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伏击失利,董卓与众将早有预料;然燕军全师撤回洛阳之举,却令众人困惑不已。
董卓转身望向女婿,蹙眉问道:\"文优,依你之见,燕王此举意在何为?大好战局,竟突然撤兵?\"
李儒捻须沉吟:\"相国明鉴,眼下情报有限,实难揣度。然属下推测不外两种可能:一是北疆突发变故,燕王不得不回师应对;二是洛阳城内诸侯生变,迫使其撤兵回防。\"
\"无论原因为何,燕军撤退于我西凉军实乃良机。当趁势东出,收复弘农、曹阳、庐氏、渑池诸城。如此既可减轻函谷关压力,又能拓展回旋余地。\"
\"更可部署伏兵于要道,若有不识时务者敢来犯,必教其有来无回。只要没有燕军参战,我西凉劲旅横扫诸侯联军易如反掌。\"
帐内诸将闻言,皆深以为然。董卓抚掌大笑:\"文远真乃吾之张良!此事便交由奉先与稚然统兵,务必夺回各城。\"
(攻克弘农、曹阳、庐氏、渑池诸城后,你们就驻军曹阳城,顺便监视洛阳动向。
若遇燕军来袭,务必紧闭城门,立即率西凉军撤回函谷关。
若是其他诸侯来犯,就给老夫狠狠地打,最好能全歼来犯之敌。
李傕和吕布同时起身抱拳:\"末将遵命!\"
吕布心里却老大不乐意。他早想投奔燕国,实在不愿与燕军兵戎相见。不过既是董卓军令,他也只能奉命行事。好在董卓说了,遇见燕军可以撤回函谷关。
两人很快点齐数万西凉铁骑,风驰电掣般杀向各城。在\"飞将\"吕布指挥下,五万大军势如破竹,很快拿下弘农、曹阳等城,每城留守五千人马。
吕布和李傕亲率三万精骑,埋伏在曹阳城外的山坡上,同时派出探马侦察敌情。
两人正围着篝火取暖,探子快马赶回禀报:\"洛阳方向发现约万人马,正朝曹阳急速逼近!\"
吕布连忙追问:\"可看清旗号?是不是燕军?\"
探子仔细回想后答道:\"打着'曹'字旗,并非燕军。\"
吕布闻言大笑:\"不是燕军就好!敢打'曹'字旗的,定是曹操那逆贼无疑!\"
咱们正好给曹操设个埋伏,叫那叛徒有来无回,李将军觉得怎样?
只要不是燕 ** 队,李傕还没怕过谁,他狞笑道:\"吕将军说得对,咱们得好好招待这位老同僚......\"
很快,三万西凉军埋伏妥当,静待曹操带领一万兵马落入圈套。
...............
曹操率领众将及一万兵马向函谷关进发。此前燕王曾告知诸侯,董卓正在函谷关坐镇。
通往函谷关的道路已被燕军清理,一路畅通无阻!
当曹操率军行至曹阳城附近时,果然落入吕布与李傕设下的埋伏。
曹操勒住战马,安抚着躁动的坐骑,望向对面的西凉第一猛将吕布。
望着赤兔马上手持方天画戟的吕布,曹操毫无惧色:\"吕将军,董卓祸乱朝纲,欺凌天子,何不弃暗投明归顺联军?\"
吕布挥舞画戟,厉声呵斥:\"曹孟德,你这背主之徒,也配在此大放厥词!\"
(按潜规则,曹操曾效力董卓麾下,已属董卓部属)
\"吕布休得放肆!\"夏侯惇见主 ** ,怒不可遏,挺枪跃马直取吕布。
\"哼!\"吕布轻踢赤兔马,挥戟迎战。两将交锋数合,李傕突然率一万西凉铁骑从左翼杀出。
曹操拔剑指挥左翼防御,急唤夏侯惇:\"元让快回,先御敌要紧!\"
话音未落,右翼又传来喊杀声——曹性率另一万西凉铁骑杀到。
曹军溃败
曹操心中一凛,急唤身旁的曹洪:\"子廉!速引兵阻截右翼敌袭!\"
西凉铁骑分三路杀来,其势如虹。曹操亲率的一万兵马虽为诸侯联军精锐,到底多是新募之卒。
西凉军则不同——这些百战悍卒虽军纪涣散,却是实打实的虎狼之师。更不必说还有\"飞将\"吕布亲临战阵,其势愈不可挡。
夏侯惇佯攻诈败,拨转马头便撤。
吕布从容调度三军,对曹军形成合围之势。转眼间,曹军死伤枕藉,诸将拼死护着曹操向洛阳方向突围。
危亡之际,曹洪舍命献马:\"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此言一出,曹操终生厚待这位族弟,后日更封其为骠骑将军、乐城侯。
残部退至永宁城郊,清点人马竟不足三千。曹操由夏侯惇搀下战马,坐在青石上环视垂头丧气的部众。
忽然——
\"哈哈哈!\"曹操仰天大笑,\"好个西凉军!竟教我曹孟德着了道儿!\"
这突兀的笑声惊得夏侯惇、曹仁等将面面相觑。众将士暗自嘀咕:莫非主公受 ** 过甚,失心疯了不成?
([
眼下夏侯惇急忙上前劝道:\"主上,胜负乃行军常理,岂能因一役失利便一蹶不振!主上放心,吾等定当辅佐主上重振旗鼓,再度起兵征讨那董贼麾下的西凉军。\"
曹氏与夏侯氏众将更是纷纷进言,恳请主上振作精神。
曹操依旧纵声大笑,挥手安抚众将:\"诸位且宽心!汝家主公岂会被西凉军打得失了心智?不过是遭遇敌军伏击罢了,怎可能击垮我曹孟德?我之所以开怀大笑,正是心有所悦啊!\"
听闻此言,帐下将领士卒皆面面相觑。万人大军折损七千,分明是惨败,主上反倒欣喜若狂......
夏侯惇乃曹操堂弟,当年曹操之父曹嵩未过继曹家时本姓夏侯。他与曹操自幼一同长大,性情刚烈如火,此刻按捺不住质问道:\"主上,我军伤亡七千之众,这难道值得庆贺么?\"
见周遭将士皆露愤懑之色,曹操心知已成功激起三千残部士气。他环视众人,坦然笑道:\"尔等有所不知。早在洛阳发兵之时,我便料到此战必败。诸位且细想,我军与西凉军孰优孰劣?\"
\"我军不过仓促纠集的步骑混编之师,而西凉三万铁骑乃帝国精锐,威名堪比黄金火骑兵。无论正面交锋还是奇袭突袭,如此悬殊之势,岂有不败之理?\"
\"今虽折损些许将士,然诸将皆全身而退,岂非幸事?况且此番败绩可引以为戒,他日必有所成,岂非更值庆贺?\"
三千将士闻言,纷纷露出顿悟之色。原来主公早有盘算,细想之下确有几分耐人寻味之处。
夏侯惇仍未转过弯来,满脸困惑地问道:\"主公既已料到追击西凉军必遭惨败,为何还要率军前往?\"
曹操猛然起身,目光如炬环视众将,慷慨陈词:\"为国尽忠,岂能贪生怕死!
今日之败,正可用我辈热血唤醒天下义士讨伐 ** 董卓之心。
纵有千难万险,亦当领兵讨逆!
若国难当头无人挺身,天下百姓皆浑浑噩噩,则社稷危矣!\"
话虽说得冠冕堂皇,实则另有算计。
曹操心里明镜似的——此番诸侯联军虽由他倡议组建,盟主之位却被四世三公的袁绍所得。讨董过程中,燕王率百战精兵连克汜水关、虎牢关,收复洛阳,战功赫赫。
反观自己,除召集诸侯外竟无尺寸之功。
与燕王、袁绍相比,这点声望实在不值一提。
正因不甘平庸,他才决意进攻西凉军。胜则可扬名立万,败亦能彰显忠义,日后自有贤才来投。
以七千将士性命换取未来霸业,这笔买卖稳赚不赔。
众将士听罢,无不肃然起敬,皆以为得遇明主。
此时李典进谏道:\"主公,此地凶险,当速返洛阳为妙。\"
(
数十万诸侯联军集结,准备向驻守函谷关的董卓发起全面进攻。
军营中,将士们群情激昂,个个摩拳擦掌,誓要护送主公重返洛阳,随大军直取函谷关。
曹操见状微微颔首,抬手示意众人噤声:\"不必返回洛阳了。以袁绍为首的诸侯皆非成事之人,我等无须再与其为伍!\"
众将面面相觑,有人出列问道:\"主公何出此言?\"
曹操愤然道:\"洛阳诸侯尽是庸碌之辈!他们讨伐董卓不过各怀鬼胎。当初会盟之时,袁绍便排斥燕王殿下,窃据盟主之位。袁术更胆敢克扣粮草,致使先锋大军在汜水关惨败。\"
\"如今燕王因北疆叛乱返师,孙坚亦率军回长沙。若袁绍真有胆略,早该亲率大军与董卓决战。这天底下,唯有燕王真心讨贼。我等何必再回洛阳?不如就此返回陈留!\"
\"诺!\"众将士齐声应命,毫不迟疑。
永汉元年五月七日,洛阳诸侯得知曹操兵败曹阳,非但不施援手,反而暗自窃喜。在他们看来,曹操不听劝阻擅自攻伐西凉军,落得如此下场实属咎由自取。
诸侯们决心固守洛阳城,准备与董卓在此地展开持久对峙。然而在这座城中安逸度日的各路诸侯,逐渐因利益产生纷争。
兖州刺史刘岱率先打破了联盟的团结。其部众粮草耗尽后,他意图在洛阳周边征集补给。但早先董卓迁都长安时,西凉军已将周边二十一城物资洗劫一空,随后又被燕军掠走大部分,根本无粮可征。
迫于粮草危机,刘岱只得放下身段,向实力较弱的东郡太守乔瑁借粮。按常理,下属理应答应上级的请求。然而乔瑁是个固执己见之人,他以联军成员平等待之,拒绝借粮。
再三遭拒的刘岱颜面尽失,加之军中即将断粮,他当夜率部突袭乔瑁营地,击杀乔瑁后收编其数千兵马,携粮草逃回兖州。
此事震惊诸侯联盟。驻守洛阳的诸侯们人人自危,既无需讨伐盘踞长安的董卓,又面临粮草短缺困境,渐渐萌生退意,都想返回各自领地称霸一方。
洛阳城内,袁绍虽贵为诸侯盟主,却已心生厌倦。这座繁华都城令他依依难舍,此刻只能强撑驻守。
朝廷公卿们不断催促各路诸侯进兵长安,誓要诛灭董卓,迎回天子。面对这般咄咄逼人的态势,诸侯们愈发不愿久留洛阳——谁愿与西凉军拼个你死我活?
群臣的步步紧逼,终成压垮诸侯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暗下决心,定要撤离这是非之地。
身为盟主的袁绍更是苦不堪言。自曹操兵败退回陈留,孙坚私藏玉玺潜逃,刘岱攻伐友军兼并部众后,他早已无心讨伐董卓,满心盘算着如何扩张势力,在乱世中割据一方。
此刻被众臣围堵的袁绍,神情间尽是窘迫与烦闷。碍于盟主身份与袁氏声望,他实在不便擅自撤军。
联军中军大帐内,袁绍揉着太阳穴,深陷两难之境。他环视帐下文武,长叹道:\"诸君可有良策?那群公卿整日催促进军长安,可我等实在不愿与西凉劲旅交锋。眼下这般胁迫,该如何应对?\"
话音未落,军师许攸已出列施礼:\"主公,在下有一计,可解当前困局。\"
袁绍听闻谋士的计策,头痛之感一扫而空,脸上浮现喜色,迫不及待地催促道:“子远,速速道来,有何妙计?”
许攸微微一笑,轻捋胡须,从容答道:“主公何不以粮草耗尽为由,向朝中大臣诉苦?更何况,兖州刘岱已因缺粮而袭杀东郡乔瑁,联军内部人心惶惶,不如暂且撤兵,待粮秣充足,再合兵讨伐董卓。”
他稍作停顿,继续道:“主公可借盟主之威,广纳贤才,征调粮草,扩充兵力,如此,霸业可期!”
喜欢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