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诺夫抵达金陵的过程,一直保持着低调和隐秘。
他没有通过正式的外交渠道,而是以商务考察的名义入境,下榻在苏联国大使馆安排的一处不起眼的秘密安全屋。
然而,各方势力的情报人员汇聚金陵,让这座城市几乎没有秘密可言,尤其是对戴春风的军统而言,伊万诺夫的行踪从踏入国门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牢牢锁定。
这位苏国特使大约五十岁年纪,身材高大,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穿着合体的西式西装,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看起来更像一位斯文的学者或者银行家,而非执掌一方事务的政治人物。
但他那双隐藏在镜片后的灰色眼睛,偶尔闪过的锐利光芒,却透露出其内在的精明与冷酷。
在伊万诺夫抵达金陵的第二天晚上,一场看似普通的晚宴在夫子庙附近一家颇有名气的淮扬菜馆奇芳阁的隐秘包间里举行。
做东的是几位在野的、以开明自居的国众党元老和社会名流,作陪的还有两位与苏国大使馆关系密切的报社主编。
而被几位主人热情簇拥着的主宾,正是化名伊万诺夫的苏国特使。
宴会的气氛起初是轻松而友好的。
精美的淮扬菜肴,醇香的绍兴花雕,以及主人们妙语连珠的寒暄,似乎这只是一场寻常的文人雅集。
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话题便开始不由自主地滑向敏感的方向。
一位戴着圆框眼镜、曾留学过莫斯城的老先生,端着酒杯,感慨着开口。
“伊万诺夫先生,如今国内局势,真是令人忧心啊。外患虽暂缓,内忧却日益深重。兄弟阋墙,烽烟四起,苦的还是黎民百姓。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伊万诺夫优雅地用餐巾擦了擦嘴角,用一口流利但带着明显口音的汉语回应道。
“张老先生忧国忧民,令人敬佩。的确,一个混乱、分裂的华国,并不符合任何热爱和平的人士的期望,也不利于远东地区的稳定。”
他的话滴水不漏,保持着外交辞令式的谨慎。
另一位较为激进的年轻评论家则按捺不住,直接就是询问道。
“特使先生,您对目前华南邓贤委员长提出的联合政府倡议怎么看?
有人认为这是打破僵局、实现和平的良方,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军阀割据。不知苏国方面对此有何见解?”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包间里的气氛瞬间微妙起来,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伊万诺夫。
伊万诺夫听闻只是微微一笑,放下酒杯,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仿佛在斟酌词句。
“苏国政府一贯主张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而对于华国朋友内部的事务,我们不便过多评论。不过……”
伊万诺夫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意味深长。
“我们注意到,某些外部势力,总是试图利用他国的内部矛盾,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甚至有些势力,打着调停、合作的旗号,实则推行的是新形式的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企图将华国变成其经济附庸和战略棋子。这一点,凡是真正关心华国独立与解放的人士,都不能不察。”
他没有点名,但矛头所指,清晰无比。
他将邓贤的华南势力,隐晦地描绘成了试图操控华国的新殖民势力。
这番言论,让在座的几位主人神色各异。
有人若有所思,有人面露忧色,也有人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特使先生的意思是……华南方面,并不可靠?”
那位年轻评论家听后也是追问道。
“可靠与否,需要时间和事实来检验。”
伊万诺夫笑了笑,神情中带着高深莫测。
“但我们坚信,华国人民最终会选择真正代表他们利益、能够带领他们走向独立富强道路的力量。而这条道路,必然是与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特别是与伟大的苏国联盟紧密合作的道路。”
伊万诺夫聪明且巧妙地避开了直接回答,转而强调了与苏国合作的重要性,并暗示只有符合苏国利益和意识形态的道路,才是华国当前的正确选择。
这场晚宴的细节,包括伊万诺夫那番极具煽动性和指向性的言论,很快就通过不同渠道,摆在了邓贤和蒋介石的案头。
邓贤看到报告时,只是冷笑一声。
“果然还是老套路,扣帽子,划阵营,制造对立。这位伊万诺夫先生,看来是把我们当成那些容易被意识形态口号煽动的对象了。”
他转头对陈念和说:“看到没有?这就是莫斯城的思维定式。他们无法理解也拒绝接受一种超越他们意识形态框架的发展模式。所以,他们本能地要将其污名化,打为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可惜,这一套,吓不到我们,也骗不了多少明白人了。”
而在蒋瑞元那边,反应则更为复杂。他看到伊万诺夫对华南的抨击时,内心闪过一丝快意,仿佛找到了某种盟友的感觉。
但紧接着,看到对方强调与苏国合作才是正确道路时,他的脸色又阴沉下来。
“哼,说到底,还是想让我听话,做他们的傀儡!”
蒋瑞元心中暗恨。他对苏国的戒心,丝毫不比对华南的少。
“委座,苏联特使对华南显然抱有极大敌意。这对我们来说,或许是个机会。”
戴春风在一旁适时地开口低声建议。
“是否可以……安排一次更直接的接触?或许可以找到共同对付邓贤的基础?”
蒋瑞元沉默良久,内心激烈斗争。
对于他来说利用苏国来制衡华南,诱惑巨大,但风险同样骇人。
而与苏国合作,同样是无异于与虎谋皮,而且会严重损害他在国内,特别是在党内保守势力眼中的形象。
“再看看吧。”
蒋瑞元在思考良久后,最终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先让下面的人,继续和他保持接触,摸摸他的底。没有我的明确指令,任何人不得做出承诺!”
伊万诺夫的秦淮夜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虽然未能立刻掀起巨浪,但其发出的声音,却已经在南京各方势力的心中激起了不同的回响。
猜疑的链条在延伸,合作的试探在继续,敌意的种子也在悄然播撒。
这座古城的水,被搅得更浑了。而所有人都知道,那位始终稳坐钓鱼台的华南统帅,绝不会对此无动于衷。他下一步会如何落子,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
喜欢1910从岭南走出的军阀头子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1910从岭南走出的军阀头子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