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一路颠簸,终于抵达了延安。
车窗外没有租界的高楼林立,只有连绵的黄土坡和一排排整齐的窑洞,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庄稼的清新气息。
江逾朝趴在车窗边,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一切,眼里满是新鲜。顾晏辞坐在他身边,一手拎着行李箱,一手紧紧牵着他,生怕人多走散。
下车时,老周早已在站台等候。看到他们,老周笑着迎上来,接过顾晏辞手里的行李箱:“一路辛苦了,我带你们去住处。”
两人跟着老周往前走,路上遇到不少穿着朴素的同志,大家看到老周,都热情地打招呼,目光落在江逾朝和顾晏辞身上时,也满是友善的笑意。
住处是一间干净的窑洞,里面摆着两张木板床,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墙角还放着一个简陋的柜子。虽然陈设简单,却收拾得十分整齐。
老周把行李放下:“你们先安顿下来,明天再去各自的部门报到。食堂就在隔壁,到饭点直接过去就行。”
交代完事情,老周又忙着去处理其他工作,临走前还特意叮嘱他们有困难随时找他。
老周走后,江逾朝走到窑洞门口,看着外面开阔的院子。
院子里种着几棵枣树,叶子绿油油的,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声响。
不远处,几个孩子正在追逐打闹,笑声清脆。
顾晏辞从身后抱住他,下巴抵在他的肩膀上:“喜欢这里吗?”
江逾朝点点头:“喜欢,这里很安静,也很温暖。”
两人开始收拾行李。
顾晏辞把带来的书籍整齐地摆在桌子上,江逾朝则把衣物一件件叠好放进柜子。
收拾到那个木刻怀表时,江逾朝拿在手里看了许久,顾晏辞走过来,从他身后握住他的手:“等有空,我给它刻上你的名字。”
江逾朝转过身,对着他笑了笑,踮起脚尖在他脸上亲了一下。
傍晚时分,两人一起去食堂吃饭。
食堂里很热闹,大家排着队打饭,说说笑笑的。
饭菜很简单,一碗小米粥,一碟青菜和两个白面馒头。
顾晏辞怕江逾朝吃不惯,把自己碗里的馒头掰了一半给他:“多吃点,你身体还需要好好补补。”
江逾朝没推辞,咬了一口馒头,面香十足,心里暖暖的。
邻桌坐着几个年轻的同志,看到他们,主动凑过来搭话。
其中一个叫林溪的姑娘,性格十分爽朗,笑着问:“你们就是从上海来的顾先生和江先生吧?老周同志跟我们提起过你们,说江先生外语特别好,顾先生办报很厉害。”
江逾朝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顾晏辞则笑着和他们聊了起来,话题从上海的局势聊到延安的建设,气氛十分融洽。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院子里就传来了嘹亮的号角声。
江逾朝被吵醒,揉着眼睛坐起来,看到顾晏辞已经穿戴整齐,正在叠被子。
“这里每天都要早起吗?” 江逾朝小声问。顾晏辞走过来,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听说是这样,我们去洗漱,然后去部门报到。”
两人洗漱完,简单吃了点早饭,就各自出发了。
顾晏辞被安排在报社,负责编辑宣传稿件;江逾朝则去了翻译部门,主要负责翻译外文电报和资料。
翻译部门的负责人叫苏砚,是个戴着眼镜的斯文青年,看到江逾朝,热情地和他握手:“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以后咱们一起共事,还请多指教。”
江逾朝的工作不算轻松,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外文资料,常常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但他却觉得十分充实,这些资料能为前线提供重要信息,让他觉得自己的付出很有价值。
中午休息时,顾晏辞会准时来找他,两人一起去食堂吃饭,饭后沿着黄土坡散散步,说说各自上午的工作。
顾晏辞在报社也很快适应了节奏。他之前办报的经验派上了大用场,提出的几个宣传方案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报社的同志都很佩服他,遇到问题总爱找他请教。
顾晏辞也毫不藏私,耐心地指导他们,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了一片。
有天下午,江逾朝遇到一份难度很大的日文资料,里面有很多专业术语,他琢磨了很久都没头绪,不由得有些烦躁。
顾晏辞下班过来找他时,看到他皱着眉坐在桌前,手里拿着笔在纸上涂涂画画。
“怎么了?” 顾晏辞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
江逾朝叹了口气,指着资料说:“这里有几个术语,我拿不准。”
顾晏辞拉过一把椅子坐在他身边,拿起资料仔细看了起来。
他虽然不如江逾朝精通日文,但之前和日方打过不少交道,也认识一些专业词汇。
两人凑在一起,互相探讨,没过多久就把难题解决了。
江逾朝松了口气,靠在椅背上,看着顾晏辞的侧脸。
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来,在他脸上镀上一层柔光,显得格外温柔。
顾晏辞转过头,正好对上他的目光,忍不住笑了:“看我干什么?”
江逾朝脸颊微微发烫,伸手抱住他的胳膊:“就是觉得有你在真好。”
顾晏辞心里一暖,低头吻了吻他的发顶。
晚上,两人躺在木板床上,睡不着觉,就借着月光聊天。
顾晏辞给江逾朝讲报社里发生的趣事,说有个小同志把“抗战”写成了“抗战”,闹了个小笑话。
江逾朝听得咯咯直笑,也跟他说翻译部门的苏砚,总是戴着眼镜找东西,昨天还把眼镜架在头顶,到处找眼镜。
聊着聊着,江逾朝想起了之前在苏州安全屋的日子,轻声说:“不知道那里的村民们怎么样了。”
顾晏辞握住他的手:“等以后有空,我们回去看看。”
江逾朝点点头,往他怀里缩了缩,听着他的心跳声,慢慢进入了梦乡。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人在延安的生活越来越规律,感情也愈发深厚。
顾晏辞知道江逾朝冬天容易咳嗽,每天早上都会提前起来,在食堂帮他煮一碗热乎乎的姜汤;江逾朝则会在顾晏辞熬夜改稿件时,默默在旁边陪着他,给他泡一杯热茶,时不时递上一块点心。
部门里的同志渐渐看出了两人的关系,却没有丝毫异样的眼光,反而都真心为他们高兴。
林溪还经常拉着江逾朝去摘院子里的枣,摘完后塞给他一大袋:“江先生,你多吃点,补补身体,顾先生看到你身体好,肯定也开心。”
这天下午,江逾朝正在工作,通讯员突然送来一封信,信封上的字迹很陌生。
他拆开一看,是苏州乡下安全屋的村民寄来的。
信里说,村里的日子越来越好了,之前他们一起种下的梧桐树已经长得很高了,枝叶繁茂,夏天大家都爱在树下乘凉。
村民们还问他们什么时候回去,说要给他们做地道的农家菜。
江逾朝看完信,心里一阵温暖,眼眶都有些湿润。
顾晏辞下班过来时,看到他手里拿着信,笑着问:“谁寄来的?”
江逾朝把信递给他,声音带着笑意:“是苏州的村民,他们说我们种的梧桐树长高了。”
顾晏辞认真地读着信,读完后,伸手抱住江逾朝:“等忙完这阵子,我们就回去看看。”
江逾朝靠在他怀里,用力点头:“好,我们还要去看看那间安全屋,去尝尝村民们做的菜。”
顾晏辞低头吻住他,这个吻温柔而绵长,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晚上,两人坐在院子里看星星。
延安的夜空格外清澈,星星又大又亮,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天空。
顾晏辞把江逾朝搂在怀里,江逾朝靠在他的胸膛,听着他沉稳的心跳声。
“你说,我们以后在这里定居好不好?” 江逾朝轻声问。
顾晏辞笑了:“你想在这里就在这里,你想回苏州就回苏州,只要跟你在一起,哪里都是家。”
江逾朝心里一暖,伸手紧紧抱住他。风吹过院子里的枣树,叶子沙沙作响,像是在为他们的对话伴奏。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是老周来了。
他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脸上带着笑容:“顾晏辞,江逾朝,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
两人连忙坐直身体,老周走到他们面前,把文件递给顾晏辞:“上面决定,要创办一份外文刊物,宣传我们的主张,江逾朝负责翻译,你负责整体策划,你们觉得怎么样?”
顾晏辞和江逾朝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喜。
这正是他们想做的事,既能发挥各自的特长,又能为国家出一份力。
“我们没问题!” 两人异口同声地说。老周笑着点点头:“那就好,后天就正式筹备,有什么需要尽管提。”
老周走后,顾晏辞激动地抱住江逾朝,在院子里转了一圈。
江逾朝笑着捶了他一下:“别闹,小心被人看到。”
顾晏辞却不管,低头吻住他,吻里满是喜悦和激动。
月光下,两人的身影紧紧依偎在一起,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他们都以为,这样安稳幸福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等筹备完外文刊物,就回苏州看看梧桐树,去实现之前的所有约定。
可他们不知道,这份外文刊物的筹备,会引来不少麻烦。有别有用心的人,盯上了这份刊物,更盯上了从上海来的他们,一场新的风波,正在悄然酝酿。
《千面追妻:逾朝的火葬场通关实录》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博看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博看读书!
喜欢千面追妻:逾朝的火葬场通关实录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千面追妻:逾朝的火葬场通关实录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