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是爽文

减重60斤

首页 >> 历史不是爽文 >> 历史不是爽文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人不说鬼说穿越到西沿王朝的女主族长,筑基丹不是这样分配的很细的修仙天上掉老婆?不确定,亲一口看看仙子阿姨,我真的不喜欢魔道宗门休夫逃荒:奶奶带我穿越吃肉肉综穿,我成了万人迷仙路争锋1艾莉丝之魔法巅峰
历史不是爽文 减重60斤 - 历史不是爽文全文阅读 - 历史不是爽文txt下载 - 历史不是爽文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4章 这片土地的农民承受了太多苦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我对于古代的帝王从来就是功过分开看,很多看似从底层起来的帝王,如刘邦、朱元璋,往往也是转头自己做皇帝,继续压榨百姓,他们没想过自己的出身经历也是从这些百姓中起来的。

“耕者”不等于“得者”——土地上的劳动,多是为别人流汗。

中国古代社会的农民,绝非什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幸福恬淡”的田园牧歌式存在。相反,他们几乎处于所有社会层级中被压迫最重的一层。

最基本的一件事——土地,并不属于他们。

从战国的“王田制”到秦汉的“田里制”、唐代的“均田制”、宋代的“占田限额”、明清的“丈量清册”,统治者始终在用制度名义“分配”土地,但这些制度的实际效果常常偏离初衷。大量土地最终集中于官僚豪强、宗族地主手中,而真正种地的农民,多半是“佃户”“客民”或“佃佃户”。

他们既要给地主交租,又要给官府交税,还有家中老小要养活。种了一年地,收成的果实,十有八九被别人拿走。自己和家人能吃饱,是一种“幸运”。

苛税杂役,像吸血的蚂蟥,年年都在啃骨头,赋税制度,是历代王朝维持统治的经济基础。而这个制度,最沉重的一端,压在农民身上。

汉代的“算赋”与“田租”,唐代的“租庸调”,宋代的“两税法”,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地丁银”——听上去很制度化,但执行时几乎都滑向一个方向:不论你多穷,只要你头上有户籍、脚下有块地,就得交钱出力。

除了主要赋税,还有层出不穷的“杂税”:修河筑堤、修路架桥、送粮运盐、押送军需,甚至为官吏出行备马、提供食宿等都算农户负担。明清时期一项调查发现,某些州县的“正税”年额不过二十万两,而“杂捐杂派”却高达五十万两。

这些“外加负担”才是农民真正的噩梦:田还没种完,县里就派人来要徭役;粮刚收上来,催税的胥吏就上门。那些年的农民,活得是实打实的被扒了三层皮。

战争灾荒,农民永远是最先饿死、最先送命的那一群人。一旦战乱,士族可以逃往家庙、宗祠、亲戚庄园;富商可以携资外逃;官员还能转任他地。但农民呢?逃无可逃,走无处走。

黄河决口,田地泡水,颗粒无收;一场兵灾,田地烧光、牲畜抢光;瘟疫传染,全村皆亡,连尸首都没人埋。史书上轻描淡写一句“荒政失修,民多流亡”,背后是多少家庭妻离子散、村庄毁灭。

明末李自成兵起之地——陕西米脂,一年连灾,农民被“官逼兵压、饿殍遍野”;清朝太平天国战争中,长江中下游的农田成了战场,百姓被迫“逃荒为寇”。不是他们想反,是活不下去了。

在帝国的灾难中,农民永远是炮灰。他们没有政治靠山、没有经济缓冲,一旦系统出错,最先倒下的是他们。

所谓“起义”,不是理想主义的高歌,而是绝境中的挣扎,很多人把农民起义当做一种“浪漫”的政治叙事,什么“揭竿而起”“逐鹿中原”“改天换地”。但真实的农民起义,更多是一种生存本能。

黄巾起义前的东汉,灾荒与赋役交错,张角以“太平道”煽动的是一种“给你出路”的幻觉;红巾军、白莲教……这些起义军的主力,往往不是“想造反”的政治人,而是“活不下去”的饥民。

起义之后的命运呢?成功的为数极少,大多是被镇压、被围剿、被屠村。即使成功登上皇位的领导者,如朱元璋,建立政权后第一件事就是镇压“流民”、清剿“山林反贼”,防止“第二批自己”。

农民起义是底层怒火的总爆发,但从不意味着他们能真正主宰国家命运。

教育、技术、法律,农民几乎从未真正拥有过。农民为何难以翻身?因为他们既没有“知识”,也没有“话语权”。

自秦以后,“学在官府”,读书是士人、子弟的特权。普通农户子弟即便能识几个字,也无法参加科举、入仕、谋职。清代每万户中,能中秀才者不过个位数,而进士几乎全由地主、官宦家庭包揽。

技术上,种地靠天吃饭——直到清代末期,全国九成农民还用“牛耕木犁”;法制上,农民几乎没有可申诉之门——县官既是行政、又是司法,告状难于登天。

整个社会的结构,是用“文化”“制度”“技术”三重壁垒,把农民困在土地里,代代为人作嫁衣裳。

宗族、乡绅与村规,往往比官府更让人喘不过气。很多人以为“官府压迫最重”,但在实际乡村社会中,对农民控制更紧密的,往往是宗族与乡绅。

村里最有权的人,不是县令,而是族长、祠堂、里长、地主、保甲。这些人既是税收中介,也是劳役调度者,还是道德审判官。

族规一出,违者遭驱逐、断粮、辱骂,甚至打死不偿命。地主的一句话,可以让一家老小无田可耕、无水可饮。地方治理越放任,这种“地头蛇统治”越泛滥。

所有制度改革,都是先拿农民来“试刀”。每一次税制改革,每一次劳役政策调整,最先动刀的都是农民。

隋唐“租庸调”刚出,农民就要准备三样东西:田租、布帛、丁役,错一项就是“抗法”;北宋“两税法”,本意是平均负担,结果变成按产征税,地主藏产不报,农民暴露在阳光下;明代“一条鞭法”,把杂税合并成银,听起来简化,实则银贵于粮,普通农民为交税被迫借高利贷。

历代改革者总是宣称“为了减轻百姓负担”,但最终结果,往往是富者有法避税,穷人反倒负担更重。

农民是帝国实验场里的“常驻试验品”,换一代皇帝,换一批法令,苦都要他们来承受。

他们从不被理解,只在“被需要”时被提起。历朝历代写农民最多的时刻,是起义、战争、灾荒、徭役时期。其他时候,他们是隐身的沉默群体。

史书关注帝王将相、文人名士、宫闱政争、边疆兵事,农民在哪里?只有偶尔提到:“岁歉,民饥。”或“民变,州县大乱。”除此之外,是长达数百年的沉默。

他们没有自己的声音、史书、诗篇。他们的眼泪、尸骨、血汗,被写作“流民”“匪患”“灾荒”几个抽象的字眼。一代又一代人,从田头走进坟地,名字都没留下。

“民为邦本”是骗人的说法,本就是收割机器的齿轮。帝王常说“民为邦本”,士人作文也爱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真实情况是,农民从来只是一个被安排好角色的存在。他们不参与制定制度、不参与选择统治者,只负责按时缴税、出力、交租,听话。

朝廷需要兵员时,农民是徭役的源头;需要钱粮时,农民是赋税的核心;需要安抚民心时,农民是宣传的工具。只有在“民心不稳”时,才有人喊“爱民如子”。

他们的存在,是国家机器最底层的运转工具。崩了,就换;坏了,就弃;活着,就继续压榨。

苦难被当作“天命”,不被当作“问题”。最大的悲哀是:这些苦难,从不被当作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而是被归因于“天灾”“命运”“朝代更替的自然规律”。

旱灾饿死人,说是“天怒”;战乱失地千里,说是“气数已尽”;赋役压得百姓倾家荡产,说是“民间根基未固”。

谁去问一句:是不是制度设计出了问题?是不是行政执行不公?是不是资源配置不平衡?很少有人敢。

就连农民自己也慢慢认命了。他们信命、拜神、忍耐、节俭,把一切苦难当成命数,而不是人祸。这才是最深层的枷锁。

喜欢历史不是爽文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历史不是爽文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女配在年代文里做万人迷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纯情校医雷裂苍穹龙族:我路明非不是没人要一品侍卫锦鲤嫁到:重生极品农家李易陆璃混在皇宫假太监全文免费阅读大结局嫚嫚长途神权之上穿越后我凭种田脱单无限轮回:我一个人的修仙世界宋成祖淑女本色,鬼王的新妃青灯鬼语我靠穿书拯救世界我的神通有技术水浒:梁山新寨主,好汉绝不招安四合院:回到52,我人间清醒三生三世之花非花雾非雾
经典收藏协议结婚后,被豪门老公宠上天闺蜜同嫁被抄家?空间在手啥都有凡人修仙:我有扇能穿越的青铜门现实世界走出的宗师禁欲小叔是位假佛子李迪的星际日常生活玄学千金算命太猛,借渣男命用用嫁给万年老妖,想短命都不行你对我的喜欢是例外天灾之我携空间闯末世快乐系球王,愁苦瓜迪奥拉甄嬛传之千万面偏执大佬的小奶包重生了被家暴致死后,重生八零虐渣鉴宝与僧同行穿成恶毒后妈,努力养正小反派遇缩小版自己兵王发现被去父留子星星总会来护我娘娘不在乎观影终极一班3
最近更新恶雌狂刷好感,五个绝美兽夫沦陷快穿:大佬她人美路子野和权臣一夜共感后,我女儿身暴露快穿:满级大佬她独宠反派挺孕肚随军,娇小姐成大院团宠炽吻失氧黑千金我的暴君系统天天想噶我老公带着双胎去离婚,七零丈夫他疯了惊爆!轰动全球的顶流男神是女生陆少:你家小祖宗马甲又爆了快穿:这个宿主她千娇百媚八零随军:大小姐认错老公被亲哭快穿之反派大佬又甜又撩全系魔法师:逆天五小姐快穿之宿主别吃了我在美食副本篡位当BOSS囤货抛夫弃子后,我和前夫都重生了黑心女修,债主都在反派修罗场贫穷剑修:从废材苟到飞升
历史不是爽文 减重60斤 - 历史不是爽文txt下载 - 历史不是爽文最新章节 - 历史不是爽文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