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吟三国

小川流水

首页 >> 龙吟三国 >> 龙吟三国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第一全能纨绔十龙夺嫡那些年,我爱过的女人我在明朝当国公大唐双龙传被废太子之位,反手灭了父皇的国铁血宏图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
龙吟三国 小川流水 - 龙吟三国全文阅读 - 龙吟三国txt下载 - 龙吟三国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91章 两军会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广陵,长江北岸重镇,扼淮泗入江之咽喉,控南北漕运之枢纽。城高池深,商贾云集,富甲一方。太守陈珪,老谋深算;其子陈登,字元龙,更是智计深远,有“湖海之士”美誉。这对父子犹如盘踞在广陵的卧龙,表面臣服于占据徐州的陶谦,实则心怀汉室,审时度势。

当宛陵陷落、孙策大军北上的消息如同惊雷般传到广陵,陈珪书房内的烛火彻夜未熄。老成持重的陈珪忧心忡忡:“元龙,孙策小儿,挟破丹阳之威,兵锋正锐。其志在广陵,意在锁钥江北,窥视徐州。我广陵虽有坚城,然兵微将寡,恐难久持。下邳大将军处,必须求援!”

陈登星目微凝,沉吟道:“父亲所言极是。如今徐州已归附罗业大将军,其麾下猛将如云,更有贾文和这等智囊坐镇下邳。唇亡齿寒之理,贾诩必知。当速遣心腹,星夜疾驰下邳,陈明利害,请发援兵!信中需强调,孙策若得广陵,则徐州门户洞开,大将军亦将寝食难安!”

求援信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飞向下邳。与此同时,陈登父子并未坐以待毙。他们一边加固城防,囤积粮草,征发民壮;一边派出大量细作,严密监视孙策大军动向及长江水道。广陵城如同一只警觉的刺猬,迅速蜷缩起身体,竖起了尖刺。

下邳,徐州州牧府。一直沉默的监军贾诩缓缓看向身旁的太史慈,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孙策新破丹阳,士气如虹,不可小觑。广陵若失,非但江北屏障尽丧,孙策更可顺淮泗而上,直逼下邳!此乃心腹之患,不可不救。”

贾诩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心想:太史子义(太史慈字),忠勇无双,武艺绝伦,更兼熟稔江东地理人情。可令其率精兵两万,火速驰援广陵!一则解广陵燃眉之急;二则,亦可向陈珪父子示好,稳固徐州南翼。

“太史将军,点齐两万兵马,即刻南下广陵!务必守住城池,击退孙策!”

“末将领命”太史慈拱手道。

就在太史慈率领两万步骑混合大军,浩浩荡荡开出下邳南门,沿着泗水疾驰南下之际,另一支风尘仆仆却杀气腾腾的骑兵部队,也正从西南方向,如利箭般射向广陵地界——正是刚刚在断龙岗“送”走袁术、奉命北撤徐州的张任、赵云铁骑!两支肩负不同使命却目标地意外重合的雄师,在广陵郡西北的“三岔驿”附近,迎头相遇!

烟尘滚滚,旌旗蔽日。张任、赵云的精骑,玄甲与银甲分明,虽经长途跋涉,但那股百战余生的锋锐之气丝毫未减,如同出鞘的利刃。太史慈的大军则以步卒为主,辅以骑兵,阵型严整,透着一股沉稳厚重的力量感,为首的太史慈,身披赤铜甲,手持月牙戟,虎目含威,气势逼人。

双方前锋斥候几乎同时发现对方,紧张的气氛瞬间弥漫。张任、赵云勒马,警惕地望向这支打着“吕”字旗号的庞大军队。太史慈也挥手止住大军,凝神打量这支突然出现的精锐骑兵。

“前方可是伯岐将军、子龙将军?”太史慈声若洪钟,率先发问,语气中带着几分惊讶与求证。

张任策马上前,抱拳沉声道:“正是!敢问你是?”

“东莱太史慈!奉监军贾大人之命,率军驰援广陵,抵御孙策!”太史慈朗声回应,目光扫过张任、赵云身后肃杀的骑阵,“二位将军不知意欲何往?”

赵云银枪微顿,声音清朗:“太子义将军别来无恙啊。我与师兄奉大将军之命,自淮南北撤徐州,途经此地。闻孙策北上犯广陵,正欲探听军情。”他敏锐地捕捉到“抵御孙策”四字,与张任交换了一个眼神。

太史慈闻言,眼中精光一闪,脸上露出豪迈的笑容:“哈哈!原来如此!二位将军威震淮南,诛杀逆贼袁术,慈久仰大名!张任将军,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孙策狼子野心,欲夺广陵,窥视中原。二位将军既至,何不与我等同往广陵,共破孙策?集我双方之力,必叫那江东小儿铩羽而归!”

张任心念电转。他们本意是撤回下邳休整,但孙策兵锋正盛,若广陵有失,徐州南部门户洞开,对他们这支客军也非好事。太史慈其提议颇具诱惑。他看向赵云,赵云微微颔首,显然也认同联手抗敌之利。

“太史将军豪气干云!孙策确为劲敌,合则力强!”张任抱拳,果断应道,“我二人愿与将军同往广陵,会一会那‘小霸王’!”

“甚妙!”太史慈大喜,“得二位将军相助,破孙策必矣!”

三支劲旅,就此在通往广陵的要道上完成历史性的会师!张任的玄甲铁骑之悍勇,赵云的白甲精骑之迅疾,太史慈的徐州步卒之厚重,三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因共同的敌人孙策而凝聚在一起。军旗猎猎,黑(张)、白(赵)、赤(太史)三色交织,一股足以撼动江淮大地的磅礴力量,瞬间成型!

联军并未在野外多做停留,迅速开拔,以雷霆之势向广陵城推进。沿途哨卡望风披靡,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飞入广陵城。

当这支由三位名将率领、旌旗蔽日的庞大联军出现在广陵城北郊时,城头守军爆发出震天的欢呼!连日来笼罩在城头的阴霾被一扫而空!

太守陈珪、陈登父子亲自出城相迎。陈珪老怀大慰,对着张任、赵云、太史慈深深一揖:“三位将军神兵天降,解我广陵倒悬之危!老朽代全城军民,叩谢大恩!”陈登则目光灼灼,仔细打量着三位风格迥异却同样气度非凡的将领,心中暗赞,尤其对沉稳如渊的张任和智勇双全的赵云多看了几眼。

众人入城,于郡守府紧急军议。

斥候源源不断带回情报:孙策主力约三万人,已渡过长江,前锋抵达广陵以南五十里的江都,正在休整并征集船只,意图沿中渎水(古邗沟)北上,直扑广陵城!其麾下大将周瑜、程普、黄盖等尽皆随行,士气高昂。

太史慈性情刚烈,首先请战:“孙策虽勇,然我军新至,锐气正盛!且兵力相当(联军约三万五千,骑兵一万五,步卒一万,加广陵部分守军),何惧之有?末将愿为先锋,率本部兵马,迎头痛击其前锋于江都,挫其锋芒!”

张任则更为持重,他手指舆图上的广陵城:“广陵城坚,粮草充足,更有陈太守父子深得民心。孙策远来,利在速战。我军若出城野战,胜负难料,纵胜亦恐伤亡不小。不若依托坚城,以逸待劳。待其顿兵坚城之下,师劳兵疲,再寻机破之。我麾下铁骑,可袭扰其粮道,疲其军心。”他更倾向于利用自己骑兵的优势进行机动打击。

赵云补充道:“子义将军,师兄,二位各有千秋。然,云以为,可折中之。广陵城防乃根本,必须固守。同时,可遣一员上将,率精兵(步骑混合)前出至广陵城南三十里处,择险要之地立营,与广陵城成犄角之势!此营不必过大,但需坚固,能守善战!既可迟滞孙策进军,迫其分兵;又可作为我军出击之前哨,攻守兼备。待孙策主力被牵制于城下,我铁骑再伺机而动,或断其粮,或击其疲!”

陈登眼中闪过赞赏之色,接口道:“赵将军此计甚妙!城南三十里,有一地名‘邵伯埭’,乃中渎水畔高地,扼守水道陆路要冲,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在此处立一硬寨,犹如在孙策咽喉钉下一颗钉子!进可攻,退可守,更能与广陵城遥相呼应!”

太史慈闻言,豪气顿生,抱拳请命:“此营非坚不可摧、能挡孙策猛攻者不能守!末将不才,愿领本部精兵一万(步八千,骑两千),前出邵伯埭,立此硬寨!必叫孙策寸步难行!”

张任与赵云对视一眼,均点头认可。太史慈之勇,足当此任。张任沉声道:“如此甚好!我与子龙率铁骑主力,屯于广陵城西,随时策应邵伯埭及袭扰敌后。步卒主力及广陵守军,由陈太守统筹,固守城池!”

“好!”陈珪拍板,“就依此计!子义将军勇担重任,老夫敬佩!广陵城防及粮秣军械,必全力保障邵伯埭大营!望诸君同心戮力,共破强敌!”

战略既定,联军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高效运转起来。太史慈雷厉风行,点齐本部一万精锐,携带大量筑城器械与强弓硬弩,如同出闸猛虎,火速开赴邵伯埭,争分夺秒抢筑营垒。

广陵城内,民夫被组织起来,加固城墙,搬运滚木礌石。陈登亲自坐镇,调配物资,安抚人心。

张任、赵云则率领一万五千铁骑精锐,如同两股蓄势待发的钢铁洪流,悄然隐没于广陵城西的丘陵林地之中。黑色的“张”字旗、白色的“赵”字旗暂时收起,只待孙策大军到来,便给予其致命一击!

广陵城外,战云密布。邵伯埭方向,尘土飞扬,营寨的轮廓正在迅速成型。广陵城头,汉室与“陈”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一场关乎广陵霸权归属、由三位名将联手布下的天罗地网,已然在广陵城下悄然张开,只待那位意气风发的江东小霸王,一头撞入这精心准备的铁壁铜墙之中!空气仿佛凝固,弥漫着大战将临的肃杀与沉重。

喜欢龙吟三国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龙吟三国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魔法史记苏泽列传诸天无限基地丹道仙途斗罗:在史莱克稳健变强极品妖孽兵王娇娇王妃驾到,疯批王爷宠入骨剑道至尊剑无双和离后王爷真香了穿进少女漫后被全员团宠了朝阳警事纯情校医雷裂苍穹我家娘子在修仙港综:开局召唤极限战士大明第一臣二次元日常物语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原配宝典旧金山往事覆手
经典收藏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重生七零:暴富小农女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水浒,我在梁山开网吧!大明匹夫人在大唐本想低调蜀汉我做主(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万界之我是演员从伍千里开始初唐峥嵘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染谷君的异常贤王传绝对荣誉终极潜伏大宋第一太子大宋祖王爷凤霸天下女皇威武
最近更新上山为匪娘娘,对不住了钢轨上的家族开局逼我替兄参军,拒绝后打猎养妻!暗涌:血绣春刀录古代打工日志:从退婚开始躺赢乾元盛世系统穿越商朝,为了人族而战我为大隋延运三百年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替弟从军,镇北王的军功也敢抢?玄桢记天娇:铁木真崛起与大元帝国前传铁血龙骧:从将门遗孤到开国圣主大秦:九皇子百夜承欢逍遥赘婿,只想当富翁我在大明开医馆东汉末年:我携百科平天下我,大楚最狂太子大明权谋录
龙吟三国 小川流水 - 龙吟三国txt下载 - 龙吟三国最新章节 - 龙吟三国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