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天光正好,黄蓉将江奕辰唤至自己的静室。静室内药香袅袅,陈设简朴,唯有几卷摊开的古老医典置于案几之上。
黄蓉看着眼前气息沉凝、目光深邃的弟子,眼中满是欣慰。她深知,此子在医道上的天赋与造诣,早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尤其是在那诡谲莫测的毒理与丹药改良方面,甚至隐隐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自己能直接教导他的,已然不多。
“奕辰,”黄蓉声音温和,开门见山,“你于医道一途,根基之扎实,见解之独到,已远超为师预期。尤其是你将医理融入武道,化救人之术为克敌之法,此路虽险,却也别开生面,可见你悟性非凡。”
江奕辰躬身道:“弟子愚钝,皆是师尊教导有方。”
黄蓉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谦虚:“然,医道浩瀚,如渊似海。你如今所学,虽已登堂入室,但多为术之运用,于‘道’之根本,或可再进一步。”
她拿起案几上一卷颜色泛黄、材质特殊的兽皮古籍,递给江奕辰:“此乃为师早年游历时,偶然所得的一卷《青囊补阙录》残篇,并非具体丹方医术,而是记载了某位上古医道大家对于‘生命本源’、‘阴阳平衡’、‘万物生克’的一些根本性论述与猜想。其中理念,与你那融合生机、衍化万法的路子,或有几分相通之处,你拿去参详,或能触类旁通。”
江奕辰双手接过,神识略微一扫,便觉其中所述理念高深玄奥,许多地方甚至颠覆了现有的医道认知,直指生命与能量的本质,心中顿时一凛,知道此物珍贵无比。“谢师尊厚赐!”
黄蓉微微颔首,继续道:“你于毒理一道,天赋异禀,竟能走通‘以毒淬体、百毒不侵’之路,古今罕有。然,是药三分毒,过刚易折。毒之一物,用之正则救人性命,用之邪则荼毒苍生。你需谨记,驾驭毒性,而非被毒性所驾驭,方是正道。切莫因追求力量,而迷失了医者本心。”
这番话,如同暮鼓晨钟,敲在江奕辰心头。他近期确实在毒理上投入了大量精力,甚至有些沉迷于那种以毒攻毒、掌控生死的强大感觉。师尊的点拨,让他瞬间警醒,连忙肃容道:“弟子谨记师尊教诲,定不忘初心!”
见江奕辰听进去了,黄蓉脸上露出满意之色。她沉吟片刻,又从袖中取出一封以火漆封好的信函,信函材质普通,却透着一股历经岁月的沧桑感。
“奕辰,你在医道上的潜力,不应局限于我真武宫一隅,更不应止步于为师这点微末学识。”黄蓉将信函递给他,神色郑重,“为师早年曾有幸,于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地界,结识了一位隐世的医道前辈。这位前辈性情古怪,不喜俗务,于医道之上的见解却堪称通天彻地,尤擅疑难杂症与本源调理。为师与他曾有一面之缘,蒙其指点,受益良多。”
她指着信函道:“此为引荐书信。你若在医道上遇到无法解决的疑难,或是对前路感到迷茫,可持此信,前往‘迷雾沼泽’深处的‘百草谷’尝试寻他。切记,前辈喜静,不喜打扰,能否得见,全凭缘分。即便不见,于那迷雾沼泽与百草谷中,或许也能另有机缘。”
江奕辰心中震动,双手微微颤抖地接过那封看似轻飘飘、却重若千钧的书信。他明白,这不仅仅是引荐,更是师尊对他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期望!这意味着,师尊认可了他的医道之路,并愿意为他指引向更广阔的天地!
“师尊……”他声音有些哽咽,撩袍便要拜下。
黄蓉伸手托住他,温声道:“痴儿,不必如此。你之成就,便是为师最大的欣慰。去吧,好好参详《青囊补阙录》,稳固道心。前路漫漫,医道无极,望你谨守本心,莫负了这一身天赋。”
江奕辰重重点头,将书信与兽皮古籍小心收好,对着黄蓉深深一揖,这才退出静室。
阳光洒落在他身上,暖意融融。手中那卷《青囊补阙录》残篇与那封引荐信,仿佛带着温度,让他前行的道路,变得更加清晰,也更加广阔。
师尊的点拨,如同黑夜中的灯塔,不仅为他指明了医道上前进的方向,更在他力量快速增长可能带来的迷失风险前,敲响了警钟。
他抬头望向蔚蓝的天穹,眼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探索欲与坚定的信念。
医武之道,相辅相成。
而今,医道前路已现,那么武道筑基,也该提上日程了。
喜欢真武辰尊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真武辰尊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