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不想动笔的皮卡丘

首页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虚影重生影后的嘴开过光明月有心重生甜妻请签收遮天之绝世大黑手撩了皇上,渣男天天给我磕头楚惊太子殿下总想娶我山一程水一程逆天腹黑狂女:绝世狂妃纨绔仙医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不想动笔的皮卡丘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全文阅读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txt下载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

第580章 撒哈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藻色漫过撒哈拉

叶之澜的运动鞋刚踏上非洲肯尼亚北部的土地,一股热浪就从鞋底翻涌上来,像是踩在刚熄灭的炭火上。正午的太阳悬在头顶,把沙丘烤得泛出金属般的光泽,空气里飘着干燥的尘土味,吸进肺里都觉得呛。萧凡拎着装满设备的行李箱,走了没几步就开始冒汗,t恤后背很快洇出一大片湿痕,连额角的汗珠滴在沙地上,都能瞬间被蒸成一道白印。

“这边走,叶小姐。”当地向导姆巴迎上来,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脖子上挂着一条磨破边的红色马赛围巾,黝黑的脸上满是焦急,“再晚些水塘就该被晒得见底了,孩子们都等着打水呢。”

跟着姆巴往村里走,沿途的景象越来越让人心沉。土坯房的墙壁裂着密密麻麻的缝隙,院子里的陶罐积着厚厚的灰尘,几只瘦得皮包骨的山羊啃着地上稀疏的枯草,啃几口就抬头望着天空,像是在盼一场永远不会来的雨。村口的水塘是全村唯一的水源,浑浊的水面上漂着塑料瓶和枯草,边缘结着一层白色的盐霜,风一吹,还能闻到淡淡的腥气。几个孩子蹲在塘边,手里拿着破陶罐,小心翼翼地避开水面的垃圾,把水舀进罐子里。最小的那个孩子大概只有五岁,扎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小辫子,舀完水就着罐口喝了一口,没过多久就捂着肚子蹲在地上,眉头皱成了小疙瘩,嘴里还小声哼唧着“肚子疼”。

“这里的水含盐量太高,还有病菌,孩子们喝了总闹肚子。”姆巴叹了口气,指了指远处的沙丘,“雨季只有三个月,剩下的时间水塘就靠晨露和偶尔的小雨补给,有时候旱得厉害,我们得走十公里去邻村借水。”叶之澜蹲下身,用手指沾了点水塘里的水,尝了尝——又咸又涩,还带着土腥味,她赶紧吐掉,心里却更沉了:之前在老挝面对的是农药污染,在东北是低温,可这里是“高温+缺水+高盐”三重困境,藻株在实验室里最适宜的温度是20-25c,可现在树荫下的温度都超过35c,露天放置恐怕用不了一小时就会蔫掉。

当晚团队住在村里的“民宿”,其实就是一间漏风的土坯房,只有一张破旧的木板床和一张缺了腿的桌子。叶之澜把设备箱里的温度计拿出来,放在桌子上,凌晨时温度降到28c,可到了正午就飙升到45c。她翻着之前的技术笔记,手指划过“老挝竹筒太阳能”的记录,忽然想起白天在村里看到的猴面包树——树干粗壮得要三个人才能抱住,当地人说这种树能储水,树皮纤维还特别坚韧。“或许可以用猴面包树做文章。”叶之澜立刻叫醒萧凡,两人拿着手电筒去村外的树林里查看,猴面包树的枯枝堆在树下,敲起来空空的,确实能掏空做容器,树皮剥下来后,纤维呈网状,摸起来还很厚实。

第二天一早,叶之澜和团队就跟村民商量,要锯一些猴面包树的枯枝——特意强调只砍枯枝,不破坏活树,村民们这才同意。姆巴带着几个年轻小伙,用当地的柴刀把枯枝锯成一米长的段,再用凿子掏空内部,做成一个个圆柱形的“储水培养筒”。叶之澜则带着其他人收集树皮,撕成均匀的长条,在培养筒的内壁裹了三层,又让村民去市集买了些红泥(当地常见的黏土,晒干后能反射阳光),和着水调成糊状,涂在培养筒的外壁。“这样一来,树皮能隔热,红泥能反射阳光,筒里的温度应该能降下来。”叶之澜边说边往筒里倒入少量经过初步过滤的水塘水,再放进藻株瓶。

可问题很快又出现了:淡水不够。培养藻株需要频繁更换培养液,可水塘里的水又咸又脏,必须用淡水稀释。叶之澜看着村民用葫芦瓢盛水,忽然想起在云南收集晨露的经历——这里凌晨气温低,应该能收集到晨露。她让团队找来几块大塑料布,铺在沙地上,四周用石头压住,再在塑料布中间放一个陶罐。凌晨四点,叶之澜和萧凡去看,塑料布上果然凝结了一层水珠,顺着布料的褶皱流进陶罐里,一晚上能收集两升左右的晨露。他们把晨露和过滤后的水塘水按1:2的比例混合,作为培养液倒入培养筒,可第一天下来,温度计显示筒内温度还是有32c,藻株的叶子开始发黄,存活率只有40%。

“这里的太阳比草原上的狮子还凶,能活下来就不错了。”姆巴蹲在旁边,看着发黄的藻株,语气里满是无奈。叶之澜没说话,只是盯着培养筒发呆,手指无意识地摸着口袋里的铝箔纸——那是昨天吃饼干剩下的,包装纸还没扔。忽然,她眼睛一亮:“铝箔纸反射阳光的效果比红泥好,我们可以试试在红泥外面贴一层铝箔纸!”

团队立刻行动起来,把剩下的饼干盒拆开,取出里面的铝箔纸,剪成小块,小心翼翼地贴在培养筒的外壁。同时,叶之澜还调整了培养筒的摆放位置——不再放在空地上,而是挂在村民家的屋檐下,既能避开正午的烈日,又能晒到早上的太阳。两天后,好消息传来:培养筒内的温度降到了28c,藻株的叶子慢慢变绿,存活率提升到了60%。可还没等大家高兴多久,一场沙尘暴突然袭来。

那天下午,天空突然暗了下来,狂风卷着黄沙,像一堵黑色的墙一样压过来。叶之澜正在给培养筒换培养液,看到沙尘暴来了,赶紧喊着团队和村民去抢收培养筒。可风太大了,挂在屋檐下的几个培养筒被吹掉在地上,筒口的盖子摔开,黄沙瞬间灌了进去,里面的藻株被埋得严严实实。村民卡玛是个二十岁的姑娘,看着自己家屋檐下摔碎的培养筒,急得直哭:“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啊!要是藻株死了,我们又得喝脏水了!”

叶之澜拍了拍卡玛的肩膀,捡起一个被黄沙埋住的藻株瓶:“别慌,我们试试能不能救回来。”她带着团队把被埋的藻株瓶都捡回来,放在土坯房里,用细纱布一点点过滤掉藻株上的黄沙,又重新调配培养液,连夜把藻株换进新的培养筒里。卡玛也擦干眼泪,跟着一起帮忙,她的手指被纱布磨得发红,却一刻也没停。三天后,当看到被救回的藻株发出新芽时,卡玛激动地抱住叶之澜,把一条崭新的马赛围巾系在她脖子上:“谢谢你,叶小姐,你真是我们的救星!”

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团队又设计出了“沙丘蓄水池”——在沙地上挖一个一米深的坑,底部铺一层塑料膜,周围堆起半米高的沙丘挡风,白天能收集偶尔的降雨,夜晚能收集晨露,一周下来能储30升水,基本满足10户村民的藻株培养需求。同时,他们还教村民制作“简易测盐仪”:用ph试纸改良,把试纸浸泡在水里,根据颜色变化对比事先画好的色卡,就能判断水的含盐量。

半个月后,藻株的存活率稳定在75%,用藻株净化后的水塘水,含盐量从0.8%降到了0.3%,完全达到了饮用标准。村民们第一次喝到没有异味的水时,在村口的空地上跳起了当地的“丰收舞”,男人们敲着用掏空的葫芦做的鼓,女人们穿着彩色的裙子,围着培养筒转圈,嘴里唱着当地的歌谣。叶之澜站在人群中,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觉得脖子上的马赛围巾格外温暖——这是比任何荣誉都珍贵的认可。

就在非洲的工作渐渐步入正轨时,萧凡收到了国内博物馆的消息:之前寄回去的“葫芦培养皿”“猴面包树筒碎片”已经布置好了“非洲专区”,开展当天来了很多人,还有法国的环保专家想合作,提供抗高温的藻株菌种。叶之澜拿着萧凡发来的照片,看着博物馆里展出的非洲展品,心里忽然有了一个想法:“我们可以在村里建一个小型的‘藻株技术站’,让村民自己管理,以后就算我们走了,他们也能继续用藻株净化水。”

团队立刻开始筹备技术站,找村民里学习能力强的年轻人,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培育藻株、更换培养液、维修培养筒。卡玛学得最快,不仅记了厚厚的笔记,还把每个步骤画成了图画,方便其他村民理解。叶之澜看着卡玛认真的样子,想起了老挝的阿莲——这些年轻的姑娘,正在用自己的力量,把“藻色”的希望传递下去。

两个月后,当叶之澜和团队准备离开肯尼亚时,村民们都来送行。姆巴给他们装了满满一袋当地的咖啡豆,卡玛则递过来一块亲手织的挂毯——用当地的羊毛织的,上面绣着绿色的藻株和蓝色的水,边缘还缝着几颗彩色的小珠子。“这是我织了一个月的,你们带着,就当是我们的心意。”卡玛的眼睛红红的,“以后你们还会回来吗?”

叶之澜点点头,用力抱了抱卡玛:“会的,我们一定会回来的。”车子开出村口时,她回头望去,看到村民们还站在原地挥手,土坯房的屋檐下,挂着一排排绿色的培养筒,在阳光下泛着微光——那是撒哈拉以南最动人的颜色,是希望的颜色。

车子刚开出村子没多远,叶之澜的手机就响了,是国内农业局打来的:“之澜,甘肃定西那边有个村子,黄土高原上的,河水含沙量特别高,村民喝的水总带着土腥味,你们能不能去看看?”叶之澜看了看萧凡,两人异口同声地说:“去!”

十几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在甘肃的机场,再转乘汽车,终于抵达了定西的那个小山村。这里和肯尼亚截然不同——没有黄沙,只有连绵起伏的黄土坡,坡上的庄稼稀稀拉拉,连树木都长得歪歪扭扭。村口的河水浑浊得像泥浆,村民李婶正拿着一个破瓢,往水桶里舀水,瓢里的水沉淀一会儿,就能看到厚厚的一层泥沙。“我们过滤水要垫五层纱布,可还是有土,孩子们喝了总肚子疼。”李婶叹了口气,把水倒进锅里,烧开后水面上漂着一层黄色的浮沫。

叶之澜蹲在河边,用试管取了些水,放在手里观察——泥沙颗粒很大,大部分是悬浮的,只要经过静置和过滤,应该能去除。她想起村民们住的窑洞,冬暖夏凉,温度特别稳定,或许可以利用窑洞来培育藻株。她跟着李婶去了她家的窑洞,刚走进窑洞,就觉得一阵清凉,和外面的燥热完全是两个世界。窑洞的墙壁是黄土砌的,摸起来很光滑,角落里还堆着一些糜子杆——当地用来编筐的农作物秸秆,又细又韧。

“有办法了!”叶之澜兴奋地说,“我们可以在窑洞旁边挖两个相连的坑,第一个坑铺三层黄土,用来过滤泥沙,第二个坑放藻株培养架,利用窑洞的恒温培育藻株。而且糜子杆可以编成过滤网,比纱布更耐用,放在第一个坑的顶部,先过滤掉大颗粒的泥沙。”

团队和村民们一起动手,用锄头在窑洞旁挖坑,黄土很松软,没一会儿就挖好了两个一米见方的坑。他们把第一个坑的底部和四周都夯实,铺了三层厚厚的黄土,再把编好的糜子杆过滤网铺在上面;第二个坑则用木板搭了三层培养架,把藻株瓶放在上面。叶之澜往第一个坑里倒进浑浊的河水,水慢慢渗过糜子杆过滤网,再经过黄土层过滤,流进第二个坑时,已经变得清澈了很多。她把过滤后的水倒进藻株瓶,放在培养架上,窑洞内的温度稳定在18c,刚好适合藻株生长。

三天后,当叶之澜把经过藻株净化的水递给李婶时,李婶先是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然后眼睛一亮:“甜!和山泉水一样甜!”她赶紧把水倒进锅里,烧开后,再也没有黄色的浮沫,倒在碗里,清澈见底。村里的孩子们围过来,你一口我一口地喝着,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在定西的日子里,叶之澜和团队不仅教会了村民制作“窑洞培养架”和“糜子杆过滤网”,还协调合作企业捐赠了20套简易检测设备,包括ph试纸、浊度计和温度计。他们还在村里办了培训班,每天晚上给村民们讲藻株的生长知识,教他们如何判断藻株是否健康,如何处理常见的问题。李婶学得特别认真,还把自己的窑洞腾出一半,作为村里的“藻株服务点”,方便村民们咨询问题。

离开定西的前一天,李婶给叶之澜装了满满一袋糜子面:“这是我用净化后的水和的面,你带回去尝尝,比用脏水和的面香多了。”叶之澜抱着糜子面,心里暖暖的——从东北的酸菜,到沿海的海带,从老挝的香茅手环,到非洲的羊毛挂毯,再到甘肃的糜子面,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礼物,都是“藻色连天涯”最真实的见证。

回到北京后,叶之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藻株技术博物馆”。萧凡已经把甘肃的“糜子杆过滤网”和“黄土样本”布置好了新的展区,旁边还放着李婶和孩子们喝净化水的照片。博物馆里人来人往,有农户,有学生,还有来自国外的环保专家。一位来自南美洲秘鲁的专家找到叶之澜,手里拿着一份水样报告:“我们那里因为冰川融化,河水重金属超标,很多村民都得了皮肤病,希望你们能把藻株技术带过去。”

叶之澜看着展柜里来自世界各地的展品,夕阳透过窗户洒在上面,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她转头看向萧凡,笑着说:“下一站,秘鲁。”萧凡点点头,眼里满是坚定——他们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河流等着被净化,还会有更多的人等着被帮助。而他们,会带着藻株技术,带着那些温暖的约定,继续走下去,让藻色漫过撒哈拉,漫过黄土坡,漫过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条河都能泛起清澈的微光。

喜欢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靠穿书拯救世界恶鬼训练营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锦衣御明综武:锦衣卫,摸尸就能变强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一世之尊我的姑父叫朱棣沈婉宋恒小说免费阅读快穿:总裁攻略手册穿书后和反派boos同生共死了二次元日常物语女配在年代文里做万人迷九州我为王雾都侦探和离后王爷真香了穿进少女漫后被全员团宠了惊!嫡长女她撕了豪门炮灰剧本青灯鬼语港综:开局召唤极限战士
经典收藏我能修改加分护花冷少我的愿望就是你!特工医妃她不讲武德腹黑王爷的小毒妃Oh~我的法医老婆早安孟少心,我的霸道老公御姐师父带我赛博抓鬼穿越女配的重生开局被迫做大佬风水神医神算小小姐马甲一地极品狂医民国鞋王我把反派崽崽养萌了摄政王怀里的团宠美人娇又软妻子的游戏重生归来的她们诡异:开局觉醒鬼医瞳浪子不浪
最近更新我单身后,富婆姐姐圈蠢蠢欲动汴京手作娘黑月光她专克病娇这明星很抠?捐百座小学曝光,全网泪目沪上大小姐下乡,闪婚糙汉被宠哭拒绝SSS级天赋被封杀,我成唯一真神和死对头双穿,冷面丈夫成了权臣肥妻苟山村养娃,疯批佛子急疯了锦鲤崽崽穿六零,捡来爹娘宠上天嘘,京兆府来了位女杀神无人区:开局肉身点满灵事录顶级甜妹:在限制级修罗场钓疯了深情失控,他服软低哄别离婚八零随军:大小姐认错老公被亲哭京夜娇宠被抄家流放,飒爽嫡女在边关盖大楼!民国恶女求生游戏苟分日常太子妃为何不侍寝穿书当小妾:炮灰女配选择躺赢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不想动笔的皮卡丘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txt下载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最新章节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