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作家小郭

首页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亮剑:我只打硬仗挽清:同治盛世娘娘,你也不想让皇上知道吧!那些年,我爱过的女人李世民:逆子!你怎么让她怀孕了女帝太监最风流古玉穿越公子崛起三国:东归志!抗日之兵魂传说紫鸾记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作家小郭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全文阅读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txt下载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40章 祁山麦浪待王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一折 粮道惊变

天水城的炊烟刚漫过城墙,马邈就抱着账本闯进议事帐。他裤脚还沾着粮仓的麦壳,指尖在\"祁山粮道\"四个字上猛戳,纸页被戳出个破洞:\"将军,邓艾派人炸了祁山栈道!咱们囤积在祁山堡的八千石青稞,现在全堵在崖底运不出来!\"

帐内的陶碗被霍弋的拳头震得跳起来,清水泼在地图上,晕开的水迹正好漫过祁山的位置。\"邓艾这老狐狸!\"他独眼里的血丝像蛛网,\"上个月还派使者说要通商,转头就敢断咱们的粮道!\"

姜维正用竹刀削着根麦秆,削尖的麦秆在地图上划出浅痕。他顺着祁山往南划,停在阴平古道的入口:\"栈道炸了,还有小路。\"麦秆尖在\"阴平\"二字上点了点,\"俄何烧戈熟悉羌人走的骡马道,让他带三百人去探路,能不能把粮食从崖底翻上来。\"

张弩忽然拍着案几站起来,腰间的短刀撞得案角叮当作响:\"将军,我跟烧戈首领去!上次在牧马场,我就跟着羌人学过攀崖,那些藤条比魏军的麻绳结实十倍!\"少年胳膊上的伤疤在日光下泛着浅红,是天水城巷战时留下的印记。

俄何烧戈这时掀帘进来,刀鞘上的牦牛尾还在滴水——刚从城外的洮河渡口回来。\"不用探路,\"他往帐角的铜盆里拧着衣角的水,\"祁山背后的老鹰崖有羌人世代走的栈道,是用原木嵌在石壁里的,邓艾的人找不到。只是那路窄得只能过单马,运粮得用背篓。\"

马邈立刻翻到账本的最后一页,算盘珠子打得噼啪响:\"八千石青稞,用背篓运的话,每人每次背两石,三百人得运十四趟。若是遇上雨天,原木栈道滑得像抹了油,怕是要出事。\"他指尖在\"损耗\"一栏犹豫着,终究没敢下笔。

姜维把削好的麦秆插进地图的裂缝里,麦秆笔直地立在阴平古道上。\"让霍弋带五千人去修复祁山栈道,白天修,晚上举火把接着修,给邓艾看。\"他转头对俄何烧戈笑了笑,麦秆在指间转了个圈,\"你们半夜走老鹰崖,让张弩带五十个会爬树的蜀兵,在崖顶插满蜀军的旗帜——天亮时,我要让邓艾看见祁山堡的炊烟。\"

帐外忽然传来王大爷的喊声,老汉抱着个破陶罐,罐里的青稞洒了一路。\"将军!城西的井里漂着死鱼!\"他扑到帐门口,裤脚的泥点溅在姜维的靴上,\"李辅的亲兵招供了,他们投降前在井里投了药,说要让咱们都闹肚子!\"

张弩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拔刀就往帐外冲:\"我去宰了那个狗东西!\"被姜维一把抓住后领,少年挣扎着踢翻了案几,竹简滚得满地都是,其中一卷\"祁山粮册\"正好落在王大爷的破陶罐旁。

\"别冲动。\"姜维捡起粮册,掸掉上面的青稞粒,\"让马邈带医官去验井水,看看是什么药。再让霍弋把李辅的亲兵拉去井边,让他们自己把毒药捞上来——捞不干净,就把他们扔进井里当诱饵。\"

俄何烧戈摸着刀鞘笑出声,牦牛尾扫得帐门的布帘直晃:\"还是将军有办法。这些魏兵就怕弄脏自己的锦衣,让他们摸黑泥,比砍头还难受。\"

当天傍晚,天水城的井边就传来此起彼伏的哀嚎。张弩蹲在墙头看着,手里抛着颗刚摘的野枣,看一个魏兵滑进泥水里,笑得差点从墙上掉下去。\"将军,您看那家伙!\"他指着水里扑腾的魏兵对姜维喊,\"昨天还穿着锦袍耀武扬威,今天就跟泥鳅似的!\"

姜维站在城墙的箭楼上,望着祁山方向的暮色。霍弋的修栈道队伍已经举起点火,火把连成的长龙在山涧里蜿蜒,像条发光的蛇。\"张弩,\"他忽然开口,声音被风送得有些飘,\"明天跟俄何烧戈去老鹰崖,记得多带些伤药——那栈道的原木上全是毛刺,别把手磨破了。\"

少年从墙上跳下来,野枣核在手里转着圈:\"将军放心!我带了王大爷给的药膏,是用祁山的草药做的,抹上就不疼了。\"他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两个青稞馍,\"王大爷说,让您晚上垫垫肚子,别总想着军务。\"

姜维接过馍时,指尖触到少年掌心的茧子——那是常年握刀磨出来的,比自己年轻时的茧子还要硬。他忽然想起在天水城巷战里,这双手死死攥着短刀,血顺着指缝往下滴,却没松过一下。

第二折 鹰崖夜渡

老鹰崖的月光像泼在石头上的冷水,俄何烧戈用弯刀敲了敲嵌在石壁里的原木,原木发出\"咚咚\"的闷响,惊得崖下的夜鸟扑棱棱飞起。\"这是我爷爷那辈嵌的,\"他往手心吐了口唾沫,搓了搓,\"当年马超的部队就是从这儿走的,原木里还嵌着他们的马蹄铁。\"

张弩趴在崖边往下看,栈道窄得只能放下半只脚,下面是黑黢黢的山涧,风从涧底卷上来,带着股潮湿的土腥味。\"烧戈首领,\"他往腰间紧了紧装伤药的布包,\"咱们真要背着两石青稞走?我看这木头发霉了,怕是禁不住。\"

俄何烧戈从背篓里抓出把青稞,麦粒在月光下闪着白亮的光。\"羌人背粮时,会把青稞分成两袋挂在脖子上,这样重心稳。\"他示范着把粮袋往肩上一甩,身体像只壁虎贴在石壁上,\"你看,脚要踩在原木的榫头处,那里是最结实的。\"

三百个羌兵和五十个蜀兵排成了长队,每个人的脖子上都挂着粮袋,月光照在他们背上,像串移动的银豆子。张弩跟着俄何烧戈往前挪,右手抠着石壁的裂缝,左手扶着粮袋,忽然摸到裂缝里有个硬东西——是块生锈的马蹄铁,上面还缠着半根断绳。

\"这就是马超的部队留下的?\"他把马蹄铁塞进怀里,指尖被铁锈染得发褐。

\"说不定是。\"俄何烧戈的声音从前面传来,带着回音,\"我爹说,当年他们走的时候,有个小兵的马蹄铁掉了,就嵌在这儿当记号。\"他忽然停住脚,弯刀指向前面的转角,\"小心,那里有段原木松了,要踩着旁边的石窝走。\"

张弩刚转过角,就听见\"咔嚓\"一声,脚下的原木忽然往下沉了半寸。他吓得赶紧抓住旁边的野藤,粮袋撞在石壁上,青稞粒顺着袋口的破洞往下掉,像串断了线的珠子。

\"别慌!\"俄何烧戈的弯刀伸了过来,\"抓住刀鞘,我拉你过来。\"他的声音很稳,听不出半点慌张,\"这原木每年都会往下沉一点,羌人走惯了,知道怎么借力。\"

等张弩终于挪到俄何烧戈身边,才发现那根松了的原木上有个深窝,像是被无数只脚踩出来的。\"你看,\"俄何烧戈指着窝窝里的泥土,\"里面有青稞壳,上个月还有羌人从这儿过。\"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前面忽然传来水流声。俄何烧戈吹了声口哨,队伍立刻停了下来。\"前面是老鹰涧的支流,\"他压低声音,\"水浅的地方能看见石头,深的地方有暗礁,咱们要摸着石头过河。\"

张弩跟着队伍下到水里,河水凉得刺骨,刚没过膝盖就打着旋,把粮袋的绳子冲得直晃。他忽然踩到个滑溜溜的东西,吓得猛地抬脚,却发现是块圆石,石面上刻着个歪歪扭扭的\"汉\"字。

\"这是...蜀军刻的?\"他蹲下身摸那个字,指尖能摸到刻痕里的青苔。

\"是姜维将军年轻时刻的。\"俄何烧戈在他身边蹲下,河水漫过他的小腿,\"那时候他还在天水郡当小官,跟着蜀军的探子来过这儿,说以后要从这里运粮,让羌人不用再饿着肚子。\"

张弩忽然觉得手里的粮袋沉了许多,像是装满了比青稞更重的东西。他想起在天水城王大爷说的话,说姜维小时候总蹲在田埂上看麦子,说长大了要让陇西的地里全长满庄稼,不长坟头。

过了河,队伍在一片松林里歇脚。俄何烧戈从怀里掏出个羊皮袋,里面是羌人自酿的青稞酒,递给张弩时,酒液在月光下泛着琥珀色。\"喝口暖暖身子,\"他自己先灌了一大口,\"前面就是祁山堡了,邓艾的人说不定在那儿等着呢。\"

张弩抿了口酒,辣劲从喉咙直冲到头顶。他掏出怀里的马蹄铁,在月光下翻来覆去地看:\"烧戈首领,你说马超将军当年走这条路的时候,是不是也想着要把粮食运到百姓手里?\"

俄何烧戈望着祁山堡的方向,那里隐约有火光在闪。\"所有好将军都一样,\"他把空了的羊皮袋扔在地上,\"不管是姓马还是姓姜,心里都装着地里的麦子和百姓的馍。\"

第三折 祁山对峙

祁山堡的断墙后,邓艾正用望远镜望着对面的山坡。镜片里,蜀军的旗帜在晨雾里若隐若现,旗角上的\"汉\"字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姜维果然有本事,\"他放下望远镜,指节在黄铜镜筒上磨出白痕,\"老鹰崖的栈道都废了三十年,他居然能找到。\"

儿子邓忠捧着刚煮好的茶汤过来,碗沿烫得他指尖发红:\"父亲,不如咱们现在就出击?他们刚运完粮,肯定累得站不稳。\"少年的铠甲上还沾着栈道的木屑,是昨天炸栈道时蹭的。

邓艾接过茶碗,却没喝,只是看着热气在碗口凝成白雾。\"姜维敢让咱们看见旗帜,就肯定有埋伏。\"他往山坡下指,那里的麦田刚收割完,麦茬间的土坷垃摆得整整齐齐,\"你看那些麦茬,间距都一样,明显是故意摆的——下面说不定埋着连弩。\"

正说着,对面山坡上传来阵吆喝声。邓忠举起望远镜,看见个穿蜀兵铠甲的少年站在崖边,正往下面扔什么东西,定睛一看,竟是个酒坛,坛口的红绸在风里飘得像团火。

\"那是张弩!\"邓忠的声音有些发紧,\"上次在天水城,就是他踹翻了王真。\"

邓艾冷笑一声,把茶碗往地上一搁,茶水溅在麦茬上,很快被吸干了。\"姜维这是在挑衅。\"他从腰间解下令旗,\"让王真带五千人去试探,记住,只许败,不许胜——我要看看他的埋伏藏在第几道坡。\"

王真的队伍刚冲到第一道坡,就听见\"嗖嗖\"的响声。邓忠在望远镜里看见,麦茬间突然冒出无数支箭,像暴雨似的扎进魏兵的队伍里。有的箭穿透了铠甲,有的箭钉在盾牌上,把盾牌钉得死死地插在地里。

\"父亲,是连弩!\"邓忠的手有些抖,\"他们把连弩藏在麦茬下面,用麦秆挡住了!\"

邓艾却看得眯起了眼,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着:\"不对,这箭太密了,不像是连弩的力道。\"他忽然一拍大腿,\"是羌人的竹箭!姜维故意用弱箭,想让咱们以为他的埋伏就这么点本事!\"

果然,王真的队伍退到第二道坡时,坡上突然滚下来无数火球,是用浸透了油的青稞捆扎成的,落地就燃成一片火墙。魏兵被烧得嗷嗷叫,有的往回跑,有的往火墙里冲,却被火烫得又退回来,挤成一团。

\"父亲,快下令撤退吧!\"邓忠拽着邓艾的袖子,\"再这样下去,王真的人就要全烧死了!\"

邓艾甩开他的手,眼睛仍盯着第三道坡:\"再等等。\"他的指甲掐进掌心,\"姜维的主力肯定在第三道坡,他想用火墙逼着咱们往那里冲。\"

就在这时,对面山坡上突然响起号角声。邓忠看见张弩举着面红旗站在崖边,红旗一挥,火墙后的蜀军突然往两边退,露出条窄窄的通道,通道尽头,祁山堡的粮仓大门正开着,能看见里面堆得像山的青稞。

\"他们想引诱咱们去抢粮!\"邓忠的声音发颤,\"父亲,这肯定是陷阱!\"

邓艾却笑了,从怀里掏出块干粮,慢慢嚼着:\"姜维算准了咱们缺粮。\"他把剩下的半块干粮递给邓忠,\"你带一万人从侧翼绕过去,别管粮仓,直接烧了他们运粮的背篓——没了背篓,再多青稞也运不走。\"

邓忠刚要走,就见第三道坡上突然扬起漫天烟尘。无数匹战马从烟尘里冲出来,马上的骑兵穿着羌人的皮甲,手里挥舞着弯刀,为首的正是俄何烧戈,刀鞘上的牦牛尾在风里打得笔直。

\"羌人骑兵!\"邓忠惊呼,\"他们居然藏了骑兵!\"

邓艾把望远镜攥得咯吱响,镜片里,羌人的骑兵像把尖刀扎进魏兵的队伍,弯刀劈砍时溅起的血珠,在阳光下像散落的红珠子。\"好个姜维,\"他低声说,\"先用连弩示弱,再用火墙逼阵,最后用骑兵包抄——这战术,比诸葛亮当年还狠。\"

当号角声第三次响起时,蜀军的旗帜已经插满了祁山堡的墙头。张弩站在最高的那面旗下,往邓艾的方向挥着刚缴获的魏军头盔,头盔上的红缨被风吹得乱晃。

邓忠看着父亲的侧脸,发现他的鬓角又白了些。\"父亲,咱们撤吧。\"他声音里带着哭腔,\"再打下去,弟兄们就要饿死了。\"

邓艾望着祁山堡的粮仓,那里飘出的麦香顺着风传过来,混着硝烟味,竟有种说不出的味道。\"撤。\"他终于下令,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告诉弟兄们,明年这个时候,咱们再来——我倒要看看,姜维能不能守得住这满仓的青稞。\"

第四折 麦场夜话

祁山堡的麦场上,蜀军和羌人正围着篝火打麦。连枷起落时,麦粒落在地上发出“簌簌”的响,像春蚕在啃桑叶。张弩赤着脚踩在麦秸上,脚心被硌得发痒,却舍不得挪开——这感觉像极了小时候在天水城的麦场,母亲总牵着他的手,让他踩刚打下的麦粒,说这样来年能有好收成。

姜维坐在场边的石碾上,手里拿着根麦秆,在地上画着什么。霍弋凑过去看,发现是幅地图,上面标着祁山到陈仓的路线,每个路口都画着个小小的麦垛。“将军,您在琢磨什么?”他递过去块烤青稞饼,饼上还沾着芝麻,“马邈说,咱们这次运回来的青稞,够大军吃到秋收了。”

姜维接过饼,却没吃,只是用麦秆在“陈仓”二字上圈了个圈。“邓艾不会甘心的,”他抬头望着天上的星星,星星密得像撒在黑布上的麦粒,“他肯定会在秋收前再来,到时候地里的新麦还没熟,咱们的存粮就危险了。”

俄何烧戈抱着坛酒走过来,往地上一蹲,酒坛撞得麦秸乱飞。“怕什么,”他给姜维和霍弋各倒了碗酒,“羌人的牧场里有五千头牦牛,真要是缺粮,杀了牛也能撑半年。”

张弩忽然从麦秸堆里钻出来,手里抓着只萤火虫,虫子的光在他手心里明明灭灭。“将军,王大爷托人捎信来了!”他把信纸递给姜维,信纸边缘卷着,还沾着点麦粉,“他说天水城的百姓都在种秋麦,还说要给咱们送新磨的面粉呢!”

姜维展开信纸,王大爷的字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很认真。信里说,城里的井已经清干净了,百姓们在井边种了桃树;还说有户姓李的人家,把嫁女儿的蜀锦捐出来,给伤兵做了绷带;最末行写着,北坡母亲坟前的松树,又长高了半尺。

“把这信给马邈,”姜维把信纸折好,塞进怀里,“让他算一算,要是天水城的秋麦丰收,能支援咱们多少粮草。再告诉王大爷,不用送面粉,等秋麦熟了,让百姓们自己留着吃——咱们有祁山的青稞,够了。”

张弩噘着嘴往火堆里添了把麦秸,火星子“噼啪”往上跳:“将军就是心善。上次李辅的小妾想把金钗送给您,您非要还给百姓,那金钗多好看啊。”

霍弋在一旁笑起来,独眼里的光映着火苗:“傻小子,将军是怕咱们拿了百姓的东西,寒了人心。你忘了在天水城,是谁把最后半块青稞馍分给孤儿了?”

俄何烧戈忽然拍了下大腿,酒碗在手里晃得差点洒出来:“我想起个主意!让羌人的妇女和孩子来祁山帮忙打麦,咱们管饭,打完的青稞分他们三成——这样既能加快进度,又能让他们多存点粮,邓艾真要是来了,他们也能帮着守堡子。”

姜维眼睛亮了,把手里的麦秆往地上一插:“好主意!让俄何烧慕带些人回羌寨传话,就说祁山的麦场缺人手,管饱饭,还能学蜀兵的连弩手艺。”他转向霍弋,“你再派些士兵去附近的村落,告诉百姓们,要是愿意来帮忙,每天除了管饭,还能领两升青稞——就当是提前预支的秋粮。”

篝火渐渐旺起来,打麦的人换了拨,新上来的是几个蜀兵和羌人少年,他们唱着故乡的调子,连枷挥得又快又齐。张弩跟着调子晃腿,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那块生锈的马蹄铁,往火边凑了凑:“烧戈首领,你说这马蹄铁会不会是马超将军的?”

俄何烧戈眯着眼看了看,用弯刀刮了刮上面的锈:“说不定是。当年马超在陇西时,最爱用这种带倒刺的马蹄铁,说是能在湿滑的栈道上站稳。”他忽然压低声音,“我爹说,马超将军临终前,让人把他的战马杀了,马骨埋在祁山的麦地里,说这样麦子能长得更壮。”

张弩听得眼睛发直,悄悄把马蹄铁揣回怀里,像是藏了个宝贝。“那咱们可得好好守着这片麦地,”他往火堆里又添了把麦秸,“不能让邓艾的人糟践了。”

姜维望着跳动的火苗,忽然想起母亲说过的话:“地里的麦子,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你给它除草施肥,它就结饱满的穗子;你要是不管它,它就长草,让人饿肚子。”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麦糠,“霍弋,明天开始,咱们分一半士兵去帮百姓秋收,另一半加固祁山堡的城墙——既要让麦子进仓,也要让堡子结实得像块铁。”

夜色渐深,打麦的歌声渐渐低了,只有连枷撞击麦垛的声音,在山谷里传得很远。张弩靠在麦秸堆上打盹,梦里全是金黄的麦浪,他骑着马在浪里跑,手里的短刀变成了连枷,挥一下,麦粒就像雨一样落下来。

姜维站在麦场边,望着祁山堡的轮廓。月光洒在堡墙的箭楼上,像镀了层银。他知道,用不了多久,邓艾的大军就会像乌云一样压过来,但此刻,听着打麦的声音,闻着空气中的麦香,他忽然觉得心里很踏实——就像小时候躺在母亲的怀里,听着她哼着歌谣,知道天塌下来,也有人替自己顶着。

第五折 穗尖凝霜

祁山的晨雾还没散,就有人在麦地里喊起来。张弩提着裤子从帐篷里跑出来,看见几个蜀兵正围着片麦地跺脚,地里的青稞穗上凝着层白霜,像撒了把盐。“这可咋办啊!”一个老兵蹲在地里,手摸着发蔫的麦穗,声音都带了哭腔,“再有十天就能收割了,怎么突然下霜了!”

姜维赶到时,霍弋已经让人取了温度计——那是从成都带来的铜制玩意儿,管里的水银柱缩得只剩小半截。“夜里气温降到了冰点,”霍弋的独眼里满是焦虑,“南边的麦地还好,北边背阴的坡地,至少有两千石青稞受了灾。”

马邈抱着账本跑过来,账页被晨露打湿了大半,上面的数字晕开了好几个。“将军,受灾的全是离祁山堡最近的麦地,”他指着账本上的红圈,“要是这些青稞减产,咱们的存粮就只够吃到初冬了。”

俄何烧戈蹲在地里,用弯刀割下支带霜的麦穗,放在手心里搓了搓,麦粒掉下来,果然比正常的瘪了一半。“羌人有法子,”他忽然站起来,弯刀往腰间一别,“把羊群赶到麦地里,让羊吃带霜的麦穗——羊不怕霜,还能把麦粒带到肚子里,拉出来的粪便正好当肥料。剩下的秸秆割下来烧火,能省下不少柴火。”

张弩眼睛一亮,拽着俄何烧戈的胳膊就往羌寨跑:“我去叫人!让羌人的羊都来帮忙!”少年的靴子踩在露水打湿的田埂上,溅起的泥点落在裤腿上,像缀了串黑珠子。

姜维望着他们的背影,忽然对霍弋说:“你带些人去通知百姓,就说受霜的麦地,咱们按正常收成算,损失的部分由军粮补——不能让百姓白受累。”他捡起颗瘪麦粒,放在嘴里嚼了嚼,涩得舌头发麻,“再让马邈统计下,有多少人家缺种子,从军粮里匀些给他们,秋播不能耽误。”

正说着,王大爷带着几个天水城的百姓来了,他们推着辆独轮车,车上装着新磨的面粉和几袋饱满的麦种。“将军,听说祁山下霜了,”老汉把面粉袋往地上一放,喘得直咳嗽,“城里的百姓凑了些种子,都是今年新收的,抗冻!”

姜维看着那些麦种,颗粒饱满,带着淡淡的麦香。他忽然想起小时候,母亲总会把最好的麦粒留作种子,放在陶罐里,埋在炕头的地下,说这样能保住阳气,来年种下去长得旺。“王大爷,这太贵重了,”他想把种子推回去,却被老汉按住了手。

“将军说的啥话!”王大爷的手粗糙得像老树皮,却握得很有力,“当年你娘把家里最后半袋种子分给街坊,才有了今天的天水城。现在祁山有难,咱们能眼睁睁看着?”他往麦地指了指,“这些种子种下去,明年长出的麦子,一半归军粮,一半归百姓,咱们说话算数!”

远处传来羊群的叫声,张弩和俄何烧戈赶着黑压压的羊群往麦地走,羊蹄踩在结霜的地里,发出“咔嚓咔嚓”的响。羌人少年们跟在后面,唱着薅草的调子,声音脆得像冰凌。

姜维忽然觉得眼睛发潮,他转过身,望着祁山堡的方向,那里的炊烟正袅袅升起,混着麦香和羊粪的味道,竟有种说不出的安稳。“霍弋,”他声音有些哑,“去把邓艾可能来的路线再查一遍,霜灾让咱们少了两千石粮,更得把防务做扎实——不能让弟兄们和百姓们的心血,白费在魏军的刀下。”

霍弋点头时,看见姜维的指尖捏着颗饱满的麦种,那是从王大爷的种子袋里拿的。阳光渐渐升高,霜开始融化,麦地里渗出湿漉漉的水汽,把种子的影子拉得很长。

张弩赶着羊群经过,看见将军站在地里,像株扎根的麦子。少年忽然勒住缰绳,对着羊群喊:“都给我好好吃!吃完了长壮点,等邓艾来了,咱们就用羊粪砸他!”

俄何烧戈在一旁大笑,弯刀指着远处的陈仓道:“傻小子,等邓艾来了,咱们让他尝尝羌人的厉害——不仅有羊粪,还有带火的青稞捆,烧得他连家都认不得!”

姜维望着他们的笑脸,忽然觉得那层白霜不算什么。只要地里还有种子,只要百姓还愿意把最好的麦粒拿出来,只要身边还有这些握着刀、赶着羊、唱着歌的人,这祁山的麦浪就永远不会倒。

风从麦地里吹过,带着融化的霜气,拂过每个人的脸颊。穗尖的白霜渐渐凝成水珠,顺着麦秆往下流,渗进土里,像给种子浇了第一捧水。姜维知道,用不了多久,这里又会是一片金黄,而他们,会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株麦子,每一缕炊烟。

喜欢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一键修炼在线变强重生1990之改写人生妖妃其实是药引悠闲生活之歌神系统大唐:吃货将军错嫁成婚:总裁的私宠甜妻我家娘子在修仙肌肉影帝和离后王爷真香了九州我为王兵锋王座魔法史记苏泽列传龙族:我路明非不是没人要上门龙婿什么时候更新我靠穿书拯救世界无限轮回:我一个人的修仙世界九十年代小奋斗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兰亭雅集退婚后,她在年代吊打重生小白花
经典收藏总有大小姐想对我图谋不轨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从伍千里开始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大明匹夫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大宋第一太子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生子当如孙仲谋穿越三国,匡扶汉室!郭嘉人在大唐本想低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三国之献帝兴汉大明,我以族谱变法绝色冷妃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人在三国也修真盛世第一妾
最近更新道藏辑要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万浪孤舟,沧海一粟云起惊鸿客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高门庶子大乾风云起苍穹真理铁拳岂独无故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作家小郭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txt下载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最新章节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