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龙台家和

首页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去大明扶贫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骗了康熙系统: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复明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亮剑:我只打硬仗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龙台家和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文阅读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txt下载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1章 武周风云里的红妆与权谋 狄仁杰断案背后的朝堂暗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上回书说到,武媚娘的龙椅还带着新漆的凉意,洛阳宫的琉璃瓦却已照见了无数暗流涌动。她以女子之身叩开帝王门,脚下是李唐宗室的累累白骨,身后是满朝文武或敬畏或怨怼的目光——这武周的天下,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给她片刻安稳……。

长安城里的茶馆酒肆,说书先生刚把“圣神皇帝登基”的段子唱得热闹,转身就压低声音讲起秘闻:“听说啊,前几日有个老御史,在朝堂上捧着《周礼》哭晕了,说‘牝鸡司晨,国之大忌’,当场就被拖去了刑场……”邻桌的茶客赶紧摆手:“嘘!小声些,当心被来俊臣的人听去!”可话音刚落,就见街角闪过几个黑衣人影,吓得满座瞬间噤声,连茶碗碰撞的脆响都透着慌张。李唐旧臣的不服气,从不是明刀明枪的对抗,而是藏在奏折里的春秋笔法,躲在朝服下的冷眼旁观,像墙角的青苔,不知不觉就爬满了宫墙的缝隙。

边境的狼烟更是没断过。突厥人听说中原换了个女皇帝,觉得有机可乘,竟在秋收时袭扰朔州,抢走了上千石粮草;吐蕃也在安西都护府外蠢蠢欲动,派使者送来的国书里,字里行间都是试探:“不知大周国主,可有太宗皇帝当年的英武?”武媚娘把国书拍在案上,气得凤钗都颤了颤,当即派王孝杰挂帅出征。可军报刚送出去三日,就有密探来报:“兵部尚书暗中给吐蕃递了消息,说我军粮草不济!”这内外勾结的糟心事,让她对着地图上的边境线,一夜白了好几根鬓发。

后宫里的风波,比前朝和边境加起来还要缠人。薛怀义仗着是“开国面首”,在白马寺里养了上千僧兵,还敢在朝堂上跟宰相争功;这边刚压下他的气焰,太医署的沈南璆又凭着一手好医术,成了御书房的常客,连给皇帝诊脉都要屏退左右;更别提后来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人生得比女子还俊,靠着弹琵琶唱小曲就哄得武媚娘眉开眼笑,竟能隔着帘子批奏折。这几个男人明里暗里较劲,今天薛怀义放火烧了明堂,明天张氏兄弟就诬陷沈南璆“巫蛊厌胜”,把个后宫搅得比菜市场还热闹。武媚娘有时看着他们争风吃醋,心里倒也清楚——这些人不过是她手里的棋子,可棋子闹得太凶,难免会硌着自己的手。

长安西市的胡商们,最爱看的就是这些热闹。他们一边数着铜钱,一边跟买香料的贵妇们闲聊:“听说了吗?薛大师昨天跟张公子在朱雀大街上动了手,差点掀翻了珠宝铺的柜台!”贵妇们捂着嘴笑:“何止啊,今早宫里来买珍珠,说是要赏给新得宠的那位,颗颗都要比鸽子蛋大呢!”可笑着笑着,就瞥见街对面的刑场又竖起了新的木牌,上面写着“谋逆者某某某”,顿时收了声,低头匆匆离去。

这长安城,白日里是金戈铁马的战报、紫宸殿的朝会、平康坊的琵琶;到了夜里,就成了酷吏的铁链声、宗室的呜咽、面首们的私语。桩桩件件,比书坊里卖的《莺莺传》《霍小玉传》还要曲折离奇。武媚娘坐在上阳宫的夜灯下,翻着奏折,听着远处的更鼓声,忽然觉得这天下就像个巨大的戏台,她是唯一的主角,却要应付无数抢戏的配角。而这场戏,才刚刚拉开大幕呢。

一、面首争宠:薛怀义的\"失宠记\"与张氏兄弟的崛起

薛怀义自从靠着“退突厥”的虚名捞了个辅国大将军的头衔,腰杆挺得比洛阳城的坊墙还直。他在洛阳城里几乎是横着走,看中了定鼎门附近的一处宅院,二话不说就让手下把主人家拖出去,自己带着人直接搬了进去。邻居们敢怒不敢言,只能看着那家人抱着铺盖卷在街角哭。他还在大街上放话,唾沫星子横飞:“我可是陛下跟前最红的人!别说占他一间破屋,就是要了他的小命,他也得乖乖递脖子!”

那年秋天,他在白马寺主持水陆法会,非要搞出个“大场面”。让人用沉香木雕了尊十丈高的佛像,外面裹着锦缎,涂着金粉,雇了上百个百姓抬着游街。正是秋老虎肆虐的时候,日头晒得人头晕眼花,百姓们扛着沉重的佛像,一步一挪地在朱雀大街上走,不少人累得当场栽倒,被监工的僧兵用鞭子抽着起来继续走。路边的百姓看着这光景,都往地上啐唾沫,私下里骂:“这哪是办法会?分明是折腾人!薛怀义比山匪还狠,佛祖都该收了他!”

可薛怀义没等来佛祖的惩罚,先迎来了恩宠的旁落。武皇身边从不缺新鲜面孔,御医沈南璆就是这时冒出来的。沈南璆生得眉清目秀,说话温吞水似的,总能挠到武皇心坎里——武皇夜里头疼,他不慌不忙地推拿按穴;武皇念起年轻时的旧事,他就静静听着,偶尔插一句“陛下当年真不容易”。一来二去,御书房的夜灯常常为他亮到天明,薛怀义的牌子递进去十回,倒有八回被挡在宫门外。

薛怀义的醋坛子彻底翻了。他骑着马在宫门外的广场上撒泼,扯着嗓子喊:“陛下是不是腻了我?我为陛下修明堂、讨突厥,哪样不是拼死拼活?如今倒好,被个捏脉的小白脸抢了风头!这日子没法过了!”声音大得宫里宫外都听得见,侍卫们想拦,又怕他是皇帝的枕边人,只能眼睁睁看着他胡闹。

这话传到武皇耳朵里时,她正在看沈南璆新献的养生方,闻言只是冷笑一声,把药方往案上一扔:“让他闹。真当自己是块宝了?离了他,朕的日子只会更清净。”

薛怀义见哭闹没用,竟在公元695年正月十五干出了件惊天动地的蠢事。那天夜里,洛阳城正闹元宵,他带着几个心腹,悄悄摸进了明堂。这明堂是武皇登基时修建的,高逾百尺,雕梁画栋,象征着皇权天授,平日里连大臣都不准随意靠近。薛怀义看着这辉煌的殿宇,心里的妒火和怨气烧得他发昏,竟掏出火折子,点燃了殿角的幔帐。

夜风正急,火苗“腾”地窜起来,瞬间舔舐着梁柱。不过片刻,整座明堂就成了火塔,烈焰冲天,把洛阳城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百姓们站在街头,看着那熊熊火光,吓得直咋舌:“疯了!薛怀义是真疯了!这烧的哪是宫殿,是他自己的脑袋啊!”

消息传到上阳宫,武皇正对着铜镜试戴新制的凤钗,闻言猛地将钗子摔在地上,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宫外连声怒喝:“反了!反了天了!”她当即召来羽林卫,声音冷得像冰:“去,把薛怀义给朕抓来,乱棍打死,扔去喂狗!”

薛怀义还在白马寺里等着武皇“回心转意”,就被破门而入的卫兵按倒在地。棍棒落下时,他还在哭喊:“陛下!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可直到断气,他都没明白——从他恃宠而骄、触碰皇权底线的那一刻起,就早已成了武皇眼里该丢弃的棋子。

薛怀义的尸体刚被拖走,张家兄弟就踩着风头进了宫。张易之、张昌宗是亲兄弟,张易之生得面如冠玉,举手投足带着股文雅气;张昌宗更胜一筹,不仅貌若潘安,弹得一手好琵琶,唱的曲子能把石头都听软了。俩人一进宫,就把武皇哄得眉开眼笑。

张昌宗常坐在武皇膝头,晃着身子撒娇:“陛下,人家新学了支《霓裳羽衣曲》的变调,用琵琶弹给您听好不好?保证比宫里的乐师弹得好听!”武皇被他哄得满心欢喜,拉着他的手笑道:“好啊,我的乖孩子,快弹来听听。”有时批阅奏折累了,就让张易之陪她下盘棋,张易之总能恰到好处地让她赢上几子,还连声赞叹:“陛下棋艺真是神了,臣输得心服口服!”

这俩人仗着恩宠,在朝堂上也开始作威作福。官员们想升迁,得先去他们府里送礼;大臣们议事,若有不合他们心意的,转头就到武皇跟前搬弄是非。最让人不齿的是宰相杨再思,一次宴会上,见张昌宗穿着件莲花纹的锦袍,竟“噗通”跪倒在地,对着张昌宗连连磕头:“人家都说六郎(张昌宗的小名)长得像莲花,依我看,是莲花长得像六郎才对!”

这话传到民间,百姓们听了都笑掉大牙。有说书先生编了段快板,在茶馆里唱:“杨宰相,膝盖软,见了六郎就下拜。莲花像,像莲花,拍马屁拍到了家!这哪是宰相爷,分明是张家奴才穿了官袍嘛!”笑声里,谁都知道,这武周的朝堂,又被一股新的歪风搅得乌烟瘴气了。

二、狄仁杰断案:朝堂上的\"推理大师\"与武皇的博弈

武周时期的朝堂,若论谁能让文武百官心服口服,百姓街头交口称赞,那必定是狄仁杰。这位身着紫袍的大理寺卿,一双眼睛仿佛能洞穿人心,审起案子来更是神乎其神,就像拆盲盒般,总能从旁人忽略的蛛丝马迹里,精准揪出藏在暗处的真凶。

那年洛阳城出了桩连环盗窃案,短短半月,从富商到小吏,十几户人家接连失窃,丢的都是传家宝贝——有镶珠嵌玉的金镯,有历经三代的字画,还有商户准备给朝廷上供的银两。失主们哭天抢地地跑到大理寺,跪在狄仁杰面前磕头:“狄大人,那些都是我们的命根子啊!您可得为我们做主,把贼抓住啊!”

狄仁杰扶起众人,没多说什么,带着捕快亲自去了几家失主家查看。他不看被翻得乱七八糟的箱柜,也不问下人的哭诉,只是围着院子、墙角慢慢转,时不时蹲下身,用手指捻起一点尘土,或是对着门板上的划痕端详半天。转到第三户人家时,他突然停在院墙角落,指着地上半枚模糊的脚印说:“你们看,这脚印前深后浅,受力点偏左,凶手定是个左撇子。而且从脚印大小看,是个青壮年男子,身高约莫五尺八寸。”

捕快们依着这个线索排查,没几天就抓到了凶手——果然是个左撇子的年轻货郎,平日里走街串巷,摸清了各家底细才下手。案子破了,失主们捧着失而复得的宝贝,在大理寺门前跪了一地,对着狄仁杰的轿子高呼:“狄大人真是青天老爷!活菩萨啊!”

可狄仁杰的本事,远不止断案这一桩。武皇晚年,最头疼的就是立储之事。她看着侄子武三思鞍前马后,心里动了立他为太子的念头。朝堂上,大臣们要么顺着武皇的意思附和,要么怕触怒龙颜低头沉默,没人敢说句实在话。

这时,狄仁杰站了出来。他走到殿中,对着武皇深深一揖,不紧不慢地说:“陛下,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武皇知道他要说什么,淡淡道:“但说无妨。”

“陛下,”狄仁杰抬眼望着她,语气诚恳,“您想想,这世间亲情,是儿子与母亲亲,还是侄子与姑姑亲?若您立儿子为太子,百年之后,您能入太庙,受子孙供奉,世世代代香火不断;可若立了侄子,您听说过哪朝哪代的侄子,会把姑姑的牌位供在太庙里的?”

武皇皱起眉头,语气沉了下来:“狄爱卿,这是朕的家事,你未免管得太宽了。”

狄仁杰却梗着脖子,寸步不让:“陛下是天子,天下都是陛下的家,天下事,自然都是陛下的家事!臣身为宰相,岂能坐视不理?”他这话掷地有声,殿上的大臣们都屏住了呼吸,生怕武皇动怒。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狄仁杰私下里还在悄悄为李唐谋划。他把自己当年提拔的老部下、心向李唐的旧臣请到密室,关紧门窗,压低声音说:“武皇年事已高,精力大不如前,咱们得早做打算,为李唐江山留条后路。太子李显虽在外地,却是民心所向,咱们得想办法让他回来。”

有人面露难色,搓着手说:“狄大人,这事风险太大了,万一被陛下的人发现,咱们全族都得遭殃啊!”

狄仁杰一拍桌子,眼中闪着决绝的光:“为了大唐的将来,我这条老命算什么?就算粉身碎骨,也得把这事办成!”

这些密谈,其实早被武皇安插在各处的眼线报了上去。内侍捧着密报,等着武皇发怒,没想到她看完后,只是笑着摇了摇头,对身边人说:“这个狄爱卿啊,真是个老顽固。”语气里,竟有几分无奈,又有几分不易察觉的欣赏——她何尝不知道狄仁杰的心思?只是这位老臣的忠诚与担当,连她也不忍轻易处置。

三、边境烽火:王孝杰的悲壮之战与武周的军事困境

武周的边境线,就像根绷紧的弦,常年被吐蕃、契丹这些部族拨弄得嗡嗡作响。尤其那契丹,仗着骑兵迅捷,隔三差五就窜到营州附近抢粮掠马,抢完就跑,活像群甩不掉的苍蝇。武皇每次看着边境奏报,都要把案上的青瓷笔洗拍得邦邦响:“这群蛮夷,真当朕的刀不利吗?”

公元696年的夏天,边境的狼烟烧得格外旺。契丹首领孙万荣憋着股劲,竟联合了奚族举兵反周,一口气攻陷了营州,杀了都督赵文翙,势头凶得像头脱缰的野马。捷报传到洛阳时,孙万荣还在阵前放话:“武周的女皇帝要是识相,就把幽州割给我,不然我带兵打到洛阳去!”

这话像根针,狠狠扎在了武皇心上。她在紫宸殿里踱来踱去,凤袍的下摆扫过金砖地,发出窸窣的声响。“反了!真是反了!”她猛地停下脚步,指着殿外喝道,“传旨!王孝杰!”

片刻后,一身铠甲的王孝杰大步进殿。这位曾收复安西四镇的老将,脸上刻着风霜,单膝跪地听令。“王孝杰听令!”武皇的声音带着怒意,“朕命你为清边道行军大总管,率十七万大军讨伐契丹!务必将孙万荣那厮的脑袋砍下来,祭我大周将士!”

“臣,遵旨!”王孝杰声如洪钟,抱拳叩首。

大军开拔到东硖石谷时,被契丹军拦住了去路。这峡谷两侧是陡峭的山壁,中间只有一条窄道,风从谷里灌进来,带着股肃杀的凉意。副将苏宏晖勒住马,望着前方隐约可见的契丹营垒,凑到王孝杰身边劝道:“大帅,这地形太险了,敌军又占了先机,不如咱们先退到谷外,等摸清虚实再进攻?”

王孝杰眉头一拧,瞪了他一眼:“临阵退缩,岂是我大周军人所为?孙万荣不过是跳梁小丑,今日我就要让他知道厉害!传令下去,全军冲锋!”

唐军呐喊着冲进峡谷,果然遇到了契丹军的抵抗。可没打几个回合,契丹兵就像潮水般往后退,连旗帜都扔了一地。“他们跑了!”唐军士兵欢呼着追击,王孝杰一马当先,心里却隐隐觉得不对劲——这退得也太轻易了。

刚追到峡谷深处,两侧山壁突然滚下无数巨石,紧接着箭如雨下。“不好!中计了!”王孝杰大喊,可已经晚了。孙万荣的伏兵从岩壁后、树丛里涌出来,把唐军困在窄道里,杀声震天。

“兄弟们,跟我杀出去!”王孝杰挥舞长槊,硬生生劈开一条血路。他身上受了好几处伤,战袍被血浸透,却依旧奋勇冲杀。可就在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阵骚动——苏宏晖竟带着本部的几千人马,调转马头往谷外跑了!

“苏宏晖!你敢临阵脱逃!”王孝杰目眦欲裂,可喊破喉咙也拦不住。没了后援,唐军瞬间溃散,契丹兵像饿狼一样扑上来。王孝杰身边的亲兵越来越少,他被逼到一处悬崖边,身后是万丈深渊,身前是密密麻麻的敌军。

他望着洛阳的方向,仰天长叹:“陛下,臣尽力了!今日唯有一死,以报皇恩!”说罢,他整了整身上的铠甲,挺直脊梁,纵身跳下了悬崖。

消息传回洛阳时,武皇正在批阅奏折。听内侍哽咽着说完战况,她手里的朱笔“啪”地掉在纸上,晕开一大团红。殿内静得能听见烛火跳动的声音,她沉默了良久,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疲惫:“王孝杰……是朕对不住你啊……”

可边境的战事容不得她沉溺悲伤。孙万荣趁胜攻陷了幽州,兵锋直指赵州。武皇只能咬着牙,再次下旨征兵,调遣各地粮草支援前线。看着户部呈上的账单——军饷、粮草、军械,每一笔都像流水一样花出去,国库的银子肉眼可见地减少,她不由得皱紧了眉头,指尖在案上轻轻敲击:这仗,再打下去,国库怕是要空了……。

四、李唐旧臣的蛰伏:张柬之的\"退休计划\"与神龙政变的伏笔

武皇的铁腕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罩在洛阳城的上空。李唐旧臣们在朝堂上低眉顺眼,见了武皇的面首都得弯腰行礼,可袖口底下,攥着的拳头从未松开。老臣张柬之就是这伙人的主心骨,他借着年事已高的由头,奏请“告老还乡”,武皇见他头发都白了大半,便准了。可谁也不知道,他那处位于洛阳城外的农庄,早已成了秘密据点。

这日午后,农庄的柴房里,张柬之指着窗外田地里沉甸甸的麦穗,对桓彦范、敬晖等人说:“你们看这麦子,青的时候割下来,只能当草喂牛;得等它熟透了,颗粒饱满了,才能磨成面。咱们现在就像这没熟的麦子,急不得。”他用烟杆敲了敲地面,“武皇虽老,耳目还尖着呢,来俊臣的徒子徒孙到处都是,咱们但凡走漏半点风声,就是满门抄斩的下场。”

桓彦范性子急,忍不住攥紧拳头:“可再等下去,怕夜长梦多啊!听说武皇近来总跟二张(张易之、张昌宗)商量立储的事,万一真把武三思立为太子,咱们这辈子都没指望了!”

张柬之摆了摆手:“放心,狄仁杰大人在世时,早把根基铺好了。羽林卫里有咱们的人,各州刺史也多是心向李唐的,再等等,等武皇那口气泄了,就是咱们动手的时候。”

那年武皇生辰,张柬之借着送寿礼的机会,进了趟宫。他捧着一只玉如意,跪在地上说:“陛下洪福齐天,臣无以为报,只盼陛下圣体安康。对了,老臣前些日子听房州来的人说,庐陵王(李显)在那边过得清苦,连件像样的棉袍都没有……”

话没说完,就见武皇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眼神“唰”地冷了下来,像淬了冰:“张爱卿,管好你自己的事。庐陵王是朕的儿子,他的事,轮不到外人操心。”

张柬之吓得额头瞬间冒了层冷汗,赶紧磕头:“臣失言,臣罪该万死!”退出宫殿时,他后背的朝服都被汗湿透了。回到农庄,他把众人叫到一起,脸色凝重:“看来陛下对李氏子孙还是防着的,二张又在旁边吹耳边风,咱们不能再等了,得加快准备!”

而远在房州的李显,这些年过得像惊弓之鸟。他被废后贬到这偏远之地,日子本就清苦,更怕的是武皇哪天不高兴,一道圣旨取他性命。每次听说洛阳来人,他都吓得浑身发抖,抱着柱子就要撞头:“完了完了,母后这是容不下我了,肯定是来赐死我的!”

妻子韦氏总是死死抱住他,哭着劝:“殿下,先别慌!使者还没开口呢,说不定是好事呢?万一……万一陛下想通了,要召咱们回去呢?”

就这样,李显在恐惧和期盼中熬过了十几个春秋。他住的房子漏雨,穿的衣服打补丁,连出门买块布料都得看地方官的脸色。他以为自己这辈子就困死在这穷乡僻壤了,却不知道,洛阳城里那伙老臣,正悄悄为他铺一条重返帝位的路。命运的齿轮,已在他看不见的地方,缓缓转动起来。

五、后宫暗涌:太平公主的崛起与武氏家族的挣扎

太平公主打小就是紫微宫里的“小凤凰”。才五六岁时,就穿着武官的小铠甲,在殿上转着圈跳舞,银铃似的笑声洒满殿堂。武皇把她搂在怀里,捏着她的小脸笑:“我的女儿,比男孩子还机灵,将来定是个有大出息的!”这话倒真没说错,太平公主长大成人后,眉眼间既有母亲的果决,又带着几分女子的柔韧,成了武皇身边最得力的“左右手”。

她深谙讨母亲欢心的门道——武皇爱佛法,她就耗巨资修寺庙,亲自去白马寺礼佛;武皇烦朝臣啰嗦,她就陪在御书房,说些宫外的趣闻解闷。可转身,她就穿着便服去平康坊的茶馆,听官员们私下议论朝政,遇到心向李唐的,便悄悄递个眼色,留下句“改日府中品茶”。武三思想巴结她,托人送来一箱西域的夜明珠,她笑着让人原封不动送回去,只带了句话:“表哥,咱们都是自家人,谈这些就生分了。往后朝堂上的事,还要多仰仗表哥帮衬呢。”这话绵里藏针,既没驳了武三思的面子,又暗暗划清了界限。

但太平公主心里跟明镜似的——自己血管里流的是李家的血。夜深人静时,她会对着铜镜里的自己说:“我是高宗和天后的女儿,终究是李家的人。”她私下里和张柬之等老臣往来密切,常在府中设密宴,屏退左右后,压低声音说:“武氏子弟狼子野心,你们要多做准备,我在宫里为你们留意动静。”她还拉着驸马薛绍进了阵营,薛绍是李世民的外孙,本就心向李唐,却还是犹豫:“公主,这可是掉脑袋的事,万一……”

太平公主打断他,眼神坚定如铁:“掉脑袋也要做!难道你想看着我李家的江山,真成了武家的囊中之物?”

武氏家族那边也没闲着。武三思天天往宫里跑,见了武皇就哭丧着脸:“陛下,您可得当心啊!李家那帮人,表面上恭顺,暗地里都在磨刀子呢!听说庐陵王在房州招兵买马,张柬之他们还偷偷给送粮草,这是明摆着要复辟啊!”武承嗣也跟着帮腔:“是啊陛下,咱们武家子弟才是您最亲的人,您把江山交给我们,才能高枕无忧!”

武皇听得多了,心里也打鼓。她嘴上骂着“你们别瞎猜”,暗地里却让人盯紧了李显的动向,时不时找个由头贬斥几个李唐旧臣,敲打他们安分些。可夜深人静时,她坐在铜镜前,看着自己鬓角的白发,又忍不住犯嘀咕:“武家这帮侄子,一个个眼高手低,真能守得住这江山?当年太宗皇帝打天下的狠劲,他们半点没学着……”

这武周王朝,表面上是武皇一言九鼎,金口玉言定乾坤,底下却像口烧开的沸水,各种势力在暗处翻腾——张家兄弟仗着恩宠插手朝政,边境的战报一封接一封送进宫,老臣们憋着劲想复唐,武氏子弟忙着抢班夺权,连后宫的嫔妃都在偷偷站队。面首争宠的闹剧还没落幕,朝堂上的唇枪舌剑又已开场,边境的烽火刚灭,宗室的暗流又起。

谁也没注意到,张柬之的农庄里,密谋的灯火亮得越来越频繁;羽林卫的营房里,几个将领碰杯时,酒杯里盛的不止是酒,还有豁出去的决心;就连被流放的李显,也收到了一封加密的书信,信上只有三个字:“时机近”。

那场决定历史走向的神龙政变,就像藏在迷雾里的猛虎,正慢慢亮出锋利的獠牙。这万里江山,究竟会继续姓武,还是重回李氏手中?洛阳城的风,似乎都带着几分焦灼的味道……。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靠穿书拯救世界悠闲生活之歌神系统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穿越后我凭种田脱单妖妃其实是药引宋成祖皇道上门龙婿什么时候更新猎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兵锋王座错嫁成婚:总裁的私宠甜妻大仙官综武:锦衣卫,摸尸就能变强十龙夺嫡小鲜肉从军记锦衣御明我家娘子在修仙重生1990之改写人生尸王噬宠:妖女要翻墙
经典收藏重生七零:暴富小农女大宋说书人汉朝至上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朱门华章录大明群英传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宋末风雨之白衣天下骑砍三国之御寇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盛世第一妾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隋唐八卦史【精华版】秦有锐士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
最近更新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唐代秘史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大乾风云起苍穹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笔架叉将军云起惊鸿客北宋第一狠人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大楚武信君靖康前夜:帝业重光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英烈传奇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龙台家和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txt下载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最新章节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