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辑要

用户68674337

首页 >> 道藏辑要 >> 道藏辑要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神级英雄贰臣大唐双龙传特种兵之神话传说李世民:逆子!你怎么让她怀孕了抗战之血染长空逍遥侯半个医士成皇帝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双龙夺嫡,废物憨子竟想渔翁得利
道藏辑要 用户68674337 - 道藏辑要全文阅读 - 道藏辑要txt下载 - 道藏辑要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道德眞经注卷之二短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临川吴澄述

道经下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孔德犹言盛德容谓有而可见者从由也

万有皆本乎德凡形气之可见者德之容

也然德之所以有此容者由道中出

道之爲物惟恍惟惚

德自道中出而道则无也德者道所爲

物而似无似有不可得而见故曰恍惚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其字指德而言物者物生以後之形象者

物生以前之气德虽恍惚惚恍不可见然

形之可见者成物气之可见者成象皆德

中之所有先儒谓冲漠无朕而万有森然

已具者此也

窈兮?兮其中有精

恍惚虽不可见而似无似有犹似可见窈

?则昏昏昧昧全不见矣此道之无也其

字指道而言精谓德也有物有象者德之

容皆其粗也德者有物有象之本廼其精

也庄子曰以德爲本以本爲精上文言物

象本乎德此言德出乎道

其精甚眞其中有信

二其字又指德言眞谓道也信实也与眞

字同义物象爲粗而德爲精其爲精者廼

甚眞之道也德之中有至实之道在焉上

文言道之中有德此言德之中有道盖道

即德也德即道也首章曰此两者同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閲衆甫

不去谓常存也閲犹历也甫美也衆甫万

有也万有之美有时变灭惟孔德由道中

出者自古及今不变灭而常存故以不去

二字名之以其有常而遍历古今无常之

万有也

吾何以知衆甫之然哉以此

然如此也吾何以能知万物之变灭无常

如此哉以此孔德之有常者知之也

右第十八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

曲一偏也易礼中庸庄子所言曲字皆以

偏而不全爲曲曲者不全也然能专攻其

所偏致精乎此旁达乎彼举一反三通一

毕万乆必会其全也自初即欲求全则志

大心劳分而不专终不能全矣枉者不直

也尺蠖之屈而枉所以能伸而直洼者不

盈也科坎之陷而洼所以能受水而盈敝

者不新也秋冬之凋而敝所以能逢春而

新少者不多也少则多一句变文析爲二

句少则易於有得所以能积累而多贪多

则杂而生惑於一且无所得岂能多乎不

欲直不欲盈不欲新不欲多而以曲则全

一句始之四者皆不求全之推也

是以圣人抱一爲天下式

此一句爲一章宗?通贯上文下文之意

一者冲虚之德也式以在车爲喻高在凭

较卑则凭式圣人抱此冲虚之德濡弱谦

下爲天下式如上下文五者皆冲虚之德

自处於卑也○较音\/角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

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自见犹云自炫明谓智之明不自见者用

晦而明也自是犹云自贤彰谓名之彰不

自是者闇然而日彰也夸其功曰伐功谓

事之成绩负其长曰能矜长谓能之过人

人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而以夫

惟不争终之四者皆不争之余也○见贤\/遍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曲则全三字古有是语老子述之以爲此

章首句章内抱一爲纲曲则全以下五者

夫惟不争以上五者凡十事爲目皆曲则

全一语所可咏也故重述於章末而曰古

人所谓曲则全者岂虚爲此言而无其实

哉盖之其诚实能全而遂以全之效归之

右第十九章

希言自然

听之不闻曰希希言无言也得道者忘言

因其自然而已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爲此者天地天

地尚不能乆而况於人乎

飘狂疾也骤急暴也自旦至食时爲终朝

自旦至暮时爲终日不因其自然而轻躁

发言譬如天地之飘风骤雨皆反自然之

常而爲怪变者也天地反自然之常其爲

怪变尚不能乆不及终朝终日而止况人

而不因自然可乎

故从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

者同於失

从事於道谓以道爲事也道者有道之人

德者有德之人失者庸下之人所爲不能

无失者也同与庄子齐物论之齐相近谓

与之合一不相非异也惟因其自然而希

言故凡上等次等下等之人皆视之一同

而无非异盖道者德者与我爲一无所容

言矣至若失者他人虽以爲失彼则自以

爲是固亦有自然之是也岂可不因其所

是以是之而廼妄言以非之哉庄子曰不

言则齐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无

言亦老子希言自然而玄同之意○齐与

言与音\/余

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

於失者失亦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道德之人以我同之印证参同夫何间然

失者之人以我同之亦或縁彼之独是而

悟我之公是则三者之人皆以我同之而

有得也然此惟有道之人者能之苟道之

实有所不足於己则其待人也必有不以

道之实者焉而是是非非强加分别矣岂

能如此玄同也哉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

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於道也曰余

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又以人之行立譬前事立与行亦因其自

然或於自然之外而求益跂立超其踵而

立以增高其身跨开其足而行以增阔其

歩暂时如此而不能乆也终必不可以立

不可以行而遂废彼自见者之终不能明

自是者之终不能彰自伐者之终无其功

自矜者之终无所长亦若此焉尔食之不

尽者曰余肉之附生者曰赘物兼人与鬼

神而言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之人若律之

於自然之道譬若食之已余者不当食行

之如赘者不当行也加多於常分而不可

用幽显之间有物亦当恶之而有道之人

不肯以此自处也或曰行读如形古字通

用司马氏曰弃余之食适使人恶附赘之

形适使人丑苏氏曰饮食有余则病四体

有赘则累

右第二十章此章自然二字爲宗?\/希言而玄同自然者也

风之飘雨之骤立之跂行之跨\/食之余行之赘非自然者也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前章道之爲物物谓德也此章有物混成

物谓道也混浑通混成谓不分判而完全

也先天地生首章所谓天地之始四章所

谓象帝之先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

天下母

寂阒静也寥虚廓也言其无声无形也独

立乎万物之表无可与对而未尝变易故

曰不改周行乎万物之中无不徧及而未

尝穷匮故曰不殆天下母者德也而德者

道所爲故爲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爲之名曰大

此物无可得而名者以其天地万物之所

共由於是假借道路之道以爲之字字者

名之副而非名也字不足以尽之不得已

而强名之曰大至大莫如天而天亦在道

之内则天未爲大也此道其大无外而莫

能载焉故大之一言庶乎可以名之尔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逝谓流行不息远谓悠乆无疆反谓无有

无名盖万有皆有惟道皆无无与有相反

故曰反大之一言未足以尽道故推言之

谓其大而不息不息而乆乆而无有所以

爲道若有则非道矣下篇曰反者道之动

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庄子曰太初

有无无有无名盖谓此也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

居其一焉

王谓圣人之有位者古今惟道最大无可

与比此以天地圣人与道并言而曰四大

何也盖天地得此道以爲天地圣人得此

道以爲圣人其所以能大者以其有此道

也王之下特加亦字又特言王居其一盖

气之至大者天形之至大者地圣人之身

眇然而立乎两间以其道同乎天地故其

大亦同乎天地而不以气形与身之大小

论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者圣人也法者水平之准与之平等如

一也人之所以大以其得此道而与地一

故曰法地地之所以大以其得此道而与

天一故曰法天天之所以大以其与道一

故曰法道道之所以大以其自然故曰法

自然非道之外别有自然也自然者无有

无名是也

右第二十一章

重爲轻根静爲噪君

根本也躁动也君主也轻以重爲本动以

静爲主也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君子吉行乘乘车师行乘兵车皆轻车也

轻车後有辎车载寝处服食所用之物谓

之重车虽乘轻车而终日不与重车相离

故吉行日止五十里师行日三十里不敢

以轻车疾行径往而不顾在後之辎重也

此言轻之本乎重也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燕闲也静也处居也坐也虽有荣华之境

可以游观或暂时动而出外然常在内闲

居静处超然无一物累其心此言动之主

乎静也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以身轻天下谓以其身轻动於天下之上

也万乘之主当静重奈何以其身而轻动

乎周王之乘八骏汉帝之爲微行以身轻

天下者也但言轻不言动者盖动与静对

动则有轻有重轻与重对轻重皆在动时

言轻而动在其中矣

轻则失根噪则失君

有轻而无重则失其轻之根有动而无静

则失其躁之君

右第二十二章此章以辎车喻重燕\/处喻静姑指一端而

言尔国势之居重驭轻兵法之以静\/制动与夫人之治心治身皆当本之

以重主之\/以静也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

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善谓善於其事辙车辙迹足迹瑕玼玷谪

过责计计数多寡也筹策计筭者所用之

筭以竹爲之关键拒门木也横曰关竪曰

键绳约索也合之而成体曰绳用之而束

物曰约行者必有辙迹在地言者必有瑕

谪可指计数者必用筹策闭门者必用关

键结系者必用绳约然皆常人所爲尔有

道者观之则岂谓之善哉善行者以不行

爲行故无辙迹善言者以不言爲言故无

瑕谪善计者以不计爲计故不用筹策善

闭者以不闭爲闭故无关键而其闭自不

可开善结者以不结爲结故无绳约而其

结自不可解举五事爲譬以超下文圣人

善救之意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

无弃物是谓袭明

圣人之救人救物以不救爲救亦若上文

所譬以不爲其事爲善也盖有所救者必

有所弃假使所救者百千万人百千万物

然此百千万之外皆弃而不及救者也圣

人之善於救者不然一皆无所救无所救

则亦无所弃矣不见其爲救此而弃彼也

故无一人是弃而不救之人无一物是弃

而不救之物袭者如以外衣掩蔽其内衣

傥救人救物之功彰彰而明天下皆见其

救之不谓之善救矣必使无救之之迹掩

蔽其所可见而衆莫能知故曰袭明善救

人善救物与善行善言善计善闭善结凡

七善字有道者谓之善世俗不知其善也

盖世俗以能爲其事爲善有迹可见有名

可称而与不善爲对有道者以不爲其事

爲善泯然无迹浑然无名而无与爲对者

也若世俗所谓善不善如下文所云

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善人谓善於其事之人不善人谓不善於

其事之人师者人所尊事以爲法者资者

如以财货给人俾人籍之赖之而得以有

所成者彼善而此不善以彼之善与此之

不善者相辽而人灼见此之不及彼则彼

人之善可爲此不善人之师矣彼不善而

此善以彼之不善与此之善者相形而人

遂见此之过於彼则彼人之不善廼爲此

善人之资也谓因彼之不善以成此之善

名故曰资然善不善之名对立岂有道之

世哉下文言有道者欲使世之人不以善

名亦不以不善名也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是谓要妙

爱犹云喜好也要犹云至极也妙者玄不

可测使不善者之遇善人虽可以爲己之

师而不贵重之也盖不欲名斯人之爲善

也使善者之遇不善人虽得以爲己之资

而不喜好之也盖不欲名斯人之爲不善

也善不善之名俱泯一概玄同无可分别

虽有智者亦大迷而不知其孰爲善孰爲

不善斯廼妙不可测之至极曰要妙

右第二十三章前二节言圣人不可\/名之善後二节言常

人两可名之善不善其不彰不可名\/之名者谓之袭明其不分两可名之

名者谓\/之要妙

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常德不

忒复归於无极

白谓光明黑谓尘暗无极谓无所穷尽

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谿爲天下谿常德不

离复归於婴儿

雄谓刚强雌谓柔弱婴儿谓无所识知

知其荣守其辱爲天下谷爲天下谷常德廼

足复归於朴

荣谓尊贵辱谓卑贱朴谓木质未斲爲器

此章之意欲自常德而反本复始以归于

太初之道常德者冲虚不盈之德故宁黑

毋白宁雌毋雄宁辱毋荣知其守其者虽

知彼之可尚然宁守此而自处於下乘车

之式流水之谿谷皆谓自处於下也如是

则於常德不差忒不相离而德足乎己矣

既全此冲虚之德廼可复归於太初之道

庄子所谓德至同於初也曰无极曰婴儿

曰朴皆以喻太初之道

朴散则爲器圣人用之则爲官长故大制不

木朴之未散也抱其天质之全及破碎其

全则散之而爲所斲之器圣人之未用也

藴其内德之体及发露其体则用之而爲

各官之长官天下之长者天子也官一国

之长者诸侯也上三节皆欲自末而本此

二句则言自本而末者然朴虽已散而犹

欲复归其全则已散如未散圣人虽已用

而犹欲复归其全则已用如未用盖以不

散爲散不用爲用也凡有所裁制者必须

以刀割裂其全而大制则以不制爲制故

不割裂也大散不散大用不用亦如大制

者不割也

右第二十四章

将欲取天下而爲之吾见其不得已

取天下谓使天下悦而归己也爲谓作爲

取天下者德盛而人自归之尔苟若有所

作爲则是欲用智力以强服天下岂能得

天下之归己哉

天下神器不可爲也爲者败之执者失之

天下者至大之器有神司之不可以智力

有爲而得败谓不成也彼以智力爲之者

欲成其事而其事反不成谓不能得天下

之归服也故曰爲者败之未得天下而取

天下者固不可以有爲而得既得天下而

守天下者亦不可以有心而留譬如寳器

若常执之在手不须臾舍惟恐其或失者

反不能保其不陨队而失也故曰执者失

凡物或行或随或呴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

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此承上文执者失之一句而言守天下之

道有天下者岂能保天下之长爲我有而

不亡也哉盖得失存亡之相襌如行随呴

吹强羸载隳八者之相反而相因圣人知

其势之必至於此也而处之有其道焉凡

过盛必衰衰则亡之渐也惟不使之过盛

则可以不衰而又何有於亡甚也奢也泰

也极盛之时也去甚者欲其常如微之时

去奢者欲其常如俭之时去泰者欲其常

如约之时能不过盛则可以保天下之不

亡矣邵子谓饮酒但令其微醉而不可成

酩酊看花但及其半开而不可至离披盖

此意也苏氏曰或行於前或随於後或呴

而暖或吹而寒或强而益或羸而损或载

而成或隳而毁皆物之自然势之不免者

也愚人私己而务得廼欲拒而违之其祸

不覆则折惟圣人知其不可逆则顺以待

之去其甚去其奢去其泰使不至於过而

天下无患矣董思靖曰圣人知事势之相

因亦理之常故任之自然而不使之盈且

过也

右第二十五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王氏曰以道佐人主尚不可以兵强天下

况人主躬於道者乎苏氏曰圣人用兵皆

出不得已非不得已而欲以强胜天下虽

或能胜其祸必还报之楚灵齐湣秦皇汉

武或以杀其身或祸其子孙人之所毒鬼

之所疾未有得免者也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後必有凶年

政和注曰下夺民力故荆棘生上违天时

故有凶年苏氏曰兵之所在民事废田不

修用兵之後杀气胜年谷伤凡兵皆然况

以兵强天下邪

善者果而己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

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是谓果而勿强

兵之善者果决於一时以定乱而已不敢

阻兵弗战以取胜而爲强也苏氏曰勿矜

勿伐勿骄不得已四者所以爲勿强也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有道者常如婴儿孺子故能不老而长年

若壮则必老此不道者也不道者早已言

其不能乆也苏氏曰壮之必老物无不然

惟有道者成而若缺盈而若冲未尝壮故

未尝老未尝死以兵强天下壮亦其矣能

无老乎

夫佳兵者不祥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佳犹云嘉之也不祥谓无吉庆而有凶灾

也不处谓不肯以此处身也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此指言不处之实不处平日所贵之位而

处所不贵之位不肯於用兵之位处身也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己而用之

恬淡爲上胜而不美

谓其杀人廼凶灾之器非吉庆人所用之

器也恬者不欢愉淡者不浓厚谓非其心

之所喜好也爲上谓不好用兵廼爲可尚

也胜而不美谓兵虽得胜亦不肯以爲美

美之者是乐杀人也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

於天下矣

此推言不美若以战胜爲美事是以杀人

爲乐也不可以得志於天下要终而言之

以示戒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

右此又申言上文不处之意

杀人衆多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主之

此又申言上文不美之意

右第二十六章

道常无名

此言道也

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

朴指道言道弥满六合而歛之不盈一握

故曰小至尊者道故人之体此道者可以

君天下而天下不敢臣之侯谓一国之君

王谓天下之君若能守此道则万物尊之

爲主而将自賔矣自者非我欲其如此而

彼自如此也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道之功普遍於天下譬如天地之气相合

而降爲甘露虽无人使令之而自能均及

於万物万物生畜於此道之中故有道者

可以爲万物之主而万物咸賔焉苏氏曰

甘露被於万物无不均徧圣人体道以应

诸有亦如露之无不及者故能賔万物也

始制有名

此言德也始者道也制制作也犹言爲也

有名者德也道无名自道而爲德则有名

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道之无名而爲德则名亦既有矣故人之

用此德者当知止於德不可再降而下也

将犹晋人将无同之将辞之不迫者也老

子以道爲上德言在德之上以仁爲下德

言在德之下也又言失道而後德失德而

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故专言道

德而搥提仁义盖以仁义下於德也此章

言德而曰夫亦将知止其意若曰自无适

有当知至於德而止不可再适也德之有

名已下於道复下於德可乎知止於德则

犹未远於道也不殆不穷匮也谓可长乆

不敝坏也苏氏曰圣人岂徇名而忘朴逐

末而丧本哉是以乘万变而不殆也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

上文言自无而有当止於德此又言自有

而无当复於道盖道之在天下犹江海爲

衆流之所归德者犹谿谷之衆流德而复

归於道则犹谿谷之会同于江海

右第二十七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智能知人徇外之智尔能自知则内能尽

性也故谓之明有力能胜人恃外之力尔

能自胜则内能克己也故谓之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能尽性而又能达於命则无所歆羡而常

有余惟明者能之能克己而又能勇於善

则有所秉持而常无怠惟强者能之

不失其所者乆死而不亡者寿

惟明惟强则见眞守固逮至查滓消融功

用纯熟思爲俱泯神化脗合住世之时各

随所在而此心不失始终如一故谓之乆

厌世之後虽去其宅而此心常存古今不

二故谓之寿

右第二十八章或曰老子之道以昧\/爲明以弱爲强而此

章言明言强何也曰老子内非不明\/外若昧尔内非不强外示弱尔其昧

其弱治外之药其明其强治\/内之方并行而不相悖也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泛广也谓如水之泛滥洋溢道之广无所

不在或左或右随处而有取之左右无所

不可也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居

恃赖也生谓春生之始万物赖道以生而

道则无言前章云万物作而不辞是也功

成谓冬藏之宰物之功既成而道不居其

功也

衣被万物而不爲主常无欲可名於小矣

此申言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春生之时

道普徧万物如以衣衣之以被被之所谓

元亨播羣品元亨诚之通而道不自爲之

主常无欲谓其无心也此一本之散爲万

殊廼道之分而至小者其可名之於小矣

乎盖不可也若其可名则非不辞不爲主

常无欲之道矣○衣去\/声

万物归焉而不知主可名於大矣

此申言功成而不居冬藏之时万物反本

复命会归于一所谓利贞固灵根利贞诚

之复而物亦不知其孰主之此万殊之合

爲一本廼道之总而至大者其可名之於

大矣乎盖不可也若其可名则非不居功

不知主之道矣或疑不知主之下脱常无

名三字可名於小矣可名於大矣二句盖

设爲疑问之辞而不质言也句末虽无乎

字而有乎字之意如前章能无离乎能婴

儿乎能无疵乎能无爲乎能爲雌乎能无

知乎一本无六乎字而解者必以有乎字

之意释之此其例也又如大雅诗曰有周

岂不显乎帝命岂不时乎而诗文但曰有

周不显帝命不时亦其类也

是以圣人能成其大也以其不自大故能成

其大

此章言天地之道结语乃言圣人盖圣人

与天地一也岁功成而万物归道之至大

也而天地不居其功万物不知所主是天

地之道虽大而不自以爲大圣人亦若此

矣是以能成其大也亦以其道大而不自

以爲大故能成其大焉尔

右第二十九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执谓体之而不违大象喻道也下篇云大

象无形道隐无名往归往也不害谓利言

体道之圣人爲天下之人所归往民既归

往而圣人以不利利之盖利之以利则有

利亦有害利之以不利则常利而不害则

民得以常安常平常泰也政和注曰安则

无危平则无詖泰者通治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

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既尽也言外物之可利者皆不能乆惟道

之利人以不利爲利故能乆也乐者歌吹

舞蹈之声容饵者饮食之味飨燕之礼设

乐设饵以悦乐賔客然客既过去则其声

容与味亦止而无复有可爲暂焉之悦乐

而不能以终日也道则非如饵之可饮食

非如乐之有声容可视听也然用之则能

常安常平常泰而无可尽之时非如乐饵

暂焉悦乐而已故曰用之不可既

右第三十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

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

微明

歙阖也张开也老子谓反者道之动又谓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故其所爲大槩

欲与人之所见相反而使人不可测知故

借此八者相及之四事设譬而归宿在下

文柔胜刚弱胜强六字亦犹前章言善救

人善救物而章首先借善行善言善计善

闭善结五者爲譬也孙吴申韩之徒用其

权术陷人於死而人不知论者以爲皆原

於老氏之意固其立言之不能无弊有以

啓之而遂谓天下谁敢受老氏之与者哉

则因其言而并疑其心亦过矣注者又欲

讳护而爲遁辞盖胥失之视不可见曰微

微明者微其明也谓匿其可见者而使之

不可见犹前章言袭明也人但见其张之

强之兴之与之而不知其欲歙之弱之废

之夺之也故曰微明○歙音\/翕

柔胜刚弱胜强

彼刚而我欲以刚胜之彼强而我欲以强

胜之不亦难乎我以柔弱自处则刚强者

不我忌也而终於能胜之何哉盖与之相

反而使之不可测知故也苏氏曰天下之

刚强方相倾乹而吾独柔弱以待之及其

大者伤小者死而吾以不校坐待其毙此

所以胜也然圣人岂有意爲此以待胜物

哉知势之自然而居其自然尔

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鱼脱於渊见其易制而爲人所取国之利

器以示人人见其爲利且将效之或求过

之而我之利者不足以爲利矣不脱於渊

不以示人则不可测知所谓微明也

右第三十一章此章主意在第二节\/柔胜刚弱胜强六字

其第一节谓欲与人相反也第\/三节谓欲使人不可测知也

道常无爲而无不爲

道之无爲乆而不变非特暂焉而已故曰

常无爲虽一无所爲而於所当爲之事无

一不爲也若无爲而事有废缺则亦何取

其无爲也哉此之无爲盖性焉安焉者也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侯王若能守此无爲之道则虽无心於化

物而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

亦将不欲

欲谓有心爲之作犹起也言未能纯乎无

爲之道者方将待物之化而遽有心於欲

其化欲之之心一起则非无爲之道矣吾

欲作者之自吾也镇谓压定使之不起无

名之朴谓此无爲之道也欲作之时必将

以此无名之朴镇压其有心之欲以道自

治也既以此无名之朴镇其欲则其欲亦

将不欲矣此之不欲复焉执焉者也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静者作之反其始也欲作既以道镇之则

欲者不欲而作者静矣故虽无心於正天

下而天下将自正其与万物将自化者亦

无以异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及其成

功一也

右第三十二章此章前二节言无爲\/而民自化後二节言

好静而\/民自正

道德眞经注卷之二

《道藏辑要》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博看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博看读书!

喜欢道藏辑要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道藏辑要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兰亭雅集九州我为王退婚后,她在年代吊打重生小白花悠闲生活之歌神系统第一少帝万界永仙猎谍港综:开局召唤极限战士今天大佬也不想开门不是,让你跟校花分手,你真分?快穿:宿主和我每次都心惊胆战一觉醒来我隐婚了奶爸搬运工斩神:攻略林七夜,青梅竹马很香诸天:从云岚宗开始显圣李易陆璃混在皇宫假太监全文免费阅读大结局诸天无限基地江总,夫人又闹离婚了我靠穿书拯救世界青灯鬼语
经典收藏我于历史中长生镇国二公子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汉朝至上南唐晚来风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贤王传极品妖孽兵王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岭南宗师蛇蝎女配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郭嘉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特种兵之一夫当关三国之极品富二代初唐峥嵘
最近更新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乱世猛卒万浪孤舟,沧海一粟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大宋:开局金军围城,宰相辞职北宋第一狠人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我李承乾,在大唐和李二斗智斗勇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清宫秘史十二章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笔架叉将军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铁血龙骧:从将门遗孤到开国圣主
道藏辑要 用户68674337 - 道藏辑要txt下载 - 道藏辑要最新章节 - 道藏辑要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