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江南药膳集》多语种版本(英、法、阿拉伯、马来语)全球同步发行。在巴黎的 “左岸书店”、新加坡的 “中华书局”、开罗的 “埃及文化书店”,都举办了热闹的首发仪式,虽然地域不同、语言不同,却都弥漫着相同的江南香气 —— 书店里摆放着江南的莲子、桂花,还有用药膳食材做的小点心,如桂花酥、莲子羹,让读者在翻开书页前,先 “尝” 到江南的味道。
巴黎的首发仪式上,软桃通过视频连线致辞,屏幕里的她站在杭州总院的典籍陈列馆,身后是整齐排列的《江南药膳集》各版本:“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这本典籍里藏着江南的烟火气 —— 有我娘在旧馆煮膳的温度,有南洋侨胞想家的味道,有巴黎食客惊喜的笑容,还有无数人对‘健康与温暖’的期待。希望它能成为一座桥梁,让你们通过药膳,读懂江南,读懂中国文化。”
书店里的读者听得认真,不少人拿起英、法双语版本翻看。法国姑娘艾米丽是皮埃尔餐厅的老顾客,她翻到 “当归牛排” 的章节,上面详细写着当归粉的用量、酱汁的调配步骤,还有皮埃尔的手写批注:“这是我和苏姑娘一起研发的配方,当归粉不要多,否则会盖过牛肉的鲜味。” 艾米丽笑着说:“我要回家试试做,以后不用去餐厅,也能吃到美味的当归牛排了。”
新加坡的首发仪式设在唐人街的 “中华书局”,这里挤满了华人侨胞和本地食客。陈会长拿起马来语版本,翻到 “沙姜羊肉煲” 的页面,上面有南洋分店周虎的备注:“新加坡湿热,沙姜可以多放 10 克,祛湿效果更好;羊肉选本地黑山羊,肉质更嫩。” 一位华人阿姨激动地说:“终于有马来语版本了,我可以教家里的本地佣人做,以后全家人都能喝到暖身的羊肉煲了。”
书局还设置了 “药膳体验区”,学员们现场教读者做 “香茅莲子羹”,用的是南洋的香茅和江南的莲子干,香气飘满整个书店。有个新加坡小朋友尝了一口,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这个羹甜甜的,好好吃,我也要学做!” 妈妈笑着拿起一本《江南药膳集》:“好,妈妈买一本,我们回家一起学。”
开罗的首发仪式则充满了中埃文化交融的氛围。书店的展架上,《江南药膳集》阿拉伯语版本旁边,摆放着埃及传统药膳典籍《古埃及饮食智慧》。埃及药膳专家哈桑在首发仪式上分享:“江南药膳和埃及药膳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注重‘食物与气候的适配’—— 江南用莲子祛湿,埃及用椰枣补气血。这本典籍的出版,能让我们互相学习,创造出更适合埃及人的‘中埃融合药膳’。”
一位埃及主妇拿起阿拉伯语版本,翻到 “莲子百合羹” 的章节,上面标注着 “莲子助眠,百合清心,适合埃及干燥气候”,还有 “本地食材替代建议:没有新鲜百合,可以用埃及的白睡莲花瓣替代”。她高兴地说:“这个太实用了,我晚上总失眠,刚好可以试试做,而且材料在本地就能买到,很方便。”
首发仪式后,《江南药膳集》多语种版本的销量节节攀升:巴黎的左岸书店首周卖出 800 册,新加坡的中华书局卖出 1200 册,开罗的埃及文化书店卖出 500 册,全球首月销量突破 5 万册。不少海外书店纷纷联系出版社,要求紧急加印,有的还提出要增加西班牙语、德语版本,让更多国家的读者能读到。
软桃收到海外出版社的反馈,里面有很多读者的留言:有巴黎读者说 “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莲子去芯’不仅是为了不苦,还有‘去心火’的意思,中国文化太有趣了”;有新加坡读者说 “书中的‘旧馆故事’让我想起了家乡,以后每年春节,我都要按书里的方法做一碗当归羊肉汤”;有埃及读者说 “我用书中的方法做了莲子羹,孩子终于愿意吃早餐了,谢谢苏姑娘”。
更让软桃开心的是,不少海外华人学校把《江南药膳集》多语种版本列为 “文化教材”,教孩子们学中文、学药膳知识。纽约的华人学校校长写信说:“孩子们通过认‘当归’‘莲子’学汉字,通过做‘火鸡莲子粥’学文化,这本书让中文学习变得有趣又实用。”
软桃和萧璟渊商量后,决定将多语种版本的部分版税投入 “海外公益暖膳计划”,用于为贫困侨胞、留学生提供免费食材包和药膳课。软桃说:“这本书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海外侨胞和读者的支持,现在我们要用这份收益,回馈他们,让温暖一直传递下去。”
看着全球书架上整齐排列的《江南药膳集》,软桃想起母亲当年手写食谱的样子 —— 那时候,母亲或许从未想过,她的手艺会变成一本本厚厚的典籍,传到南洋、欧洲、非洲,被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阅读、实践。软桃轻轻抚摸着手中的阿拉伯语版本,心里满是感恩:“娘,您的药膳,现在真的走向世界了,它会带着江南的暖,在全球的书架上,温暖更多人。”
喜欢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