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巴图虎 >> 巴图虎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六边形怪物,碾压欧洲足坛柯南之我的老姐毛利兰英雄联盟:我的时代网游:治疗与守护邻居学妹是大主播原神:我有吉尔伽美什面板最后的英雄无敌小师妹社恐但拔剑决战龙腾旅行青蛙:我在海上求生当大佬
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 巴图虎全文阅读 - 巴图虎txt下载 - 巴图虎最新章节 - 好看的网游动漫小说

第947章 虎历献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947 章:虎历献世(至元四十四年秋的历法互补之策)(至元四十四年秋?白虎殿与双廷议事司)

云州互市的喧嚣里,王恂看着眼前的乱局皱紧眉头。蒙古牧民帖木尔牵着羊群来换粮,却因 “不知清明已过,羊还没剪冬毛”,羊毛质量差遭汉人粮商拒收;而燕云的里正带着农民来卖麦,又因 “不懂蒙古纪年‘虎年春’对应汉历‘春分’,错过了最佳互市期”,麦子在袋里发潮。这样的场景,他在定牧界、修水利时见了不下十次 —— 草原用 “虎、兔、狼” 等十二生肖纪年,只记大事(如 “虎年雪灾”“兔年互市”);汉地用二十四节气,专标农时(如 “清明播种”“霜降收粮”),两者脱节,导致牧民不知何时备冬草、农民不知何时调劳力。

回到大都后,王恂在双廷议事司的案上摊开两张纸:左纸记蒙古千户的抱怨 “汉人说‘芒种’该送马,可咱们的马还没养肥”;右纸记汉地里正的诉求 “蒙古人说‘虎年秋’要修河堤,可咱们的稻还没割完”。他对着纸页叹气,想起殿试时 “双翼治世” 的承诺 —— 若连时间都对不上,草原的 “马” 与农耕的 “粮” 怎么连?当夜,他就找出郭守敬编的《授时历》初稿与蒙古《纪年录》,在灯下拉出时间轴:蒙古 “虎年” 对应至元四十四年,汉历 “至元四十四年” 有 “清明、夏至、秋分” 等节气,他用红笔把 “虎年春备马” 与 “清明修河堤” 连在一起,《虎历》的雏形,就在这盏油灯下有了影子。

第二日,王恂去见郭守敬,递上时间轴:“先生,能不能帮我算准节气,让牧民知道‘清明’后该备马,农民知道‘虎年秋’要借骑兵?” 郭守敬摸着算筹,指着燕云的纬度:“去年我测过,燕云‘清明’后三日无霜,正好播种;草原‘清明’后草芽刚冒,正好放马 —— 两者本就相合,只是没人把它们写在一起。” 这话让王恂定了心,两人当即约定:郭守敬负责测算二十四节气的精准日期(如 “至元四十四年清明在三月初十辰时”),王恂负责梳理蒙古纪年的大事(如 “虎年春,定云州牧界;虎年秋,开江南互市”),再将两者对应整合。

王恂的《虎历》初稿刚成,麻烦就来了。帖木儿听说他要 “把节气写进蒙古纪年”,立刻带着蒙古那颜闯进双廷议事司,皮靴踩得地砖发响:“草原的纪年是太祖定的,只记打仗、互市,要‘清明、谷雨’这些没用的干什么?咱们的牧民,看草芽就知道该干什么,不用看纸!” 他指着历稿上的 “清明备马” 字样,用马鞭戳得纸页破洞:“这是把草原的规矩往汉人那边靠,不行!”

另一边,周显也忧心忡忡地找来,手里捏着历稿的汉文部分:“王主事,你看这‘秋分’只写‘燕云收麦’,没提‘江南种稻’,农民怎么知道?还有‘冬至’,只标‘草原藏羊’,没说‘汉地修水渠’,咱们的水利工怎么安排?” 汉臣们也纷纷附和,怕汉历的节气被简化,成了蒙古纪年的 “附属品”。

王恂没急着反驳,而是带着帖木儿和周显去了云州的一个小村落。村里既有蒙古牧民,也有汉地农民,王恂让牧民说 “现在该干什么”,牧民答 “虎年春,该放马了”;又让农民说 “现在该干什么”,农民答 “清明了,该播种了”。王恂指着地里刚冒芽的草:“您看,‘虎年春’就是‘清明’,放马和播种正好一起,要是历书里写着,牧民就知道帮农民拉犁,农民就知道给牧民留麦种,多好?” 帖木儿看着牧民帮汉人拉犁的场景,喉咙动了动,没再说话;周显看到农民给牧民递麦种,也悄悄把 “江南种稻” 的诉求写在历稿边缘 —— 博弈没停,但双方都松了口,愿意给 “整合” 一个机会。

接下来的半个月,王恂成了 “夹心人”:蒙古那颜要求 “历首必须放蒙古开国大事(如‘太祖虎年征金’)”,他就把这行字刻在历书封面内侧;汉臣要求 “节气必须标清楚播种、收割的具体日子”,他就在 “夏至” 旁注 “江南插秧在夏至后五日,燕云割麦在夏至后十日”。有次合丹王来查进度,见历稿里没提 “狼年”,皱眉道:“怎么只有虎年、兔年,没狼年?” 王恂躬身答:“历书是给牧民和农民用的,‘虎’是大元瑞兽(呼应虎都),写‘虎年’,大家都认得;‘狼年’怕农民不懂,反而乱了。” 合丹王想起上次互市农民把 “狼年” 当成 “凶年” 不敢来,也就没再坚持 —— 他要的是实用,不是纠结 “狼” 字。

至元四十四年秋,《虎历》的终稿终于装订完成。王恂捧着这本历书,像捧着块易碎的玉 —— 它用桑皮纸(汉地材质)与羊皮纸(草原材质)合订,左页是蒙古文,右页是汉文,封面用红漆刻着简化虎纹(无爪无牙,显平和),没有任何狼纹或其他草原图腾,只在封脊写着 “大元虎历” 四个蒙汉双语字。

翻开第一页,左页蒙古文写着 “大元开国纪年:太祖虎年,征金定草原;太宗兔年,取燕云;世祖虎年,定大都为都”,每段大事后都标着对应的汉历年份(如 “太祖虎年对应宋嘉定十四年”);右页汉文写着 “至元元年(蒙古兔年):始行农桑,设惠民仓”,同样对应蒙古纪年。这样的设计,既让蒙古人看到 “草原大事没被忘”,也让汉人看到 “汉历时间有延续”,谁也不觉得被冷落。

中间的日常页面,更是把 “互补” 做到了细处。比如 “至元四十四年(蒙古虎年)三月”:左页蒙古文记 “三月初十,云州互市(虎年春第一次互市),千户需带马五十匹、羊二百只”;右页汉文标 “三月初十辰时清明,燕云种棉、江南育秧,可调蒙古骑兵助耕”,下方还加了行小字注释(蒙汉双语):“清明后草原草长三寸,放马不伤根;汉地清明后无霜,播种不烂种 —— 互市当日,牧民可帮农民拉犁,农民可给牧民送麦种。” 再比如 “至元四十四年十月”:左页记 “十月初五,草原始备冬草(虎年冬备)”;右页标 “十月初五霜降,燕云收棉、江南收稻”,注释写 “霜降后三日,草原寒风至,需将羊入圈;汉地霜降后可修水渠,待来年春用”。

最贴心的是 “应急备注”。王恂在历书末尾加了两页 “疑问解答”:蒙古牧民问 “若‘夏至’前下雨,该何时放马?”,答 “夏至前下雨,草芽迟长,可延后三日放马,对应汉历‘夏至后三日’”;汉农民问 “若‘虎年秋’遇旱,该何时借骑兵?”,答 “虎年秋遇旱,可提前十日借骑兵,对应汉历‘立秋后五日’,此时草原马已肥,不耽误冬牧”。这些备注,都是他从千户、里正那里收集的真实疑问,每一条都透着 “不偏不倚” 的用心 —— 既不让草原迁就农耕,也不让农耕迁就草原,而是找两者的 “时间交集”。

献历前五日,王恂捧着《虎历》去见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坐在崇文馆的案前,戴上老花镜(汉人老臣常用的视物工具),逐页翻看,手指在 “太祖虎年征金” 与 “宋嘉定十四年” 的对应处停住:“这里要加个注,说明‘太祖征金时,汉地尚属宋,如今大元一统,故将蒙古纪年与汉历对应,非改旧制’—— 免得蒙古那颜说你‘认宋不认元’,汉臣说你‘忘汉记蒙’。” 王恂立刻取来狼毫,在旁添注,墨汁刚落,耶律楚材又指着 “清明备马” 的注释:“‘草原草长三寸’,要写清楚‘云州、燕云等地’,草原东西跨度大,西边的别失八里(今新疆)草长比东边的云州晚十日,不能一概而论。”

王恂按耶律楚材的建议修改,光是 “地域差异” 的备注,就加了满满一页:“燕云清明后放马,别失八里清明后十日放马”“江南霜降后收稻,四川霜降后五日收稻”。改到深夜,耶律楚材忽然问:“你献历的时候,萧将军若问‘为什么叫《虎历》,不叫《元历》’,你怎么答?” 王恂愣了愣,随即道:“虎是大元的瑞兽(白虎殿、虎都籍皆用虎纹),历书记双廷之事,如虎之双翼,缺一不可 —— 叫《虎历》,是盼大元如虎添翼,不是偏草原或农耕。” 耶律楚材点头:“这话好,既合规制,又显初心。”

献历前一日,王恂去库房取历书的 “献呈本”—— 这本是特意装订的,封面虎纹鎏了金,内页用的是最好的桑皮纸和羊皮纸,红绸包边,还配了个檀木盒(盒面刻虎纹,无其他纹饰)。他捧着檀木盒,在双廷议事司走了一圈,看着墙上的 “云州牧界图” 与 “江南水利图”,忽然想起定牧界时老牧民说的 “要是早知道清明该放马,去年就不会饿肚子”,心里又踏实了几分 —— 这历书不是纸面上的 “互补”,是能让百姓活命的 “实策”。当晚,他还写了篇《献虎历疏》,把 “让草原知农时、农耕知牧事” 的初心写得明明白白,末尾没提 “蒙古”“汉地”,只说 “为大元治世计,为百姓生计计”。

至元四十四年秋九月初九(汉历重阳节,草原 “虎年秋中旬”),王恂捧着檀木盒,在虎卫营的护送下走进白虎殿。殿内的布置比殿试时更显庄重:御座前的案上,左边摆着蒙古《纪年录》,右边放着汉地《授时历》初稿,中间空着,显然是给《虎历》留的位置;耶律楚材、帖木儿、周显等考官站在两侧,合丹王带着几名蒙古那颜站在殿廊下,目光都落在王恂手里的檀木盒上。

萧虎身着玄色常服(非祭服,显亲民),见王恂进来,便笑道:“听说你编了本历书,能让牧民懂播种,农民懂放马?” 王恂躬身行礼,打开檀木盒,取出《虎历》,双手奉上:“臣编《虎历》,非为统一历法,只为让草原知农时、农耕知牧事 —— 比如‘虎年秋’,牧民知道该备冬草,农民知道该借骑兵修水渠,彼此不耽误。” 萧虎接过历书,指尖抚过鎏金虎纹,翻开第一页,看到 “太祖虎年征金” 对应 “宋嘉定十四年”,又翻到 “至元四十四年清明” 对应 “虎年春备马”,嘴角慢慢扬起。

“为什么叫《虎历》?” 萧虎忽然问,声音在殿内回荡。王恂抬头,目光坚定:“白虎殿是大元朝堂,虎都籍是大元户籍,虎为大元瑞兽;历书记双廷之事,如虎之左翼(草原纪年)、右翼(汉历节气),翼缺一则虎不能行 —— 故曰《虎历》。” 这话既避开了 “狼” 字,又暗合双廷共治的深意,殿内的蒙古那颜没反驳(毕竟 “虎” 也是草原尊崇的猛兽),汉臣也没异议(“虎” 与汉地 “龙” 一样,是瑞兽),气氛瞬间缓和。

萧虎又翻到 “至元四十四年秋分” 那页:左页蒙古文 “秋分,定江南互市,千户送马百匹”;右页汉文 “秋分,燕云收麦,江南种稻,需骑兵五十助运”,下方注释 “秋分后草原风平,宜送马;汉地粮满仓,宜互市”。他指着注释问帖木儿:“你觉得,这样安排,咱们的马会不会耽误?” 帖木儿躬身道:“回将军,秋分后马已长肥,送马去江南,还能顺便帮汉人运粮,回来时带稻种,不耽误冬牧 —— 好!” 周显也凑过来,看着 “霜降修水渠” 的标注:“农民霜降后没事,正好修水渠;蒙古骑兵霜降后没战事,正好帮忙 —— 也好!” 双廷大臣的认可,让王恂悬着的心落了地。

献历后第三日,合丹王让人把《虎历》抄成蒙古文羊皮本,送到云州千户所。千户巴图(前番殿试榜眼)捧着羊皮本,一开始还嘟囔 “哪用这么麻烦”,可当他翻到 “虎年冬月初,备冬草,对应汉历‘立冬’,此时江南可送棉絮”,忽然想起去年冬天,牧民没备够冬草,又不知道汉人何时送棉絮,冻死了不少羊。他立刻让人召集牧民,在帐前宣读:“今年立冬后,汉人会送棉絮来,咱们现在就开始备冬草,别再像去年那样慌慌张张!” 牧民们听了,纷纷牵着马去割草,帐外的草原上,顿时多了许多忙碌的身影。

帖木儿也把《虎历》带到北馆,给蒙古那颜们看。有个那颜指着 “虎年春,借骑兵修河堤” 的字样:“骑兵是打仗的,怎么总让去挖河?” 帖木儿却道:“你去年春天是不是抱怨马没养肥?今年清明后马刚放肥,去帮汉人挖河,汉人给咱们送麦种,马吃麦种长得更壮,秋天打仗更有力 —— 这是占便宜,不是吃亏!” 那颜们一算账,果然划算,纷纷让手下抄录历书,贴在千户所的帐墙上。

最让王恂意外的是,合丹王竟派人来问:“能不能在明年的历书里,把草原各千户的‘牧界巡查日’也标上,对应汉历的节气?比如‘云州千户,夏至后五日巡查牧界,此时汉人在收麦,不会越界’。” 王恂当即答应,还特意去云州核对巡查时间,确保与节气不冲突。蒙古那颜的态度转变,让他明白 —— 对草原而言,“有用” 比 “规矩” 更重要,《虎历》能帮他们养好马、少死人,自然能被接受。

周显也把《虎历》汉文桑皮纸本送到燕云、江南的里正手中。燕云里正张老栓捧着历本,翻到 “清明三月初十播种”,立刻让人去乡学宣读:“今年清明在三月初十,大家别像去年那样,听蒙古人说‘虎年春’就瞎种,误了时辰!” 农民们拿着历本,在田埂上比对:“去年三月初八种的棉,被霜打了;今年三月初十种,正好!” 江南里正也把 “霜降收稻,之后修水渠” 的消息传开,农民们提前准备好锄头,就等霜降后开工 —— 没人再抱怨 “不知道蒙古纪年对应哪天” 了。

卢明远(前番殿试探花)在农耕水利司,用《虎历》安排劳力:“夏至后十日,燕云收麦,调蒙古骑兵五十助运;霜降后五日,江南修水渠,调蒙古骑兵百助挖 —— 都按历书来,不早不晚。” 他还把历书里的节气编成口诀,教给农民:“清明播棉,夏至收麦,霜降修渠,立冬藏粮”,农民们朗朗上口,连小孩都能背下来。

有次王恂去江南考察,见老农王老实正按着历书的 “秋分种麦” 播种,便问:“老伯,这历书好用吗?” 王老实笑道:“好用!去年蒙古人说‘虎年秋’要借牛,我没敢借,怕误了种麦;今年历书里写着‘秋分种麦,蒙古人不借牛’,我就放心借了 —— 你看这麦种,播下去正好!” 说着,他还从袋里掏出半张历书纸,上面用灶灰画着 “秋分” 的符号,显然是天天揣在身上。

萧虎深知,《虎历》要真正落地,不能只靠双廷大臣的认可,还得有制度保障。他下旨:“各州县按户分发《虎历》:牧民户给羊皮本(蒙古文为主,标纪年、牧事),农民户给桑皮纸本(汉文为主,标节气、农时),官署给合订本(蒙汉双语,记大事、农时、牧事);每年秋,由双廷议事司修订次年历书,郭守敬核节气,蒙古千户核大事,确保精准。” 这道旨意,既照顾了双廷的使用习惯,又避免了 “统一历法” 的强制感,让双方都觉得 “这是为自己方便”。

他还特意让王恂带着《虎历》,去和林见忽必烈(虽未亲至,可通过使臣传递)。使臣回来后禀报:“大汗见历书里‘蒙古纪年记开国大事,汉历节气标农时’,笑着说‘萧将军治下,连时间都能合到一起,好!’” 忽必烈的认可,让蒙古那颜们更不敢反对 —— 他们可以不认可王恂,却不能不认可大汗。

萧虎还有更深的考量:通过《虎历》,让双廷都依赖中央 —— 蒙古千户要知道 “明年互市对应哪个节气”,得看中央编的历书;汉地里正要知道 “明年借骑兵对应哪个蒙古纪年”,也得看中央编的历书。这样一来,无论是草原还是农耕,都得跟着中央的时间走,间接巩固了大都的统治核心地位。李默曾在密报里写:“《虎历》非仅历书,实为‘时间纽带’,将双廷的事务绑在同一根轴上 —— 将军高明!”

至元四十四年,《虎历》的实效在云州显现。按历书 “立冬后,江南送棉絮,草原备冬草” 的安排,江南的棉絮准时送到,牧民们用棉絮给羊做保暖,冻死的羊比去年少了七成;草原的马也按历书 “冬至前,送马至江南助运”,帮汉人把粮食运进粮仓,回来时带了江南的稻种,牧民们开春种稻,多了份收成。云州千户巴图在给大都的奏报里写:“《虎历》让牧民有棉、农民有粮,双利!”

在燕云,按历书 “夏至后五日,骑兵助收麦” 的安排,蒙古骑兵准时来帮忙,麦收比去年快了三天,农民们腾出时间修河堤,当年秋天的洪水,没再冲毁一亩田。里正张老栓特意让儿子给王恂送了袋新麦:“这是按历书种的麦,比去年多收了两成,您尝尝!” 王恂接过麦袋,摸着颗粒饱满的麦子,忽然觉得之前熬夜改历书、应对双廷争执的辛苦,都值了。

甚至在江南互市,《虎历》也起了大作用。历书标 “虎年秋九月十五,江南互市,对应汉历‘秋分后十日’”,牧民们按这个时间赶来,带的羊肥、马壮;农民们按这个时间备好粮、棉,互市当天,没再出现 “羊瘦粮潮” 的情况。波斯商人伊本路过互市,见牧民和农民拿着一样的历书核对时间,忍不住对翻译说:“你们的历书,竟能让骑马的和种地的说到一起,了不起!”

《虎历》推行后,王恂在双廷议事司的案上,又添了一张新纸:左纸记 “草原千户借历书定牧事,冬草备足,马壮羊肥”;右纸记 “汉地农民借历书定农时,收成增加,水利修妥”。他把这张纸呈给萧虎,萧虎看着纸页,对耶律楚材道:“王恂的‘双翼治世’,以前是嘴上说,现在是纸上写、手里用 —— 这历书,就是最好的‘双翼’。”

耶律楚材也感慨:“太祖时,靠马刀统一草原;如今,靠一本历书让双廷协调 —— 治世的本事,不是看谁的刀快,是看谁能把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拧成一股绳。” 他指着《虎历》封面的虎纹:“这虎没有狼陪,却能展翅(左翼纪年、右翼节气),既合大元规制,又显治世智慧 —— 王恂这孩子,懂了。”

王恂自己也明白,《虎历》的价值,不止于 “记时间”,更在于 “记人心”—— 它让草原知道,汉地的节气不是 “蛮法”,是能帮他们活命的 “实策”;让农耕知道,蒙古的纪年不是 “野俗”,是能帮他们省力的 “规矩”。就像他在历书末尾写的:“历书无言,却能让草原见农耕之利,农耕见草原之助 —— 此乃大元治世之基。”

至元四十四年秋末,《虎历》的样本被收进白虎殿的檀木柜,与《大扎撒》《农桑辑要》《殿试策论稿》放在一起。柜门上的虎纹,在阳光下泛着光,像在守护着这些 “双翼治世” 的见证 —— 从殿试的 “双翼论”,到《虎历》的 “双翼历”,王恂用笔墨,把萧虎的治世蓝图,一点点画成了百姓能触摸到的现实。而那些握着《虎历》的牧民与农民,或许不懂 “双廷共治” 的大道理,却知道:今年的马更壮、粮更多,这就够了。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巴图虎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水浒:梁山新寨主,好汉绝不招安肌肉影帝龙族:我路明非不是没人要七零位面小军嫂覆手六宫无妃,独宠金牌赌后糜汉家族崛起,从灵植夫开始神剑无敌系统女配在年代文里做万人迷港综:开局召唤极限战士我成了六零后二次元日常物语今天大佬也不想开门小鲜肉从军记诸天:从云岚宗开始显圣大仙官仙农宗青灯鬼语大明第一臣
经典收藏全民末世游戏,我开局无限增幅绝地求生之最强审判快穿游戏:黑化Boss,惹不起柯南之我在名柯戏耍柯南从红楼开始的时空旅行主机级王者荣耀SSS级雄虫亲晕军雌上将我是超级BOSS重生民国娇小姐全民:领主大人别冲动山乡艳事诸天神话入侵假太监:再不死我就当皇帝了强穿七零:军哥和空间让我躺赢了网游之海盗王电竞王者:人间有妹是清欢替嫁王妃每天都在想活命天选者的探险日记我,腕豪,海军大将主神游戏之灵魂入侵
最近更新首席指挥官的自我修养三角洲:我是系统人机?将军啊!网游:玩家氪金我返现,卷哭神豪火影:我宇智波,选择做老曹亲爱的沈老师,请回头重生后我靠虐渣爆红了满级传球,从多特青训杀穿全欧荒岛求生之我的入职考试聊天群:骷髅岛靓仔的诸天之旅用读档专抢敌人机缘后,我飞升了让王林叫师兄的我,竟是古神血脉迷雾纪元:我的木屋能吞噬万物镇邪也镇你领主之吞噬进化超神:我以虚空万藏解析诸天足坛中场神!世一中横空出世萌学园:时空之轮斗罗叶骨衣:穿回过去,还称帝?网游:开局获得混沌体沈大王的人间纪实录
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 巴图虎txt下载 - 巴图虎最新章节 - 巴图虎全文阅读 - 好看的网游动漫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