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A大的林荫道被繁茂的梧桐树叶遮盖得严严实实,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点,空气里开始浮动着若有似无的初夏躁动,但也残留着春日花朵最后的芳香。
学期的进度条仿佛被猛地拉快,各种课程的结课论文、小组报告、期中测验接踵而至,图书馆和自习室的气氛明显变得紧张而凝重。
许莳夕感觉像是被卷入了一个高速旋转的漩涡。她的书桌上,各种语言的文献资料堆成了小山,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着好几个文档和数据库页面,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待办事项。连和宋煜珅一起吃晚饭的时间,都常常变成了讨论疑难问题的小型学术会议。
宋煜珅依旧是那副冷静自持的模样,仿佛再多的事情也无法扰乱他的节奏。但许莳夕能从他偶尔轻蹙的眉头和更长时间的沉默中,感受到他同样承受着压力。他不仅要应对自己繁重的课业,作为导师项目的骨干成员,还承担着额外的研究任务。
这天晚上,图书馆闭馆铃声响起,两人才随着人流走出来。夜空中有稀疏的星星,晚风带着暖意。
“最近怎么样?累吗?”宋煜珅侧头看她,借着路灯的光,能看清她眼底淡淡的青色。
“嗯,”许莳夕老实承认,轻轻叹了口气,“感觉事情好多,怎么都做不完。”这种被截止日期追逐的窒息感,是每个期末季学生的共同梦魇。
宋煜珅沉默了片刻,随后牵着她的手看着她。
“别急,一件一件来。”他说道,“我陪着你。”
简单的四个字——“我陪着你”,在此刻胜过千言万语。许莳夕心里一暖,那股莫名的焦虑似乎被驱散了不少。她回握住他的手,点了点头。
回到宿舍,许莳夕洗完澡,瘫在椅子上不想动弹。手机屏幕亮起,是宋煜珅发来的消息:
【明早七点,图书馆占座?】
许莳夕看着这条消息,仿佛能看到他此刻一定还坐在书桌前,处理着他自己那些更复杂的学业知识。她深吸一口气,回复:
【好。】
第二天清晨,许莳夕赶到图书馆时,宋煜珅已经在了,还是他们常坐的那个靠窗位置。
两人没有多言,迅速投入学习状态。笔尖划过纸张,键盘轻声敲击,偶尔有极低的讨论声。在这种高强度,目标明确的学习氛围里,效率反而出奇的高。
中午,他们短暂地离开图书馆去食堂吃饭。出来时,发现外面不知何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丝细密,给午后带来一丝清凉。
宋煜珅撑开伞,大部分倾向许莳夕这边。两人并肩走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雨水敲打着伞面,发出清脆的声响。
“我突然想起,”许莳夕看着路旁被雨水洗刷得格外翠绿的叶片,轻声说,“高三最后那段时间,好像也是这种感觉。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卷子,背不完的书,又累又迷茫,但……”她顿了顿,抬头看他,“但那时候,好像也知道目标就在前方,只要埋头往前走就好。”
宋煜珅听着她的话,目光望向雨幕深处,仿佛也想起了那段充溢着笔墨和汗水气息的时光。他“嗯”了一声,淡淡道:“现在也一样。”
目标或许不再像高考那样单一明确,但努力的方向却更为清晰——是为了更好的未来,也是为了能与身边这个人,并肩走向更远的地方。
五月的日子,就在这样紧张而充实的节奏中飞快流逝。
他们成了图书馆的“钉子户”,见证了清晨空无一人的阅览室,也陪伴过深夜最后熄灭的灯光。偶尔学得太晚,宋煜珅会送许莳夕到宿舍楼下,分别时,有时会是一个短暂带着疲惫的拥抱。
许莳夕也慢慢在宋煜珅的影响下,学会了更高效地规划时间,更冷静地面对压力。她不再像刚开始那样容易焦虑,而是学着将庞大的任务分解,一步步去完成。
偶尔,在某个完成一项艰难任务的间隙,她会抬起头,看向身旁同样在奋笔疾书或凝神思考的宋煜珅。看到他袖口偶尔露出的一截手腕,在非正式场合,他依旧穿着简便的衣物,她会想起那对被他郑重收藏起来的袖扣,心里便会生出一种奇异的安定感。
这个五月,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没有太多闲暇的温情。有的只是堆叠的书籍、闪烁的屏幕、写满公式的草稿纸和一杯接一杯用来提神的咖啡。
但在这些看似枯燥,被学业填满的日子里,一种更深层次的联系却在悄然生长。那是共同为一个目标奋斗的战友情,是在疲惫时一个无声眼神就能读懂的理解,是彼此支撑着走过压力低谷的默契。
初夏的夜风开始带上热度,吹拂着图书馆窗外沙沙作响的树叶,也吹动着书页的一角。宋煜珅合上一本厚重的专业书,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眉心,侧头看向旁边正对着电脑屏幕认真打字的许莳夕。
灯光下,她的表情专注,偶尔遇到难题时会轻轻咬住下唇,但眼神里不再有之前的慌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坚韧。
他静静看了一会儿,然后收回目光,重新翻开下一本书。
喜欢晴窗絮语薄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晴窗絮语薄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