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轩盯着终端屏幕上的调研分组草案。光标停在第一组名单末尾,王志远的名字已经加了进去。他没动,也没说话,只是把文档保存后发到共享目录。
林娜收到通知,立刻打开文件核对权限设置。她新建了一个任务标签,命名为“市场走访”,分配给三个小组。每个标签下附带标准流程:每日提交实地记录、客户反馈摘要、问题归类表。
张涛站在沙盘前,手指划过工业转型区的标记点。那里有六家中小型制造企业,是第一组的首日走访目标。他抬头问:“什么时候出发?”
“现在。”陆轩说,“车已经在楼下等。”
孙明从财务区走过来,手里拿着预算调整单。他看了一眼时间,上午九点十七分。“第一批外勤补贴已经拨付,按双倍标准。”
陆轩点头。“这次不是走形式。我要知道他们真正用不用得上,愿不愿意买。”
电梯门在地下车库打开。三辆车并排停着,车身上没有任何标识。张涛上了中间那辆,副驾驶座上放着一个黑色文件夹,里面是提前整理好的企业背景资料。
王志远站在车边,穿着便装,手里拎着一个旧款公文包。他没急着上车,看了眼车牌号,才拉开后门坐进去。
车子启动,驶出地库。阳光照进来,车内没人说话。
第一站是城西机械厂。厂区门口挂着“环保改造试点单位”的牌子。门卫登记后放行,带队的是车间主任。他带着几人绕过主厂房,走到设备区。
一台新换的冷却机组正在运行。张涛蹲下检查接口位置,发现外壳边缘有锈迹。
“换了三个月。”主任说,“厂家说是节能型,但电费没降多少,维护还比以前麻烦。”
“有没有报修?”王志远问。
“打了三次电话,来了两次人。第二次换了传感器,第三次说是我们操作不对。”主任笑了笑,“可说明书上根本没写清楚怎么校准。”
张涛掏出录音笔,轻声录下这段话。他没问技术参数,只问用了多久坏一次,换个零件多少钱,工人要不要专门培训。
第二站是一家食品加工厂。负责人是个中年女人,直接带到冷库查看设备。她说去年换了新型制冷系统,结果三个月内跳闸四次。
“供电局说负载太高。”她说,“可我们产量没变,怎么突然就不行了?”
孙明翻看她的电费单,对比了去年同期数据。实际用电量只多了百分之八,但峰值功率翻了一倍。
“可能是启动电流过大。”王志远低声说,“控制系统响应太慢,反复重启。”
女人摇头。“我不懂这些。我只知道停产一天,损失两万。”
中午十一点四十分,第一组在厂区外的小饭馆吃饭。桌上摆着五份盒饭。张涛打开手机,把刚才的录音转成文字摘要。
“两个共同点。”他说,“一是售后跟不上,二是故障影响太大。”
王志远扒了两口饭。“还有一个问题——信息不对称。用户不知道怎么判断好坏,厂家也不告诉真实成本。”
下午两点,第二组抵达新兴开发区。林娜随队进入一家新材料公司。会议室里,技术主管拿出一份采购计划。
“我们考虑换设备。”他说,“但市面上的产品宣传都一样,说什么智能调控、低耗运行,可没人敢保证三年内不坏。”
林娜翻开笔记本。“如果有一套系统能实时显示能耗变化,还能提醒保养周期,会不会更放心?”
“会。”主管点头,“但价格不能太高。小企业没那么多预算。”
另一组去了政策试点镇。孙明走访了三家个体作坊。其中一家做塑料成型,老板指着角落里的旧机器说:“这台用了八年,去年开始老出毛病。我想换新的,可贷款批不下来。”
“为什么不选便宜的型号?”孙明问。
“便宜的根本带不动这条线。”老板苦笑,“买得起,用不起。”
傍晚六点,所有人员回到总部。数据开始汇总。林娜在共享库建立新文件夹,按区域分类上传记录。每条反馈都标了类型:运维、成本、兼容性、服务响应。
陆轩坐在指挥室,一页页翻看初步报告。屏幕上同时开着四个窗口,分别是三组的行程日志和客户清单。
张涛走进来,递上一份手写笔记。“七家企业提到维修等待时间超过三天。五家抱怨说明书看不懂。两家因为设备问题被环保部门警告。”
孙明随后跟进,带来财务分析草稿。“中小客户对单价敏感度高于性能指标。他们更关心五年内的总支出,而不是节能百分比。”
林娜最后进来,手里拿着打印版纪要。“专家意见分散,但一线工人和基层管理者反馈高度一致——想要简单好用、修得快、花得少的设备。”
陆轩看完所有材料,起身走向会议室。灯亮着,长桌周围已经坐了人。他站在投影前,调出一张空白表格。
“写下你听到的最重要的一句话。”他说,“不用修饰,原话就行。”
纸条收上来,贴在白板上。
“坏了没人来修。”
“说明书像天书。”
“省电但贵,划不来。”
“换了新机器,反而天天停电。”
“技术人员来了也搞不懂。”
陆轩看了一遍,拿起笔圈出三条。
“操作复杂、维护困难、成本不可控。”他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使用问题。”
没人反驳。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不是造最先进的产品。”他继续说,“是要让买得起的人,也能用得好。”
会议结束时,已是晚上八点。各组开始整理完整报告。林娜将所有原始记录归档,标注密级为“内部参考”。孙明更新了预算模型,加入了售后服务成本权重。张涛重新规划了下一阶段走访路线,增加了两家前期未列入的维修服务站。
王志远留在座位上,翻看自己记下的笔记。他在最后一页写下一行字:真正的门槛不在技术,而在信任与体验。
他合上本子,抬头看见陆轩正站在窗边打电话。
“明天早上九点。”陆轩说,“开闭门会。只谈需求,不谈方案。”
电话挂断。
陆轩转身,目光扫过房间。所有人都还在工作。灯光映在屏幕上,数据一条条排列整齐。
他走到打印机前,取出刚打出的《市场调研核心发现》简报。第一页写着三个加粗标题:
一、运维必须简便
二、能耗需要可视
三、升级应当模块化
他拿着纸页走向指挥台,脚步没停。
最后一行数据正在录入系统。
喜欢一脚踹出黑道传奇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一脚踹出黑道传奇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