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恒哑口无言,面红耳赤。
宣睦从未将他看在眼里,自然也不屑理会。
再开口,剑锋依旧直指国公夫人:“若只是你国公府主仆间的家事,本帅一个外人,自是不会多管闲事,但那卢氏却道出一件陈年秘辛。她指认,四十四年前大泽城陷落,并且导致十余万军民被屠,实则是国公夫人滕氏里通外敌,引狼入室所为!”
这话,前面宣睦已经说过一遍。
此时,当着滕氏的面再度对质,又是截然不同的声势。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肃穆。
无数双眼睛,都紧盯滕氏,神情或是凝重,或是愤慨。
便是素日里不怎么勤勉,喜欢偷奸耍滑的官员,也没人能保持完全事不关己、置身事外的姿态。
那可是超过十万人!
稍微有点血性和良知的人,都不可能全无动容。
何况,就因为当年大泽城陷落,又导致后面晟国有了继续和新朝对峙的资本,陆陆续续又多打了许多年仗。
直到赵青横空出世,和晟国军队死磕大泽城,和魏谦倒戈……
才将晟国彻底赶到淮水之南。
人生在世,谁人没些个亲朋故旧?大泽城失陷前后,死了那么多人,里头也七拐八拐有他们的亲友。
宣恒怎么都没想到,祖母会牵扯到这种天大的事,张了张嘴,整个人惶恐不已。
他跪着,不敢随意挪动,身子却下意识稍稍远离了滕氏一些。
而这样的压力之下,滕氏面色居然不曾大变。
直到宣睦说完,她方才缓慢抬头:“证据呢?”
这些年,她其实一直都在怀疑,卢氏手里真的有威胁她的那两样东西吗?
毕竟,早年卢氏十分木讷,不怎么聪明的样子,不是跟着她,早就死在乱世了。
她只是,不敢赌!
万一呢?万一卢氏真握着那两样要她命的东西呢?
此时,退无可退,她便殊死一搏。
横竖——
她自己是不会亲口承认的。
万一宣睦是在诈她呢?
宣睦与她对视,这一刻,滕氏眼底的深邃与冷静,甚至不输他刀光剑影走过来遇到的任何一个对手。
临危不乱,也……豁得出去!
反观旁边英国公,一整个失态。
他身子瘫着,动弹不得,拼命挣扎,丑态毕露。
好在还顾忌着这是在朝堂之上,他没敢乱叫。
宣睦深深看了滕氏一眼,再向皇帝拱手请求:“臣请陛下传唤卢氏上殿,与英国公夫人当面对质。”
“准!”
小太监快走去殿外传唤卢氏。
英国公口不能言,宣松实在按捺不住,扑通跪下,重重朝皇帝叩首:“陛下,宣……车骑将军与我英国公府有旧怨,一直怀恨在心,即使他拿出什么证据,也可以是他处心积虑伪造的。”
“他自小生活在我们英国公府,要拿我母亲的一两件信物,并非难事。”
“再者……”
“陛下您记得吗?我二叔……我二叔宣崎当年可是血战不退,死在了大泽城的战场上。”
“我母亲没理由做那样的事。”
他话音未落,就听宣睦当众一声嗤笑。
宣松下意识就头皮一紧。
回头,对上宣睦似笑非笑的眼。
宣睦居高临下,一字一句反问:“那么请问宣大人,你们英国公府的爵位怎么来的?令尊的国公之位怎么来的?令堂这位诰命夫人的尊荣,又是如何得来?”
宣松:……
宣松也被噎住,张了张嘴,哑口无言。
此时,顺着话茬儿,便有看不惯英国公府行事的老臣跟着嘲讽:“宣松宣大人这番话,的确值得深思。”
“正是因为当年宣崎将军战死,陛下感念其忠义,以及和他的同袍之情,才许以他的家族荣光。”
“旨在安抚亡者英灵,与自己的生死弟兄共享富贵。”
“这才有了你们英国公府的富贵,和你宣氏一门的无上荣光。”
“令尊从一介草民,一跃成为超品国公,令堂也从一介婢女出身,成了诰命加身的第一人。”
“宣大人从小生活在富贵窝中,可有想着时时感念您那位二叔宣崎将军的恩情?”
“你们一家享尽荣华富贵时,可有人惦记英灵亡魂在地下是否孤单?”
“几十年了,你们父子一脉怎么就不晓得给他过继一个子嗣,好叫他享受香火?”
“这时候,出事了,要大难临头了,宣大人又记起您还有位好二叔了?”
宣松出生时,宣崎已经死了。
他从未见过这位二叔,自然没有任何感情。
再者,大恩如大仇,英国公自己咸鱼翻身成了人上人,自知是得了亲弟弟庇荫……
许是因为这份恩情太重,他承受不起,就刻意避免提及宣崎。
仿佛,只要忽略宣崎的存在,就能假装他今时今日的荣华富贵身家地位都与宣崎无关。
而他的子孙,大多也是这种心态。
他们心里清清楚楚,自家是靠着吸食那位早死二叔的血肉,才得来如今的好日子,又不想承认这一点,就不约而同的选择无视这个人的存在。
只在需要动用宣崎替他们挡灾时,他们才无比清晰记得,自家有一位战功卓着,对皇帝有过救命之恩的好二叔!
“这……我……”宣松目光闪烁,无言以对。
他其实可以诡辩的,先找回一点场面上的面子,只是当着皇帝的面,他不敢。
然后,又有人看不惯,接了一句:“数年前车骑将军发迹后,也给了英国公府不少庇荫,我就说他们当日将人赶出家门、一脚踹开的做法有些不念旧情……却原来自古有之,家学渊源!”
这是一家子什么品种的吸血鬼、白眼狼?
此言一出,宣恒更加臊得慌,使劲低垂了眉眼,降低存在感。
好在,这里是朝堂,不是菜市场。
这样的讨伐声,只一两句,大家都克制着,不在皇帝跟前造次。
就在宣家祖孙三代男丁都无地自容时,腰背佝偻,走路蹒跚的卢氏被带进殿中。
“罪妇卢氏,参见陛下!”卢氏低垂眉眼,进来就下拜,五体投地的虔诚姿态。
滕氏听到她自称罪妇,就是眼皮隐晦一跳。
但她依旧冷静,先发制人:“陛下,这卢氏乃是臣妇故旧。”
“早些年臣妇念及她性格懦弱,无依无靠,曾带她在乱世中艰难求存,数次保下她性命。”
“后来,更是可怜她无枝可依,甘愿叫夫婿把她收了房。”
“臣妇自认为待她不薄,后来因乱走散,数年后她再寻上门来,臣妇依旧不计前嫌,再度收留,给了她安身立命之所。”
“臣妇与她,七八岁上相识,可谓有着一辈子的交情了,属实也没想到,临老……迎来这一遭。”
言下之意,就是卢氏是个不知感恩、忘恩负义的小人。
这样的人,她的供词,怎能取信?
而英国公,在听到滕氏某些陈述,短暂停止挣扎,惊诧望向卢氏。
他命好,后来富贵了,有过无数女人。
有些被收房做了姨娘,也有风流过后就抛诸脑后,将人打发了的。
因为实在有太多人,其中好些他都早记不得姓名和容貌了。
但要说到他且在微末时的旧事,他却还有印象。
因为那时身处乱世,他虽然靠着有出息的弟弟庇荫,暂时摆脱了缺衣少食的困境,并且娶了妻子,成了家,暂时过上了安稳生活,可那时,新朝只虚有一个名号,政权尚不稳固,皇帝都在四处征战,他过得也不是太好的日子。
偏那时候,滕氏因为小产伤了身子,不能生育了,她就将一直跟着她的小姐妹卢氏给了他。
虽然当时的情况,为了不拖累宣崎的名声,他不宜公然纳妾,但那卢氏是他除妻子外的第一个女人,他还是清楚记得的。
哦,这个卢氏,还是他长子宣杨的生母!
? ?一更。
?
宣杨:哈?我也成野种了?我都死多久了,这怎么还能有我的事儿!!!
?
宣恒:完蛋!早知道,不折腾了!
?
啊,我也不知道我怎么会写成无限套娃模式了,回头等大家各自找到亲爹亲妈,我再给你们总结一下,省得有些宝宝被绕晕。。。
喜欢折金钗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折金钗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