的公安方向逃去,希望能凭借公安的城池,暂时稳住阵脚,再图良策。

然而,刚刚行不多远,又有探马飞报前来:“启禀君侯!公安守将傅士仁,已然献了城池,投降东吴了!”

关公闻言,更是怒火攻心,一口鲜血猛地喷了出来!他强忍悲痛,正要继续前行,忽然又有负责催运粮草的军士,狼狈逃来,哭告道:“启禀君侯!公安傅士仁,不但献城投降,更前往南郡,杀了奉命前来催粮的使者,并招降了南郡太守糜芳,二人皆已投降东吴去了!”

关公接连听闻此等噩耗,只觉得胸中怒气填塞,难以忍受,先前刚刚愈合的右臂箭疮,竟也因急怒攻心,再次迸裂开来,鲜血直流!他惨叫一声,眼前一黑,竟当场从马背之上,昏绝于地!

左右众将士见状,皆是大惊失色,慌忙上前,七手八脚地将关公救醒过来。关公悠悠醒转,顾谓身旁的随军司马王甫,泪流满面,悔恨交加地说道:“唉!悔不听足下良言!悔不听足下良言啊!今日果真应了你先前所虑,荆州失陷,皆是因我用人不当,轻信潘濬,又未能提防吕蒙奸计所致也!”

他又急忙问道:“我先前下令,沿江上下,遍设烽火台,倘若吴兵渡江,便当立刻举火报警。为何今日,竟无一处烽火燃起?莫非那些守台军士,皆是玩忽职守,贪生怕死之辈么?”

有侥幸逃回的探马,哭着回答道:“启禀君侯!那东吴大都督吕蒙,奸诈无比!他令手下水军将士,尽皆换上白色衣服,乔装打扮成往来贩运货物的普通客商,驾驶着寻常商船,悄然渡过长江。又将精锐兵马,尽数埋伏于船舱之中。待其船只靠近我荆州沿江烽火台之时,便以上岸避风,或是赠送财物为名,麻痹我守台军士。然后,趁其不备,突然发难,将那些守台士卒,尽数生擒活捉,不曾走脱一人!因此,沿江烽火,皆未能及时点燃报警!”

关公听了,更是捶胸顿足,跌足长叹道:“唉!我关某一生英雄,竟不想今日中了此等奸贼之诡计!如今荆州已失,又有何面目,去见我大哥汉中王耶!”

一旁的管粮都督赵累,亦是面带忧色,进言道:“君侯,如今军情紧急,已不容我等再作迟疑!为今之计,可一面立刻派遣心腹之人,星夜兼程,火速赶往成都,向汉中王求救,请其速发援兵;一面则尽起我等残部,暂且放弃水路,从陆地旱路,杀回荆州,与那吕蒙决一死战,或可尚有一线生机!”

关公深以为然,当即便依照赵累之言,修下告急文书三道,派遣心腹谋士马良、伊籍二人,令其携带文书,更换便装,从小路出发,星夜奔赴成都,向刘备与诸葛亮求救。一面则自己亲率前队兵马,带领残部,准备从陆路杀回荆州,夺回失地!又令部将廖化、关平二人,统领部分兵马,负责断后,以防曹军追击。

却说樊城之围,因关羽撤兵而解。曹仁大喜,当即大开城门,率领城中诸将,出城迎接魏王曹操。众人见了曹操,皆是叩拜于地,泣不成声,感谢魏王“天兵天将,解围之恩”,并为先前失陷襄阳之事,叩首请罪。

曹操亦是感慨万千,将众人一一扶起,叹道:“唉!此乃天数使然,非汝等之罪也!胜败乃兵家常事,诸位将军不必介怀。”当即便下令,重赏三军将士,以酬其“坚守樊城之功”。

他又亲自来到先前被蜀军占据的四冢等处营寨,仔细巡视了一番,见蜀军营寨构建得“坚固异常,壁垒森严”,尤其是那些挖掘的围堑与设立的鹿角,竟有数重之多,防御之严密,令人叹为观止。他回顾左右诸将,不由得感叹道:“这荆州兵马,围困樊城,其挖掘的围堑鹿角,竟有如此之多,如此之深固!徐公明将军,竟能深入其中,冲破重围,大破敌军,最终还能获得全功,平安而返!孤用兵三十余年,亦未曾敢如此长驱直入,径闯敌军重围!公明将军真乃是胆识过人,智勇兼备的良将也!”帐下诸将听了,亦皆是对徐晃的“勇武与胆略”,心悦诚服,赞叹不已。

曹操见樊城之围已解,荆州局势又发生了惊天逆转,便下令大军班师,返回到距离樊城不远的摩陂一带屯扎,一面休整兵马,一面则密切关注荆州方面的最新动静,以候良机。大将徐晃亦率兵前来会合,曹操见其军容整肃,队伍井然,并无丝毫骄纵懈怠之色,更是龙颜大悦,亲自出营迎接,赞道:“徐将军用兵,深合古法,进退有度,真有西汉名将周亚夫之细柳营遗风矣!”当即便加封徐晃为平南将军,令其与夏侯尚一同,负责镇守襄阳、樊城一线,以遏制关羽可能的反扑。曹操因荆州战局尚未完全平定,便也暂且屯兵于摩陂,不再急于返回邺都,以便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变故。

却说关公带领残兵败将,在前往荆州的陆路之上,进退两难,心中更是“忧急如焚”。他对管粮都督赵累说道:“赵都督,目今我军前有东吴吕蒙的堵截之兵,后有曹操、徐晃的追剿之军,我等被困于此狭窄之地,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如之奈何?莫非天要亡我关某不成?”

赵累亦是面带愁容,进言道:“君侯,昔日那吕蒙在陆口镇守之时,也曾多次派遣使者,前来与君侯修好,两家亦曾有约为盟,共同讨伐国贼曹操。如今他却突然背弃盟约,助纣为虐,趁火打劫,袭我荆州,实乃不义之举!为今之计,君侯可暂且在此处屯驻军马,休整一日,可修书一封,派遣一位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荆州,面见吕蒙,严厉斥责其背信弃义之行径,并探察其真实意图,看他究竟如何对答。或许…或许其中尚有转圜之机也未可知。”

关公听了赵累之言,也觉得尚有一丝道理,便依照其言,当即修下书信一封,言辞之间,充满了对吕蒙“背盟无信”的愤怒与斥责。然后,便派遣一名心腹使者,携带书信,星夜赶往荆州城,前去面见吕蒙。

却说吕蒙袭取荆州之后,为安抚民心,稳定局势,当即便传下号令:凡是荆州各郡县之内,有子弟亲属跟随关公出征北伐的将士之家,东吴兵马,一概不许前去搅扰,更不许抢掠分毫!反而要按月供给他们足够的粮草米面,若家中有患病之人,亦要派遣军中医士,前去为其精心治疗。

如此一来,那些随关公出征的荆州将士家属,皆感念吕蒙的“仁德与恩惠”,人心安定,再无反抗逃离之念。荆州城内,秩序井然。

忽然,有守门将士飞报入内:“启禀都督!关羽派遣使者前来,已至城外,请求入见!”

吕蒙听闻关羽竟派使者前来,心中暗自冷笑,当即便亲自出郭迎接,将其接入城中,以上宾之礼相待。那使者呈上关羽的亲笔书信,吕蒙拆开观看,只见信中关羽痛斥自己“背信弃义,不讲盟好”,又言辞激烈地表示要与东吴决一死战云云。

吕蒙看完,却是面不改色,微微一笑,对那使者说道:“呵呵,使者休要误会。蒙昔日与关将军折箭为誓,约为盟好,乃是出于我吕蒙一人之私下情谊。然今日攻取荆州,乃是奉了我家主公吴侯将令,身为人臣,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岂敢因私废公,违抗上命?此事,蒙亦是身不由己,还望使者能将此意,婉转回复关将军,并代我向关将军致以诚挚的问候。”

说罢,吕蒙便下令,设下丰盛的酒宴,款待关羽的使者,又赏赐了不少金银布帛,然后便将其送至馆驿好生歇息。

就在关羽使者在馆驿歇息的当晚,那些先前被吕蒙好生安抚的,跟随关公出征的荆州将士的家属们,听闻关公派来使者,皆纷纷赶到馆驿,向使者打探自己亲人的消息。有托使者附带家书的,有托使者口头传递音信的,皆言说家中一切安好,衣食无忧,请远征的亲人们不必挂念,还劝说他们早早归降东蒙都督,共享太平之福。其“思亲之情”与“盼归之意”甚是恳切。

次日,关羽的使者辞别吕蒙。吕蒙更是亲自将其送出城外,依依惜别,礼数周到。

那使者返回关羽大营,拜见关公,将吕蒙所言,以及在荆州城中所见所闻,荆州城中,关公的宝眷以及诸位将领的家属,俱各安然无恙,供给丰足,并无丝毫短缺的情况,一五一十地禀告了关羽。

关公听了,更是勃然大怒,将手中茶杯狠狠地掷于地上,厉声喝道:“此乃奸贼吕蒙收买人心之毒计也!我关某生不能亲手斩杀此贼,死后亦当化作厉鬼,与之纠缠不休,以雪今日之奇耻大辱!”当即便将那使者喝退。

使者退出大帐之后,帐外那些随军出征的荆州籍将士们,早已等候在此,纷纷上前,向使者探问自己家中的情况。使者便将各家皆平安无事,吕蒙对家眷恩恤有加,以及许多家属都附有书信,盼其早归之事,告知了众人,并将那些家书,一一分发给各人。

那些荆州籍将士,览毕家书,又听闻家中一切安好,更是“归心似箭,再无战心”,皆暗中盘算着,如何才能早日脱离战场,返回荆州,与家人团聚。

关公虽然心中愤怒,却也知道荆州已失,军心动摇,只得强打精神,下令大军,继续向荆州方向前进,希望能趁吕蒙立足未稳之际,出其不意,夺回荆州。

然而,大军行进的过程之中,那些荆州籍的士卒,却依旧是“人心思归,纷纷逃散”,每日都有大量的士卒,在夜间悄悄离营,逃回荆州去了。关公见状,更是“恨怒交加,忧心如焚”,却也无可奈何,只得下令,催促剩余的军马,加速前进。

忽然,只听得前方喊杀声大震,一彪军马,当头拦住了去路!为首一员大将,手持长枪,威风凛凛,正是东吴大将蒋钦!蒋钦立马横枪,对着关羽高声大叫道:“关云长!你如今已是穷途末路,插翅难飞!何不早早下马受降,免受皮肉之苦!”

关公见状,更是怒火中烧,厉声骂道:“我乃大汉上将,岂能向尔等无名鼠辈,反复小人投降!看刀!”说罢,拍马舞刀,直取蒋钦!

二人战不三合,蒋钦便已知不是关羽对手,虚晃一枪,拨马便往本阵败走。关羽提刀从后,紧紧追杀,一口气竟追出了二十余里。

忽然,只听得喊杀声再次响起,左边山谷之中,冲出一彪军马,为首的乃是东吴大将韩当!右边山谷之中,亦是杀出一彪军马,为首的乃是东吴猛将周泰!与此同时,先前诈败的蒋钦,亦是勒马回身,与韩当、周泰二人,三路并进,将关羽及其所部残兵,团团围困在垓心之中!

关公见状,急忙指挥手下军士,奋力抵挡,左冲右突,试图杀出重围,且战且退。行不多远,又只见前方南山冈上,人烟聚集,隐约可见一面白色的大旗,迎风招展,旗上大书“荆州土人前来归顺”八个大字!更有无数百姓模样的男女老幼,站在山冈之上,对着被围的关羽军,大声呼喊,皆是称呼着自己亲人的名字,劝说他们早早投降,回归故里,共享太平。

关公见状大怒,正要催马上冈,将那些“妖言惑众”之人,尽数斩杀。不想,从山林背后,又猛然撞出两支伏兵:左边为首的乃是东吴骁将丁奉,右边为首的则是另一员猛将徐盛!此二人与先前蒋钦、韩当、周泰等三路军马,合兵一处,鼓角喧天,喊声震地,如同铁桶一般,将关羽及其手下仅存的数百残兵,死死地困在了核心!

关羽手下的那些荆州籍将士,本就“归心似箭,军心涣散”,此刻又听得家乡父老乡亲的声声呼唤,更是再无半分战意,纷纷丢下兵器,哭喊着奔向山冈,向吴军投降而去!关公在马上,声嘶力竭地厉声喝止,却也无济于事。眼睁睁看着自己身边的士卒,越来越少,渐渐地,只剩下了三百余名忠心耿耿的亲兵,依旧是死战不退,紧紧地护卫在他的身旁。

关羽带领着这三百余名残兵败将,从清晨一直血战到黄昏,依旧未能突出重围。他遥望四周山头之上,皆是东吴的旗帜与荆州本地的降兵,那些降兵还在不停地呼唤着自己队伍中亲友的名字,其“扰乱军心之效”甚是厉害。关羽知道,今日若无奇迹发生,自己恐怕就要在此全军覆没了。

杀至三更时分,夜色如墨,伸手不见五指。关羽正自力竭筋疲,几乎就要绝望之际。忽然,只听得正东方向,喊杀声连天而起,火把齐明!关平、廖化二人,竟各自带领一支“敢死精锐”,如两柄锋利的尖刀,从左右两侧,奋不顾身地杀入了东吴的重重包围之中,为关羽杀开了一条血路!

关平浑身浴血,来到父亲马前,急声道:“父亲!如今军心已乱,难以再战!为今之计,必须先寻得一处坚固城池,暂时屯扎下来,收集残兵,稳住阵脚,以待成都援兵到来,方有翻盘之望!我观那麦城(地名,位于当阳附近,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城池虽然不大,但城郭坚固,粮草尚足,足可暂时屯扎坚守!”

关公见儿子关平与部将廖化,皆是奋不顾身,前来相救,心中亦是感动不已。他听了关平之言,也觉得有理,便当即下令,催促剩余残兵,火速向着麦城方向,突围而去!一面则分拨兵马,严密防守四门,一面则紧急召集帐下诸将士,共同商议下一步的对策。

管粮都督赵累进言道:“君侯,此处麦城,距离上庸郡不远。如今,刘封、孟达二位将军,正奉汉中王之命,在上庸屯兵驻守。我等可速速派遣一位得力之人,星夜兼程,前往上庸求救。若能得到上庸这支生力军前来接济,内外夹攻,再辅以从成都赶来的主力大军,则麦城之围,必然可解,我军军心,亦可自安矣!”

众人正在议论,忽有小校飞报入内:“启禀君侯!东吴大军,已追至城下,将我麦城四面八方,围得是水泄不通!”

关公闻言,眉头紧锁,急问帐下诸将道:“如今形势危急,麦城旦夕可破!哪位将军敢冒死突围而出,前往上庸郡,向刘封、孟达二位将军求取救兵?”

话音未落,部将廖化已慨然出班,应道:“末将愿往!”

关平亦是上前一步,道:“父亲,孩儿愿亲自护送廖将军,杀出重围!”

关公见状,心中稍慰。当即便修下求救书信一封,交与廖化,令其贴身藏好。又令二人饱餐战饭,披挂整齐。然后,关公亲自来到城头,下令打开城门,为二人擂鼓助威!

廖化、关平二人,翻身上马,带领数十名精锐骑兵,如离弦之箭般,猛然冲出城门!正遇上前来巡哨的东吴大将丁奉,拦住了去路!关平奋起神威,舞动大刀,与丁奉战在一处,将其杀得手忙脚乱,难以抵挡!廖化则趁此机会,带领数骑,从旁奋力冲杀,竟真的侥幸杀出了东吴的重重包围,认准上庸方向,亡命奔逃而去!关平见廖化已然脱险,也不与丁奉恋战,虚晃一招,拨马退回城中,下令紧闭城门,坚守不出,只盼援兵早日到来。

且说刘封、孟达二人,自从奉命攻取了上庸、房陵、西城三郡之后,因原太守申耽、申仪兄弟率众归降,并未经历多少战事,便在此处屯兵驻守。当日,二人正在府中议事,忽有探马飞报,言关羽兵败麦城,特遣部将廖化前来求救。

刘封听闻关羽竟会兵败,亦是心中一惊,急忙下令,将廖化请入府中相见。

廖化见了刘封、孟达二人,也不及行礼,便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泪俱下地哭告道:“二位将军!关君侯如今兵败,被困麦城,粮草断绝,外无援兵,已被东吴大军围得水泄不通,危在旦夕!蜀中主力援兵,路途遥远,不能旦夕即至。关君侯特命末将拼死突围而出,前来恳请二位将军,念在昔日同袍之情,以及叔侄之义,火速尽起上庸之兵,前往麦城救援!倘若稍有迟延,则关君侯与麦城数千将士,皆休矣!万望二位将军,以大局为重,速发救兵!”

刘封听了廖化的哭诉,亦是面露难色,对孟达说道:“孟兄,关叔父如今被困麦城,情势危急,如之奈何?我等身为晚辈,理当发兵救援才是。”

孟达为人素来“精明自保,缺乏大义”,他听了刘封的话,却是微微一笑,不以为然地说道:“呵呵,刘将军此言差矣。那东吴兵马,素来精锐善战,其主将吕蒙,更是智勇双全,非易与之辈。如今荆州九郡,皆已尽数落入东吴之手,只剩下麦城这一座弹丸小城,孤悬在外,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覆亡不过是早晚之事。更何况,我还听闻,那曹操老贼,亦已亲率四五十万大军,屯驻于樊城以南的摩陂一带,虎视眈眈,随时都可能南下。就凭你我这区区数千山城之众,难道还能抵挡得住东吴与曹魏两家强兵的夹击不成?依我之见,此事不可轻举妄动,还是以保存实力,静观其变为上。”其“自保观望,不愿冒险”之意,十分明显。

刘封听了,心中亦是有些犹豫,叹道:“孟兄所言,亦有几分道理。只是…那关公,毕竟是我的叔父,我身为子侄,又岂能坐视其身陷重围,见死不救乎?”

孟达又是冷笑一声,凑近刘封,低声说道:“刘将军啊刘将军,你口口声声以关公为叔父,恐怕那关公,却未必肯认你这个螟蛉义侄啊!我可曾听闻,当初汉中王欲立将军为世子之时,那关公便曾明确表示不悦。后来汉中王登基之后,为立储之事,曾问计于诸葛孔明。孔明先生却说:‘此乃陛下家事,可问关、张二位将军便知。’汉中王便派遣使者,前往荆州,征求关公的意见。那关公却以将军乃是‘螟蛉之子’(即养子),血统不正为由,力劝汉中王不可立将军为储君,反而应该将将军远远地安置到这上庸山城偏僻之地,以杜绝后患,以免将来危及亲子刘禅的地位。此事,朝中人人皆知,将军难道反而不知么?他关羽当初既不念半点叔侄之情,如此薄待于你,你今日又何必还要死守着这所谓的‘叔侄大义’,而去冒此奇险,为他火中取栗呢?”孟达这番话,可谓是“诛心之言”,直刺刘封内心深处的痛处!

刘封听了孟达这番话,想起往事,心中更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那点仅存的“救援之念”也渐渐动摇了。他沉默良久,才开口道:“唉!君言虽然有理,但如今廖化在此,我等又当以何等言辞,来回绝他才好?”

孟达微微一笑,道:“此事不难。我等只需对他说,这上庸山城,乃是新近归附之地,民心未稳,根基不牢,不敢轻易调动兵马,以免城池有失,辜负了汉中王的重托便可。如此,既全了礼数,又不至于得罪了廖化。”

刘封思虑再三,最终还是采纳了孟达的建议。

次日,刘封、孟达二人,将廖化请至堂上。刘封便依照孟达所教之言,对廖化说道:“廖将军,并非我二人不愿发兵救援关将军。只是这上庸三郡,皆是新近归附之地,人心尚未完全安定,城防亦不稳固,我等实在不敢轻易抽调兵马,离开此地,唯恐为宵小之辈所乘,反误了汉中王的大事。还望廖将军能体谅我等的难处。”

廖化听了,哪里还不知道这二人是不肯发兵救援?他顿时大惊失色,双膝跪倒在地,以头叩地,血流不止,哭告道:“二位将军!若果真如此,则关君侯与麦城数千将士,皆休矣!恳请二位将军念在昔日同袍之谊,发发慈悲,速速起兵救援罢!”

孟达却冷笑道:“廖将军,并非我等不肯相救。只是,如今之势,即便是你我立刻尽起上庸之兵,前往麦城,亦不过是杯水车薪,安能救得了一车大火?徒增伤亡罢了!将军还是速速返回麦城,静候蜀中主力大军前来救援可也!”

廖化见二人心意已决,再三苦苦哀求,刘封、孟达却皆是拂袖而入,不予理会。廖化知道此事已然无望,心中更是“悲愤欲绝,万念俱灰”。他寻思片刻,知道若不立刻赶回成都,将此间情况禀告汉中王与军师,则关公必死无疑!当即便翻身上马,指着上庸城头,破口大骂刘封、孟达二人“忘恩负义,见死不救”,然后便打马扬鞭,认准成都方向,亡命奔逃而去!

却说关公在麦城之中,左等右等,日夜盼望上庸的救兵能够早日到来,却始终不见丝毫动静,心中早已是“焦虑万分,度日如年”。此时,他手下能战之兵,已不足五六百人,且大多身上带伤,疲惫不堪。城中粮草,亦已消耗殆尽,军民皆是忍饥挨饿,苦不堪言。整个麦城,都笼罩在一片“绝望与死寂”的“末日气氛”之中。

就在这危急存亡之秋,忽有守城军士来报:“启禀君侯!城下有一人,自称是东吴使者诸葛瑾,请求入城,有要事与君侯面谈,并让城上休要放箭!”

关公闻言,心中一动,暗道:“诸葛子瑜此刻前来,莫非是想劝我投降不成?”他沉吟片刻,便下令将诸葛瑾放入城中。

诸葛瑾入城之后,来到关公面前,行礼已毕,分宾主落座。关公赐茶罢,诸葛瑾便开门见山地说道:“关将军,瑾今日乃是奉了我家吴侯将令,特地前来劝谕将军。自古便有云:‘识时务者为俊杰,知天命者为圣人。’如今将军所统领的荆襄九郡之地,皆已尽数归属他人名下;将军如今所据守的,不过是麦城这一座孤城绝地而已,城内既无粮草接济,城外又无援兵到来,已是危在旦夕,覆亡只在顷刻之间!将军又何苦还要在此苦苦支撑,做这无谓的牺牲呢?”

“为今之计,将军何不听从瑾的一番良言,归顺于我家吴侯?吴侯素来敬重将军的‘忠义与武勇’,必会以礼相待,委以重任,仍旧让将军镇守荆襄之地,如此,既可保全将军家眷亲属的性命,亦可免去这生灵涂炭之苦。还望君侯能以大局为重,仔细思量,莫要错失了这最后的机会啊!”其言辞恳切,充满了“诱降之意”。

关公正襟危坐,面沉似水,听完诸葛瑾这番话,却是冷哼一声,正色而言曰:“我关某乃是河东解良一介武夫而已,蒙我大哥汉中王知遇之恩,待我如同手足骨肉一般,恩重如山!我关某一生行事,光明磊落,忠义为本,岂能因一时之危困,便背信弃义,投降敌国,苟且偷生!城若不幸被破,我关某唯有死战到底,以死殉国而已!正所谓‘玉可碎而不可改其坚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高洁’!我关某身虽陨灭,忠义之名,亦可流传于青史丹书之上,永垂不朽也!汝休要再多费唇舌,速速出城回报孙权,我关某定要与他决一死战,不死不休!”其“宁死不屈,忠贯日月之气概”,令人肃然起敬!

诸葛瑾见关公心意已决,再劝无益,只得长叹一声,道:“唉!吴侯本意,乃是想与君侯重修旧好,共结秦晋之盟,然后合两家之力,共同讨伐国贼曹操,兴复汉室江山,并无其他恶意。君侯又何必执迷不悟,一意孤行至此啊?”

不等诸葛瑾说完,一旁的关平早已是怒不可遏,猛地拔出腰间佩剑,便要上前斩杀诸葛瑾!

关公急忙出言制止道:“平儿休得无礼!诸葛子瑜之弟诸葛孔明,如今正在西川,辅佐你伯父汉中王,劳苦功高。今日我等若在此杀了子瑜先生,岂不是要伤了孔明军师的兄弟之情,亦非君子所为也。”当即便下令左右,将诸葛瑾“礼送”出城。

诸葛瑾见状,亦是满面羞惭,不敢再多言半句,只得灰溜溜地上马,离开了麦城,返回江东,拜见孙权,将关公“心如铁石,宁死不降”的情况,如实禀告了一遍。

孙权听了,亦是长叹一声,道:“唉!关云长真乃是当世罕见的忠臣义士也!只可惜不能为我所用!似此等人物,如之奈何?”

帐下谋士吕范出班奏道:“主公,既然关羽不肯归降,我等亦不必再作痴心妄想。依臣之见,可立刻请军中精通《周易》卜筮之人,为关羽占卜一卦,看看其此番的吉凶休咎如何,也好让我等早作定夺。”

孙权当即便依吕范之言,命人设坛作法,卜算关羽的命运。那卜者揲蓍(古代一种占卜方法)布卦,一番演算之后,得出卦象,乃是“地水师卦”,其卦辞之中,又带着“玄武临应”之兆,主敌人远遁奔逃,最终却难逃厄运。

孙权便问大都督吕蒙道:“子明啊,如今卦象显示,那关羽匹夫,最终将会远奔逃窜。不知卿有何等妙策,可以将其一举擒获,永绝后患?”

吕蒙听了,抚须大笑道:“哈哈哈!主公,此卦象与臣下心中所谋之计,竟是不谋而合,正中下怀也!那关云长虽然勇猛过人,如同插翅猛虎,能有冲天之翼,但也休想飞出我吕子明为他布下的天罗地网矣!”其“自信满满,智珠在握之态”,显露无疑。

正是:龙游沟壑遭虾戏,‘英雄末路’叹数奇。凤入牢笼被鸟欺,‘天意难违’恨无期。

毕竟吕蒙究竟有何等精妙的计策,来擒拿这“威震华夏”的关云长,而关羽的最终命运又将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喜欢三国野史!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三国野史!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锦鲤嫁到:重生极品农家龙族:我路明非不是没人要永恒剑主我家娘子在修仙原配宝典女配在年代文里做万人迷肌肉影帝我的神通有技术大仙官重生1990之改写人生剑道至尊剑无双港综:开局召唤极限战士绝色嫡女一睁眼,禁欲太子掐腰宠覆手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斗罗:在史莱克稳健变强我成了六零后极品妖孽兵王超神学院之银河之翼
经典收藏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贤王传三国:一切从大秦传承开始青铜甲帝国联盟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护国驸马爷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我在古代逃荒大宋祖王爷万界之我是演员重生七零:暴富小农女大明,我以族谱变法蛇蝎太后之男色妖娆大明匹夫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宋末风雨之白衣天下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郭嘉我于历史中长生
最近更新守史人:三千年归墟纪大唐最强太子:开局怒怼李世民废物皇子开局拒绝系统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红楼:混在锦衣卫里财色兼收汉节让你当皇帝替身,你干成了千古一帝?穿越古代儿孙满堂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诗临天下:七王子的科技降维战花屋湘军传奇开局造反,先杀皇太孙寒门科举小懒娃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汉末听雨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三国野史!大梁辽王放弃出轨长公主,改选青梅世家女
三国野史! 天字第一等 - 三国野史!txt下载 - 三国野史!最新章节 - 三国野史!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