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玄桢记 >> 玄桢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谍海孤雁武神主宰调教大宋大唐双龙传逍遥侯大唐:我在长安开商场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神级英雄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71章 御史附声谋避祸,良田受馈语偏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卷首语

《大吴史?职官志》载:\"德佑十四年十月十五,瓦剌破独石口、屠龙门所之讯,由玄夜卫驿骑六百里加急传至神京,午门鼓响三通,太和殿召紧急廷议。户部尚书张敬之素衣持笏,首倡 ' 暂迁南京以避锋镝 ',其奏疏凡七页,开篇即称 ' 九边仓储空匮逾半,神京三大营仅存兵卒四千三百余,且多为老弱,守御实无胜算;南都有长江天堑为屏,又存永熙朝遗留三营旧部,迁避后可凭江固守,徐图恢复 '。时御史台十七人当庭附议,其为首者御史周明、给事中李嵩等,皆为敬之任江南巡抚时所举旧僚;而兵部尚书赵毅、玄夜卫指挥使周显及边军代表共二十三人力驳,殿内争持不下,自未时直至酉时,争论达三时辰,金砖上落满各方溅落的墨汁与撕碎的奏疏残片。\"

《玄夜卫档?奏议录》补:\"敬之所呈奏疏,经玄夜卫文勘房验视,墨色凡三变,初为浓墨,中为淡墨,末页竟用朱砂混墨誊写,验为仓促烛下赶抄 —— 勘检其府中书房,案上犹留半截燃尽的牛油烛芯,蜡泪中沾有漕粮碎屑,旁置未封的江南家书,信中提及 ' 南京宅第已购妥,可携眷速往 ',落款日期为十月十二,早于廷议三日。玄夜卫事后查得奏疏底稿,纸质为镇刑司旧用的桑皮纸,尾页左下角有 ' 镇刑司旧署陈彬阅 ' 朱印,印泥未干时曾沾染水渍,与陈彬居张府西跨院时所用铜盆水垢成分吻合。彬乃前镇刑司同知李谟党羽,李谟伏诛后彬革职,匿居张府西跨院逾半年,其间为敬之谋划 ' 迁避策 ',玄夜卫在其卧榻下查获《南都迁避详略》一册,内注 ' 江南漕粮可充迁途资用 '。又查户部万历十三年至十四年漕粮册,江南漕粮四万石注 ' 水损沉没 ',然玄夜卫在陈彬城郊私仓查获粮袋两千余,皆印 ' 户部南漕甲字 ' 火漆,袋口残留的仆役指纹,与张府日常打理库房的仆役刘三、王五指纹完全吻合,此节连同陈彬家书、漕粮转运账簿,一并入玄夜卫《张敬之案勘卷》,存于诏狱署西库第三十七柜。\"

紫宸殿议迁亡急,一疏惊翻满殿霜。

江南漕米藏私窖,仆指留痕证未凉。

塞北烽烟侵近墙,残砖带血叩龙章。

御史附声谋避祸,良田受馈语偏长。

将军裂眦斥贪凉,甲上霜凝边血光。

莫教金陵舟楫发,先祭长城砖骨凉。

紫宸殿的铜炉燃着沉水香,烟丝绕着盘龙柱往上飘,却散不开满殿的滞重。萧桓坐在龙椅上,指节叩着扶手上的云纹 —— 方才户部尚书递上的迁亡疏还摊在案前,\"金陵形胜可避胡祸\" 的墨迹未干,殿外突然传来甲叶碰撞的脆响,像道惊雷劈进这压抑的议事场。

\"陛下!不可迁!\" 将军的身影撞进殿门时,带着塞北的寒风。他甲胄上的霜花还没化,左肩的护肩甲裂着道口子,露出里面结着血痂的伤,手里捧着块黑红的残砖,砖缝里嵌着半片箭簇,血痕在晨光里泛着暗亮。这是他昨夜从塞北城墙拆下来的,马不停蹄赶了八百里,砖面的寒气透过粗布手套,冻得指骨发疼。

\"李大人说江南漕运便利,可曾知漕米早被私藏?\" 将军的声音劈得像刀,抬手将块油纸包扔在御案上。油纸散开,露出半捧带着潮气的漕米,米粒间混着几粒细沙 —— 是从江南私窖里搜出的,窖里还堆着三千石本该送往前线的粮,地窖的砖缝里,还留着漕运仆役搬运时蹭下的指痕,红印新鲜得像刚按上去,\"仆役供了,是漕运使与镇刑司勾结,把粮转卖北元换了胡马!\"

殿上顿时起了骚动。穿绯色官袍的御史周显突然往前挪了半步,袖管里的玉扳指撞出轻响:\"将军此言过激!迁都是为保圣驾安全,漕米之事或有误会,不如先查后议...\" 话没说完,将军猛地转头,目光像淬了冰的箭:\"周御史去年在苏州新增的百亩良田,可是漕运使 ' 赠' 的?\" 周显的脸瞬间白了,往后缩了缩,指尖死死攥着袍角,再不敢多言。

萧桓的目光落在将军手里的残砖上。那砖比寻常城砖薄些,边缘被炮火熏得发黑,正面的血痂叠着血痂,最上面层还没干透,蹭在将军的甲胄上,晕开细小的红。\"这砖...\" 皇帝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将军立刻单膝跪地,将残砖举过头顶:\"陛下,这是塞北城墙的砖!北元兵昨夜攻到城下,弟兄们用身体堵缺口,血渗进砖缝,冻成了冰!今早我来时,砖上还沾着弟兄们的碎骨!\"

满殿的呼吸突然都停了。户部尚书攥着迁亡疏的手发起抖,疏角被指甲掐出印子。将军望着龙椅上的皇帝,甲胄上的霜花慢慢化成水,顺着甲片往下滴,落在金砖地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十年了!边军守着长城,甲胄冻裂了就裹草绳,粮食断了就煮弓弦,可没人退过半步!去年冬,弟兄们煮弦粥时还笑,说 ' 等开春就能见着新粮 ',结果呢?粮车没到,倒等来北元的胡马 —— 因为漕米早被内奸送了敌营!\"

\"放肆!\" 周显突然喊起来,却被将军的眼神逼得往后退,\"你... 你不过是个边将,敢在殿上污蔑朝臣!\" 将军猛地站起身,甲胄碰撞的声响震得铜炉烟丝乱颤:\"污蔑?我这甲上的血,是北元兵砍的;这砖上的血,是弟兄们流的!你那百亩良田的土,是用边军的命换的!\" 他指着殿外,声音突然哑了,\"塞北的烽烟都快烧到长城了,你们还在议着迁都,想着私财,对得起砖缝里的忠魂吗?\"

萧桓突然从龙椅上站起来,快步走到将军面前,伸手去接那块残砖。指尖触到砖面的瞬间,他猛地攥紧 —— 砖上的血痂虽冷,却像有股热流顺着指尖往心里钻。\"迁亡疏,搁置。\" 皇帝的声音不高,却带着斩钉截铁的沉,\"传朕旨意,漕运使即刻收监,镇刑司彻查私粮案!\" 他望着满殿低头的大臣,目光落在周显身上,\"周御史,你那百亩良田,朕派玄夜卫去查。\"

周显 \"噗通\" 跪倒在地,玉扳指掉在地上,滚到将军脚边。将军没看,只是捧着残砖,声音软了些:\"陛下,臣还有请。\" 他抬头时,眼里的怒火消了些,多了层水汽,\"金陵的舟楫,先别备。请陛下先随臣去长城,祭祭那些埋在砖下的弟兄 —— 他们守了一辈子土,不能让他们看着朝堂避祸,看着内奸逍遥。\"

萧桓望着残砖上的血痕,突然想起德佑初年,他亲赴边地,见士兵们在雪地里屯田,冻裂的手里攥着麦种,说 \"陛下放心,有我们在,胡马过不了长城\"。如今那些人,多半已埋在长城下,砖缝里的血,就是他们没说出口的话。\"好。\" 皇帝的声音带着哽咽,\"朕随你去。祭完忠魂,再议守土。\"

殿外的风突然大了,吹得殿门 \"吱呀\" 响。将军捧着残砖往外走,甲胄上的霜水混着砖上的血,在金砖地上留下串暗红的印子。周显还在地上哭求,却没人再看他 —— 满殿的目光,都跟着那块残砖,跟着那道带着塞北寒气的身影,仿佛看见了长城下的忠魂,正透过砖缝,望着这紫宸殿,望着这万里河山。

后来,玄夜卫在江南私窖里搜出的漕米,全送了边军。将军带着皇帝去长城时,在砖缝里捡出半块箭杆,上面刻着个 \"守\" 字 —— 是十年前个小兵刻的,如今那小兵的尸骨,早与城墙融在了起。萧桓在长城下立了块碑,碑上没刻字,只嵌了块带血的残砖,像颗永远睁着的眼,提醒着每个来此的人:这河山,是用忠魂的血与骨,垒起来的。

晨霜,在太和殿的金砖上凝着冷光。王三裹着新缝的粗布袍,站在殿角的阴影里,左臂箭伤刚拆了绷带,疤痕像条暗红的蛇爬在皮肤上。他是昨日随谢渊从居庸关赶回的,怀里还揣着独石口百姓的遗物 —— 半块被瓦剌马蹄踩碎的 \"吴\" 字砖,砖缝里嵌着几根孩童的头发。

殿门开时,冷风卷着雪粒扑进来,户部尚书张敬之的貂裘下摆扫过门槛,他捧着奏疏的手微微发抖,却刻意把腰杆挺得笔直。\"陛下,\" 他的声音先于身影飘进殿内,带着江南口音的软,却藏着不容置疑的硬,\"瓦剌三万铁骑已过龙门所,居庸关守卒不足五千,神京空虚,唯迁南京可保社稷。\"

王三突然攥紧了怀里的砖,指节泛白。他想起独石口城破时,张敬之的侄子、时任独石口粮监张承业,带着镇刑司旧吏打开西城门,瓦剌骑兵涌进来时,张承业正抱着粮册往马车上搬 —— 那些本该喂饱守军的粮食,最后成了瓦剌的军粮。

张敬之的奏疏刚展开,御史周明就出列附议:\"张尚书所言极是!神京无险可守,南都有三营旧部,又有长江天堑,迁避非逃,乃为保全宗庙。\" 他话没说完,兵部主事李默突然往前迈了两步,袍角蹭得地砖 \"嘶\" 响:\"保全宗庙?独石口的宗庙在哪?那些被瓦剌屠村的百姓,他们的祖宗牌位谁来保?\"

周明立刻转头瞪他:\"李主事可知兵凶战危?九边军粮亏空七成,你拿什么守?\" 李默刚要反驳,谢渊突然抬手按住他的肩 —— 谢渊的甲胄还沾着居庸关的雪,甲叶碰撞声在殿内格外清晰。\"张尚书,\" 谢渊的目光扫过张敬之的貂裘,\"您说仓储空匮,可去年江南漕粮四万石,户部账册注 ' 水损 ',玄夜卫却在镇刑司旧部陈彬的私宅地窖里找到了 —— 那些粮袋上,还印着 ' 户部南仓 ' 的火漆,您要不要看看?\"

张敬之的脸瞬间白了,捧着奏疏的手晃了晃,墨汁滴在金砖上,晕开一小片黑。他强笑道:\"谢将军莫要听信谣言,陈彬乃罪臣,岂能凭他私藏就构陷本部?\"

萧桓坐在龙椅上,指尖捻着案上的香灰 —— 那是今早从岳峰祠带来的,还带着点樟木的余温。他没看张敬之,也没看谢渊,只盯着案上两份文书:一份是独石口急报,王三的血手印还在纸角泛着褐红;另一份是张敬之的迁避奏疏,字里行间都是 \"稳妥\",却没提一个 \"边民\"。

\"张尚书,\" 萧桓的声音很轻,却让殿内的争论瞬间停了,\"你说迁南京可凭长江之险,那独石口、居庸关的百姓,凭什么挡瓦剌的马蹄?\" 张敬之忙跪地道:\"陛下,社稷为重,百姓... 百姓可暂随迁,或... 或委之于瓦剌,待日后收复再抚恤。\"

\"委之于瓦剌?\" 王三突然从殿角冲出来,跪在丹墀下,怀里的 \"吴\" 字砖 \"当啷\" 掉在地上,\"张大人!小的是独石口的兵!瓦剌进城时,把百姓绑在烽燧上烧,您的侄子张承业,还帮他们点的火!您说的 ' 委之 ',就是让他们当柴烧吗?\" 他的声音抖得像风中的草,左臂的疤痕因激动而泛红。

张敬之的脸从白转青,脚边的朝珠 \"哗啦啦\" 散了两颗,他慌忙去捡,却被谢渊一脚踩住手背。\"张大人别急着捡珠子,\" 谢渊弯腰,盯着他的眼睛,\"玄夜卫在您府中搜出陈彬的信,里面写 ' 迁南都后,可荐镇刑司旧部掌江南盐铁 '—— 您这迁避策,到底是为社稷,还是为李谟的余党铺路?\"

周显从殿外进来,手里捧着一叠纸,展开时风卷着纸页响:\"启奏陛下,此乃户部粮册副本。德佑十三年冬,张敬之批 ' 损耗 ' 漕粮四万石,实则由陈彬转运至江南私仓;今年十月,又命南都户部预征明年粮税,名为 ' 迁避备用 ',实则入私囊。\" 他将粮册递到萧桓案前,\"册中 ' 损耗 ' 批注笔迹,与张敬之奏疏笔迹一致,玄夜卫已验对无误。\"

张敬之突然瘫在地上,嘴里喃喃:\"不是... 不是我... 是陈彬逼我的...\" 可没人听他辩解 —— 殿内御史台附议的十七人,此刻都缩着脖子,有人甚至悄悄往后挪步,想躲进人群里。

萧桓拿起案上的砖石,指腹抚过嵌着头发的砖缝。他想起昨日谢渊带来的独石口地形图,那些被瓦剌踏平的村落,名字都用红笔圈着,像一个个流血的伤口;又想起岳峰祠的香炉,前日去祭拜时,香灰里还埋着狼山的焦麦 —— 那些用命守住的土地,怎么能说迁就迁?

\"张敬之,\" 萧桓把砖放在奏疏上,砖角压得纸页发皱,\"你掌户部三年,九边军粮亏空七成,你不查;镇刑司余党匿于你府,你不报;如今瓦剌犯境,你不思守土,反倡迁避 —— 你这尚书,是为瓦剌当差,还是为大吴当差?\"

张敬之趴在地上,肩膀不停发抖,突然扯着嗓子喊:\"陛下!迁避是为保全宗庙!谢渊拥兵在外,若神京破,他必自立!\" 这话像颗炸雷,殿内瞬间安静 —— 连附议的御史都愣住了,没人敢接这个话茬。

谢渊突然笑了,笑声里裹着冰碴,他扯开自己的衣襟,露出左胸狼山之战的伤疤,那道疤从锁骨延伸到腰腹,像条狰狞的沟壑:\"张大人说我拥兵自立?狼山之战,我带五千人烧粮,回来时只剩一千三;独石口告急,我三天三夜没合眼,从居庸关调兵驰援 —— 我若想自立,何必把命拴在边关?\"

他转身对着萧桓跪下,甲叶碰撞声震得金砖发颤:\"陛下!臣愿以全家性命作保,死守居庸关!若瓦剌踏进一步,臣提头来见!\" 王三也跟着跪下,殿外的边军代表、玄夜卫卒纷纷跪成一片,\"死守神京\" 的喊声穿过殿宇,压过了窗外的风雪声。

萧桓看着眼前的人,有的断臂,有的带伤,有的脸上还留着烽烟的痕迹 —— 这些人才是大吴的根。他突然抬手,将张敬之的奏疏扔在地上:\"迁避之议,永不再提!\"

张敬之还想辩解,却被玄夜卫卒架了起来。他挣扎着回头,看见周显正收起那叠粮册,册页上的 \"损耗\" 二字,在光线下格外刺眼。\"陛下饶命!\" 他的声音越来越远,\"是陈彬... 是陈彬害我...\" 可殿内没人再看他 —— 御史台附议的十七人,已纷纷跪地请罪,有的甚至开始揭发张敬之的其他罪状,想洗清自己。

谢渊起身时,萧桓递给他一枚虎符:\"朕命你总督神京防务,九边兵马皆听你调遣。户部之事,由周显协同御史台彻查,凡牵涉张敬之、陈彬者,无论官阶高低,一律严惩。\" 谢渊接过虎符,指尖触到冰凉的铜,突然想起岳峰当年接过将印时的样子 —— 一样的沉重,一样的滚烫。

王三走出太和殿时,风雪已经停了。阳光透过云层,照在殿外的汉白玉栏杆上,积雪融化的水珠滴下来,像在落泪。他捡起地上的 \"吴\" 字砖,小心翼翼地揣回怀里,砖上的温度似乎比之前暖了点 —— 或许是殿内的人气,或许是心里的热。

周显从后面追上来,递给她一块饼:\"刚从御膳房拿的,热乎的。\" 王三接过饼,咬了一口,麦香混着眼泪咽下去 —— 这是他从独石口逃出来后,吃的第一口热食。\"周大人,\" 他含着饼问,\"张尚书会被怎么判?\" 周显望着太和殿的匾额:\"按大吴律,通敌、贪墨、倡迁避误国,当处斩,曝首九边 —— 让那些想逃的人看看,背叛家国的下场。\"

萧桓站在殿门口,看着谢渊带着边军将领去部署防务,看着周显押着张敬之往诏狱署去,看着王三捧着饼在雪地里慢慢走。他摸了摸袖中岳峰的护心镜残片,那片 \"吴\" 字还清晰,边缘的齿痕硌着掌心 —— 岳峰当年咬着镜子明志,不就是为了守住这方土地吗?

御史台左都御史突然上前,躬身道:\"陛下,附议迁避的十七御史,臣已命人看管,待查核有无通同舞弊后,再行处置。\" 萧桓点头:\"查,要彻查。但记住,罚不是目的 —— 要让所有人知道,大吴的官,得守土,得护民,不能只想着自己的乌纱帽。\"

风又起了,却没之前那么冷。萧桓望着远处的岳峰祠方向,仿佛能看见香炉里的烟,正顺着风飘向神京的每个角落 —— 那是忠魂的气息,在护着这方他差点要放弃,却最终选择坚守的土地。

暮色降临时,谢渊的防务部署令已传遍九边。居庸关加派一万兵力,大同卫调五千锐卒驰援,神京九门紧闭,玄夜卫卒沿街巡查,凡可疑人员一律盘查。王三跟着边军回到居庸关时,看见守军正在修补城墙,城砖缝里新填的泥土,混着独石口带回的焦土 —— 那是谢渊特意吩咐的,\"让守城的弟兄们知道,我们守的,是所有死难者的家\"。

张敬之被押进诏狱署的那晚,陈彬在张府的地窖里被抓。玄夜卫卒打开地窖门时,四万石漕粮堆得像小山,粮袋上的 \"户部南仓\" 火漆,在火把光下泛着冷光。周显让人把粮袋搬到城墙上,当着百姓的面开封:\"这些粮,本该喂饱边军,却被贪官藏起来 —— 现在,物归原主。\"

百姓们欢呼着上前领粮,王三站在人群里,摸着怀里的 \"吴\" 字砖,突然觉得,这砖比在独石口时,重了很多 —— 那是家国的重量,是忠魂的重量,也是每个坚守者,心头最沉也最暖的重量。

片尾

德佑十四年十月十六,神京九门的守城卒换了新的腰牌,牌上刻着 \"守土护民\" 四字,是萧桓亲笔所书。谢渊在居庸关的城楼上,对着九边将领展开地图,手指划过独石口、居庸关、大同卫,\"岳将军当年说,九边是一体,丢了一处,就丢了所有 —— 咱们这次,要把瓦剌挡在长城外,让他们知道,大吴的骨头,硬得很\"。

王三跟着边军在城墙上巡逻,手里握着新领的矛,矛尖闪着冷光。远处的烽燧又燃起了火,一串接一串,像给长城系了条红绸。他想起太和殿里萧桓的话,想起谢渊的伤疤,想起张敬之瘫在地上的样子,突然对着烽燧的方向敬了个礼 —— 那是给独石口的死难者,给岳峰将军,也给所有为这片土地拼命的人。

雪又下了起来,落在城砖上,轻轻的,像在安抚那些未凉的忠魂。

卷尾

《大吴史?刑法志》载:\"德佑十四年十月廿,户部尚书张敬之因 ' 通敌、贪墨、倡迁避误国 ' 三罪,判斩立决,曝首居庸关三日;镇刑司旧吏陈彬、张承业等十二人,皆判绞刑,家产抄没充作边军军饷。户部经此一案,革除 ' 损耗 ' 虚额,设玄夜卫监粮御史,专查漕粮转运,九边军粮亏空渐补。\"

《玄夜卫档?防务录》补:\"谢渊总督神京防务后,于居庸关、大同卫设 ' 联防哨 ',每三日互通军情;又从边军幸存者中选百余人充 ' 烽燧督查 ',严防内奸渎职。德佑十四年冬,瓦剌屡攻居庸关,皆因守军戒备森严而退,史称 ' 居庸冬守 '。\"

紫宸议迁辱国威,将军裂眦斥奸回。漕粮终返边军灶,贪吏头颅挂戍台。雪覆长城忠骨暖,风传烽燧捷音来。莫教金陵舟楫梦,只凭热血护京垓。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玄桢记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肌肉影帝大明红楼,诗山词海,红袖添香悠闲生活之歌神系统神医狂妻:国师大人,夫人又跑了(神医如倾)九州我为王宋成祖颜语最新小说四合院:回到52,我人间清醒今天大佬也不想开门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剑道至尊剑无双一世之尊英雄联盟:我的时代诸天无限基地甜宠贴身辣妻旧金山往事穿进少女漫后被全员团宠了悍明仙农宗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
经典收藏白话历史兴衰演义三国之黄巾天下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战国野心家三国纵横之凉州辞三国第一狠人浪子列国历险记蛇蝎女配骑砍三国之御寇水浒,我在梁山开网吧!从水浒迎娶潘金莲开始纵横诸天隋唐八卦史【精华版】绝对荣誉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大宋第一太子老子就是要战争蜀汉我做主(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帝国联盟
最近更新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寒门状元路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穿越之原始之路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大唐躺平王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岂独无故铜镜约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穿越古代异界争霸三藏还俗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