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茧之内,时间在专注的研习与缓慢的恢复中平静流逝。没有了外敌环伺的紧迫,一种前所未有的、带着希望与求知欲的氛围弥漫在这片新生的天地。
辰儿的身影在这片空间中显得格外忙碌,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兴奋与专注。他将姜黎和萧景珩所传授的那些关于规则、能量的基础知识,如同珍贵的宝藏一般,小心翼翼地收藏在心中。
然后,他开始将这些知识与自己天生对规则权柄的直觉感应相融合。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深度的交织与碰撞,仿佛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在他体内相互激发,共同孕育出一种全新的力量。
辰儿不再满足于仅仅是“堆砌”规则,他渴望着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控这些规则。于是,他如同一个探险家一般,勇敢地踏入了对自身力量和这个“家”的深度探索之旅。
此刻,他正悬浮在规则壁垒前,那是一道看似坚不可摧的屏障,但在辰儿眼中,它更像是一个等待被揭开的谜团。他伸出小手,轻轻地虚按在壁垒表面,仿佛能透过这层看似坚硬的外壳,触摸到其中隐藏的奥秘。
他紧闭双眼,眉头微微蹙起,全神贯注地感受着壁垒所传递给他的信息。在他的规则网络感知中,原本那些粗壮却有些杂乱的能量光丝,此刻竟然开始呈现出一种更加清晰的结构。
这些光丝就像是被精心编织过的丝线一般,彼此交织、缠绕,形成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网络。辰儿能够清晰地感觉到这些光丝之间的联系和流动,它们似乎在遵循着某种特定的规律。
“这里……如果让‘坚固’的线和‘流动’的线像编辫子一样缠在一起,会不会更不容易断?” 他喃喃自语,尝试着引导几缕代表“物质固化”的褐色光丝与几缕代表“能量缓冲”的淡蓝色光丝进行螺旋式交织。
起初,两种性质略有冲突的光丝有些排斥,但在辰儿耐心的引导和强大的权柄压制下,它们开始缓慢地、试探性地缠绕在一起。当结构初步稳定后,辰儿示意一旁的姜黎进行测试。
姜黎凝聚起一丝微弱的精神力,如同针尖般刺向那片新构筑的区域。
“嗡……”
精神力触及点,那片壁垒微微荡漾起一圈涟漪,那交织的螺旋结构如同富有弹性的藤网,将冲击力分散、吸收,并未出现以往硬碰硬时的剧烈闪光或波动,显得异常沉稳。
“效果很好,辰儿!”姜黎眼中露出惊喜,“这种结构对能量冲击的耐受性明显提升了!”
辰儿睁开眼,看着那片自己“编织”成功的区域,小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充满了成就感。“真的吗?那辰儿把其他地方也改成这样!”
“不急,辰儿,”姜黎连忙阻止,“先小范围试验,确认稳定性和能量消耗。而且,壁垒不同区域承受的压力可能不同,我们需要找到最优的分配方案。”她开始引导辰儿思考更复杂的结构力学和能量分布问题。
在一旁静坐调息的黑木,宛如一座雕塑般纹丝不动。他紧闭双眼,将大部分心神都沉浸在自己的体内,引导着那股新生的力量,去修复那伤痕累累的身躯。
然而,尽管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但偶尔他还是会睁开那只独眼,若有所思地观察一下辰儿的“工程”进展。
当他看到辰儿不再像之前那样仅凭本能去行动,而是开始思考、优化自己的方法时,他那冷硬的嘴角竟然也会微微地松动一丝。
这丝不易察觉的变化,仿佛是他内心深处对辰儿成长的一种认可。
而萧景珩的数据核心,则像一个忠诚的记录员一样,一丝不苟地记录着每一次规则结构调整前后的各种数据。
它详细地记录着能量读数的变化、防御强度的增减、自我修复速度的快慢等等,然后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推演。
这些数据和模型,都将成为辰儿进一步优化的理论支持,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复杂的工程。
“萧景珩叔叔,” 辰儿有时会主动询问,“为什么‘静默’的灰线,和‘生命’的绿线放在一起,会变得不那么‘静’了?”
“根据能量场干涉原理,”萧景珩耐心解释,“‘静默’规则倾向于降低区域内能量活性,而‘生命’规则本质是促进和维持高能量活性与信息流动。两者在底层逻辑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互斥。强行结合,会导致规则效能相互抵消,甚至引发不稳定。”
“哦……” 辰儿似懂非懂,但他记住了“互斥”这个词,以及那种感觉。他不再试图将这两种规则硬凑在一起,转而尝试其他组合。
除了对壁垒进行优化之外,辰儿的思维开始转向一些更为精细的“创造”领域。他对光的规则有着独特的理解,于是便尝试着运用这种理解来制造一个特殊的“灯”——一个能够根据他的心意随意改变亮度和颜色的光源。
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目标实际上却充满了挑战。一开始,辰儿所制造出来的光团并不尽如人意。有的光团异常刺眼,让人无法直视;有的则忽明忽暗,仿佛风中残烛,极不稳定。
面对这些问题,辰儿并没有气馁,而是虚心向姜黎和萧景珩请教。在他们的耐心指导下,辰儿逐渐明白了能量输出的稳定性以及规则结构的恒定性对于制造一个理想的“灯”是多么的重要。
经过数日的不断尝试和摸索,辰儿终于取得了突破。一个散发着柔和而稳定白光的小小光球,在他的掌心悄然凝聚。这个光球不仅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出明亮的光芒,而且还能够根据辰儿的意念,微微调整光线的明暗程度。
“娘!你看!辰儿做的‘小太阳’!” 他兴奋地将光球捧到姜黎面前。
姜黎看着那稳定而温暖的光球,心中感慨万千。这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光球,更是辰儿对力量掌控力飞跃的证明。
“真棒,辰儿。”她由衷地赞美,伸手轻轻触碰那光球,感受着其中稳定而有序的能量流动。
就连一向冷漠的黑木,此刻也不禁投来目光,凝视着那光球,脸上露出微微颔首的表情。这并非简单的赞赏,而是对那种对力量精细操控的认可。这种能力,是成为真正强者的必经之路。
当辰儿专注于“基建”和“发明”时,姜黎对星陨碎片的探索也在悄然深入。她不再满足于仅仅被动地接受碎片的滋养,而是勇敢地迈出了主动与它进行更深层次“沟通”的步伐。
她紧闭双眼,将心神缓缓沉入碎片内部那片金色的光海之中。起初,她只能感受到那股温暖的能量,如同沐浴在春日暖阳下一般舒适。然而,随着她的心神不断深入,她逐渐发现,这光海之中似乎隐藏着更多的奥秘。
她仿佛化身为一名勇敢的潜水者,义无反顾地向着那光海深处那模糊的核心意念游去。每一次的下潜,都让她感受到那股力量的强大与深邃,同时也让她对这神秘的星陨碎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她反复回忆着触发“心源共鸣”时的那种感觉——极致的守护意志,纯粹而强烈的情感。她尝试着将不同的心绪——平静、喜悦、思念(对过往世界的)、决意——投向碎片核心。
她发现,当她内心充满宁静与守护的坚定时,碎片回应的光芒最为温润平和,与她灵魂的融合也最为顺畅,滋养和恢复效果最佳。而当她心绪不宁,或带有过多杂念时,碎片的光芒则会变得有些滞涩,联系也会减弱。
“它似乎在回应‘心’的状态,”姜黎将自己的发现告诉萧景珩和黑木,“越是纯粹、坚定的正面情感,似乎越能与它产生共鸣,引动的力量也越强。”
“类似于一种高维度的意识接口,”萧景珩分析道,“其运作机制可能与信念之力或情感能量有关。这解释了为何在极端情感下能触发‘心源共鸣’这种爆发式效果。”
黑木静静地聆听着,一言不发,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对方的声音。他的脑海中不断地回想着自己挥出那决定性一拳时的情景,当时他的心中除了战斗的本能之外,似乎还被一种强烈的、不容许自己后退的守护执念所充斥着。
这种感觉是如此的清晰,以至于他开始怀疑那是否真的只是一种巧合。或许,在那一瞬间,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某种更深层次的原因,驱使着他去挥出那一拳。
而姜黎的探索也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她决定尝试回忆穿越前最后时刻的恐惧与不甘,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碎片的不同反应。然而,当她真正沉浸在那段记忆中时,却意外地引动了碎片内部一丝极其隐晦的、带着悲伤与苍凉意味的残留意念。
这股残留意念如同汹涌的海浪一般冲击着姜黎的心神,让她几乎无法承受。她的身体猛地一颤,差点就从深度冥想的状态中脱离出来。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她才终于勉强平复下来。
这次经历让姜黎深刻地意识到,星陨碎片所承载的,可能不仅仅是强大的力量,还有着沉重的情感与记忆。这些情感和记忆就像是隐藏在深海中的暗礁,稍有不慎便会让她触礁沉没。
因此,她明白在继续探寻星陨碎片的秘密时,自己必须要格外小心谨慎,以免被那些潜藏的情感和记忆所吞噬。
就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学习、试验和探索中,团队的力量在稳步增长,对自身和所处环境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
这天,辰儿在尝试优化一个靠近规则壁垒边缘的“生命之星”节点时,为了更精确地调控其能量输出,他将自己的规则感知沿着节点与壁垒的连接,向着外部虚空稍微延伸了一小段距离。
这原本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举动,就如同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下意识动作,没有任何特殊的意图或目的。然而,就在他的感知触须小心翼翼地探出那道坚固的壁垒,与外部那混沌未明的虚空能量产生接触的瞬间,一个极其微弱、断断续续的“信号”,如同风中残烛一般,悄然掠过他的感知边缘。
这个信号是如此的微弱,以至于他几乎无法察觉它的存在。它仿佛是从那无尽的虚空深处传来的,被虚空能量的背景噪音所掩盖,若隐若现,时有时无。而且,这个信号并非来自他们已知的敌人方向,这使得它更加神秘莫测。
那信号非常模糊,就像是被一层浓雾所笼罩,让人难以看清其真实面目。它既不像掠食者那样充满了侵略性和敌意,也不像自然之灵那样平和宁静,反而带着一种独特的、规律的、仿佛某种特定频率能量脉冲的意味。这种感觉让他心生好奇,同时也感到一丝不安,因为他无法确定这个信号究竟意味着什么。
“嗯?” 辰儿猛地收回了感知,小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娘,萧景珩叔叔,外面……好像有别的‘声音’?”
他的这句话,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平静的休整期,似乎泛起了第一丝探索的涟漪。
“声音?”姜黎立刻警觉起来,快步走到辰儿身边,“什么样的声音?从哪里传来的?”
黑木也睁开了独眼,锐利的目光投向规则壁垒之外那片深邃的黑暗。萧景珩的数据核心光芒流转,迅速提升了对外部能量环境的监测精度。
辰儿努力回忆着那一闪而逝的感觉,小手比划着:“就是……滴滴……答答……的,很轻很轻,好像是从……那边来的!” 他指向了一个与之前空间裂隙和已知敌人方向都不同的虚空方位。“跟那些坏东西的感觉不一样,也不像小苔藓(自然之灵)它们……”
“滴滴答答?规律性的脉冲信号?”萧景珩捕捉到关键词,“尝试描述其能量特征,辰儿。是稳定的?还是变化的?与你感知到的虚空背景能量有何不同?”
辰儿闭眼努力感知,小脸皱成一团:“嗯……有点像辰儿调整‘小太阳’(光球)亮度时,能量变来变去的样子,但是……更复杂一点点,而且好像……隔着很远很远的水传来的,听不清楚。”
“模拟信号特征……能量调制……远距离衰减……”萧景珩快速运算着,“初步判断,非自然随机能量波动,具备智能编码特征可能性高达百分之七十二。信号源距离极远,且传输路径可能经过多重能量干扰区域。”
不是自然现象,可能是智能信号!这个结论让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能锁定具体位置,或者破译信号内容吗?”姜黎追问。
“信号过于微弱且断续,无法精确定位。内容破译需要更稳定、更长时间的信号接收和大量计算分析,以我们目前的数据储备和算力,成功率低于百分之五。”萧景珩给出了现实的评估。
“也就是说,我们只知道外面可能存在一个会发信号的‘东西’,但不知道它是什么,在哪,想干什么。”姜黎总结道,眉头紧锁。这感觉,就像在黑暗的森林里听到了一声模糊的呼救,却不知道声音来自何方,是敌是友。
“风险……未知。”黑木言简意赅地指出了关键。在虚空这种地方,任何未知都意味着潜在的危险。贸然回应或寻找,可能会引来比掠食者更可怕的存在。
“那……我们要去找它吗?” 辰儿仰着头,大眼睛里既有好奇,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他记得之前那些坏东西就是从“洞”里钻出来的。
姜黎蹲下身,平视着辰儿的眼睛:“辰儿,你害怕吗?”
辰儿皱起眉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地摇了摇头,但紧接着又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轻轻地点了点头。
“嗯……有一点怕啦,”辰儿的声音有些怯怯的,“可是,如果它和小苔藓一样,是好的呢?那它是不是就可以来辰儿家玩啦?”
孩童的内心总是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和期待,尤其是在经历了接纳自然之灵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之后,这种期待就变得愈发强烈了。
姜黎听着辰儿的话,心中不禁一动。是啊,他们一直以来的目标难道仅仅只是为了生存吗?当然不是,他们还需要发展,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进步。
如果这个神秘的信号源真的是友善的,那么它或许能够为他们带来全新的信息、资源,甚至是强大的盟友。而如果他们一味地选择封闭自守,固然可以保证一时的安全,但同时也可能会错失许多难得的机遇。
“萧景珩,如果我们尝试主动增强对外部信号的接收能力,风险有多大?会不会暴露我们的位置?”姜黎问道,她需要权衡利弊。
“风险可控。”萧景珩分析道,“我们可以利用辰儿优化后的规则节点,构建一个定向的、被动的‘信号接收阵列’。只接收,不发射,类似于在黑暗中竖起一只更灵敏的耳朵。只要不主动发出强烈的能量波动或回应信号,暴露自身位置的风险较低。但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维持阵列运转。”
“构建这个‘耳朵’,难吗?”姜黎看向辰儿。
辰儿听到要造新东西,立刻来了精神:“就是用‘听’的规则线,做一个大大的……漏斗?把远处轻轻的‘声音’聚拢过来?” 他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着。
“很接近这个概念。”萧景珩肯定道,“需要调动对‘能量感知’、‘信息汇聚’、‘频率过滤’相关的规则特性,进行精密编织和放大。”
“辰儿想试试!”小家伙跃跃欲试。优化规则壁垒和制造小光球的成功,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姜黎与黑木交换了一个眼神。黑木微微颔首,表示同意。探测外部信息,是计划中的一环,这个意外发现的信号,正好可以作为一个起点。
“好,那我们就造一个‘虚空之耳’!”姜黎做出了决定,“但是辰儿,我们必须非常小心。先在壁垒内部,小范围试验,确保不会干扰到我们自身的规则稳定,明白吗?”
“嗯!辰儿会小心的!”
说干就干。在萧景珩的理论指导和姜黎、黑木的护法下,辰儿开始了新的“工程”。
他首先在规则壁垒内侧,选择了一个相对远离核心区域(小苗和他们休息地)的节点作为基础。他小心翼翼地调动那些代表“感知”、“共鸣”、“汇聚”的规则光丝。这些光丝通常比较细微和敏感,不如“坚固”、“光芒”之类的规则那么“听话”。
他想象着一个巨大的、无形的喇叭花,花瓣朝向信号传来的方向,将极其微弱的声波(能量波动)收集起来,传递到花蕊(接收中心)。
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比优化壁垒更加精细的操作,还充满了枯燥和乏味。他需要全神贯注地不断调整不同光丝的比例、缠绕方式以及能量流动的路径,目的是找到最佳的信号接收和放大效果。然而,这并非易事,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
有好几次,由于规则结构的不稳定,刚刚成型的“喇叭花”雏形就像被一阵风吹散的沙堡一样溃散开来。还有些时候,尽管结构看似稳定,但由于频率调谐不准确,接收到的信号完全被虚空能量的背景噪音所淹没,那嘈杂的声音让辰儿直皱眉头。
面对这些挫折,辰儿并没有气馁。他深知成功往往需要经历多次失败,所以每一次失败后,他都会毫不犹豫地重新开始,耐心地一点点调整,一点点摸索。
而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姜黎始终默默地站在一旁给予支持。当辰儿的能量消耗殆尽时,她会毫不犹豫地通过星陨碎片为他补充能量;当辰儿因为长时间的失败而心浮气躁时,她会用温柔的话语安抚他的情绪,让他能够重新集中精力。
与此同时,黑木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他的目光如同鹰隼一般锐利,时刻关注着外部环境的任何细微变化,以防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经过不知多少次的尝试和调整,三天后,一个结构精巧复杂、由无数半透明规则符文层层嵌套构成的、直径约一米的虚幻“镜面”,终于在那个节点上稳定成型。
“虚空之耳”一期工程,完工!
“启动试试,功率调到最低。”姜黎吩咐道,心情也有些紧张。
辰儿点点头,小心翼翼地向那“镜面”注入一丝微弱的能量。
“镜面”表面泛起水波般的涟漪,中心处逐渐亮起极其微弱的光芒。一阵更加清晰、但依旧充满杂音的“滴滴……答答……滋滋……”声,通过规则连接,传递到了辰儿的感知中,同时也被萧景珩的数据核心同步记录。
“信号清晰度提升百分之三百!确认规律性脉冲编码!”萧景珩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开始记录并分析信号模式!”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虽然依旧无法理解其含义,但这确凿无疑的智能信号,证明他们并非这片绝望虚空中唯一的“清醒者”!
“它还在响……” 辰儿小声说道,专注地维持着“虚空之耳”的运转,“好像……一直没有停过。”
这持续不断、仿佛不知疲倦的信号,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是一个孤独的求救者?一个迷失的导航信标?还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
拥有了“耳朵”之后,更大的谜团和抉择,摆在了他们面前。
是继续聆听,尝试破译?还是置之不理,专注于自身发展?或者……冒着风险,发出一次微弱的回应?
光茧之内,短暂的宁静被新的悬念打破。微光之外,是无尽的黑暗与回荡在其中的、未知的呼唤。
“虚空之耳”稳定地运行着,将那微弱却持续不断的规律脉冲,从遥远的黑暗深处,清晰地传递到光茧之内。那“滴滴……答答……滋滋……”的声音,仿佛带着某种古老的韵律,成为了这片新生天地里一个恒定的背景音。
萧景珩的数据核心全功率运转,光芒以前所未有的频率闪烁着,全力记录和分析着海量的信号数据。无数复杂的能量波形图和规则频率谱在他内部生成、比对、推演。
“信号模式已初步解析,”几天后,萧景珩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专注,“确认其为一种高度结构化的二进制编码变体,但其底层逻辑与已知的任何星穹联盟或常见文明编码体系均不匹配。”
“二进制?像……像计算机用的那种0和1?”姜黎心中一动,这让她联想到了现代科技。
“类似,但更加复杂,似乎融入了某种……规则层面的校验机制。”萧景珩解释道,“初步剥离杂音后,发现其核心信息段在不断重复。内容……似乎是一组坐标,以及一个极其简短的、不断循环的状态标识。”
“坐标?状态标识?”黑木的独眼锐利起来,“能确定坐标指向哪里吗?状态又是什么?”
“坐标解析需要参照系。我们目前自身在虚空中的绝对位置未知,无法定位坐标对应的具体地点。但根据信号传播的衰减和扭曲模型反向推算,信号源距离我们极其遥远,可能位于数个‘规则泡’(相对稳定的虚空区域)之外。”萧景珩调出了一幅根据信号数据模拟出的、极其模糊的虚空星图,一个光点在遥远的边缘闪烁。
“至于状态标识……”萧景珩顿了顿,数据流似乎都凝滞了一瞬,“经过多重验证,其最可能的释义是——‘生存请求’或‘存在宣告’。”
生存请求?存在宣告?
这几个字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众人心中激起惊涛骇浪。
这不是攻击性的挑衅,也不是探索性的问候,而是一个……来自遥远彼端的、持续不断的、宣告自身存在并可能寻求联系的信号!
“它……在告诉别人,它还在?它需要帮助?”辰儿仰着小脸,努力理解着这个词的含义。“就像……就像辰儿和娘在黑黑的地方,会大声喊对方一样?”
“很接近,辰儿。”姜黎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震动,“它可能在一个很遥远、很危险的地方,不停地发出信号,告诉任何能听到的人——‘我在这里’,或者‘我需要帮助’。”
这个推测,让整个事件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从一个需要警惕的未知信号,变成了一个可能蕴含着道义责任的呼救。
“持续了……多久?”黑木突然问道,他的问题总是直指核心。一个能持续在虚空中传播如此遥远距离的信号,其背后的能量源和存在时间,可能远超想象。
“无法精确判断。信号本身不包含时间戳。但根据其编码的古老风格和能量载波的衰变模型初步估算,”萧景珩给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的答案,“该信号持续发送的时间,可能长达……数百年,甚至更久。”
数百年?!甚至更久?!
光茧之内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那“滴滴答答”的信号声依旧规律地响着,此刻听来,却仿佛带上了一种跨越漫长时光的孤独与执着。
一个可能已经呼喊了数百年的“生存请求”……
“它……还在等吗?”辰儿小声问道,大眼睛里充满了同情。他想起了自己和母亲在黑暗中相依为命的时刻,那种孤独和无助,他深有体会。
姜黎的心情就像被无数根细绳缠绕着,每一根细绳都代表着一种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相互交织、纠结,让他的内心变得无比复杂。
首先,这信号的出现让他燃起了一丝希望。也许,这是一个潜在的盟友,一个同样在虚空中挣扎求生的文明或个体。在这无尽的黑暗和孤寂中,能找到一个同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慰藉。
然而,数百年的时间已经过去,谁也不知道信号源那头现在到底是怎样的情况。或许,那个发出信号的文明或个体还在绝望中坚守,苦苦等待着救援的到来;又或许,他们早已在漫长的岁月中湮灭,只剩下这自动运行的信号,在空寂的宇宙中徒劳地回响着,仿佛是对曾经存在过的生命的一种悼念。
但还有一种更可怕的可能,这信号可能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它以漫长的时光和悲情故事为伪装,引诱着姜黎这样的探索者一步步走进其中。一旦他被这看似诱人的信号所迷惑,就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姜黎感到自己仿佛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每一条道路都充满了未知和风险。他不知道该如何抉择,才能既不放弃可能的盟友,又能避免落入陷阱。
“我们……该怎么办?”姜黎看向黑木和萧景珩,也像是在问自己。是回应,还是沉默?
“风险……依旧。”黑木沉声道,“回应,即暴露。另一端是善是恶,是存是亡,皆是未知。”
萧景珩面色凝重地补充道:“即使对方是出于善意,想要向我们发出援助请求,但以我们目前的实力和技术水平,想要跨越如此遥远的‘规则泡’去提供有效的援助,其可能性几乎微乎其微。即便我们回应了他们,恐怕除了暴露自身的存在之外,并不会带来任何实际的意义。”
他的话语如同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众人心中刚刚燃起的一丝希望之火。经过一番理性的分析和讨论,大家都不得不承认,保持沉默似乎是当前最为安全的选择。
然而,那持续了数百年的、孤独的“生存请求”,却如同一根尖锐的刺,深深地扎在每个人的心头。尤其是那些曾经亲身经历过绝望和挣扎的人们,他们更加能够深切地体会到这种呼喊背后所蕴含的无尽痛苦。
“娘……” 辰儿拉了拉姜黎的衣袖,大眼睛里闪烁着不忍,“我们……能不能就回一句话?告诉它……我们听到了?让它知道,不是只有它一个人?”
辰儿的话,纯粹而直接,触及了问题的本质——不是能否提供帮助,而是是否愿意给予一丝回应,一份在无尽黑暗中的微小慰藉。
姜黎看着儿子清澈的眼睛,心中触动。她想起了星陨碎片对纯粹情感的响应。有时候,行动的意义,或许不在于最终的结果,而在于行动本身所承载的心意。
她再次看向黑木和萧景珩:“如果我们……只发出一次极其短暂、极其微弱、不含任何位置信息的简单回应呢?比如,只是重复它信号中的‘状态标识’,表示‘收到’?这样暴露的风险能否降到最低?”
萧景珩快速模拟计算:“如果严格控制能量输出,使用与接收信号同频的载波进行瞬时回复,且不包含任何矢量信息,被第三方捕捉到的概率低于百分之三。但无法完全归零。”
黑木沉默了片刻,独眼扫过那株在“生命之星”下茁壮成长、已生出第四片嫩叶的小苗,又看了看辰儿那带着期盼的眼神,最终缓缓开口:
“可。”
他同意了。这个以生存为第一要务的坚韧战士,在权衡了极低的风险与一份跨越时空的共情之后,选择了后者。
“好!”姜黎下定决心,“萧景珩,准备构建一次性的、最低功率的回复信号,内容就按我刚才说的,重复对方的‘生存请求’标识,表示确认接收。辰儿,需要你协助稳定输出通道,确保能量没有丝毫外泄。”
“嗯!辰儿保证完成任务!” 辰儿立刻挺起小胸脯,神情严肃。
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萧景珩精确调制着回复信号的每一个参数,确保其与接收信号同源同频,如同回声。辰儿则在规则壁垒上小心翼翼地开辟了一个极其微小的、仅供这次回复使用的临时能量通道,通道内外布设了多层隔绝和消散规则,确保信号发出后通道立刻崩溃,不留痕迹。
一切准备就绪。
“回复信号构建完成,能量灌注百分之十,达到最低有效发射阈值。”萧景珩汇报。
“输出通道稳定,隔绝层就位。”辰儿也准备好了。
姜黎、黑木、辰儿,三人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萧景珩的数据核心光芒凝聚到极致。
“发射。”
随着姜黎一声令下,一道微弱到几乎无法察觉的能量脉冲,顺着辰儿构筑的临时通道,穿越规则壁垒,如同投入浩瀚大海的一粒石子,向着那遥远信号来源的方向,悄无声息地疾驰而去。
发射完成后,通道瞬间崩溃消散,仿佛从未存在过。
光茧之内,再次恢复了寂静。只有那持续了数百年的“滴滴答答”声,依旧规律地响着。
他们做了所能做的一切——一次微不足道的、几乎不可能被第三方捕捉到的、不含任何承诺的回应。
接下来,便是等待。虽然他们知道,即使对方能收到,以信号传播的速度,得到回复也可能是很久以后的事情,甚至可能永远没有回音。
但这一次,那规律的信号声,在众人耳中似乎不再那么孤独。因为他们知道,在这片无尽的黑暗里,至少有一缕微小的意念,曾经尝试着,向那持续了数百年的呼喊,发出了一声轻轻的:
“我在听。”
那一声微弱的“我在听”如同投入亘古深潭的石子,在发送之后便融入了无垠的虚空,没有激起任何肉眼可见的涟漪。光茧之内,时间重新恢复了看似平缓的流动,但每个人的心境,却与之前有了微妙的不同。
那持续传来的“滴滴答答”声,不再仅仅是需要警惕分析的未知信号,更像是一个遥远的、沉默的邻居,在无尽黑暗中的孤独守望。团队在继续日常修炼和建设的同时,心中都存了一份难以言喻的牵挂与等待。
辰儿依旧是精力最旺盛的那个。发送回应信号的成功,似乎进一步激发了他对规则探索的热情。他不再满足于优化壁垒和制造小玩意儿,开始将目光投向了这片小小天地的“内部建设”。
“娘,黑木叔叔,你们看!” 这天,辰儿兴奋地拉着姜黎和黑木,来到那片承载着生命嫩芽的小土丘旁。
只见他以小土丘为中心,用凝聚的规则之力,在地面上“刻画”出几条纤细的、散发着微弱土黄色光芒的沟壑。这些沟壑并非随意乱画,而是构成了一个极其简单、却蕴含着“引导”与“汇聚”概念的原初符文。
“这是……”姜黎仔细感知着那符文中流动的、极其微弱的能量。
“辰儿在做‘小路’!” 辰儿得意地解释,“把‘小太阳’(光球)的光,还有天上‘星星’(生命之星节点)的力量,引一点点过来,给小苗苗!”
他小心翼翼地操控着,将一丝来自最近一颗“生命之星”的柔和光芒,以及一点点他自身散发出的、温和的规则滋养之力,引导着流入那几条发光的“小路”。能量如同潺潺溪流,沿着沟壑缓缓流淌,最终汇聚到小土丘的根部。
那株已经长出四片嫩叶的小苗,在得到这更加直接和持续的能量滋养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轻轻摇曳了一下,叶片似乎更加翠绿欲滴,连带着整个小土丘周围的生机气息都浓郁了一分。
“简易的能量引导与汇聚阵法……” 萧景珩分析着,“虽然效率极其低下,结构也过于简陋,但思路正确。辰儿正在尝试主动规划和改善微观环境。”
黑木看着那几条发光的“小路”和更加精神的小苗,独眼中掠过一丝讶异。这小子的想法,总是出人意料,却又直指核心。改善生存环境,正是扎根立足的根本。
“很棒的想法,辰儿!”姜黎毫不吝啬地夸奖,“不过,我们可以让它更好。”她开始引导辰儿思考如何优化“小路”的结构,减少能量在流动中的损耗,如何调整能量属性使其更契合植物的生长。
在姜黎和萧景珩的指导下,辰儿开始对他的“初级能量网络”进行升级改造。他将简单的沟壑升级为更复杂的、由多种规则光丝编织的“能量导管”,增加了类似“阀门”的节点来控制流量,甚至在关键节点尝试添加了微型的“过滤”结构,试图提纯能量。
这个过程同样充满了试验。有时能量导管会因为结构不稳定而崩溃,有时“阀门”失控导致能量涌出淹没了小苗,吓得辰儿手忙脚乱地抢救。但他乐此不疲,每一次失败都让他对规则的“脾气”了解更深。
就在辰儿沉迷于他的“家园基建”时,姜黎对星陨碎片的探索也有了新的进展。
她持续保持着与碎片的深度沟通,心境愈发平和坚定。她不再急于探寻碎片深处的记忆,而是像温养一件有灵性的宝物般,用自身纯粹的灵魂之力与它交融。
这一天,在她深度冥想时,碎片内部那片金色的光海再次泛起波澜。但这一次,并非涌出记忆碎片,而是光海本身开始缓缓旋转,中心处逐渐浮现出几个极其复杂、由纯粹光芒构成的立体符文!
这些符文并非她认知中的任何文字,却直接向她传递了清晰的含义——
「基石」、「链接」、「心光」、「守望」
四个词语,如同洪钟大吕,回荡在姜黎的灵魂深处。她瞬间明悟,这并非某种功法或技能,而是星陨碎片向她揭示的、某种关乎其本质与使命的……核心概念?
「基石」——是指这片新生的世界?还是指碎片本身?或者是更抽象的东西?
「链接」——是连接她与碎片?连接他们三人?还是连接像那个遥远信号一样的存在?
「心光」——这与她之前领悟的“心源共鸣”显然同源,是驱动碎片力量的关键?
「守望」——这仿佛是一种职责,一种姿态,与他们正在做的事情不谋而合……
这四个概念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模糊却宏大的图景。姜黎感觉自已似乎触摸到了星陨碎片背后更深层的意志,但它具体指向什么,依旧迷雾重重。
她将这次的发现告诉了萧景珩和黑木。
“基石、链接、心光、守望……”萧景珩反复推敲着这四个词,“这像是一个……宣言?或者一个……系统构建的核心原则?如果‘基石’代表稳定的秩序核心,‘链接’代表信息与能量的交互,‘心光’代表驱动力量的本源,‘守望’代表存在的目的……这似乎完美契合了我们当前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黑木沉默地听着,目光扫过这片由辰儿规则构筑、正在被慢慢完善的世界,又看了看姜黎胸口的碎片,缓缓道:“它……在指引方向。”
姜黎点了点头,她也有同感。碎片似乎并非死物,它在以一种隐晦的方式,回应着他们的成长和选择,并指引着前路。
“看来,我们做的没有错。”姜黎心中更加安定。巩固基石,建立链接,以心光为源,行守望之责——这或许就是他们在这个破碎世界中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受到这四个概念的启发,团队的建设活动变得更加有目的性。
辰儿开始有意识地将他的“能量网络”视作「链接」世界的血管,努力让其更加高效和稳固,这便是夯实「基石」。
姜黎更加注重与辰儿、黑木乃至那些自然之灵的精神「链接」,并持续滋养自身的「心光」以更好地与碎片共鸣。
黑木则在恢复和锤炼力量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对外界的警惕,履行着「守望」的职责。
甚至连萧景珩,也调整了算力分配,除了维持日常监测和信号接收,开始尝试以这四个概念为基础,构建更宏观的发展模型和危机应对预案。
就在这样有条不紊的积累中,某一天,当辰儿再次优化一条能量导管,试图将一丝微弱的、代表“纯净水元”的蓝色光丝融入网络,以期更好地滋养小苗时——
异变发生了!
那缕蓝色光丝在流入靠近小土丘的导管节点时,并未像往常一样平稳传输,而是与节点中原本存在的、代表“生命滋养”的绿色光丝以及“土壤稳固”的褐色光丝,产生了某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三种性质不同的规则光丝并未排斥,反而如同找到了缺失的拼图,自发地缠绕、融合,形成了一个更加复杂、稳定的三角稳定结构!这个新结构形成的瞬间,节点光芒大放,一股远比之前精纯和强大的生机能量涌出,瞬间笼罩了整个小土丘!
“嗡——!”
那株四叶小苗在这股能量的沐浴下,竟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生长!茎秆微微拔高,叶片舒展变大,颜色变得更加深邃,甚至在其顶端,隐隐凝聚出了一个极其微小、如同米粒般的淡绿色花苞!
规则……自行组合进化了?!
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惊呆了!
辰儿张大了嘴巴,看着那个自行成型、效果惊人的新节点,又看了看自己还没来得及完全调整好的能量导管,小脸上满是不可思议:“它……它们自己……变成更好的样子了!”
姜黎和黑木也迅速来到近前,感受着那节点散发出的、和谐而强大的生机之力。
“检测到规则协同效应!”萧景珩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激动,“不同性质的基础规则,在特定条件和结构下,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能级跃迁!这是……规则生态自我优化的雏形!”
这意味着,辰儿构筑的这个世界,开始不再完全依赖他的主观创造和维持,其内部的规则体系,开始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完善和进化能力!
这是量变积累引发的质变!是“基石”稳固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诞生的生机!
那株顶端带着花苞的小苗,在这新生的、更强大的生机节点照耀下,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
希望,不仅仅在于抵抗外部的黑暗,更在于内部生命的顽强绽放与进化。
而他们播下的种子,正在真正地、扎根、生长,并孕育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喜欢疯批王妃今天也在拆系统CPU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疯批王妃今天也在拆系统CPU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